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意见
时间:2022-06-04 08:27:00
导语:林业局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各委、办、局,县各直属单位:
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顺应群众对农产品优质安全性的要求,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快实施农产品质量建设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面向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按照农业标准化要求,实施《江苏省涟水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建设一批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委书记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委书记农产品销售窗口,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培育我县生态农业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目标
“*”期末,全县初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建设申报管理体系、规范化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标准化体系、检验检测、监管体系和市场网络体系;主要农产品基本达到无公害标准,优势和特色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AA级或有机食品标准,出口农产品达到国际农产品质量标准。争创竞争力较强、市场占有率较高、带动作用较大的农产品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5个,形成8个著名品牌,完成注册商标12项,全面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3万亩,其中粮油25万亩、园艺16万亩、水产2万亩。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志19个,其中粮油产品3个,园艺产品10个、畜禽产品4个、水产品2个。县级市场准入覆盖面达60%以上。制定市级以上地方标准15个,每个乡镇(办事处)均要建成1个以上市级农业标准示范区。
2003年,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面积21.2万亩,其中,粮油13.2万亩,园艺6万亩、水产2万亩;畜禽25.5万头(羽)。
2003年,全县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志达到12个。其中无公害粮油产品4个:南集镇(专用小麦)、灰墩办事处(优质稻米)、华茂食品(酱油、醋);无公害园艺产品3个:涟城镇(浅水藕)、黄营乡(优质苹果)、保滩镇(草莓);无公害畜禽产品3个:涟城镇(生猪)、保滩镇(草鸡)、高沟镇(草鸡);无公害水产品2个:义兴镇新天地渔场和县水产总公司优质鱼o
2003年,全县制定市级农业地方标准3个,农业局2个(无公害榨菜生产操作技术规程、无公害青手大根生产操作技术规程),林牧局1个(无公害“弘保”活珠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涟城镇2个(无公害浅水藕标准化示范区和无公害生猪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蒋庵办事处1个(青手大根)。市场准入试点2个,分别是城东农贸市场和城中农贸市场。
三、具体措施
(一)建立高标准生产基地,全面开展基地环境检测。基地“源头”,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首要环节。选择的基地周边3Km以内无污染源(包括工矿企业和医院等污染源),粮食、蔬菜等经济作物和畜禽渔生产基地要距公路100m上,道路100m以内主要发展林业和花卉。基地内大气、土壤、水体要符合无公害质量标准;基地应选择在农产品的主产区、高产区和独特的生态区,其中农作物基地要i壤肥沃,农田水利设施完好,灌溉与排水方便;畜禽水产养殖基地要相对集中,具备封锁隔离条件。基地周围交通方便,便于产品的运输和销售。选择好的基地,要树牌明示,加以保护,环保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在其周围设定缓冲带,严禁在缓冲带内进行排放有毒有害废物行为的开展建设活动,严禁向基地排放有害的污染物,禁止任何形式的人为破坏。要按照农业部、省农林厅和省海洋与渔业局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要求,全面开展基地环境检测,对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污染严重的地区,限制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控制和治理步伐,改种花卉苗木或退耕还林,种植非食用农产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好,基本没有污染的地区,3年内全部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广泛宣传发动,抓住国家省市给予财政财政补贴的机遇,并采取有效措施,申请解决申报认定费用
(二)加强标准化建设生产过程管理,实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一要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以国家或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或规范为依据,结合名、特、优、稀、新农产品,加快制定适宜的、操作性强的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形成具有涟水特色的“林、牧、畜、粮油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体系,年内制定市级以上地方标准3个。二要加强生产过程监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要逐步建立环境监测站,每三年对基地环境进行一次大气、土壤、水体全面检测;建立病虫草害预测预报点,准确预测预报病虫草害发生、发展情况,及时提供科学选择农药、合理使用农药技术;要建立农业投入品购买、使用登记制度和动物用药、休药期记录,建立生产过程跟踪制度,规范使用限用农药、兽药、鱼药,严禁使用国家禁用、淘汰的农业投入品;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产品适用农(兽)药;大力推广轮作、防虫网覆盖、平衡施肥等新技术;要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全面实施畜禽免疫标识制度。三要建立企业自检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抽检制度,逐步推行没有通过检测的产品不准流向市场、抽检不合格的产品严禁上市场的制度。上市的基地产品采用统一包装,注明生产产地、采收日期等,对基地产品实行质量安全承诺,逐步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o
(三)突出农产品质量建设生产技术的组装配套与推广。实施农产品质量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形成集安全、优质、增效、节本于一体的生产技术体系。一要围绕名、特、优、稀、新农产品的开发,引进推广优新品种。年内引进国内外优质新品种10个,即连粳3号、3优18号、丰优香占等优质水稻,淮麦印、扬麦10号等优质小麦,秦油7号、宁杂3号等“双低”油菜,苏玉糯1号特色玉米等粮油作物;紫花苜蓿、多花黑麦草等牧草饲用型作物4个,草梅、卢笋等特种蔬菜品种5个,苏太猪、洋二元猪母猪、苏北草鸡选育等优质畜禽新品种4个;黄颡鱼等优良水产品3个。二要围绕创建沼气县工作,大力推广和普及沼气生产及配套技术。推广“猪—沼—菜”、“猪—沼—果”和“猪—沼—粮”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广泛宣传发展沼气生产的优越性和重要意义,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年内全县沼气池要达到10000只,推广“一池三改”综合利用1500户,带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20000亩,充分发挥沼气加快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放大生态农业大县效应,加快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建设进程。三要建设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区、示范片。要根据本地农产品质量建设规划,按不同农产品的要求,分别建立示范方、示范片、示范区。年内要新建立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四要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将生产技术教给群众。县乡两级农技推广部门,要大力‘举办农产品质量建设技术培训班,参训人数要达到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要抽调精兵强将,组织专门班子,分门别类地编写适合本地的生产技术规程o
