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类科研机构加快发展意见
时间:2022-03-23 04:48:00
导语:公益类科研机构加快发展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了进一步促进省属公益类科研机构(以下简称公益科研机构)加快发展,加强公益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能力,结合公益科研机构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凝聚人才、促进发展”的原则,以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为手段,充分调动公益科研机构的积极性,鼓励公益科研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机制,加快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能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二、实施目标
进一步推进公益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调整和优化公益科研机构的职能定位,引导并支持公益科研机构进行以公共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和服务方向调整,建立高效精简和开放、竞争的运行机制,优化公益科研机构人员结构,加强创新能力和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资源共享、条件精良、服务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社会公益科研体系。经过3-5年的努力,建成一批在国内同行业有影响、在安徽有地位的公益科研机构,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基地和载体,承担一批有影响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造就一批科研领军人才,产生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全面提升公益科研机构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技术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三、实施内容
(一)优化职能定位,明晰科研方向和特色。
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事业发展的需求,结合单位的实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公益科研机构的职能定位。明确公益科研机构科研和服务的主攻方向,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大内部科技资源整合的力度,在学科和重点研究领域的建设上突出应用导向,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和技术、人才优势,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通过持续增加投入,培育和壮大本单位的优势学科和研究服务领域,提高公益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和服务的能力。
(二)鼓励机制创新,实施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推动公益科研机构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指导公益科研机构以“结构调整、机制转变、人才流动、制度创新”为改革目标,积极探索“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公益科研新机制。鼓励公益科研机构建立开放、合作研究的科研机制,支持公益科研机构与其他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单位之间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建立开放的研究体系,促进知识流动、人才培养和科技资源共享;鼓励公益科研机构探索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激励创新的用人机制,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把引进、发现、培养和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鼓励公益科研机构与其他社会主体合作,探索公益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和转化的支撑机制,推动公益科研机构机制创新和事业发展。
(三)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竞争实力。
对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和有特色的重点科研领域,通过加大投入、持续扶持的方式,强化这些特色领域的能力建设,更好地承担科研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集聚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公益科研骨干力量和公共服务团队。加强科研基础条件建设,不断改善科研装备和基础设施,重点支持有特色科研领域的基础条件建设,特别是为公益科研机构发展提供条件支撑的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实验基地的建设。
(四)实现共享共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支持公益科研机构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面向全社会进行公益技术服务,不断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科学普及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支持公益科研机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持公益科研机构在社会公益领域的共性、基础性、服务性技术的研究成果的推广、示范和应用。推动大型科学仪器、科技文献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科技资源的全社会共享。
四、主要措施
(一)明确发展思路,确定支持重点。
引导公益科研机构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为目标,突出自身人才、技术优势,找准切入点,明确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科学的发展规划。公益科研机构要把培养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摆在发展的突出位置,明确自身的发展模式和战略,将发展规划同我省经济、科技以及行业发展规划相衔接,使规划真正成为引领院所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省科技厅将组织评议公益科研机构制定的发展规划,根据财力,有目标、分阶段、有步骤地对规划中凝练的重大项目予以持续支持。
(二)拓展资金渠道,争取多方支持。
引导和鼓励公益科研机构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强部门联动,努力增加对公益科研机构的科技投入。组织和协助公益科研机构积极承担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各类项目计划,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的支持。省科技厅对获得政府有关部门经费支持的单位和项目,采取优先扶持的方式,按照一定比例予以配套或补助,鼓励公益科研机构争取主管部门的配套支持。充分调动公益科研机构的积极性,促进公益科研机构参与有关部门项目的竞争。
(三)界定支出范围,实施分类管理。
按照财政完善公共支出体系的要求,合理确定财政资金对科技事业发展的投入范围,并实施分类管理。对纯公益的科研机构,按政策予以保障;对准公益的科研机构,财政予以适当补助;对非公益的科研机构,逐步减少投入并积极推向市场。在综合分析公益科研机构的发展方向和职能定位、公益科研能力、提供公共服务情况、科研基础条件、运行机制、公益性科研产出的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基础上,确定一批重点公益科研机构,并在经费安排上实施倾斜扶持政策。
(四)调整投入方式,优化经费分配。
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促进支出管理方式的创新。根据公益科研机构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公益研究经费的投入重点和方式,一是设立“改革发展引导经费”,专项支持公益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和内部管理机制的创新以及实施科研机构绩效评价的相关工作;二是按照“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分类支持”的原则,安排公益科研机构“社会公益研究机构项目研究经费”和“科研机构装备购置费”,重点支持单位结合发展规划开展的科研开发、基础条件建设、科研和服务能力提升、专利申请及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对外合作研究以及公益科研成果的推广、示范和转化等类项目。
(五)开展人才资助,造就创新队伍。
建立“优秀科研团队及人才培养专项经费”,扩大专项经费资助的内容和方式。鼓励和支持公益科研机构积极引进科研领军人才、独立和联合培养研究生,加强同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人才交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为优秀人才团队的建设提供经费上的支持,造就公益科研机构的创新队伍。
(六)加强项目管理,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公益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完善项目管理和项目经费管理的相关制度;指导公益科研机构完善院所长负责制,建立健全科研机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和规章制度;指导有条件的公益科研机构建立健全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其咨询和监督作用;指导改制试点单位深化改革,探索建立现代院所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公益科研机构绩效评价制度,为科学管理和引入竞争机制创造条件。
- 上一篇: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意见
- 下一篇:国防科技民用产业发展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