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意见

时间:2022-06-02 04:05:00

导语: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活动。为此,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

党的*报告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我市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载体和阶段性目标。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努力为全市人民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创业环境,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市在多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首善之区”进程,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推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等称号,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与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要求相比,我市在一些方面还存在差距。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巩固“联合国人居奖”成果,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确保实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开放*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首善之区”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标准要求,突破重点和难点,狠抓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及综合配套体系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使*城市面貌更美、生态环境更优、人居环境更佳、人民生活更幸福,到2010年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要求。

(三)目标要求

通过三年的努力,到2010年,达到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各项指标的要求,把*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创造良好条件。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生态园林城市要求,在城市规划上实现高水平、全覆盖,在城市建设上实现高标准、出精品,在城市管理上实现高要求、高效率,全面实现首府*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新突破。

——生态园林建设得到更好推进。生态园林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多层次、多功能、复合型的绿色生态网络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社会、经济、人文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首府*“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树要成林,花要成片,植树成景”的中国绿城特色得到更好展现。

——生态经济得到更好发展。循环经济理念得到树立,新型工业化进程得到推进,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生产力合理布局,清洁生产得到推广,生态型产业进一步发展,资源消耗与再生趋于平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得到推进。

——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旧城改造有序推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现代建筑与历史遗迹得到良好结合;市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结构完备的住宅供应体系逐步建立;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体系及设施更加完备,和谐安乐的人居环境逐步形成。

——生态文明观念得到明显增强。科学发展观得到落实,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一体化得到推进,全民生态文化教育得到加强,生态道德得到提高,消费观念得到转变,生态消费模式初步形成,生态保护行为得到规范,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得到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优先理念得到树立,生态文明城市治理结构逐步构建,良好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及其他环境初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得到建立健全。

二、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工作重点

(一)园林绿化工程

按照城市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原则,调整绿地布局,完善绿地类型,以“增加绿化总量、提高环境质量”为重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造林绿化工作。

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展湿地资源专项调查,根据不同湿地的环境条件、动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明确保护目标,确定保护级别,制定保护规划,分类实施保护或进行生态性开发;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经费投入和建设管理力度;组织开展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测算统计本地植物指数、综合物种指数,制定全市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加强城市规划区植物原生性、多样性研究,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监管网络,有效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严格监管外来物种引入和转基因物种扩散。到2010年,综合物种指数超过0.5,本地植物指数超过0.7。(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园林局、环保局;配合单位:市水产畜牧兽医局等,各县区、开发区)

2.加强城乡绿化工作。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组织编制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专项规划,确保规划预留足够城市公共绿地;研究出台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实施方案,分步建设绿地,确保2010年达到标准要求;加强新建项目,特别是房地产、酒店、写字楼、商场等的绿地指标控制,高标准建设配套绿地,从点上提高绿地面积;加强对新建项目绿地率的监管工作,实施城市建筑物顶部立面绿化改造工程,从“面”上解决绿地率不足的问题;结合每年增种百万株树木工程,扩大绿地种植,加大公园建设力度,力争三年内完成荔园滨水公园、五象岭森林公园、江南公园、石门森林公园和凤岭儿童主题公园等新公园建设,提升青秀山森林公园等现有公园水平,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旧改项目绿地率及内河绿地率,解决老城区绿地面积不足的问题。实施“百里环城森林生态圈”建设项目,以发展生态公益林为主,营造防护林、风景林和建设高标准绿色通道,绿化美化城乡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到2010年,实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12m2,建成区绿地率≥38%。(责任单位:市园林局;配合单位:市建委、规划局、林业局等,相关城区和开发区)

(二)旧城改造工程

按照“精心改造、全面整治、妥善保护、有效利用”的原则,有序推进旧城改造,整治旧城生态环境,促进旧城生态环境符合生态园林城市指标要求;保护、利用和有效开发城市人文景观,促进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通融,保存完好,独具特色。

