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意见
时间:2022-05-27 03:28:00
导语:高层次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设一支宏大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根据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充分认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已是国家和地区间竞争的关键因素。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我市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这支队伍,对于带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提高我市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五”期间,我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我市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比,与周边城市的人才状况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表现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创业环境不够优化,等等。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吸引、培养、使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新体制、新机制,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顺利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迫切需要。
2、明确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人才观的要求,紧紧围绕“两个社会”建设和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突出培养造就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这一重点,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把*建设成为区域性的人才高地。到2010年,全市具有高级任职资格专业技术人员2万人,中级任职资格专业技术人员10万人,在高新技术和优势产业领域培养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基本形成一支数量可观、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二、突出重点,兼顾全面,选拔、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3、抓住龙头,重点选拔、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制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规划,以区域性人才高地建设为突破口,以我市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优势企事业单位为载体,重点选拔、培养一批在省内、国内乃至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创新和创业的领军人才,以领军人才开发带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体系。健全拔尖人才选拔制度,完善选拔和管理办法,每四年评选一次,实行目标考核和动态管理。深入推进“211人才工程”,实行滚动选拔培养,落实加强综合素质培养的措施,优化队伍结构,进一步构建以“211人才工程”为龙头的年轻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体系。做好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特级专家、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151人才”的推荐工作。
4、发挥教育在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坚持*学院在*高等教育中的龙头和主体地位,把高校建设成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抓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以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强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建设。逐步形成由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以需求为导向的继续教育体系。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建立政府、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体制,保证继续教育经费的落实。各地、各用人单位要认真落实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保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和经费,确保每人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12天。
5、实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充分发挥企业在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向优秀企业集聚。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选送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内外著名机构进修深造和开展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选送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出国进行中长期培训。根据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和知识更新要求,积极组织举办不同形式的高级研修班和学术讲座。积极运用政府奖励、重点资助等手段,引导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广泛开展科技攻关、承担重大课题等活动。同时,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倡导和弘扬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积极引导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带头创业、创新、创优,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
6、加大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资助力度。对新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培养人员,在培养期内,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经费资助。对新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培养人员,在培养期内,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经费资助。对新入选市“211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培养人员,在培养期内,分别资助每人培养、科研经费3万元、1万元。以上所需资金,由获资助人员工作地政府从同级财政列支50%,其余部分由获资助人员所在单位匹配。对携带高科技开发项目,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创办领办高新技术领域的合资合作或独资项目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采取一人一议办法,经有关部门认定后,通过科技三项经费、技改经费等渠道给予专项科研启动经费。
三、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吸引、留住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7、创新引才思路和政策。把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与重大课题攻关结合起来,与重点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引进与项目对接,与产业互动。既要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个体户”,也要通过引进国内外“大院名校”,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等途径,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制定和实施紧缺人才计划,重点引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项目所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开拓国内外人才智力开发合作渠道,建立与中西部高校密集地区人才机构的合作,逐步形成组织人员外出设摊引进与设立“窗口”、订单培养并重的人才引进合作方式。充分发挥国外专家智力引进机构的作用,多渠道、多方位邀请高层次的国外专家来我市开展项目合作研究、指导、技术攻关。为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住房和一次性异地安家补助费,按市委发[2005]76号文件执行。鼓励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每招收1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在进站两年研究期间,由政府给予8万元经费资助,分别由市和县、市、区财政各承担50%。
8、加快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载体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大集团、大企业来台投资、合作。加大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力度,尽快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大力加强各类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引进智力示范基地、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载体建设,为各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创业创新提供平台。到2010年,集中力量建成10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大院名校联合共建创新载体80家,新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80家。有重点地建立一批名家、名师、名医工作室,设立专家咨询制度,不断拓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服务的途径。在全国各大城市逐步建立*籍优秀人才联谊会,为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开辟新的渠道。
9、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利用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实践基地等柔性引才渠道,着力引进一批国内顶尖人才,特聘重大项目、重点领域的领军人才,实现柔性引才的新突破。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主体作用,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手段,积极采取运用载体整体引进、团队集体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引进方式上,要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可以不转人事档案、户口关系,事业单位不受编制限制,由用人单位聘用,待遇从优。积极鼓励企业在上海、北京、杭州等人才集中城市或国外设立研发机构,通过岗位聘用、项目聘用、技术合作和人才租赁等方式引才引智,为我所用。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可办理“*市引进人才居住证”,享受相关的待遇。
