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意见

时间:2022-07-02 04:31:00

导语: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园区、管理区、工业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意见》和《河北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就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机、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的重要依托。长期以来,基层农技推广组织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职能定位不明、主体力量分散、管理体制不顺、经费保障不足、推广手段落后、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市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保持队伍稳定,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管理科学、运转灵活、服务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深化改革中增活力,在创新机制中求发展。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力度,合理布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为农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推动龙头企业和农民协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鼓励地方进行探索和实践;坚持统筹兼顾,与县乡机构改革相衔接,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三)总体目标。着眼于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改革,利用2-3年的时间,建成一批设施完善、手段先进的高标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逐步构建起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三、科学设置机构,强化管理体制

县级农技推广机构,要从有利于有效履行公益性职能,有利于提高统筹县域农技推广机构的能力出发,适当整合各行业内分散的专业站,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进行设置。

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要按照“县办县管”的要求,在整合推广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状况,主要推行跨乡镇设置区域站的方式。农业产业规模较大的乡镇,也可以在乡镇建站。水利、水土保持机构,可按流域、河系等跨乡镇设置,也可在乡镇综合站中设置专业技术人员。一些山区、边远地区和主导产业不突出地方,可按区域或在乡镇综合设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冀政[2005]91号)实施,县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设置,增挂畜牧站牌子;基层动物防疫站增挂畜牧兽医站牌子,承担乡镇畜牧技术推广职责。农业、农机、林业、水产、水利等各专业是单独建站还是综合建站,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改革后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培训场地,必要的试验检测设施和可依托的试验示范基地。

按照省政府关于“结合构建新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际,大力培育农业技术员,逐步健全村级动物协防员和农业技术员‘两员’农技推广队伍”的要求,全市要逐步建立健全村级动物协防员和农业技术员队伍,以此作为农技推广区域站或乡镇站技术推广工作的延伸和立足点。农民技术员实行聘任制,每个行政村除现有的动物协防员外至少再配备1名农业技术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分专业聘任农民技术员,其报酬按村级动物防疫协助员标准执行并由市、县两级财政负担。通过2-3年的工作,努力建成一支由乡土农民技术人员组成的离不开、留得住的农民技术员队伍。

县级以上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等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和指导,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的管理体制。跨乡镇区域站或乡镇站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实行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听取所在区域乡镇政府和服务对象的意见。

四、合理核定人员编制,创新人事管理制度

各县(市)区要根据职能和任务,整合县乡编制资源,合理确定公益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保证公益性职能的履行。各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要会同农业、畜牧水产、水利、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冀机编办[2007]92号《关于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市、县(市)区种子管理和技术支持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文件精神,研究提出意见,按程序审批。应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并注意保持各种专业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编制不得与经营性服务人员混岗混编。

对公益性推广机构的人员的任用管理,要落实好五项制度:①聘用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按照公布岗位、自愿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核、岗前公示等程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推广队伍。村级农民技术人员的聘任,也要按照以上程序进行,但不得由村干部兼职。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按照冀农管发[2007]26号《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中富余人员分流安置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切实做好富余人员的分流和安置工作。②岗位目标管理制度。在核定的编制内,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和履行公益性职能的需要,科学设定专业技术岗位,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化、知识化和年轻化。③考评制度。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岗位职责,落实任务要求,量化考核指标,实行按绩取酬,鼓励广大基层农技人员扎根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工作。对一线农技人员包括村级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要由县业务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业生产代表三方共同进行,特别要注重听取服务区农户的意见。其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晋升、奖惩及评聘农民技术员职称的主要依据。④改革分配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落实对县以下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基层农技人员在聘任期间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要按有关规定缴纳。⑤继续教育制度。研究制定农技人员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通过短期培训、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推动农技人员知识更新。

五、培育多元化农业技术服务组织

大力培育各类社会化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发展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一是放活经营性服务。积极稳妥地将农资供应、动物疾病诊疗、农产品加工及营销等服务,从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分离出来,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其他经济实体依法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采取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基层经营性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二是培育多元化农技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科研教育单位、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技术团体等,开展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物结合、技术咨询等服务。大力培育农民技术员,实现推广形式多样化,推广内容全程化。积极探索公益性推广机构与农业科技示范场、科技进村服务站等多元化服务组织的有效联结方式,努力构建并完善以县乡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基层农技推广网络,以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发挥作用的桥梁和纽带,是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要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顺利进行

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对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要筹措专项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在整合现有资产设施的基础上,将新建或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标准站所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以县级投入为主,市级适当给予补贴,切实改善农技推广条件。县级财政部门要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以及履行职能所需的工作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

七、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沟通协调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事关农业农村发展,事关广大农技人员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市农业局局长、编办主管主任任副组长,市发改委、水务局、财政局、畜牧水产局、林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地税局、国税局、人事局、科技局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指导各县(市)区开展工作。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妥善处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做为2007年的重点工作来抓。组织有关部门制订本地实施方案,并于8月底前上报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领导小组审批。各县(市)区要尽快建设一批设施完善、手段先进、功能齐全的基层区域站或乡镇站,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面上的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明确分工,做好机构编制、人员安置、财政保障、基建投入、科技项目支持等工作。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改革按时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