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工会农民工入会施意见(市)
时间:2022-03-31 09:04:00
导语:总工会农民工入会施意见(市)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意见,全面落实全总、省总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做好我市农民工工作,最广泛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实现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民工入会、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农民工入会、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面。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已经明确了农民工的工人阶级属性和地位。作为当代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推动力量,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和骨干,是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生力军。我市的农民工队伍在实现我市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在促进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同时,也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闯出了一条新路,做出了重要贡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我市实际,又适时提出全面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抓好八项重点工程,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各级工会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起来,从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他们的合法权益,以充分发挥包括广大农民工在内的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这是大局对当前工会工作的要求,是党和政府对当前工会工作的要求。
(二)发展农民工入会、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的迫切需要。现阶段,农民工承受着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及计划经济深层次积淀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带来的压力与挑战。双重身份的特殊性和弱势性,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比城镇职工更加集中和突出,以致劳动关系矛盾时有发生,有的还相当尖锐,影响了农民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的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包括广大农民工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各级工会组织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高度重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从经济上、政治上和精神上使他们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三)发展农民工入会、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的内在要求。农民工是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把广大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从而把广大农民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各级工会必须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高度,从切实履行工会组织职责的高度,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发展农民工入会、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自觉性,认真履行好时代赋予工会组织的光荣使命。不负党和政府的重托,不负职工群众尤其是农民工的厚望。
二、创新组建模式,最广泛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各级工会要依照《工会法》、《劳动法》、《中国工会章程》、《河南省工会条例》和全总《关于组织各种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及机关的劳务工加入工会的通知》等法规和文件的规定,切实维护农民工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要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引导,使农民工了解工会、认知工会,激发农民工依法自觉建会、主动入会的内在动力。要坚持源头建会、属地管理的原则,按照“凡新建企业组建工会必须同时吸纳农民工入会”的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农民工建会和入会的更多形式。进一步简化入会、转会手续,使农民工及时方便地加入工会。做到“农民工务工到哪里,工会组织就要覆盖到哪里”。加强农民工会员的会籍管理,充分发挥工会网络的作用,动态及时地实现农民工输出地工会与输入地工会对农民工入会和会籍管理工作的对接,建立和完善农民工转移过程中流动会员管理的跨地域合作动态管理机制。
(一)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行业系统建立农民工工会联合会,集中吸纳农民工入会。我市的矿山、建筑、装饰、餐饮、家政、环卫、保安等行业,农民工分布较为集中,是发展农民工建会、入会工作的重点,市、县(市)区外来务工管理中心、职介中心是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入口单位,各级地方工会、各相关产业工会要会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积极探索在各级各类农民工入口单位实现职介、培训、入会一体化同步进行的模式,形成合力,强力推进,迅速掀起组建工会的热潮。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在农民工务工较为集中的区域组建一批行业工会联合会,并切实发挥好它们的“龙头”作用,将本行业尚未入会的农民工最大限度地尽快吸纳到工会中来。可采取集体登记入会的形式,简化手续,集中登记吸纳农民工入会。
(二)在使用农民工较多的企事业单位,依托原有的工会组织整体吸纳农民工入会。已经组建工会,使用农民工较多的企事业单位,要把发展农民工入会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调查统计,澄清现有农民工底数,不论其户籍关系在哪里、用工形式如何、就业时间长短,都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作、生活、管理渠道,可采取网上公示、班前宣布、板报公布的形式,发展他们就近就便加入所在班组、车间、分厂工会组织,真正做到组织上融为一体,为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三)加大非公有制工会组建力度,不断扩大农民工入会覆盖面。蓬勃发展的非公有制企业为进城务工的农民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是做好发展农民工入会、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各级工会组织要从适应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组织形式多样化的现况出发,根据个体工商业、小型企业众多分散的特点,抓住以税务代征工会经费促进建会工作的有利契机,积极探索楼宇工会、市场工会、一条街工会等新型建会模式,不断扩大农民工入会的覆盖面。
(四)充分发挥社区(村)工会联合会作用,及时将分散的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各级工会组织要重视加强社区(村)工会工作,针对新的经济、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员工就业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指导他们积极主动,及时灵活的调整自身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充分发挥社区(村)工会组织的前沿、兜底作用,动态地持续地把本区域内的小型企业、个体工商业中分散的农民工组织起来。有3个以上企业的行政村都要建立村级工会联合会就地吸纳农民工入会。不能单独建会的企业、个体工商户要建立工会小组,纳入社区联合会、村级工会联合会管理。
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各级工会要始终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健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协助各级党委政府解决涉及农民工合法权益最现实、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和调动好农民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全社会叫响“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
