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发展的工作意见

时间:2022-06-06 03:27:00

导语:水产发展的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水产发展的工作意见

*县是全国重点渔业县。20*年水产养殖总产量2.61万吨,总产值2.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9.56%。为促进我县水产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充分挖掘大水面生产潜力,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布局,扩大特种水产养殖规模,壮大水产加工业,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加快水产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自然条件优越

我县地处长江之滨,有水域面积24万亩,可养水面16万亩,水面广阔,资源丰富。属江南亚热带气候,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鱼类生长繁育。同时,我县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非常有利于水产品的运输,发展水产大有可为。我县于20*年被列入农业部长江中下游水产优势产业带虾蟹优势产业区;20*年和20*年分别被江西省政府列入环鄱阳湖资源深度开发“*”、“*”规划重点县。

(二)发展潜力巨大

我县水产养殖历史悠久,在16万亩可养水面中,有池塘1.5万亩、水库0.5万亩、河沟0.5万亩、湖泊13.5万亩,养殖面积主要集中在湖泊。据20*年年报统计,全县各类型水面养殖单产分别是:池塘538公斤/亩、水库265公斤/亩、河沟408公斤/亩、湖泊92公斤/亩,由此可见,小水面养殖产量较高,但湖泊等大水面仍基本处于人放天养状况,全县水面平均养殖单产偏低,效益不高。此外,特种水产虽然有较大幅度增长,但没有形成规模,更未形成产业化。水产品加工通过招商引进的企业,虽然已形成加工出口能力,但因受水产品供应量不足限制,难以发展壮大。为此,加快水产发展步伐,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加快特种水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程,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水产业是农业经济中发展快、活力强、效益高的产业之一,对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还可带动休闲观赏渔业,以及水产苗种繁育、渔用饲料、渔药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大批渔(农)民通过从事水产养殖增加收入,摆脱了贫困。水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四)群众养殖热情高

我县水产养殖历史悠久,沿湖群众有着丰富的养殖经验。随着市场及水产品加工企业对水产品特别是特种水产品需求量的增加,水产品价格一直上扬,极大地提高了渔民水产养殖积极性,群众热情高涨。

二、水产发展的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渔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调整养殖结构,稳定常规养殖,主攻特种水产,加大河蟹、鱼回鱼、黄鳝、淡水小龙虾的开发力度,壮大特种水产发展规模,形成特种水产产业链,重点推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改变湖泊养殖方法,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提高大水面单产,推进我县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水产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县在稳定养殖面积16万亩基础上,新开发江新洲、新合镇等养殖面积0.55万亩,确保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1万亩,水产品总量达4.5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2.0吨,实现渔业总产值5.0亿元,使水产业成为我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三、加快水产发展的措施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大湖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品种结构,提高养殖产量

赛城湖大湖养殖面积5万多亩,占全县养殖面积近三分之一,是我县境内最大的养殖湖泊。要结合国有农场税费体制改革,不失时机地推进赛城湖大湖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改革,科学地对大湖进行开发,提高养殖产量和水平。

(二)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壮大特种水产养殖规模

经过近几年的大力调整、优化,我县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已形成了以赤湖、赛城湖为中心的虾蟹养殖区域、以永安为中心的黄鳝养殖区域、以赛城湖为中心的鱼回鱼网箱养殖区域的格局。为了发展壮大养殖规模,我县要依托加工企业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推进产业化进程,并对重点养殖品种产业化进行资金扶持,制定具体的扶持奖励办法(见附件),同时在科技、信息、市场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各地也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三)抓好水产技术服务,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水产科学技术进步是加快水产发展的重要前题。因此,要抓好水产科技服务,学习和引进先进特色养殖技术。水产业务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升鱼回鱼、河蟹、淡水龙虾等市场上紧俏养殖品种的养殖水平;要进行试点、试范、试验性养殖,以点带面普及和推广;要全力搞好技术咨询和服务,包括送科技下乡、市场信息、提供渔资、鱼药等服务,解决渔民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要加强和完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两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稳定专业技术人员。要有计划地在高校毕业生中招聘水产专业人才,增加编制和经费,以解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问题。乡(镇)要落实好水产推广机构人员的工资待遇,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乡(镇)水产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加强培训考核,形成一个完善、健全、有效、稳定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

(四)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无公害水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消费者和市场对农产品(水产品)生产的基本要求。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和要求,水产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管,从生产源头上确保水产食品安全。要注重监督市场鱼饵料和渔用药品质量,保障水产养殖在安全的范围内用药,防止渔药残留超标。要发挥好水产疫病防治站职能,配备好专业水产疫病检测人员,建立鱼类疫病预报机制,对流行性疫病要有良好控制和防治方法。要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防止流行性疫病大面积传播。要完善无公害水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单位申报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产地认证),更多的水产品进行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要进一步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制定和完善本地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完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模式,尤其是河蟹、淡水小龙虾、鱼回鱼、彭泽鲫等优势水产品,要将其形成品牌,并发挥品牌效应。

(五)依法行政,为发展渔业生产保驾护航

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是新时期水产养殖领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规范养殖秩序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各地必须完善养殖水面使用证制度,建立和谐稳定的养殖水域新秩序。在大水面养殖生产管理中更要树立法制观念,要依法办事,严厉打击电、毒、炸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违法行为。及时妥善地处理好养殖生产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渔政人员必须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依法行政上下功夫。在政治上,强化政治教育,严格按照“两个规范”标准,遵守“渔业执法六条禁令”;在业务上,积极组织渔政执法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学习渔业法律知识,准确掌握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文明执法,建立一个文明、安全、规范的渔业生产新秩序,开创渔业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