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

时间:2022-06-05 10:37:00

导语:民政局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政局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

为切实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川府发〔*〕5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内府发〔*〕9号)精神,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龙头企业要求批量性、稳定性供应原料与农户分散性、随意性供货的矛盾日趋尖锐,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加剧,农民利益需要保护与自身缺乏保护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引导和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已成为农村产业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合作社的数量少、规模小、发展慢,影响力和带动力不强,发展的外部环境也不优。《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历史机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政府扶持农业的新渠道和新载体。对此,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党的*大精神、践行“*”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切实增强主动性和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把扶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重点

(一)指导思想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为目标,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围绕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原则。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得动摇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不得改变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的财产所有权。

2、坚持自愿民主原则。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不得强迫命令,不得行政包办。

3、坚持多形式发展原则。在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多主体、多形式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法律和政策允许条件下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村能人、乡村干部等单位和人员采取多种形式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既可以开展单项的技术信息合作,也可以兴办加工、流通实体、开展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合作与贸易服务;既可以在本地、本专业范围内开展合作与联合,也可以跨地域、跨所有制开展合作与联合。

4、坚持示范引导的原则。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通过试点示范和典型引导指导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完善内部规章制度,规范运作行为,强化民主管理,增强凝聚力,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在规范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之上,围绕“旱地产业规模化、生产养殖集约化、经营流通合作化、技术质量标准化”的目标,*年发展生猪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水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蚕桑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水果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蔬菜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中药材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转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之在竞争市场、带动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每个行政村,专业大户全部入社,农户入社率达到30%以上。到2010年,全县建成省、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县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努力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四)发展重点

1、立足优势产品加快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是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车间”。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合理规划农业区域布局,促进优势农产品向原料基地集中。基地建设要按照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做大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我县具有传统优势的生猪、水果、禽兔、蔬菜、粮油、水产、木竹、蚕桑等产业,形成量大、质优、市场竞争力强的商品,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加强基地建设要同培育龙头企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组织销售的功能。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农业标准体系。着力搞好8个省、市级“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建设,力争全年建成优势产业基地200个,面积30万亩,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达3300户,年出栏小家禽畜1000只以上规模养殖户达到400户。加强基地建设要同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农业产业化效益最大化的促进作用,农口部门、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民技术员、“土专家”要在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中发挥积极作用。

2、围绕产业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按照“规模大、高技术、高效益、外向型、带动农户多”的要求,在抓好现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提升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引导支持有实力有品牌的龙头企业快速扩张,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更新设备与技术,强化经营管理,增强精深加工和市场营销能力,重点抓好17户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大力支持以福元、康弘、宝龙、佳意美等为龙头的生猪产业化,以汇源、铭鸿、菜源等为龙头的蔬菜产业化,以宏和、天益等为龙头的蚕业产业化,以鸿展、沙淇、运达、唐源等为龙头的优质粮油产业化,以山佛等为龙头的茶业产业化,以嘉富等为龙头的木竹产业化,以金谷香等为龙头的草食性牲畜产业化,以永久畜牧药业为龙头的中药材产业化。立足现有资源和区位比较优势,培育发展一批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具备把握市场、开发产品、为农服务等基本能力的农业企业,促其尽快发展壮大为龙头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批有实力的业主、大户和加工企业作为扶持重点。同时,要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引进嫁接一批龙头企业,重点是市场前景好、运行机制活、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新增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2户、上亿元的企业3户、5000万—1亿元的企业5户、规模以上企业10户。

3、依托龙头企业创办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公司+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由农户组建专业合作社,促进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既保证公司对优质原料的需求,又让农民增加产品销售收入,并能够参与龙头企业在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益分配,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确保农民持续增收。要积极创新专业合作组织经营机制,农户通过专合组织与龙头企业签订产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要鼓励农户以资金、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到专合组织入股,形成“互惠互利、相互联动”的利益共同体,优化资源配置。要引导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组建专合组织,福元、康弘等公司要通过扶持养猪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确保生猪的数量和质量;汇源集团、铭鸿公司等要立足原材料基地,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改良品种,提高产量,提升蔬菜产业的整体水平。要引导龙头企业投资建立核心示范基地,农民投劳进行承包经营并组建专业合作社,企业按合同收购产品。要帮助专业合作社打造产品品牌,实行统一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宣传、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办法,将分散生产的农户有机联系起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加大扶持力度,营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环境

(一)扶持条件

1、经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成员农户不少于50户;

2、运行机制合理,符合“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有规范的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产权明晰,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财务公开,收益分配制度健全;

3、服务与带动能力较强,与成员在市场信息、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产品营销等方面具有稳定的联系,能有效地为成员提供专业服务;

4、围绕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而建立,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市场前景和预期效益;

5、带动农民增收作用大,成员农户加入合作社后年收入比加入前增长10%以上。

(二)扶持内容

1、提供方便快捷的审核登记服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积极主动地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注册登记工作。凡符合登记条件的,应简化登记程序,免收登记费,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在审核经营范围时,要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进入农产品流通和加工领域。鼓励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才在完善好手续的情况下创办专合组织,三年内保留身份、职务,离岗期间的工资及福利待遇视同在职人员处理,晋升中、初级职称免予计算机和外语考试,合法经营所得归己。

