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意见
时间:2022-03-24 10:33:00
导语: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业区,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35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府发〔〕10号)精神,进一步实施《市职业教育条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推进经济社会既好又快地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大职业教育理念,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区域产业升级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并能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建设国际化工城提供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构建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凸现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就业为中心,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优化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配置。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培训体系的社会服务功能,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进一步提升区域内职业类学校的办学水平,以石化工业学校为引领,带动其他职业学校成为全市一流的品牌学校,并达到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标准。
(二)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并且逐步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
(三)提升社会力量非学历办学机构的办学层次,至年,30%的院校达到A级办学等级;扩大职业培训机构的办学规模,确保每年有5000-6000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四)建立和完善四大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以石化工业学校为龙头、以现代化工为主的先进制造业职业教育体系,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以食品工业学校为龙头的现代食品加工及汽车生产与维修职业教育体系,建成市农产品加工与检测实训中心;以农业学校为龙头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学校的软硬件建设;以卫生学校为龙头的现代护理和家政服务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建设。
(五)进一步扩大“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其质量效益,力争使“双师型”专兼职教师达到专业教师队伍的三分之二。
三、主要任务
(一)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念,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
1、健全和完善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由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负责领导、统筹、协调全区职业教育工作,包括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区教育局要加强对全区职业教育工作的指导、统筹与协调;区劳动保障局、人事局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的职业教育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履行本行业职业教育的协调和指导职责。各部门、各单位要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作为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主动接受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要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努力为职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发展环境。
2、组织实施五项职业教育工程。按照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就业培训工程、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工程的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区农委、劳动保障局、教育局以及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等部门要各司其责,全面推进五项工程在的各项实施。
3、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搭建职业培训平台。发挥政府统筹职业教育的功能,打破部门所有、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状。各职业类学校、各教育培训机构要提高资源利用率,成为全社会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终身学习的主阵地;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培训制度,强化职工培训,争取企业对职业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搞好学生学员的实习和教师实践的支持;推进校企合作,在区域内建立一批实习实训基地。
4、继续深化职业学校的体制改革。推动职业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合理流动的人才管理机制,把教职工的收入与学校发展、岗位工作和工作绩效相挂钩,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民办职业教育院校,形成公办职业学校与民办职业院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规范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的办学,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综合服务平台,促进职业教育招生、办学、培训、人才信息需求、就业信息等资源的共享。
(二)以就业为中心,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1、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是非观念、社会责任等基本道德教育,以及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使社区、企业、家庭和学校教育协同配合,形成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框架。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突出职业技能教育,加强职业指导,努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企业的需求和产业的发展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进一步完善弹性学习制度。进一步推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继续深化普职渗透、中高职衔接的教育模式改革,优化综合高中教育教学模式。
3、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要积极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定单式培养等培养模式。健全学生实习实训制度,建成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所需要的实训中心和定点实习基地。企业要为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的报酬。
4、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运作机制。区内四大职教体系要以龙头学校的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的优势和积极性,构建职前职后培训的运行网络,积极促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紧密结合。突破体制、部门和行业壁垒,实现职业教育全方位、全覆盖的新格局,区域内所有职业教育资源要为所有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及学员提供优质服务。
(三)加强职业学校建设,发挥职教体系龙头作用。
1、加强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积极参与市中等职业学校“百校重点建设工程”和“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程”,以全区四所职业类学校为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努力达到市级以上示范性学校标准。石化工业学校要创建成国家级示范学校。
2、着力提升职业培训实训能力。加强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在业务培训上要主动面向社会。在经费投入上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行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共建共享。要不断拓宽专业培训领域,结合本区产业结构的特点,除建成市级开放实训中心外,制定覆盖全区重点行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3、加快四大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发展。以石化工业学校、食品工业学校、农业学校、卫生学校为龙头,联合区域内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机构和社会办学单位、大中型企业等,尽快建成我区四大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联动。
4、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制定和完善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支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按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或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努力实现职业学校“双师型”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目标。
(四)健全制度建设,完善职业教育保障机制。
1、推进就业准入制度,不断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国家规定,结合本区实际,采取分步实施、逐步推开的方式完善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必需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人员也要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劳动、人事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要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不断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2、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按规定从2007年的31%,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到2010年达到34%。区财政根据财力许可,并结合有关要求安排职业教育经费,重点支持职业学校的建设、技能型人才专业的建设、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等。逐步建立完善由政府、受教育者、行业协会、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担负、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种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经费的资金投入机制。
3、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企业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规定。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此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用于企业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其中,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不得少于教育培训经费的50%。企业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也都要按规定比例安排资金,用于职工培训。
4、建立职业学校专业奖励制度和贫困学生的资助制度。财政部门根据财力许可及实际需要安排经费,用于设立职业学校专业奖励。对本区户籍学生报考就读本区职业学校的所有专业第一学年给予所有学杂费全免的奖励;对就读农业相关领域专业的本区学生每学年给予学杂费50%的奖励;资助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城镇低收入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职业学校也要从学校收入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和减免学费等。
5、建立职业培训补助制度。进一步发挥“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政策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对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推出的培训补贴项目,具有本区常住户口的失业和协保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职职工均可享受政府培训费用补贴,同时积极鼓励定向培训,充分发挥政府培训补贴的政策优势。区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本区的实际,制定和推选区域职业培训和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制度,深入开展职业培训,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要利用政策导向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 上一篇:制止非法演出工作意见
- 下一篇:医疗企业扶持资金筹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