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气象局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工作意见

时间:2022-06-08 02:30:00

导语:区气象局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区气象局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工作意见

为了加快我区气象事业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政发〔20**〕3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对加快我区气象事业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是防御和减轻我区气象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我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貌盆地、丘陵、山地兼有,地形复杂多样,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暴雨洪涝、高温干旱、雷雨大风、雷电和冰雹等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强度不断增强,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概率在上升,已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向高层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对于提高全社会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区气象事业取得了较大进步,理顺了我区天气预报服务、常规气象监测等业务工作体系,预测预报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但是,气象事业的发展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很不完善,预报预测水平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和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系统还不完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独立的预测预报业务系统,地方气象事业发展滞后,气象社会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等,这些不足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我区气象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区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和原则

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理念和发展方向,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进一步强化防灾减灾监测体系建设,提高预报预测水平,建设地方气象事业与国家气象事业相结合、相适应的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提升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与支撑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发展目标:到20**年,初步建成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和科技支撑保障系统,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气象社会管理体系,完善稳定增长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使我区气象整体实力接近同级先进水平。

发展重点:完善我区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建立独立的地面、农业气象、生态监测和预测预报业务系统,更新软件和硬件设备,提高综合气象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和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系统;发挥部门和地方在**观象台建设中的联动积极性,提高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气象依法行政和气象行业管理能力。

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技术研究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业务工作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社会服务与自身发展相结合,提升能力、重点突破的原则,围绕地方特色经济开展气象服务;加强部门协作,实现气象资源和气象信息的全社会共享。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气象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加快建设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是我区公共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气象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社会各界做好服务的重要基础。加快建设区域气象观测站网,提高我区观测站网密度,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省、市、区匹配建设14个区域气象观测站,其中:温度、雨量两要素站8个,城市站3个,交通站2个,中尺度多要素站1个;配合国家搞好气候观象台建设,协助解决选址、土地征用等问题,并提供工作方便,给予必要减免支持,以完善我区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提高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并给予一定的维持经费支持,保证其稳定可靠运行。

加快建设气象信息共享平台。气象信息共享平台是基础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主要依托省、市气象信息数据库,建立独立的气象信息服务平台,按市、区配套解决的思路,建立区级气象信息公共服务网站和专业服务网站,市级主要负责办公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区政府主要负责信息服务平台软、硬件设备建设,给予必要的维持经费支持,保障其信息服务正常运行,以提高各种气象及气象灾害观测数据共享水平。

提高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准确率。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是气象工作的核心。要以省、市气象业务系统为支撑,建立我区气象预报预测、农气生态监测、大气成分监测等业务服务系统,设立气象科研、项目专项经费,用于业务服务系统开发与建设,使用现代网络、计算机技术,推进气象预测预报精细化进程,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水平,特别应加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系统建设,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警报和旱涝趋势气候预测。

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服务系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保障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要应对我区突发气象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必须加快构建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系统,把气象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应急保障建设规划,分期分批解决现场监测、野外电力、通信设备、交通工具等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完善各级政府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发挥气象部门在灾害监测、调查、影响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增强对暴雨、洪涝、干旱、冰雹、雷电、大风等灾害的气象预警能力,提高气象部门应对农林业病虫害、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及有毒有害气体、区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

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气象部门要加快公共气象服务现代化建设,不断改善公共气象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的迫切需求,特别是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区、企业搞好气象服务。要做好气象及气象灾害预报警报信息的制作、工作。要把气象信息进社区、进村入户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城市文明建设规划,在各个广场、交通要道、社区入口、城市中心、各乡镇人流汇集区等中心地带设立**0个左右电子显示屏,开发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网站,用于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日常气象信息工作,以解决气象信息进村入户最后阶段的问题,充分发挥气象科技的综合效益。

