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康建设工作意见
时间:2022-06-27 04:46:00
导语:农村小康建设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镇党委政府、县属各单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是我县贯彻落实党的*届五中全会精神,确保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选择,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途径,是从总体上解决“三渔”、“三农”面临的众多难题的重大举措。结合岱山实际,现就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两个趋向”转换规律,按照市委提出的“抓根本、强基础、重创新、求实效”总体要求,以发展渔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实现渔农村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大力实施“六大工程”,不断增加渔农民收入,不断优化渔农村环境,不断提高渔农民文明素质,不断创新完善新社区管理服务机制,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把我县渔农村新社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体制创新的小康社区。
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必须坚持如下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原则。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必须把促进群众持续增收、提高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二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必须把握“两个趋向”,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引入城市社区管理、服务机制,让渔农民同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步共享现代文明。
三是全面启动、突出重点的原则。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既要全面启动,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又要突出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四是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原则。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必须从实际出发,继续保持建立渔农村新社区的好做法、好作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确保取得实效。
五是政府主导、渔农民主体的原则。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整合资源,搞好服务。同时必须充分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创建工作成为渔农民建设新家园的自觉行动。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争取把全县渔农村新社区全部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体制创新的小康社区。今年全县39个渔农村小康社区创建工作都要全面启动,并选择9个新社区作为创建市、县小康社区和示范社区试点。各乡镇也应选择条件成熟的新社区作为重点创建对象。
主要任务是:
(一)着力经济发展,推进现代渔农产业体系建设。
繁荣渔农村经济,提高渔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建设渔农村小康社区的首要任务,把工业化、城镇化和新渔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优化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推进产业联动,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1、积极推进现代渔业基地建设,对渔业新社区因地制宜进行整合,优化渔业生产力布局,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捕捞队伍。创新渔业管理体制,探索渔业生产单位法人制管理模式,基本完成全县渔业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由各乡镇负责落实,县海洋与渔业局配合。
2、积极稳妥地做好减人减船工作,引导“双转”渔民从事与渔业生产相近的海运业、休闲渔业等产业。做精水产养殖业,大力推广高产精养技术和标准化养殖模式。加快渔港建设步伐,积极发展渔港经济。由县海洋与渔业局负责落实,各乡镇配合。
3、结合岱山实际,大力发展高效、生态、节水农业,加快绿色生态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加工出口和休闲观光农业,加快獐养殖产业化进程,努力形成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由县农林局负责落实,各乡镇配合。
4、加快盐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狠抓原盐质量提高,加大调运力度,积极开发盐化工项目和盐旅游纪念品。由县盐业局负责落实,各乡镇配合。
5、推动渔农村家庭工业的发展。通过搞活社区经济合作社、专业社等组织,引导渔农民积极参与市场经济。特别是要培育壮大渔农区经纪人队伍,把渔农村闲散青年劳力组织起来,帮助他们制订创业计划,扶持他们的创业行动,培养和造就一批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由各乡镇负责落实,县经贸局配合。
(二)着力增收富民,推进现代渔农民素质建设。
增加渔农民收入,是渔农业和渔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创建小康社区的关键。要继续加强对渔农民的择业观念宣传教育,灌输最通俗易懂的道理,引导他们既要从渔农业内部中挖掘增收潜力,更要在发展非渔非农产业中开辟增收途径。
进一步深化“暖促工程”,抓好劳动力培训就业工作。要巩固已有成果,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实施就业援助行动,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在岗渔农民技能培训、转产技能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和各种科技知识讲座,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提高就业的质量,放在提高就业的稳定率,放在保障就业者的合法权益上。今年全县计划新增培训渔农村富余劳动力2500人,渔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新增就业2000人,基本实现有劳动能力“无人挣现钱”家庭至少1人就业。同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定完善政策,减轻渔农民负担,从制度上保障渔农民增加收入。由县暖促办负责落实,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和各乡镇配合。
(三)着力环境整治,推进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渔农村人居环境,加强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创建小康社区的形象指标,也是我县建设海岛休闲度假基地的需要。
1、大力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积极开展以垃圾集中处理为重点的渔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县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任务,使全县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根本的改善。理顺城乡环卫管理体制,编制《岱山县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加快完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分级负责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中转、处理,走“户清扫、村居收集,乡镇中转、县域集中处理”的一体化之路。逐级建立考核机制,落实奖惩措施,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同时,做好绿化、保洁工作和破败空壳房屋、闲置宅基地的整治,进一步美化渔农村新社区容貌。由县建设局负责落实,有关单位和各乡镇配合。
2、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渔农村延伸,整合各方资源,加大渔农村新社区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道路“亮化”、“硬化”工程,切实改善社区道路状况,为居民提供交通便利。继续实施渔农民饮用水工程,加强渔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由县建设局、县交通局、县水利水务局等有关单位负责落实,各乡镇配合。
3、搞好社区办公场所和文化、卫生、教育、警务等配套设施建设。今年要新建、改扩建社区办公用房15个,新建、改扩建新社区老年活动室22个。由县委组织部、县暖促办(社区办)、县民政局(老龄委)负责落实,各乡镇配合。
4、完成7个村庄整治任务,建成省级小康示范村庄2个。由县渔农办负责落实,县财政局等有关单位和各乡镇配合
(四)着力保障惠民,推进渔农村平安和谐社区建设。
建立全面覆盖的渔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渔农村的平安和谐,是建设渔农村小康社区的客观要求。
1、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深化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渔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扩大渔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面。由县卫生局负责落实,各乡镇配合。
