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意见

时间:2022-06-03 10:35:00

导语: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意见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为全面贯彻《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推进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现就加强中小学(含职业学校,下同)体育、艺术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省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体育、艺术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场馆设施建设速度加快,课外体艺活动的形式内容不断丰富,体育、艺术科研课题逐年增多,体艺训练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省中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仍然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体育、艺术器材设施缺乏,教育条件简陋;体育、艺术教学开课率(课时)不足,课外文体活动得不到保证,学生文化学习时间过长,课业负担过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我省学生肺活量、力量和耐力素质等指标持续下降,尤其是学生耐力素质低于1985年的水平,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些问题应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高度关注,并切实加以研究解决。

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期间我省要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必须为学生终生健康发展负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摆正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学校校长要认真履行学生体质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强对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统一规划和领导,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认真研究解决学校体育、艺术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学生接受体育、艺术教育和参加活动的权利,把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高水平高质量实施新的体育艺术课程标准

各级各类中小学要开足、开齐体育、艺术课时,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发地方体育文化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形成地方特色。要充分发挥示范性学校在高水平高质量实施课程标准中的引领作用。体育、艺术课要选择能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综合素质的教学内容,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组织教学,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强化体育、艺术基本知识、技能、审美能力及表演技能的教学。体育课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坚持身体素质课课练,加强体能练习,培养学生自锻能力、创新能力,锤炼强健体魄,保持体育、艺术学科实践性的特色。同时,要关心重视病残、体弱学生,根据医嘱,组织他们参加保健活动与康复锻炼,在健康状况未得到改善之前,经医师证明可适当降低考核要求或暂免体育课成绩考查。职业学校要结合课程改革要求,发展和提高与职业相关的体能水平,重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的专业文化开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大赛和创业教育实践,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切实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即早操、课间各2套操、无体育课当天安排1节体育活动),列入课表形成制度,定期督查并公布实施情况。各地要建立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广泛开展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喜爱、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具地方特色的课外体育、艺术活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习惯,活跃学生课余文体生活,确保全体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与德育、智育和谐发展。高度重视学校体育、艺术活动中安全教育及防范工作,细化安全措施,强化安全机能教育,加强医务监督,特别要做好患有心血管疾病学生的医务监督,严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同时,要坚决纠正以安全为由削弱学生体育活动的现象。

加强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与素质的研究。建立健全各年龄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强与改进体育教学,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遏制学生身体素质下滑势头,确保我省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期间有明显提高。

三、着力提高体音美专业教师素质

配备合格的专业教师是学校开齐课程、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体育课时所占学校教学总时数的比例和课程内涵扩大、工作量增加的实际,配备合格的专业教师,满足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各地要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开展骨干教师培训,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做到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师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全面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省教育厅拟组织体育、艺术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特级教师讲学团赴苏北农村学校讲学,培训一线教师。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专门设计培训项目与内容,定期培训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师,提高教师素质和执教能力。经过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体育、艺术教师不得上岗任教。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艺术教研组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教学管理,定期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新课程学习研究,深化课程改革,拓展校本课程,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要关心体育、艺术教师生活和工作,尊重他们的劳动,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等均应计算工作量。要参照教育和劳动部门的相关标准,结合当地实际,落实体育教师户外劳动保护。在职称考核、评优晋级和职务聘用聘任等方面和其他学科同等对待,激发广大体育艺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四、大力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场馆和器材设施建设

体育、艺术场馆器材设施是开展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场馆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各中小学要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要求配齐器材设施;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要在2007年底前按我厅《*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配齐相关器材;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要开发和选用学校资源,遵循“因地制宜、适用耐用、美观安全”的原则,装备好体育、艺术器材设施,满足体育、艺术教学和课外文体活动的需要。

中小学特别是小学配备体育、艺术器材和场地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防止“成人化”倾向。要在教室周边设置便于学生课间锻炼且安全实用的健身器材,吸引更多学生参加锻炼,满足学生健身需求。要强化管理,制定相应的使用维修与管理制度,定期维修与安全检查,提高场地器材设施的使用效益。

五、积极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评价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各市和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运行机制,配备必要的测试仪器设备,落实岗位责任制,促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创造条件建立学校卫生保健所(站)或体质健康监测点。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要逐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咨询中心,定期组织检测和数据分析,定期向学校、社会及家长公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充分发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教育功能、指导功能和反馈功能,增强学生自我锻炼意识与健康意识,营造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氛围和环境。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继续抓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和安全工作,体育考试成绩列入学生中考成绩总分。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完善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科学选择考试项目、考试形式,完善考试方案;强化体育考试与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反对应试教育;要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考试纪律,确保体育考试“公平、公正、公开、安全”。

六、积极开展学生课余训练

在组织好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艺术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课余体艺训练,培养优秀体艺后备人才。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选择1—2个体育艺术项目,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和校级代表队,组织有特长的学生坚持常年系统训练,培养优秀体育艺术后备人才,形成学校体育传统与艺术特色。

学校每年组织1-2次以田径运动为主的综合性运动会及艺术展演活动或体育艺术节,要改革学校运动会传统竞赛的模式,突出健身、娱乐功能,每学期举办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寒暑假期间,各地可视实际,组织中小学生体育艺术及拓展项目夏(冬)令营活动,满足学生校内外体育文化生活的需求。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学生体育竞赛和艺术展演制度,做好优势项目布局;要制订和完善体育艺术特长生升学、毕业的优惠政策,改善训练条件和生活条件,激励学生刻苦训练,不断提高体育与艺术的技能水平。

七、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

要十分关注农村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较差,体育、艺术师资缺少,体育、艺术设施器材匮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为尽快改变现状,加快合格学校建设步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务必把加强农村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鼓励体育、艺术院(系)毕业生赴农村学校任教;要加强对农村体育、艺术教师(含兼职教师)的培训和指导;要配合我省“合格学校”的四配套建设,使农村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器材设施达到省颁标准。齐抓并举,多元结合,促使城乡中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同步发展,同步提高。

八、切实加强对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中华民族未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等政策法规,明确分管领导,落实管理机构(部门)和职责,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制订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发展规划目标,落实保障措施,保障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条件;完善体育、艺术教学、课外文体活动与训练、场馆设施和器材等各项管理制度,深化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列入政府评估督导、评先评优的内容,定期对县(市、区)和学校贯彻落实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政策法规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要坚决制止随意减少、挤占体育、艺术教学及活动时间,杜绝不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按计划组织课外活动等现象;定期召开体育、艺术教育工作总结交流、研讨会议;要有计划地组织优质体育、艺术课展示和教学比赛,促进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正常、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