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工作意见

时间:2022-06-08 03:22:00

导语:农业局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局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工作意见

20**年是贯彻落实**精神的第一年,也是**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一年,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推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现结合我县实际,就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1号)和省、市《实施意见》精神,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今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要求,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整合项目资源,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繁荣稳定。

一、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

(一)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投入力度。县财政支农投入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新增耕地占用税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点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要向乡村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并逐年提高比例。继续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综合运用以奖代补、先干后补、贴息、担保等手段,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投资农村建设。

(二)全面落实强农支农惠农政策。坚持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不断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继续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地膜玉米补贴等补贴政策,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全面落实国家对粮食、油料、生猪的各项扶持政策,继续完善惠农补贴发放“一卡通”办法,完善农民补贴网,确保补贴足额发放。扩大能繁母猪保险范围,逐步建立政策性保险制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补助标准、农村低保和扶贫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家补助标准,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补助资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入及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的支持投入。

(三)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按照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要求,就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问题,要加强调研,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业、农村流动,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协调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和职能设置,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协调发展。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

(四)切实抓好粮油生产。按照“稳定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突出抓好水稻、玉米、油菜等骨干作物,大力实施粮油丰产工程,着力提高粮油单产和效益。全年粮食计划播种面积49.5万亩,其中:水稻29万亩,小麦7万亩,粮食总产量17.8万吨;种植“双低”油菜14万亩,油料总产1.8万吨,争创油料大县。

(五)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要求,全年力争生猪饲养量85万头,出栏50万头,争创生猪调出大县。推行柑桔规范化栽植,每年新发展柑桔2万亩,加快桔瓣速冻生产线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努力扩大果品商品化处理能力。抓住“东桑西移”的机遇,指导蚕农科学种桑养蚕,建立鲜茧价格风险保障机制,力争新建和低改桑园1万亩。积极发展区域优势产业,全年种植中药材10万亩,新建和改造茶园1万亩,蔬菜复种16万亩,大鲵驯养繁殖8万尾。积极扶持发展农产品流通、储藏、加工龙头企业,力争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至5个。

(六)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方向,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网络体系,依法开展质量安全监测和检查,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程,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积极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组织标准化生产,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重点抓好2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万亩绿色稻米基地、1000亩有机茶示范基地建设,抓紧做好“**蜜桔”、“**柑桔”两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加快全国柑桔优势产业带申报步伐。

(七)加强和改善农产品市场调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重要农产品市场监管,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运用经济杠杆引导农产品价格保持合理水平,搞活市场流通,保障有效供给。认真做好农产品生产信息统计和市场分析工作,抓紧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供求和价格监测预警体系。鼓励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发挥供销社农村网点优势,加快“万村千乡”、“双百市场”等新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畅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实现与周边省、市、县的全面对接。

三、突出抓好农村基础建设,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八)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争取建成桔园至**、三流水至**、**营至**三条通乡水泥路,启动原公至**通乡水泥路和**路副车道建设工程,实施**河桥、**桥重建工程,完成150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建成110KV变电站1座、主变两台,新架110KV线路40公里;建成6批48处农村饮水项目,解决46个村3.96万人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1000口;落实农村低保2.8万人。

(九)抓好农田水利建设。以骨干水源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提高农田水利保障能力。引导农民投资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扩大农田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覆盖面,改善农村用水环境。今年,农业综合开发要投资720万元,完成**、**镇1.3万亩土地治理任务;土地复垦资金也要集中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建成百果树水电站、堰沟河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实施好**水电站、**堰坝整体改造**流域水土保持、**上游水土保持等项目建设。

(十)加强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协调机制,切实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合理引导农村节约集约用地,村民建房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严格按宅基地建设标准控制用地。大力组织实施“沃土工程”,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范围和规模,支持农民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继续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和基本农田建设力度,逐步对废弃、闲置的旧宅基地及村庄整体搬迁形成的空地进行复垦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十一)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流域防护林建设、水土保持、水源地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在资源开发型企业中全面推行生态修复保证金制度。继续搞好以家庭庭院、村庄、路渠绿化为重点的绿色家园建设,重点抓好“三化一片林”建设,完成绿化造林2万亩。

四、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十二)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按照“根本在特色,做大在规模,做强在品牌,关键在提升”的要求,加大一村一品“十村示范百村推进”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培育农产品知名名牌,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动员和指导优势农产品申请商标注册。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产品竞争力增强为目标,优化区域品种布局,推广先进技术,强化产业支撑,着力培育优质品牌,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响“张骞故里、神奇桔乡”旅游品牌,加大桔园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园区建设。培育扶持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0个,不断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建成80个农村信息服务站,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紧密连接起来。鼓励各类人才到县域创业发展,造就一批发展县域经济的带头人和创业者队伍。

(十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继续支持各级重点龙头企业以市场、技术、资源为纽带,加强合作,壮大实力。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支持市内外有技术、有市场的企业、院所、个人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主导产业的开发、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节能减排和基地建设。通过土地政策、金融政策、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和配套加工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入股、租赁、订单农业、技术服务、生产资料赊销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关系。

(十四)推进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县域工业化的主攻方向,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多层次、大幅度提高附加值。具有资源优势和加工业基础的地方,要积极进行产业整合,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形成一批在产业和产品上有竞争力的企业。靠近县城和集镇的地方,以承接辐射和转移为契机,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和配套产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家庭工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乡村旅游业。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增强城市带动农村的实力和后劲。积极探索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集中抓好桔园、崔家山、上元观等小集镇建设,增强辐射带动和吸纳农民能力。