2、积极开展社会慈善公益捐助活动,规范乡镇敬老院管理机制,认真解决困难渔农民的居住、保障、医疗、子女读书等问题,进一步深化“结对帮扶”活动,基本实现每一困难家庭都有单位或个人实施结对帮扶的目标。由县民政局负责落实,各乡镇配合。
3、探索建立渔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积极探索渔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建立稳定的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负责落实,县海洋与渔业局、县财政局、县渔农办和各乡镇配合。
4、大力开展“平安社区”创建,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防控和矛盾纠纷联动调解机制,充分发挥新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事纠纷的作用,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区信访工作,规范群众信访行为,引导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要加强新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使新社区范围内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以及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案发率明显减少。加强对未成年人、归正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送法律下乡活动、增强广大群众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提高新社区干部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和及时化解矛盾的能力。由县委政法委(平安办)、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信访局负责落实,各乡镇配合。
(五)着力文明创建,推进渔农村社会文明新风尚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渔农村社会事业,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是建设渔农村小康社区的重要内容。
1、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村)和文明家庭户竞赛活动,深化“城乡结对、共创文明”内涵,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由县文明办负责落实,各单位和乡镇配合。
2、繁荣渔农村文体事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切实有效地开展“一乡一品”等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实施渔农民健康工程,进一步改善基层文化设施,重视社区公益文化阵地建设,培育一批文化示范社区,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由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局负责落实,各乡镇配合。
3、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引导渔农民树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教育渔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渔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由县委宣传部负责落实,各单位配合。
(六)着力体制创新,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体制建设。
创建小康社区的过程,同时也是创新管理、服务机制的过程。
1、深化渔农村新社区建设工作,围绕“一社区一村”和建立专业合作社的目标模式,加大撤村并村和建专业合作社的工作力度,今年要把28个村撤并成10个村,新建专业合作社10个,全县渔农村新社区数从原来的39个调整到41个。积极研究制订渔农村新社区发展规划,把渔农村新社区作为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和有效体制完善好、建设好。加强新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乡镇职能要适度下放到社区,村委会要还自治组织本来面目,剥离出来的政府职能,由社区管委会履行。由县委组织部、县暖促办(社区办)、县民政局负责落实,各乡镇配合。
2、大力推进城乡配套改革,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打破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实行以居住地登记和人户一致为原则的户籍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转让租赁、入股、置换、抵押、整理复垦等多种流转形式,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及经营性用地的市场化流转机制,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在条件具备的地方,积极开展渔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探索因村制宜的管理模式,切实解决好村集体资产的管理问题。由县发改局、县公安局、县渔农办、县国土局、县农林局等有关单位负责落实。
3、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开展企业和社区结对活动,使全县渔农村新社区都要与一个以上企业结成对子,互帮互惠,共同推进社区和企业的发展。由县工商联负责落实,各单位和乡镇配合。
4、加强新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新社区干部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由县委组织部、县暖促办(社区办)、县民政局负责落实,各乡镇配合。
三、工作要求和投入保障
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是一项内涵丰富、领域广阔、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提供保障、推动建设、抓出实效。
(一)领导要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渔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已成立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暖促办”合在一起。各乡镇要相应建立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配备足够力量,切实履行职责。乡镇、新社区是创建工作的主体,要把主要精力放上去,努力做到早部署、早实施、早见效。县里将修订完善乡镇、部门干部政绩考核办法,把建设新渔农村、创建小康社区的进展和成效作为评价部门、乡镇和新社区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内客,加强考核和督查,要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使他们安心工作,一心一意建设渔农村、发展渔农村。
(二)试点要搞好。县里已经制定了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四年实施计划表,到2009年基本建成或初步建成所有渔农村小康社区。今年要实施的为9个社区,其中衢山万良社区、东沙泥峙社区、岱西摇星社区等3个社区为市里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试点。当前,要尽快制定试点社区创建方案,从人力、财力等方面予以保证,全力以赴搞好试点。市里《关于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作为指导我们今后创建小康社区的纲领性文件。各乡镇和新社区要根据市里出台的若干意见和县里的总体部署,逐条对照,编制好创建规划,把创建小康社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明确年度任务,提出节点要求,扎实有效的予以推进。
(三)投入要保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渔农村的投入。今年,县财政将适量安排小康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尽快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继续安排“暖促”工程经费1600万元。乡镇财政用于“三渔”“三农”的资金投入要高于上年,并逐渐拓展渔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要研究制定运用财政资金引导民间资金投入渔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人力、智力和资金等资源流向“三渔”、“三农”。坚持“自助自愿”原则,发动渔农民群众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四)合力要形成。全县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明确提出“我为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做什么”课题,把小康社区建设的任务、目标作为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为渔农村工作服务的重点,优先考虑渔农业和渔农民的需要,切实在资金、技术、投入和人力上向渔农村倾斜。今年中央和省、市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扶持力度,渔农业项目多、扶持资金多。各部门要树立“争引”意识,层层落实责任制,力争更多的好政策、好项目、好工程落户岱山。要关爱渔农村基层干部,落实“三真”要求,指导和支持他们开展工作,全面建立起基层党组织服务“三渔”“三农”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渔农村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充分发挥渔农村党员的作用,使党的工作触角更细、服务渔农村工作更深入。
- 上一篇:灌区节水运用改造管理论文
- 下一篇:地理信息治黄构想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