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时间:2022-05-27 03:23:00
导语:市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全市第三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夯实非公企业人才工作基础,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增强非公企业人才的创新活力,提升非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深化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深化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核心、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技能人才为基础、人才工作机制为保障,拓宽人才服务途径,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面提升人才素质,使经营管理人才能够发挥核心人才作用,专业技术人才能够成为科技创新主体,高技能人才能够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工作者成为人才工作的行家里手,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二、进一步深化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
今后几年,我市进一步深化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以提升三个素质、建立三个平台、实施三大工程、深化三项机制为重点,深化以“关爱人才、和谐创业”为主题的“聚才兴企”活动,努力使我市非公企业人才总量有明显增长;人才专业和产业分布结构明显改善;人才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更加优良;人才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力争到2010年,非公企业人才总量达到53万人,其中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新台商基本具备现代企业家的综合素质;高、中级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分别达到1万和4万;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9万;全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实现人才工作者全覆盖,基本形成一支数量可观、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非公企业人才队伍。
三、进一步深化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以开展“三个提升”为抓手,切实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能力建设。
1、抓住关键,提升新台商的现代管理能力。
一是大力实施新台商素质培训,不断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以市级人才工作联系企业为重点,分批次选送新台商到中央党校等知名高校培训深造;举办中国民营经济论坛、企业家沙龙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企业家来台讲学交流;加大“中国*企业家远程教育网”的建设力度,丰富网站内容,开设网络远程学历教育。二是大力加强新台商品牌建设,不断更新管理和经营理念。发挥工商联、总商会等单位的资源优势和推动作用,研究和建立新台商品牌建设的工作机制,积极动员新台商主动参与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发挥新台商研究会的作用,不断加强对新台商经营管理理念的理论研究和总结提炼;制定新台商共同行为准则,开展倡议活动,帮助新台商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标准;大力开展新台商社会公益活动,不断增强新台商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对新台商品牌的成长、管理和保护,发挥品牌的“倒逼”育人作用,努力建设一支开放开明、敢闯敢冒、守法守信、创业创新的新台商队伍。
2、把握重点,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
一是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适当增加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入选市“211人才”名额,切实加大资助培养力度;积极组织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习深造,不断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二是重视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博士后工作站、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加大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有知识、能创新、强团队、比奉献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3、夯实基础,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
一是完善培养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和培训基地为基础、企业培养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培养体系;积极推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以改善专业和课程设置为手段,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二是扩大培训覆盖面。强化行业培养培训,由行业协会牵头,集中同行业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交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技能人才培训示范点,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带动作用;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育中心,引进技校实训教师,面向社会提供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三是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和建立名师带徒制度。积极结合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分层建立名师工作室,广泛开展名师带徒结对活动,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努力建设一支技术精湛、操作熟练、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二)以搭建“三个平台”为途径,不断完善非公企业人才服务机制。
1、广泛搭建非公企业人才引进平台。
创新引才思路,改进引才方式,坚持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把个体引进与团队引进结合起来,把外出引进与定向引进结合起来,增强引才的灵活性。一是积极搭建招才引智平台。组织非公企业赴全国各大城市和重点高校举办人才招聘会、校企合作洽谈会和高级人才交流会,进一步加强在外*籍人才联谊会、博士联谊会和留学人员联谊会建设,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的引进工作。二是大力完善引才市场。加强网上人才市场建设,发展人才中介机构,建设功能完备、信息畅通的人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2、努力搭建非公企业人才服务平台。
加快建立和完善非公人才服务体系,建立市级非公企业人才服务中心。一是建立人才培训专业化市场,为非公企业提供专业、规范、高效的人才培训服务。二是提供人才信息。建立全市联网的非公企业人才信息系统,定期非公企业人才需求,提供及时、有效的公共人才政策信息。三是开通人才服务热线。为非公企业人才提供必要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受理非公企业人才的劳资纠纷、争议等方面的申诉。四是开展人事服务。为非公企业人才提供人事档案挂靠、落户及子女入学入托手续办理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等服务,切实解决非公企业人才遇到的实际困难。