(十五)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坚持外出务工与依托产业就地就近转移农民并举,健全服务体系,引导推动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技能培训,实施人人技能工程,扩大“阳光工程”覆盖范围,鼓励用人企业开展定向劳务培训。打响“**技工”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出收益。加强劳务需求信息服务,建立真实、准确的信息平台。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全年力争劳务输出10万人(次)以上,创收6.5亿元。

五、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

(十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全面推广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增温栽培、免耕覆盖、青贮氨化、秸秆还田、标准化生产、节本降耗等十大关键增产增效技术措施。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和提高水稻、油菜、小麦、生猪等种养业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和普及率。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对公益性服务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支持以多种方式参与重大农业科技推广。

(十七)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健全预警机制,逐步建立动物疫病追溯及动物产品溯源管理体系;继续深化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健全县乡动物防疫机构;继续实施植保工程,加强预测预报,强化统防统治和专业化防治。

(十八)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人缘相通、地缘相连、业缘相近,对促农学技、带技入户、为农争利、推品进市、助农增收作用重大。要认真落实促进发展的各项政策,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农民发展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区域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商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服务。支持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组织,有条件的可建立便民利民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公益服务站。

(十九)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信息“进村入户”、“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农村商务信息、农业科技“965110”信息服务等工程。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大“金农”工程和农业信息网延伸工程建设力度,建立健全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新建80个农村信息服务站。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

(二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切实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争每户有一个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的“明白人”。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创业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创业富民。

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二十一)切实抓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依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的要求,切实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今年全县启动7个扶贫重点村建设。通过资源整合,引导各方面支农项目资金向扶贫重点村和移民新村倾斜,努力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切实改变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十二)坚持开发式扶贫。切实组织实施好扶贫移民安居工程、“雨露”计划培训工程、“百万贫困户增收工程”。全年完成80户320人的移民扶贫任务,投放小额到户信贷扶贫资金400万元,解决1300名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实现3500名贫困人口脱贫。继续深入开展社会扶贫,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不断提高灾害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七、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努力解决民生问题

(二十三)努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从今年春季开始,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小学、初中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扩大贫困寄宿生资助面,提高资助标准。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完善设施工程,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厕所、饮水等生活设施。加快中小学布点调整和校舍维修,撤并农村中小学5所,加快普及实验教学和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农村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鼓励和组织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二十四)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国家补助标准从每人40元提高到80元,并且完善补偿机制,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扩大农村受益面。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完成18个乡镇卫生院建设,**期间,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加大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力度,有效控制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病发生和流行,优先在农村落实扩大免费预防接种范围。加强药品监管,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切实做好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工作,继续开展卫生下乡活动。

(二十五)切实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少生快富工程和特别扶助制度,解决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困难家庭养老问题,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快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完成县计生站迁建,实施好7个乡镇计生站建设项目,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综合治理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工作制度,加强农村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二十六)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增加农村低保补助资金,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努力提高集中供养率,切实保障五保对象权益。

(二十七)不断繁荣农村公共文化。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今年新安装村村通设备85套,解决900多户山区群众看电视及听广播难问题,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完成28个农家书屋及45个村级文化室的设备器材配套工程,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完成首批10个村级篮球场建设,广泛开展适应农村特色的健身活动,努力提高农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推进全民健身迎奥运活动深入开展。

八、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改革

(二十八)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切实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认真开展延包后续完善工作。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期内不得调整、收回农户承包地的法律规定。在有条件的地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鼓励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坚决防止和纠正强迫农民流转、通过流转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等问题,依法制止通过“反租倒包”等形式侵犯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行为。规范征地程序,提高补偿标准,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拓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安置渠道,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土地矛盾纠纷调处裁决机制。严格建设用地管理,依法规范农民宅基地整理工作。

(二十九)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着力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完善“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财村用乡服务”制度,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妥善处置乡村债务,重点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化解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继续开展重点领域农村乱收费专项治理。

(三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在不改变林地用途前提下,承包人有权依法处置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可依法自主经营商品林,积极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公益林补偿、林权抵押、政策性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总结完善集体林权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全面开展集体林权改革。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林权制度改革。

(三十一)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服务,加大对农村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扩大小额信贷等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鼓励社会资本和各类金融业到农村投资、新设、增设金融机构,开展助农金融服务。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深入开展“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寄宿和监护条件。

九、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三十二)坚持不懈的抓好“三农”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市场物价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要在领导力度、财力安排、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从加强党委农村综合部门的职能、人力、财力等方面真正凸现重中之重;要从抓落实、见成效上全面显现“重中之重”;进一步确立“三农”在县乡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农村工作的考核和奖惩;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深入乡村调查研究,真正扑下身子抓“三农”,深入农村抓产业、解民难、谋民事、帮民富,不断提高农村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预见性。

(三十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巩固和发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以“旗帜工程”为载体,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选好配强村党组织班子,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和管理。广泛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等活动。注重从农村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中选拔村级骨干力量。逐步建立并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搞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三十四)建立完善新型乡村治理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公益性设施建设。积极推行乡镇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民主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大力推行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平安乡村。

(三十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农村社会风尚,以“六进”农家为载体,把弘扬传统美德、普及现代文明和强化法律意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美德进农家、文明进农家、科技进农家、诚信进农家、法制进农家、和谐进农家”活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十六)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财政要安排一定资金,对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项目实施给予补助,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产业带动、项目支撑、加大投入、基础突破、试点示范、有序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重点抓好5个新农村建设县级示范村和27个乡镇试点村的建设工作,特别要将刘家营、金星村建设成高起点,高标准示范村,通过项目整合、部门帮扶、实施重点突破,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力量,都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