10、加快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制度,定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开发目录和需求信息。在全市具有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人才开发统计系统,及时掌握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引进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建设功能完备、信息通畅、综合配套的人才市场体系,加大网上市场发展力度。加强市和县、市、区人才网站建设,充分发挥其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交流平台作用。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中介服务体系。各级人事行政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要大力发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中介服务,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积极与国内外行业协会、人才中介组织等机构建立联系,通过市场化和国际化运作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11、进一步改善科研条件和工作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强图书馆、科技馆等硬件设施和数据库建设,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各级政府要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人才信息等,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科协、社科联、博士联谊会和各类学会、协会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学术、技术及其他形式的交流活动,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交流提高的机会和平台。鼓励、支持重要学术技术带头人申报省、市科技攻关和科技产业化项目,以及省、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规划课题,并积极为他们的科研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对发展潜力大的年轻专业技术人才申报科研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予以倾斜支持。对在我市欠发达地区、艰苦地区工作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当地政府和用人单位应积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12、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宣传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涌现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先进事迹,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相互信任的良好人文环境,倡导生动、活泼、民主、团结的学术氛围。要在政治上关心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注意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中培养和发展党员,把德才兼备、具有管理和领导才能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重视党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与他们的联系。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参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依法维护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合法权益,加强对人才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逐步实现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四、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用活、用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13、建立科学的社会化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突出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评价标准,按照人才分类管理要求,坚持科学分类、社会评价、单位聘任、政府宏观管理的原则,构建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社会化评价机制。发挥职称的导向作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激励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改进完善聘任制度,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特点的评聘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实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和聘用相分离。在职称评聘中突出创新意识,坚持重业绩、重能力的原则,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骨干、特别是中青年拔尖人才,可以不受学历和任职年限限制破格晋升相应职称。
14、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使用和配置机制。积极推进以规范科学的岗位设置为基础,以竞争上岗、聘用合同制为抓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逐步取消人员身份管理,全面实行以岗位管理为内容的聘用合同制,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进一步规范岗位设置和聘用程序,通过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探索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建立和完善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实行重大科研课题招标制度和课题组首席专家负责制,支持优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通过竞争进入关键岗位。
15、健全能充分调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积极性的分配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以业绩取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条件的单位可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可试行奖励股权、期权等多元化分配方式,逐步形成工资报酬与贡献相挂钩的分配机制。设立“*市杰出人才奖”,作为我市人才综合性最高荣誉奖。对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才,由市委、市政府授予“*市杰出人才奖”荣誉称号,每人奖励20万元。鼓励企事业单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进行重奖。凡我市单位牵头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国际合作奖,以及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除获得国家、省颁发的奖金外,由市政府按省颁发的奖金标准再给予奖励。项目第一完成人获奖金额不低于奖金总额的50%。对新入选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新批准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按其所得奖金数额给予等额奖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评选、表彰、激励工作,探索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奖励体系。
16、完善解决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后顾之忧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在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有利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开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全员参保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市行政区域之间、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不同性质单位之间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办法,消除人才合理流动的体制性障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建立补充社会保险。
五、切实加强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
17、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不断增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把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摆上工作的重要议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直接掌握和管理一支由各类拔尖人才组成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及时开展培训、体检和疗休养等活动,切实履行好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的职责。人事、宣传、经委、科技、教育、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抓好工作,形成合力。
18、构建多元化的人才投入机制。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充分发挥市级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等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中的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各、县、市、区也要相应安排专项人才资源开发资金,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按照“谁收益、谁投入”的原则,逐步引导用人单位和个人成为人才资本的投资主体,建立政府、社会和个人合理分担,共同投入的多渠道人才投入体制。完善政府人才投入资金的管理办法,提高高层次人才开发资金的使用效益。
19、建立党政领导联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制度。建立健全市和县、市、区党政领导联系本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制度,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充分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参谋咨询作用,实现人才效益的最大化。
20、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切实把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把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列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 上一篇:职业体育俱乐部产权分析论文
- 下一篇:市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