1.有序推进旧城改造。强化政府调控机制,规范出让与创新招商相结合,拆建改造与保护历史风貌相结合,街道特色与园林绿化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规划控制和市场引导,稳步推进旧城改造,重点推进东沟岭片区、龙腾路片区、纬武路片区、中山路片区、上海路片区、华西北片区等旧城改造项目。城市改造腾出的地块优先用于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绿地。城市中心区要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合理布局和建设各类绿地。(责任单位:市建委、规划局;配合单位:市国土局等,各相关城区)

2.保护和发掘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修缮冬泳亭、洋关码头旧址、中共*省委机关秘书处旧址(雷经天故居)、韦拔群纪念馆等红色之旅景区景点;保护利用好邕宁电报局旧址、黄旭初旧居、*商会旧址、越南中央学舍区(**育才学校)总部旧址、*省工作团第二团团部旧址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古遗址、古镇古村、古建筑等,重点保护顶狮山文化遗址、昆仑关战役旧址,推进昆仑山战役遗址博物馆建设和顶狮山文化遗址博物院建设;挖掘利用王阳明、秦观、苏缄、徐霞客等历史文化名人旅游资源,规划建设好孙中山、*、邓颖超等一批名人、伟人纪念设施;着重抓好*艺术博物馆、*孔庙、*民族艺术基地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文化局;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建委、旅游局等,相关县区、开发区)

(三)生态经济促进工程

1.推进发展生态经济。以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为切入点,把环境保护与产业布局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等工作结合起来,以循环经济为目标培育发展生态工业,以绿色环保为方向培育发展生态农业,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培育发展生态旅游及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形成生态产业体系、人文生态和社会消费的良性循环。(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环保局;配合单位:市经委、农业局、商务局、旅游局等相关单位,各县区、开发区)

2.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节能、节水工业,积极发展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吸纳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产业,建立蔗糖、林纸、木薯淀粉等循环工业产业链。以现有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为基础,开展生态工业园建设试点。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严格限制高污染行业的扩张,从严控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新型工业产业结构。(责任单位:市经委;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国资委、环保局、信息化办等,各县区、开发区)

3.改造、搬迁、关闭市区污染企业。按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调整优化*市工业发展布局,改造、搬迁、关闭污染严重企业。(责任单位:市经委;配合单位:市国资委、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各相关县区、开发区)

4.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调整改善能源结构,提高电力等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合理开发利用能源,推广使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把使用清洁燃料替代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放在重要位置,抑制石油消费快速增长的势头。以降低工业能源、交通能源、建筑能源和生活能源“四项能源”成本为重点,广泛实施节能工程,推广节能技术,开展创建节能型机关、节能型企业、节能型家庭活动。(责任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规划局、经委、建委、交通局等,各县区、开发区)

(四)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通过采取截污、引水、生态恢复等各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对全市水环境进行彻底整治,使城市水系成为畅通的行洪道、水清岸绿的生态区、风景秀丽的景观带、经济繁荣的产业带、内涵丰富的文化带、人水和谐的休闲带。

1.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按照划定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对全市水资源、水环境进行分类管理。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重点地区,禁止开展一切生产和经营性项目建设。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对水源地水质有影响的旅游、禽畜和水产养殖等活动。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进行采砂作业,严格按规划要求控制邕江河段内的网箱养殖规模。实施岸坡整治工程,在确定权属的基础上,禁止在建成区河道岸坡种植农作物。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控,及时掌握水源水质状况,建立饮用水源安全预警系统,强化饮水安全。推进治理区域内船舶生产生活污染排放问题,逐步实现船舶污染零排放。实施渔民上岸工程,逐步实现邕江市区河段渔民上岸定居、安置、就业。推广区域供水,加强饮用水集中管理,提高城乡供水系统覆盖率、保障率和水质达标率。保持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责任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水利局、林业局、旅游局、农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建委、交通局等,各县区、开发区)

