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意见

时间:2022-04-09 02:33:00

导语: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意见

双击自动滚屏

20*年,县委、县政府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按照构建绿色*的总体发展思路,结合*实际狠抓中央、省、市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农业、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农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良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2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1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绿色*的发展思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为动力,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为重点,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保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落实农村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9%,达到1798元以上。

一、正确分析形势,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农业农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㈠20*年实现了农民增收的既定目标,但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大。20*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23元,是在政策好、粮价高、人努力、天帮忙的好形势下取得的,但仍低于全市人均增收水平。从目前分析来看,我县增收潜力大、带动面广的产业(项目)尚未形成,通过减负、补贴等政策性增收的空间有限,依靠涨价增收、传统产品增产增收的难度增大。如何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课题。因此,必须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来抓。

㈡农业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很弱。目前,我县农村交通、排灌设施、农业用水、病虫防治、营销和服务体系等生产条件严重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弱,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一旦遇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农业就有可能出现倒退局面,农民收入就有可能出现滑坡。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工作任务繁重艰巨。

㈢对农业投入逐年加大,但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我县虽然是典型的农业县,但并不是农业大县、粮食主产区。加上县乡财政十分困难,扶持农业发展的资金十分有限,农民自我投入能力弱,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我县农业经济发展。

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较好的基础,但冰冻灾害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2月上、中旬我县出现了近50年来罕见的低温强冻天气,全县8个乡镇114个村(居委会)普遍受灾,在田农经作物、畜圈、饮水设施、灌(排)水渠、乡村公路、电力设施、林木的损坏,给今年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抗灾保稳定,抗灾保增收的任务重、压力大。

二、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切实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㈤积极稳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按照《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试行)》(鄂发〔2003〕17号)以及县委的具体部署,坚决把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到位。在改革过程中,要强化领导,把握政策,严格程序,注重宣传,坚持做到工作上不断档、时间上不拖延、稳定上不出乱,确保实现“两减”、“两提高”、“两发展”的总体目标。

㈥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以土地二轮延包为基础,以维护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核心,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为目的,以依法依规、按政策办事为基本原则,在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县乡两级分别成立指导组和工作专班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确保20*年8月底以前完成土地二轮延包的完善工作,依法按政策确地确权到农户。分类处理各类土地纠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合理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子,提高土地生产率。

㈦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继续加大“一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按照有效的政策不能改变,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少,支农的力度要不断加大的要求,在20*年农业税已下降三个百分点和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的基础上,20*年全县农业税全部减免。继续执行对种粮农户直接补贴、水稻良种补贴等政策。深化农村税费配套改革,严格规范涉农收费,坚决禁止和纠正各种违规乱收费,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㈧积极化解村级债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化解村级债务的若干政策性意见》(鄂办发〔20*〕1号),坚持“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年化解”的化债原则,切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核实锁定债权债务,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好债权人和债务人。在此基础上,因村制宜,一债一策,逐项化解,逐年化解,依法(规)化解。20*年,要实现坚决制止新债、当年化解债务20%的目标。建立激励机制,实行严格的考核,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要全面执行村级帐务、资金由乡镇“双代管”制度,从完善体制和健全制度上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㈨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按照“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的要求,大力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村务公开要做到:内容上全面、时间上及时、形式上多样,切实维护村民对村级政务、事务、财务的知晓权。民主管理上,要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一系列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干部和村民的行为,用民主管理的办法密切干群关系,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三、努力提高“六种能力”,推进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㈩切实依法保护耕地,提高土地产出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征用土地要依法进行补偿,严禁损害农民利益。要严格保护好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完成低产田改造3500亩,完成小流域治理15平方公里。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国土整治工程。努力增加基础农田面积,不断提高土地产出能力。

(十一)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产业升级能力。进一步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项战略决策融于整个经济发展全局之中,努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向纵深推进。对辐射面大,转化增值高,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全方位扶持。县直各部门要围绕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生产经营、市场开发报项目,引资金,抓服务,坚决纠正撒“胡椒面”的作法,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支持茶叶、烟叶、生猪、土豆、魔芋、蔬菜、林业等产业发展壮大,资金扶持的额度要在上年的基础上增加10%以上。通过龙头带农户,通过基地富农民,促进农业在竞争中求发展,在产业升级中出效益。

(十二)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扎实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落实年”活动,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重点抓好“六个一”的实施。一是建好“一口池”,加速生态家园建设。坚持国家能源项目扶持和农民自主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建沼气池,大力推广猪、沼、种植配套的生态模式;二是抓好“一根针”,增强控制畜禽疫病的能力。重点抓好畜禽防疫,带动科学养殖。畜牧部门要跟踪大户,覆盖全面,提高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水平;三是落实“一张表”,全面实施沃土工程。推行测土、配方一张表,供肥、施肥一条龙,降低投入成本,提高土地产出率;四是推广“一盏灯”,加大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力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推广频振式杀虫灯,降低农药使用量,努力提高农产品无公害化水平;五是上好“一堂课”,提高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组建千人工作队,进村入户到田头,上好“地头课”,现场宣传、培训、示范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六是建好“一片园”,扩大示范效应。县直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围绕茶叶、烟叶、生猪、魔芋、蔬菜等重点产业,建示范园,做到有责任领导,有目标措施,有经济效益,有推广价值。

(十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抢抓中央、省级重点扶持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办法,整合项目,整合资金,并充分发挥农民自愿出劳出资的积极性,加快高产农田、排渍排洪、农村饮水、乡村公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加投入,积极支持气象预报预测、农产品检验检测、动物防疫检疫等配套建设,不断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防控动植物重大疫病的能力。