(四)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力口快市场网络建设。要大力培育生产责任主体,通过生产责任主体,把分散的千家万户组织起来,统一按标准组织生产,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要把精力集中在引导、扶持和服务上,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推广“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各级龙头企业,要充分利用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新品开发能力,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全程标准化进程,努力提高产品档次和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要按照“三绿工程”(绿色市场、绿色通道、绿色消费)要求,加快农产品市场准入步伐。一是发展对外销售窗口。对北京、上海等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城市及市场,加大我县已获得标志产品的推介力度,宣传我县标准化生产水平,鼓励农民经纪人和合作经济组织经销标志农产品,提高经营层次和水平。二是瞄准连锁“超市”,搞联合经营。采取具体有效措施,想方设法将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推向市场。三是建立标志农产品销售网点。所有标志农产品积极进入市标志农产品展销配送中心,设柜销售。组织到省无公害农产品配送中心参加展览的标志产品应不少于5个,以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实现优质优价,发挥品牌效应。全县新增2个市场准入试点,使全县市场准入试点总数达到4个,方便广大市民购买。所有实施市场准入的市场,要挂牌经营,规范管理,确保市民吃上安全、合格的农产品。
(五)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施市场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相应的工作机构,积极组织和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努力搞好有关认定(证)工作的咨询、技术培训和实地操作,使符合认定(证)标准的产品、企业或产地及时通过认定(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抓紧组建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并全面开展农产品和畜禽水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产品检测要力争年内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立农产品快速检测点,确保入市交易的农产品都经过检测,是合格、安全的农产品。对标志农产品,生产或经销单位要对其质量安全,向社会作出承诺,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抓紧制定农产品质量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对贩卖被污染农产品及违法使用标志农产品的行为,要加大查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益。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明确工作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农业、林牧渔业部门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建设的主要职能部门,要主动做好牵头协调工作,切实做好基地建设和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培育和生产技术指导,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加强对动植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尽快建立在技术、设备、管理方面处于省内领先的农产品和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进一步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定和管理工作。工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把好市场准入关,负责组织实施市场秩序的规范管理和监督,严厉查处流通领域内假冒标志产品,坚决打击无照经营和加工品牌及标志产品的违法行为;加大对市场上使用商标农产品及广告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农贸市、超市和商场销售的各类农产品商标、标识的检查。经贸部门要加强对农产货源的组织协调和加工、流通企业的行业指导,积极推进现代营销方式和流通组织形式。粮食部门要加强对全县粮食流通环节的管理和监测,着重加强中央、省、市级储备粮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粮食购销和调拨的政策和法规,防止陈化霉变粮流入市场,确保全县粮食安全。卫生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有关食品卫生标准,加强对农产品等加工、经营卫生许可证发放的检测,依法查处无证经营和生产经营不合卫生要求的农产品的行为,确保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公安机关要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和市场的治安管理,畅通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绿色通道,协助工商机关维护好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破坏农产品质量建设,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分子。质监部门要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强对标志产品生产加工环节中的质中的质量安全的抽检与监管,大力实施“QS”制度,从生产加上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消费。环保部门要会同农业、林牧渔业部门对农产品生产环境进行安全监控,加强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等生产基地周边地区环境的保护,严把项目环保审批关,禁止污染严重企业落户涟水,建立环境污染预警制度。对影响农产品质量的生产环境及污染源进行监控等。计划、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建设项目的扶持,保障相关经费的投入。新闻单位要要发挥职能作用,搞好舆论宣传,营造农产品质量建设的浓烈氛围。
(二)认真组织项目实施。一要以项目为抓手,促进农产品质量建设。目前承担的农业三项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业外向型基地等项目,应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认证,凡没有通过基地认定的项目,不予申请验收。今后农产品质量建设项目的推荐申报,原则上必须是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或产品认证的项目。二要增加投入。要用足用好省市优惠政策。今年,省财政将拨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按认定面积和认证标志数量,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实行资金补助,每1万亩省财政补助0.8万元一士万元;市财政也将拨出专款,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的项目,其检测费用按每1万元由市财政审核补助0.4万元,产地检测费用由企业等申报单位承担。对新获得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按每个产品由市财政审核分别给予0.8万元(畜禽产品1万元)补助。县财政要根据财力状况,出台相应补助政策。农业系统内部资金要合理调整分配使用方向,把有限的资金重点投向农产品质量建设。三要加强培训。要组织乡镇农业领导干部培训,对农业干部:进行有关入世知识、农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培训;要加强对农业技术干部的培训,将农产品质量建设列入广大农技干部组织教育、职称申报等方面的培训内容,完善广大农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注意加强对申报企业的辅导培训,尽快使他们掌握有关农产品质量建设方面的知识;要对农民进行“绿证”培训,并不断调整充实相关内容。四要加大考核力度。各乡镇(办事处)要根据县政府的目标任务,迅速将产地认定和产品谁任务分解到有关单位和企业,落实到具体田地和具体种养项目上,并作为政府目标管理的一项工作进行考核。县政府将对各乡镇(办事处)、各有关部门的认定工作进展、上报项目、通过认定的产地数量、面积、产品认证数量等进行重点考核,定期通报考核情况,推动我县农产品质量建设工程的全面开展。
- 上一篇:党委分工负责运作机制思考和实践
- 下一篇: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