(一)加强规范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各级工会要大力推动企业全面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实施“推进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项活动,推动所有招用农民工的用人单位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并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劳动合同执行、管理情况监督检查,促进企业规范用工行为。在农民工与企业签订、续订、修订、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时,工会要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在农民工集中、劳动关系相对稳定的用人单位和行业,要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条款的重点之一,并努力扩大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其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机制作用。
(二)突出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推动各级政府和企业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切实改变农民工工资偏低、同工不同酬的状况。推动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督促用人单位严格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做到工资发放月清月结或按劳动合同约定执行,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积极推动建立工资监控制度,建立月最低工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机制,确保用人单位支付农民工的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不得利用提高劳动定额变相降低工资水平。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职工休息休假的规定,延长工时或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应依法支付加班工资。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行业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责制,重点监控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工资发放情况,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的问责处罚力度。充分发挥工会劳动争议调处机制的作用,通过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等手段,帮助农民工维权讨薪。
(三)强化农民工的劳动安全卫生群众监督。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和“一法三卡”活动,加强对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群众监督。完善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制度,建立健全有农民工参与的群众安全生产监督网络,督促企业必须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发挥安全监督员作用,特别要做好农民工比较集中的矿山、建筑等高危行业的职业安全和劳动保护工作,尽力避免和减少重大职业危害和生产安全事故。上述行业的企业要选配农民工安全监督员。积极推动政府和企业开展农民工生产生活环境标准化管理,改善他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搞好职业危害防治。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严格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制度,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和特种设备操作技能培训,杜绝无证上岗现象。加大农民工职业安全、劳动保护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切实做好女性农民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保护工作,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查处雇用童工行为。
(四)推动农民工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权益的落实。根据农民工最紧迫的社会保障需求,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优先解决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兼顾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的实际情况,推动建立有利于农民工参加的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并与现行办法相衔接的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工在流动就业中的社会保障权益不受损害。督促《工伤保险条例》等法规政策的落实,监督所有用人单位及时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手续,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尤其是强力推进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建筑施工企业、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帮助发生工伤的农民工按照规定的标准获得赔偿。推动解决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障问题,积极开展适合农民工特点的职工医疗互助工作,帮助农民工解决看病难问题。
(五)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基本素质和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各级工会要积极协助政府和企业认真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规划,把农民工培训纳入行业和企业职工整体培训计划。落实全国总工会与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和使用的意见》,强化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岗位培训责任,监督企业按国家规定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保证农民工职业培训资金的投入。充分利用工会职工教育培训阵地和创业培训基地,引导和组织农民工参加各种技术技能培训。工会职业介绍机构要向农民工全面开放服务,通过组织对口劳务协作、举办大型招聘会等方式,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援助。
(六)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政治权利。各级工会要积极向有关方面反映,建议各级人大、政协代表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农民工名额,保障他们享有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力。督促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在农民工入党、入团、评选劳模、职务晋升、评定技术职称以及子女入学等方面,与城镇职工一视同仁。积极推进用人单位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工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在农民工较多的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中要有农民工代表,保障农民工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他们更好地参与本单位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要依法保障农民工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杜绝歧视、侮辱、打骂农民工行为的发生。畅通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充分发挥工会信访部门和“12351”职工维权热线的作用,积极反映其合理要求,健全农民工维权举报投诉制度,维护其民主政治权利。