建立**新一代天气雷达应用终端,提高**预报服务准确率。**新一代天气雷达对我区的突发性、局地性、灾害性天气有较强的监测预警功能,是监测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最为有效的手段。它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发挥雷达的建设效益,区政府将在区气象局、区防汛办等有关部门建设数套新一代天气雷达应用终端系统,以共享**雷达探测资料,提升我区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预警时效,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

(二)发挥气象综合保障作用。

强化农业与生态环境气象服务。要依靠科学,加强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我区绿色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区科技管理部门要从经费上大力支持气象与农业、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力求科技创新出成果,以指导农业生产和种植结构科学调整等社会需求,提高产量和质量,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供全程服务,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依托省市技术力量,创造条件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工作,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农作物产量预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等业务,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气象保障。

围绕**的生态名市建设,开展生态环境气象服务,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安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建设**卫星遥感生态监测接收系统,健全生态气候环境监测网,开展对酸雨、干旱等生态气候环境监测,并定期向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服务产品。

加强防汛抗旱及地质灾害气象服务。气象部门要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警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造成的损失。气象部门要与国土资源等部门加强合作,改进预报、预警、服务手段,进一步提高气象在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防范中的服务水平。

做好公路、铁路交通气象保障。交通安全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暴雨、大雾、大风、积冰、积雪、高温等经常造成道路和车辆损毁、交通中断、人身伤亡。因而,要高度重视交通气象保障工作,在全区范围内高等级公路和铁路沿线建立专业气象监测网和不少于50个电子显示屏,开展大风、道路能见度、路面温度和结冰等监测,并及时交通气象预报预警,为公路、铁路建设和运输、旅行安全以及应急救援提供保障。

加强城市和公共卫生气象监测。在城区建立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广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建立加密气象观测站点和气象信息系统,实现气象灾害的动态监测,及时城市气象灾害信息,开展城市洪涝、雷电、火险等安全气象服务,扩大服务覆盖面。建立气象与卫生、环保等部门的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对疾病发生规律、病理和环境影响机理的研究,建立气象条件对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的业务服务系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事件等应急处置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加强雷电防护工作。健全雷电业务服务技术体系,努力减轻雷电灾害损失。建立完善雷电定位系统,开展雷电的研究、监测、预报预警、灾害调查鉴定评估;不断增强雷电防护技术能力、拓展雷电防护工作领域,提高防雷装置检测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程度和雷电防护技术服务的科技水平。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全面履行人工影响天气的管理职能,加大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力度,常年开展人工防雹、火箭、飞机增雨工作,积极开发云水资源,减轻干旱、冰雹、大雾等气象灾害损失。要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和人工影响天气决策指挥系统;围绕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和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建立我区人工增雨、防雹工作机制,确保经费投入。建立应对扑灭较大规模森林火灾、调节严重空气污染和城市高温天气等事件的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机制;健全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

(三)加强气象法制建设和行业管理。

健全气象法制体系。要加快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等工作的政府规章和制度建设,完善配套规范性文件。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气象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依法管理和规范气象设施及探测环境保护、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气象信息、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护、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活动,严格禁止非法从事气象探测活动。加强气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气象法律意识。

四、主要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和任务。坚持和完善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建立稳定增长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大力发展地方气象事业,是加快我区气象事业发展的关键。要及时研究解决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制定和落实相关措施,加强督促检查,促进我区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

制定和实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要进一步强化公共气象服务职能,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包括重要气象设施建设与布局、人工影响天气发展、雷电防护、农业与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内容的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推动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加大对气象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要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落实投入渠道,将气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区公共财政预算,形成稳定增长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人事、财政、劳动等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气象职工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工作。

进一步加强地方气象事业的机构和能力建设。人工影响天气、防雷电、生态与农业气象服务等工作是地方气象事业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地方气象事业机构的作用,调整充实人员,提高服务效能。要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和气象事业发展需要,支持气象部门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地方气象事业业务工作网络。

加强气象宣传教育。运用各种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理念,大力普及气象科学技术知识和应用气象科技防灾减灾的知识,增强全社会气象意识,提高全社会使用气象信息趋利避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