3、积极搭建非公企业人才交流平台。
广泛开展各种联谊活动,加强非公企业人才之间的联系。一是加强沟通交流。打破行业和地域界限,开展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协会之间的交流,达到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目的;开设非公企业高层次人才发展论坛,为非公企业高层次人才提供一个互相沟通联系和学习研讨的平台。二是健全各类人才对话制度。引导非公企业建立管理层与生产一线人才的定期对话制度,加强管理层与一线人才的交流;建立与非公企业人才的定期对话制度,通过召开“民主恳谈会”等形式,架起党委、政府与非公企业人才沟通的桥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以实施三大工程为重点,全面夯实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基础。
1、大力实施“人才关爱工程”,营造良好的人才创业和生活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人才生活关爱制度。全面建立非公企业优秀人才联系制度,了解优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实际困难。二是建立健全人才政治成长关爱制度。关心各类人才的政治成长,在推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安排一定的比例,提高非公企业人才参政热情。三是建立健全人才正当权益维护制度。完善市县两级人才的维权机构,切实维护各类人才尤其是外来人才的技术、专利、文化、生活上的权利。
2、深化“党员人才工程”建设,增加非公企业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人才工程”建设活动的通知》(台组[20*]27号)精神,加大以“三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人才工程建设力度。完善党员人才队伍素质提升机制,健全党员发展双重推优机制和推荐考察制度,建立党务工作者的公开选荐和择优输送机制,探索优秀党员人才在非公企业发展和决策中发挥作用的经常性机制,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技术骨干中的党员比例和党员队伍中生产经营技术骨干的比例以及企业管理人才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才中的党员比例。
3、大力实施“人才工作者素质工程”,切实提高人才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加大人才工作者素质培训力度。组织人才工作者到高校学习培训和市外大型企业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的人才工作管理经验,全面提升我市人才工作者队伍素质。二是加强沟通交流。组织部分人才工作者定期开展人才管理论坛、研讨会等形式的交流活动,切实提高非公企业人才管理水平,努力建设一支业务强、作风正、经验足、工作实的人才工作者队伍。
(四)以深化三项机制为动力,切实构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保障体系。
1、深化非公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非公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是形成梯级表彰奖励体系。开展“聚才爱才”先进单位和十佳非公专业技术人才、优秀非公企业人才工作者、首席技师等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典型的示范作用。二是建立津贴补助制度。每年选取若干重点项目、前沿课题、科研机构实施经费津贴和补助,并建立健全优秀人才创业和科研、学习特殊津贴制度。三是探索产权激励制度。引导企业把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鼓励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制和试行奖励股权、期权等多元化分配方式;健全优秀人才的疗休养和带薪休假制度,保证各类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和创业主动性。
2、深化非公企业人才保障机制,不断优化生活和创业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投入机制。确保各县、市、区足额提取地方财政收入的0.3-0.5%比例用作人才专项经费,确保人才专项经费中有一定比例用于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职工教育经费统筹实施意见》,确保税前列支的经费用于一线人才培训。二是完善生活和劳动保障机制。大力推行各类人才参与社会保险制度,落实好非公企业人才养老、医疗和工伤等社会保险参保工作。
3、深化非公企业人才评价机制,促进企业发展和人才成长。
一是探索建立非公企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评估和认证制度。加快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在业绩突出的经营管理人员中开展高级经济师等职称的申报认定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鼓励企业积极做好技术职称申报工作,逐步建立起社会评价、单位聘任、政府调控相结合的职称评聘机制。三是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探索贡献突出和技能高超的骨干人才破格或越级参加技师、高级技师的考评制度。
四、切实加强对进一步深化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开展“聚才兴企”活动,进一步深化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全面加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强化领导。
一是明确职责抓落实。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增强意识,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企业四级联动的人才工作机制,形成各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非公企业密切配合、各类人才积极参与的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新格局。各地各部门要想方设法调动非公企业开展人才工作的积极性,鼓励、支持企业建立健全各项人才工作制度,切实发挥企业在人才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二是统筹规划抓推进。要切实做到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与整个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非公企业的特点,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工作规划,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落实具体工作措施,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要进一步准确掌握非公企业人才队伍的数量、构成等基本情况,并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和各类台帐。
三是分类指导抓提升。要重点抓好员工500人以上或产值1亿元以上或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各地要根据实际,建立一批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示范点,加大支持和指导力度,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大力表彰先进典型,鼓励基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的整体水平。同时,要加大对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着重加强对今年重点工作及一些重大任务落实和重要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
四是营造氛围抓引导。要继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实效性。要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 上一篇:城市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意见
- 下一篇:农村基层党风建设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