2.全面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切实抓好河道综合整治征地拆迁工作,实施河道清淤和岸坡整治工程、截污治污和引水补水工程、水系水质安全工程,建设滨水景观带,发展邕江观光生态旅游,推进湿地的恢复与保护,实现邕江市区河道防洪能力提高,两岸基本美化绿化;内河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初见成效,完成综合整治的内河两岸雨污分流,截污率达到80%以上,城市内河水质得到改善,城市内河两岸实现美化绿化和生态修复;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保护,城市供水水源与周边水库联网,城市水环境日趋改善,生态景观和文化景观彰显,滨水产业带初步形成,城市水环境走上长效管理轨道。(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及相关建设单位;配合单位:市建委、规划局、园林局、国土局、林业局、旅游局等,各城区、开发区)

(五)城市大气环境工程

堵住源头,标本兼治,加强监管,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强化对粉尘、扬尘等大气污染滋生源监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强化环境噪声防控。

1.减少大气污染,净化大气环境。高度重视和综合整治大气污染,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审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检验等制度,大力控制工业废气排放、机动车船尾气、建筑扬尘及饮食服务业的废气排放总量和浓度,到2010年,确保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100的天数/年≥300天。(责任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经委、建委、气象局、商务局等,各县区、开发区)

2.控制城市热岛效应。巩固现有控制成效,加强城市道路、建筑通风规划建设,加强城市生产生活散热设施规划管理,合理控制建筑密度,鼓励建设通透式围墙,推广应用蓄能式制冷技术,鼓励开展楼顶绿化工作,确保城市热岛效应程度≤2.5℃。(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气象局、建委、规划局、城管局、园林局等;配合单位:各县区、开发区)

3.严格控制环境噪声。强化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噪声污染防治,不断扩大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范围。到2010年,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95%。(责任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建委等,各县区、开发区)

(六)城乡清洁工程

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向城市空间、城乡结合部、百姓生活、城市生活和交通基础设施、小街小巷和旧城改造、综合管理和联合执法六个方面延伸,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以市容市貌的改善和城市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为重点,消除城区垃圾箱保洁的盲点和废物箱设置的盲段,科学规划配备垃圾车、垃圾箱、果皮箱,新增和更新一批环卫作业机械,不断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和设施标准。加快建设、改造一批公厕,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完善垃圾处理场配套设施,建设一批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县区垃圾中转站、建筑垃圾消纳场,加强对垃圾处理场的管理,主城区生活垃圾初步实现分类收集,建成区生活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理,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逐步推开,到2010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0%以上。(责任单位:市城管局;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建委等,各县区、开发区)

2.统筹抓好市区水、电、气、广播、通信及排污管道的布局,推进市政管廊建设。实施城市道路计划挖掘制度,强化城市道路挖掘宏观控制,严格控制道路挖掘行为。做好市区户外广告、招牌设置规划,抓好道路两侧的楼宇外立面的总体规划,突出街道特色和民族特色,科学合理设置广告牌,加强广告设施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责任单位:市城管局;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建委、广电局、工商局、供电局、*电信分公司等,各城区、开发区)

3.做好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因地制宜制定各区域停车场发展规划,稳步、适度扩大停车场地供应规模。提高各类居住区的建筑停车配建指标,适当提高非居住类建筑配建指标,新建的大型公共建筑、写字楼、宾馆、餐馆、市场等配套建设停车场,恢复大型公共建筑、写字楼、宾馆、市场等原有停车场功能。根据城市不同地段的人口和车辆密度,逐年新建一批停车场。根据交通流量等情况,在市区非主干道两侧合理划设停车位,增加公众临时免费停车泊位。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建立体、地下等各类停车场,允许社会力量以租赁、收购等方式获得市区内闲置资源兴办停车场,鼓励单位自有停车场向社会开放。(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各城区、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城管局、建委、商务局、公安局等)

4.推进便民农贸市场、临时市场、小区便民菜店、早市、夜市等的建设和改造。加强阳光早餐、临时市场、夜市、早市、便民菜店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摆卖的时间、地点和经营面积。(责任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工商局、城管局、房产局等,各城区、开发区)

