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随班就读工作意见

时间:2022-03-30 10:48:00

导语:教育局随班就读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育局随班就读工作意见

各中小学、特教学校:

在普通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是我国保障残障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一项重要政策,是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它既有利于普通儿童少年理解、帮助残障儿童少年,又有利于残障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环境中得到应有的发展,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教育部关于对盲、聋、弱智学生开展随班就读的有关要求以及《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若干意见》(教委基〔〕29号)文件精神,提高残障少年儿童入学率,进一步完善对本地区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健全网络管理体系,规范各项管理制度。

(一)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管理体系,整体规划随班就读工作,明确普通学校、特教学校、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各自的工作职责(见附件1--3),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成立区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规范对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

(二)健全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机制,建立以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为核心,普通学校、特教学校共同参与的随班就读网络化管理体系;建立由教育行政、医务、教研、科研、特教学校及普通学校有经验的教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区随班就读工作中心组,兼任康复指导中心的指导人员。根据每年的工作实际,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考核。

(三)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要有专人负责随班就读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要成立学校随班就读工作小组,对随班就读工作实施规范管理。

(四)将随班就读教师的培养与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结合起来,总结并推广随班就读教师的先进教育经验和研究成果,鼓励教师形成随班就读的教育特色,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一支随班就读教师骨干队伍。

(五)区教育局要协调卫生、民政、财政、残联等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共同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检测、安置、后续服务、就业等各项工作。

二、严格执行操作管理程序,科学确定随班就读对象。

(一)随班就读对象的确定应严格执行残疾标准(参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根据区残联指定的残疾鉴定医疗机构的鉴定结论,由家长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应将学生情况、家长申请及学校拟办意见在每年6月30日前上报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由区随班就读工作中心组负责对学生情况、家长申请及学校意见进行审核。如果学生情况符合残疾标准,可同意其作为随班就读学生,并取得随班就读学籍;如果学生情况不符合残疾标准,则不能作为随班就读学生。学校应根据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的意见做好学生的安置工作,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家长。任何人不能随意确定某学生为残障学生。

(二)残障学生(聋、低视力、肢体残疾等存在明显残障的学生除外)一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申请随班就读。此类随班就读学生一般每两年进行一次复测,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负责对复测结果进行审核。如果学生的残障情况有所好转,已不符合残疾标准,应视为普通学生,撤销其随班就读学生的学籍;如果学生的残障情况仍然符合残疾标准,应继续视为随班就读学生,保留随班就读学籍,学校应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家长。小学五年级和初中学生一般不再新申请随班就读。

(三)随班就读对象的确定、撤销工作在暑期中进行,学生从新学期开始取得或撤销随班就读学籍。

(四)随班就读的儿童少年入学年龄与普通儿童少年相同,特殊情况可适当放宽。每班随班就读学生以1-2人为宜,最多不超过3人。在随班就读学生就读期间,任何人不能随意让其停学、停课。

(五)对随班就读学生实行普通学生和随班就读学生双重学籍管理的办法,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建立随班就读学生档案,进行跟踪管理。学生档案一式两份,在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以后,一份留就读学校,一份留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

(六)对学生的检测鉴定结果、个人档案实行严格管理,坚持保密制度,严防扩散。

(七)随班就读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初中四年)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提供一定年限的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为其就业创造条件。

三、努力提供优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一)深入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积极情感,丰富知识技能与生活经验,使他们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二)遵循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教育学与医学、语言学、运动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使学生语言、感知、运动、心理等方面的障碍得到补偿。整合学校各方面力量,对随班就读学生实施有效教育。

(三)因人施教,为每个学生制订随班就读方案。要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整体设计学生在随班就读期间的课程(康复训练)内容、实施途径与方式,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潜力,并组织他们参加各类集体活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四)重视课堂教学辅导。教师在组织集体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机穿插个别辅导,力求做到“四优先”:即优先安排座位,开展“伙伴教学法”;优先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优先巡视辅导,及时查漏补缺;优先练习所学知识,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

(五)加强个别化教育,保证每个学生每天享有不少于30分钟的个别训练。要切实落实个别辅导的时间、地点、人员。个别辅导的时间,可穿插在集体教育之中,即通过“四优先”来实现,也可在课余时间或在其免修课程的时间内进行;个别辅导的地点,可利用课堂、办公室、资源教室等;个别辅导的人员,包括任课教师、专职资源教师等。

(六)客观公正地评价随班就读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培养目标和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特点为基础,以有利于随班就读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提高为目的,参照随班就读学生综合评价指标,确定多元化的评价内容,综合评价学生各方面发展情况。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参加学科统一质量监控时,轻度残障学生每学科在原始成绩上增加30分计入总分,中重度以上残障学生不计入总分。

(七)创设有利于残障学生发展的支持性环境。积极利用学校、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现有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为残障学生服务。随班就读学生超过10人以上的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资源教室,配备1名专职资源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和生动的、适合他们发展需要的支持性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八)学校应主动为家长提供有利于其参与学校教育的条件,充分发挥家长和社区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

四、加强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建设,构建随班就读工作服务体系。

(一)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以下简称康复中心)负责人由区教育局行政管理人员或特教学校校长兼任。康复中心设2-3名专职巡回指导教师(由特教教研员、特教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其编制分别挂靠在教师进修学院、特教学校,享受特殊教育教师津贴。

(二)康复中心暂设在区致立学校内,提供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康复训练的场所、设施设备,提供全区随班就读教师、学生家长培训、交流、研讨的场所,提供教师、家长、学生使用的各种书籍、报刊、图文、音像资料。

(三)充分发挥康复中心的作用,建立以康复中心为核心的随班就读网络化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使其成为全区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中心、研究中心、资源中心、指导中心和服务中心。

(四)康复中心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建立工作规范和制度,加强对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日常管理、过程性指导和技术支持,开展专题研究,加强资源库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全区随班就读工作水平。

(五)区教育局将随班就读工作的经费纳入预算,确保康复中心经费投入,保证随班就读工作专职人员、师资培训、资源配置及有关活动等必需的经费。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一)各中小学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须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关爱学生,乐于奉献,具有一定的教研和科研能力,并经过特教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专职教师须持有市特殊教育岗位证书。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的巡回指导教师须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持有市特殊教育岗位证书,有5年以上从事特教工作的经历,爱岗敬业,具有一定的组织、指导、研究和管理能力。

(二)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必须认真履行《随班就读教师工作职责》(见附件4)、《巡回指导教师工作职责》(见附件5),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和行为特点,积极开展随班就读教育策略、方法研究,调动学生、家长、社会等一切积极因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

(三)加强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工作。区教师进修学院应将随班就读教师和巡回指导教师的培训纳入计划,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各种内容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丰富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帮助教师提高开展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的能力。

(四)完善教师考评机制。各中小学应将随班就读工作数量和质量纳入教师工作考核的内容。承担随班就读教学任务的教师,经考核确认符合随班就读工作规程及教学要求,且有工作实效的,可以以1名随班就读生相当于3名普通学生的折算方式确定班额数。

六、此文件自之日起执行,《关于在本县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稿)》(南教普〔第41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