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
时间:2022-06-17 08:32:00
导语: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快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高技能人才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
1、充分认识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市工人队伍中技能劳动者约有1.5万人,其中高级以上技能人才1802人,占技能劳动者的12%,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全市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培养高质量劳动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新形势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任务来抓,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艺精湛、作风过硬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2、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出发点,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紧抓住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表彰激励、社会保障等环节、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为实现我市“十一五”发展目标提供人才支撑。
3、目标任务。通过企业岗位培训、校企联合培训、个人岗位提高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力争到2010年,高级技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中级技能工提高到50%,初级技工占25%,形成初级工、中级工、高技能人才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二、调动积极因素,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
4、强化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结合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和现有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及时作好需求预测和培养规划,积极引导和指导本行业大力开展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各企业要结合生产发展和技术创新需要,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建立和完善职工定期培训和技能考核制度,构建职工终身培训体系,企业每年参加技能培训的人数不得低于职工总数的20%。要将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作为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的内容之一,定期向职工大会报告。要建立行业和重点企业职工技能状况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鼓励企业推行名师带徒、技师研修、首席技师制度,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交流、技术创新等活动,加快高技能人才的选拔。
5、抓好培养高技能人才阵地建设。根据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要求,在整合我市培训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对培训机构的扶持力度,加强师资力量培训,添置必要教学设备,建设2—3个教育实训基地,每年有计划地扶持3-5个骨干名牌专业。培训机构要改革传统教育模式,走与高校联合办班、校校联合、培养企业紧缺人才的路子;要以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职业培训与岗位开发相结合,培训一批掌握高超技艺、技能和现代前沿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突出技工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特色。同时,要依托骨干企业建立一批机械加工、医药化工等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平台。
6、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机制。为了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训基地作用,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和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可采取共同培养、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形式,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联合或委托培养的企业应根据培训的需要,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提供实习场地,支持技术骨干和高技能人才到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兼职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可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革和攻关,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
7、支持和鼓励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并支持企业通过外出培训和引进国内外先进培训资源等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职工经单位同意参加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用人单位要给予一定补贴和奖励。对参加当地紧缺职业(工种)高级技能以上培训,获得相应职业资格并被企业聘用的人员,企业应给予不少于50%的培训和鉴定补贴,所需经费从企业职业教育经费中列支。
三、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8、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在评价内容上,坚持职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相结合;在评价标准上,坚持国家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在评价机制上,坚持专业评价与企业认可相结合;在组织实施上,坚持行政指导和技术支持相结合;要突破比例、学历、资历和身份界限,促进高技能人才更快更好地成长。要大力推广企业生产现场、学校教学过程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不断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加快成长的工作机制。可以允许那些在生产实践中,确有绝技绝活、能够发挥技术带头人作用和关键岗位的业务骨干;在各类技能竟赛中获得优秀名次的选手;在工人中具有较高威信,曾解决生产中关键性技术操作难题,并取得显著效益的技术工人和在承担重要生产项目中起关键作用的技术工人参加破格晋升为技师或高级技师的考核。
9、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作用,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的运行机制、工作流程、技术支持和质量监督。在坚持标准的基础上,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力度,增加职业技能鉴定数量,扩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覆盖面,将各类职业学校毕业生、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学员纳入鉴定范围,实行双证就业,并逐步将覆盖范围扩大到各类所有制企业和个体劳动者。
四、健全使用和表彰激励机制,激发高技能人才的创新活力
10、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进一步推行技师、高级技师聘任制度。对聘任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或高技能人才带头人),企业应每月给予不低于60元、80元、100元的岗位津贴。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建立高技能人才带头人(或首席技师)制度,在生产作业关键岗位上原则上至少要配备一名具有技师资格以上的人员。企业在组织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时要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并在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把企业高技能人才配置状况与项目招投标、评优、资质评估挂钩,促进企业培养和使用高技能人才。
11、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用人单位完善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各企业要制定高技能人才在聘用、工资、学习、培训、休假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对高技能人才带头人(首席技师)待遇应不少于企业中层干部的标准,对参加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并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从成果转化收益中,通过奖金等多种形式给予相应奖励。对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并被企业聘用的人员分别享受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待遇,并在退休后可分别按不低于50元、60元、80元的标准享受相应的补贴(低于省标准的按省标准执行)。
12、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建立“水都技能名师”评选表彰制度,每两年组织一次“水都技能名师”大赛,由市委、市政府授予称号,并给予一定奖励。市委、市政府对在国家、省、十堰市及我市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员,在表彰奖励的同时,可破格晋升资格;对符合劳动模范基本条件的技术能手,优先推荐参加十堰市、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评选。对特别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申报政府特别津贴。
五、完善高技能人才流动和社会保障机制,为人才流动提供服务
13、完善高技能人才服务体系。劳动和保障部门要及时建立市技能人才信息库,完善信息平台,掌握当地高级技工以上的人才状况,定期供求信息。职业介绍机构要建立高技能人才专项服务窗口,为高技能人才提供职业介绍、劳动合同鉴证、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代存档案等“一条龙”服务。
14、多形式引进高技能人才。建立与项目相结合的引进机制,在招商引资中,一并引进关键技术岗位的高技能人才。企业可根据需要,设立高技能人才特聘岗位,面向国内外进行招聘,并可参照经营者或高级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设立特聘岗位津贴或实行年薪制。对引进高技能人才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要进行表彰奖励。要打破技能人才引进的身份、地域限制和企业所有制限制,对从省外、国外引进的具有高级职业资格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在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与高级专业人才同等对待,有关部门积极协助解决好落户和就业问题,及时办理社会保险转移等手续。也可以实行柔性流动办法,鼓励兼职服务。
六、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
15、加大政府投入。在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和国家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专项经费时,应向培育高技能人才重点学校、重点学科倾斜,要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技工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在重大工程项目、技术引进项目等项目投资中,高技能人才培养经费要占一定的比例。市财政每年将高技能人才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工作需要。经费主要用于重点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更新设备和高技能人才奖励等。
16、落实企业投入。各企业应制定和完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保证用于高技能人才培训的经费比例不少于教育培训经费的50%。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对企业职工培训费的提取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政府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的1/3以上实行统筹,由劳动和保障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其中一半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
17、鼓励社会投入。积极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外资参与举办各类职业培训,多渠道增加技能人才培养经费。依照有关法规,企业和个人通过中国境内非盈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对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支持高技能人才培养。
七、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领导和工作机制
18、建立目标责任制。要切实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考核目标。要在市委和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高技能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和指导高技能人才工作。联席会议由组织、劳动保障、发展和改革、教育、科技、财政、人事、经济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群众团体组成,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和保障部门要负责本地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具体规划和组织实施,统筹管理各行各业高技能人才资源;发展和改革部门要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部署和实施;财政部门要加大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的投入;经济、人事、教育、科技等部门要通力协作,按照规划和要求,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
19、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宣传途径,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大力宣传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的政策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的措施,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在全社会形成尊重高技能人才、争当高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 上一篇:园林绿化禁烧工作通知
- 下一篇:独家原创:电信公司装宽带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