5.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办法、措施,对快速环道内的城中村进行综合改造,开展村改居、股份制改革等试点工作,改变城中村“脏乱差”面貌,促进城中村在居住环境、管理体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等方面与城市全面融合。(责任单位:各城区、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建委、规划局、发改委、城管局、农业局、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

(七)“数字城管”工程

1.推进“数字城管”建设,整合与利用现有的应急联动中心、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呼叫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公安、交警、消防等信息资源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网络、系统、功能、信息和管理业务,建设和完善全市数据资源中心、数据交换平台、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人口、单位等各个专业应用的数据库,构建统一的网络支撑平台、数据库支撑平台、安全系统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技术支撑平台。逐步进行拓展和完善,到2008年底,建设完成集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市民服务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等功能为一体的,覆盖全市各县区、开发区的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实现城市管理监督、指挥、执法、处置和评价工作的数字化。不断完善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责任单位:市信息化办;配合单位:市城管局、公安局、规划局、建委、工商局、交通局等,各县区、开发区)。

2.加快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提高车辆行驶速度,增强路网整体通行能力。完善新建道路信号控制系统,对现有单点信号控制设备进行更换和联网改造,扩大信号控制区域控制覆盖面积。加快建设GIS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分析系统。(责任单位: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城管局、信息化办、交通局等)

(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深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建立与经济社会增长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基础公用设施的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保障供应水平和整体防护能力,稳步推进城市公用设施现代化、经营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到2010年基本形成建设适度超前、引导发展有力、较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1.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供排水系统、燃气系统、供电线路、通讯信息系统、交通道路系统、消防系统、医疗应急救援系统以及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系统,确保设施完备,运行高效、稳定,到2010年,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完好率≥85%。(责任单位:市建委、市城管局、公安局、交通局、卫生局、供电局、应急联动中心、*电信分公司;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安监局、信息办等,各城区、开发区)

2.改善城区供水能力,加强邕宁、良庆区城区供水设施建设,满足用水发展需要,逐步实施推行分质供水、中水回用、工业生产循环用水,进一步提高供水普及率和水资源利用率,自来水普及率保持100%,实现24小时供水,使城市管网水水质年综合合格率保持100%,到2010年再生水利用率≥30%。(责任单位:市建委;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城管局、园林局、环保局、各城区、开发区)

3.抓好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到2010年市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责任单位:市建委;配合单位:市城管局、规划局等,各相关城区、开发区)

4.遵循城市建设生态循环原理,强化政策导向和规范约束,在城市建筑包括住宅建设中广泛采用建筑节能、节水技术,普遍应用低能耗环保建筑材料。鼓励新建住宅小区安装或预留安装太阳能采集设备。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60%以上。(责任单位:市建委;配合单位:市城管局、园林局等,各城区、开发区)

5.完善道路设施,加快推进“畅通*”建设。科学有效地实施道路交通治安管理,创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建立起各种交通方式高效协作、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到2010年,达到市区主次干道平均车速≥40公里/小时的要求。(责任单位: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交通局、建委、城管局等,各城区、开发区)

6.贯彻公交优先的城市客运交通基本政策,继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发展采用环保型能源,大容量、高科技、低排放、舒适化的交通工具,实现交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新增一批公交客运路线,增设港湾式公交站台和高峰时段公交专用车道。(责任单位:市交通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城管局、各城区、开发区等)

(2)优化交通结构,建设快速公交系统,提高城市现代化交通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建委、交通局,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发改委、财政局、交警支队、国土局等)

(九)城市综合保障工程

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与广大市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设施建设,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推进区域性国际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卫生设施,提高医疗卫生污染控制水平,建立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加快社区公共医疗机构建设,完善健全小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使市民能够普遍享受健康服务。加快提高医疗基础设施水平,到2010年,确保市区建成区万人拥有病床数达到90张。(责任单位:市卫生局;配合单位:市房产局、规划局、建委、民政局等,各城区、开发区)