(七)建立健全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各级工会要把农民工作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与司法部门协调配合,利用工会内外资源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有条件的县(市)区级工会要逐步建立职工法律援助机构,暂不具备条件的,要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加挂工会法律援助机构的牌子。要积极与司法、劳动、新闻媒体等部门联合,加大依法维权力度,把工会法律援助融入市法律援助体系,大力营造工会维权舆论氛围。要通过法律援助机制,选抓一批帮助农民工依法维权的典型案例,彰显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能力,扩大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影响。配合全总开展的“法律志愿者行动”、推选“十大杰出工会公职律师”活动,充分发挥工会专兼职法律工作者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和帮助农民工合法合理地表达利益诉求。
(八)开展为农民工送温暖活动。总结完善“农民工维权月”、“六个一活动”的经验,坚持在元旦春节期间向农民工致慰问信、召开座谈会、开展维权集中宣传和清理欠薪监督检查、进行走访慰问等活动,积极为农民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把农民工纳入“双节”送温暖的重点对象,加大资金投入,对遇到特殊困难的给予必要的生活救助;将在城市工作生活由于经济原因上不起学的农民工子女纳入工会“金秋助学”活动范围,千方百计帮扶特困农民工的子女完成学业。要把为农民工排忧解难纳入各级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工作范围,开设农民工维权窗口,开通维权救助绿色通道,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医疗等实际困难。
(九)改善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用工企业为农民工提供文化娱乐设施。工人文化宫、职工之家、俱乐部、阅览室、职工学校等工会文化活动阵地要主动适应农民工的求知需求、娱乐倾向和消费水平,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娱乐环境。农民工相对集中的企业和工地,要建立文化活动室、图书角,广泛开展送图书、送电影、送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的精神文化活动。吸纳农民工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激发农民工的热情和兴趣,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交往,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共享发展成果。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法制教育,全面提高农民工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十)在农民工外出务工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跨区域的维权机制。各级工会要密切关注本地区外出务工农民工流向,加强与农民工输入地工会组织的联系合作,积极参加由全总协调组织的城际间维权联盟,不断开阔维权的视野,拓展维权的渠道,着力构建跨地区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大平台。市总将在我市外出务工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广州、深圳、北京等地建立双向维权机制,及时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特困救助等多方面的服务,从而使农民工在无序流动中得到有序维权。
四、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农民工入会、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各级工会要切实加强对国务院、省政府和全总、省总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工作的领导,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有力措施,把做好发展农民工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任务。市总已建立发展农民工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市发展农民工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各级工会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亲自抓,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制定奖惩激励措施。工会领导机关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联系,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各产业工会要与对口的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或单位建立协调机制,发挥产业(行业)工会的自身优势和作用,全会通力合作共同推动此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市总将分阶段对此项工作进行重点考核,对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目标任务完成出色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市总将在适当时候予以表彰。
加强对发展农民工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的源头参与。各级工会尤其是各级工会领导机关要积极争取同级党委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主动参加同级党委、政府建立的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领导协调机构,提出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主张和建议。通过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工会与同级政府联席会议等项机制的作用,通过工会界人大代表的议案、政协委员的提案等多种途径和形式,推进有关贯彻落实国家、地方政府文件精神、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的制定,废止对农民工带有歧视性的规定。积极提请和配合各级人大、政府有关部门开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执法检查,促进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对于违反政策规定、无视农民工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协同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加强对发展农民工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的调查研究。各级工会干部要怀着对农民工的深厚感情,密切与农民工的联系,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要深入到农民工中间去,倾听、了解和反映农民工的利益诉求,研究和提出解决农民工合理诉求办法的建议。同时,要总结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发展农民工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好做法、好经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推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加强对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的社会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和其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的重视与关心,宣传关心和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典型,宣传农民工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的新的重大贡献,宣传农民工中模范人物的崇高思想和先进事迹,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农民工权益的强大舆论声势和良好社会氛围,从而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工的积极性,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实施“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
- 上一篇: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大会讲话(省)
- 下一篇:企业工程技术创新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