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时间:2022-06-03 06:17:00

导语:教育局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育局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教育部和我省一系列会议与文件精神,努力提高我省学校与健康教育工作层次与水平,我厅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省县(市、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考核指标(试行)》(以下简称《考核指标》)。现将《考核指标》以及教育部有关文件印发给你们,请一并贯彻执行,切实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

一、切实增强做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1.把提升学生健康素质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成长、家庭幸福,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健康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竞争力。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自觉增强做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感、紧迫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

2.把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把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学校卫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与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等紧密地结合起来,树立学校卫生工作品牌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把做好学校卫生工作,提升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展示*教育新形象的重要举措,为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平安*、实现“两个率先”做出新的贡献。

二、着力解决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1.健全学校卫生工作体系。各县(市、区)教育局要设立体卫艺教科(股、室)或明确职能处室。各级各类学校校长为学校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分管校长--总务主任—校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食堂从业人员)工作体系,逐级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制学校根据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必须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2.改善学校卫生工作条件。各级各类学校要对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规定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把改善教室照明、宿舍通风、厕所卫生、学生食堂、学校生活饮用水和卫生保健室设施与设备条件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改善中小学卫生工作条件。

3.落实学生防近工作措施。学生防近工作要前移,重点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原则,落实《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中的各项工作措施。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小学1-2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及初中各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分别控制在60分钟和90分钟以内,切实保证小学生和初中生每天足够的睡眠时间。学校(幼儿园)每班配发眼保健操挂图和近视力表,提高每天两次的眼保健操质量,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以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4.做好学生健康管理工作。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认真组织开展每年一次的学生常规健康体检,确保学生体检率100%。重点做好学生体检的情况分析、结果反馈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切实做好小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工作,确保小学新生预防接种率100%。

5.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通过学科教学和班会、团会、校会、升旗意识、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小学阶段还应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中学阶段应与《生物》等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要把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列入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现有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体育教师开展健康教育的水平。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努力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特别是食堂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和健康素质,在校园内形成人人重视健康教育、人人关心学生健康的良好氛围。学校每学期组织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测试,测试成绩作为教职员工工作实绩考核和学生成绩报告书内容。

6.建立管理工作台帐。各级各类学校要将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档案管理内容,实行校医(保健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数量与素质状况、学校卫生条件改善情况、每学期学校健康教育课时总数与构成、每年学生常规健康体检个体信息与统计分析资料、每年新发生的学生近视率与肥胖率、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知识测试成绩以及与学生家庭信息沟通、干预措施和效果等台帐管理制度。

三、建立健全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开展以县(市、区)为单位的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考核,是推动县(市、区)积极主动开展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全面均衡发展、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省县(市、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考核指标(试行)》包括工作保障、工作开展、工作成效等共38个考核指标,是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县(市、区)域进行考核的主要依据,也是县(市、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自我考核的工作指南。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对照《考核指标》,切实做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工作层次和水平。各市每年要组织对县(市、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检查。省教育厅每年对各县(市、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2.建立健全督导机制。各市、县(市、区)教育局要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中小学体育卫生专项督导检查自查工作。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学校实施健康教育情况列入学校督导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要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坚持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相结合。要严格督导程序,重在自查整改,落实限期整改、结果公报和问责奖惩制度。督导结果要向社会公布,并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省教育厅将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工作。

3.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机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是教育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机构,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和定期公告制度,定期公布事实情况和测试结果,将学生体育成绩、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作为学生毕业或升学的重要依据,并把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4.健全学校卫生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将体育卫生设施建设纳入规划和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并做到逐年增长。根据每年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科学合理编制经费预算,并纳入公用经费预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中小学公用经费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力度,确保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经费落实到位,保证每年一次学生常规健康体检、宣传教育、食品卫生安全与卫生防病等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