2.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和廉租房,逐步完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责任单位:市房产局、房改办;配合单位:市建委、国土资源局、规划局等)

3.调整住宅建设结构,完善住宅供应体系,体现住宅的多样化和可选择性,满足不同层次居民购房消费需求。要着力解决以功能空间、面积配置、细部处理的合理性为主的住宅功能质量问题,满足居民对住宅的适用、经济、美观和节能降耗的要求。到2010年,住房成套率达到90%,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达标。(责任单位:市房产局;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建委等)

4.加强城乡公园、广场、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基层文化、体育设施,促进市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健康有益。加强住宅小区、社区的功能和环境建设,为市民创造安居乐业的居住环境,保证住宅小区、社区建设功能健全、环境优良。(责任单位:各县区、开发区;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建委、园林局、房产局、文化局、体育局、民政局等)

5.建立健全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加强城市污染控制,提高居民对城市的生态、生活环境的满意度,到2010年,确保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85%。(责任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应急联动中心、安监局等,各城区、开发区)

6.加快建设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责任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卫生局、人口计生委、财政局、统计局、市委宣传部等,各县区、开发区)

三、做好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机构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标准高、要求严,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大局观,坚定地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的各项工作。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领导担任成员,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全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负责具体组织开展全市创建工作。市各相关责任部门、各县区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组织开展本地区和本部门创城工作。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

(二)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

研究制定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方案,指导全市创建工作。明确创建目标、工作步骤、工作任务,逐项分解工作任务,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实行创建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创建工作年度考核制度,明确阶段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创建任务的全面落实。市相关责任部门、区县和单位根据各自工作职能职责,认真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地区、本部门具体的创建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确保各项指标到2010年全部达标。建立创建工作督查、督办制度。对不能按期完成阶段创建任务,不重视创建工作,推诿拖拉、影响整体进度的单位和主要责任人,坚决追究责任。

(三)制定专项规划,严格规划执行

规划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龙头。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生态园林规划以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各个子项规划。要严格规划的执行,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强化规划管理,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中导向作用和控制作用。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创建要求,做好各个项目的规划方案和实施计划,保证城市生态绿化的先进性和超前性,确保并促进城市建设朝着科学、生态、规范、有序和人性化方向发展。

(四)突破重点难点,扎实稳步推进

在巩固达标指标的基础上,以未达标指标和易反弹指标为重点难点,集中力量,强力突破,扎实推进创建工作。要重点加强绿地体系建设,提高城市绿地率;加强植树工作,均衡新老城区绿化覆盖;开展环境噪声综合整治,确保噪声控制达标;普及相关知识,提高群众认知度和参与意识;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开展交通综合整治,发展绿色交通;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改进建筑工艺,提高道路广场用地透水性;加强节能减排,改善空气质量;加强医疗设施建设,提高卫生保障水平;加大再生水利用普及力度,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加强生物物种保护,增加本地树种种植;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完好等。

(五)加大经费投入,扩大融资渠道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统筹安排创建资金。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把创建资金纳入各级政府年度预算,确保社会公益型生态园林建设项目的资金实时足额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引导作用,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助和安排前期经费等手段,支持创建重点项目的建设。设立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多渠道筹措基金来源,严格管理、规范运作。多渠道筹措创建资金,推动创建项目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投融资方式参与创建,实现多元化投资、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综合化管理。拿出一批市场前景好、有投资回报的生态园林建设项目,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六)营造良好环境,形成强大合力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创城,营造良好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法制环境。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推进机关作风转变。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阵地,运用多种形式,向全社会进行绿色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条例的宣传,发展绿色文化、引导鼓励绿色消费,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态文明素质,提高市民对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认知、认同度和参与意识。开展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知识的科普教育,尤其是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生动的科普实践教育活动。建立市民参与机制,保障市民的知情权、建议权和参与权,凡涉及重大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都要进行公开听证,重大规划项目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引导和组织市民群众参与各类志愿活动,营造全社会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创建工作的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参与创建活动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