2、提供用地用电和交通运输优惠。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种养基地和从事农产品收购等需要的农业用地,可由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协调,动员群众采取租赁、经营权入股等流转方式优先予以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储藏等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建设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及时提供用地保障。涉及占用耕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行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经验收合格后,国土资源部门不再收取耕地开垦费;供电企业应开辟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用电业务绿色通道,提高用电业务办理效率,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标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规定车辆,交通部门应当优先发放“绿色通道”通行证,在省内各类道路上均免费通行。

3、实行税收优惠。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办服务性企业,或者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如符合税收优惠条件,可按《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从事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保险,家禽、牲畜、水产动物配种、疫病防治及相关技术培训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及其经分级、整理包装、加贴品牌商标等初级加工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对专合组织围绕成员的生产和销售从事的服务活动,按农民自产自销、自买自用对待,不收取税费。对专合组织兴办的经济实体,享受民营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4、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2009年起,县财政每年在农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通过项目扶持、以奖代补等方式,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管理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适当补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建立生产标准规范,实施标准化生产;搭建信息平台,开展信息、技术和培训服务;树立品牌,申请无公害、绿色等农产品质量认证;推广运用先进技术和成果,合作开发、利用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

5、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县内各金融机构要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对具备法人资格、资信好、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小额贷款应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倾斜,对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可适当增加小额贷款授信额度。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要选择制度健全、经营业绩好的专合组织试行流动资金贷款的信誉担保制度,扩大金融部门对客户的信誉担保范围及贷款额度;邮政储蓄银行要利用储蓄网点分布广的优势,拓展邮政储蓄职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支持;充分发挥*鸿通担保有限公司的作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贷款担保;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机构应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积极为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提供各类保险服务。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品种和覆盖面,切实提高理赔服务水平,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抗风险的能力。

6、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水利建设、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农技推广、农业标准化、农业综合开发等建设项目,要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委托或安排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小微型水利、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支持专合组织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把专合组织纳入全县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规划,优先扶持;对大型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和流通环节的仓储设施等建设,给予支持。积极探索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农业项目和运用扶持资金扶持农户的新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购置农产品加工设施、新型农机具,可享受国家允许的政策性补贴与补助。

四、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了*县扶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农业的领导具体抓,统筹协调,周密部署,切实把扶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将发展专合组织的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和督查督办管理。

2、强化业务培训。加大培训指导工作力度,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重点抓好乡(镇)干部、龙头企业相关人员及现有专合组织的理事会人员、监事会人员、骨干会员的培训。通过培训,培养一批专合组织的事业骨干和中坚力量,在基层干部和农民中间造就一批熟悉专合组织基本知识的工作骨干。通过培训,规范运作,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尤其是完善契约约束机制、风险调节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保证成员利益不受损害,确保成员增产增收。通过培训,把科学技术和成果传递给农民,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致富本领和科学文化素质。

3、抓好试点示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示范、稳步发展”的原则,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县上在两个县级试点示范乡镇开展试点工作,各乡镇也要确定2—3个专合组织开展试点。积极开展创“明星专业合作社”、“十强专业合作社”等活动,促进一批先进典型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发挥创建科普示范乡(镇)、示范基地、示范户的重要作用,帮助和扶持专合组织上规模、上档次,增强经济实力。

4、规范登记程序。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时,应先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再到县扶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办社申请(申请内容包括:名称、住所、成员人数、成员出资情况、业务范围等),领取并填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申报表》,经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农业局或县林业局、县水利农机局、县畜牧食品局、县蚕业管理局、县供销社等行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备案。县级各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对《合作社章程》认真审查、把关,并在《合作社章程》封面上签出意见,加盖鲜章。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凭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审查意见和县级各行业主管部门签字盖章的《合作社章程》注册登记,核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未经依法登记的,不得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5、建立保障机制。一是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建立和完善专合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严格按《章程》规定的经营范围和议事规则开展活动;要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民主监督、经营决策、人员管理等内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行为,降低经营风险。要按照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从当年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积金用于以丰补歉,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建立利益保障机制。正确处理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成员的利益分配关系,把保护成员利益放在首位,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实现的可分配盈余按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给成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当年可分配盈余的60%,对会员共同出资兴办的经济实体,要明晰产权关系,处理好利益关系,充分发挥广大会员民主理财的作用,保障会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三是建立监督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设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作为内部监督的实施者,独立监督理事会工作;健全财务监督体系,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社员监督,防止共有财产的流失和浪费。四是建立积累发展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保护成员利益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积累制度,逐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我发展实力。五是建立年度考评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对本社一年来的运作情况、工作成效、成员收益、章程履行、诚信经营等方面进行自查总结,并将书面材料报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年终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相关部门对专业合作社进行年度考评。

6、部门协调配合。县农委办要做好牵头协调工作,帮助和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进其规范发展。县级各涉农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依法履行职责,认真负责地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试点培育、政策咨询、义务指导、宣传培训工作,加强对专合组织的指导,帮助其规范管理,发展壮大;县科协要做好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的管理服务工作,搞好审查、审批,并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帮助其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指导有条件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转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县供销社要创新体制,强化组织指导和带动职能,重点抓好专业合作社、社区综合服务社、流通协会、三农服务中心的建设,并做好相关的审查、审批、登记造册工作;工商、民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环境,搞好专合组织的登记注册,加强管理;宣传部门要强化舆论导向,重点宣传政策法规、专业知识、成功典型及经验做法等,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各有关部门和组织要依据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齐心协力,认真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各项规定,共同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扶持和服务工作,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丘区经济大县文化名城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