(十四)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保障能力。加强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种养业良种选育引进和良法种养技术的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及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用市场的办法支持、培育一批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产品经纪人,促进农产品销售。农业基层站(所)改制后,财政拨付的“养事”资金主要用于良种推广、质量安全管理、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营销等订单服务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

(十五)抓好扶贫(老区)开发工作,提高协调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开展科教扶贫,稳步推进扶贫搬迁,强化扶贫到户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建设,加快老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切实优化整村推进扶贫工作方案,集中资金办大项目、办优势项目、办带动面广的项目、办长期有效益的项目,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管长远的“刀刃”上。

四、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十六)壮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按照面向市场,围绕龙头,立足优势,发挥特色的工作思路,继续抓好以茶叶、烟叶、蔬菜、魔芋、中药材等产业为主的农业结构调整,新发展茶园2万亩,烟叶面积达到2.5万亩,蔬菜面积达到11万亩,魔芋面积达到3万亩,中药材面积达到2万亩,人工殖蚜倍林达到1万亩。加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以建设茶叶、蔬菜两个省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为契机,着力抓好无公害茶叶开发和蔬菜生产,逐步将*培育成省内著名、省外闻名的茶叶核心经济板块,不断扩大*蔬菜的外在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十七)大力发展畜牧业。把发展生猪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来抓。大力推进生猪品改工程,对引进和繁育的优良种猪实行补贴,力争全县生猪品改率达到95%以上;重点推广“515”(饲养5头能繁母猪,年出栏100头外三元商品猪,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等养殖模式,制定扶持养殖大户和发展养殖小区的优惠政策,确保全县生猪出栏达到25万头以上。

五、着力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扎扎实实办好事办实事

(十八)进一步改善农村饮水条件。继续加大农村人口饮水工程建设力度,对饮用水源严重污染和局部地区严重缺乏饮用水等涉及饮用水安全的群体进行分类,因地制宜建设水池水窖和集中供水工程,今年计划解决农村人口饮用安全卫生水8000人以上。

(十九)继续抓好搬迁扶贫工作。20*年计划完成搬迁1000人的任务,优先考虑16个重点贫困村。重点搬迁到中心村和小城镇,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二十)加快村级公路硬化工程建设步伐。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加快推进村级公路硬化工程,当年计划完成村级公路硬化50公里以上。

(二十一)着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继续实行县直部门建立联系点制度。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即组建一个工作专班,进村入户开展工作;联系一个文化科技中心户,把该户建设成该地致富典型、示范样板;扶持一个生猪大户,达到“515”模式养殖标准;推广一项农业实用技术;抓好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二十二)加速“生态家园”建设进程。依托国家农村能源项目,全面推行“一池三改”工程,当年建成1500户,推动“十村示范,百村行动”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

(二十三)大力扶持重点产业。实行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重点支持茶叶、烟叶、生猪、魔芋等重点产业。着力打造“湖北名优茶核心板块”、“全国优质马里兰烟叶基地”、“绿色生猪大县”、“鄂西魔芋系列产品开发基地”。继续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创建一个省(部)级名牌产品奖励5万元,创建一个国家级名牌产品奖励50万元。金融部门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信贷资金要逐年增加。

(二十四)努力扩大“电脑农业”覆盖率。坚持一个带头人、一间文化屋、一片示范园、一个中心户、一条产业链的标准,围绕茶叶、生猪两大重点,抓好专家系统的软件开发工作。以提高文化科技中心户的质量、效益为切入点,当年新发展“电脑农业”户15户,通过3年努力,达到覆盖100户的目标,建成全国“电脑农业”示范县。

(二十五)巩固“普九”成果。积极向外争取,多渠道筹措资金,继续实行贫困学生助学金、义务教育教材补助款、社会各界捐助等资金捆绑使用,确保贫困学生人人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二十六)抓好“阳光工程”。瞄准人才资源市场需求,有计划地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发展打工经济,搞好跟踪服务管理。力争今年培训3000人。积极向上争取,达到带动1万人、增加打工收入2000万元的目标。

(二十七)全面启动“村村通”电话工程。抢抓全国“村村通”工程机遇,科学规划,统筹实施,努力扩大通信电话覆盖面,力争实现“组组通”。

六、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十八)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是安天下的基础产业。我县要加快发展,必须首先强基固本。要提高执政能力,必须首先提高发展农业的能力。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三农”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当前农业趋好的形势下,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对农业和农村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立足实现今年增收目标,冷静思考“去年增收了,今年怎么办?”,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开展大讨论,尽快拿出具体措施和实际行动。要明确责任,加强督办,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二十九)大力开展“五好”创建活动,打牢村级组织基础。深入开展创建“五好”村党组织和“五好”乡镇党委活动,不断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农村“两委”关系,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继续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以“建基地、建公司,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主要内容的“双建双带”活动。通过系列创建活动,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和工作方式转变,增强基层组织服务功能。

(三十)着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要深入研究农村社会深刻变化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新情况,深入分析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深入了解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要开展形势教育,引导农村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要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作为根本任务贯彻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要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帮助农民切实提高发展致富的本领。要以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结合地域民族特点,积极发展农村群众文化。要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广泛开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移风易俗活动,努力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三十一)形成支农合力。各地各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服务延伸到最基层。县直各单位都有联系的贫困村,要合理安排,重点突破,帮助解决一定的困难。要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不断探索和建立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优化、科技支撑有力、服务功能健全的农业农村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构建和谐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