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意见

时间:2022-03-23 10:16:00

导语: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意见

根据文化部、市文广局“用科学的发展观提高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扎实推进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际,现就本区开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方针和原则

(一)总体目标

通过*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以下简称“文化保护工程”)建设,到*年,使我区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体系,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基本实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

(二)方针

“文化保护工程”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抢救、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在确保我区民族民间文化获得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促进抢救、保护和利用的有机、协调、统一。

(三)实施原则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坚持政府保护和民间保护相结合,财政投入和社会资金相结合。

二、保护对象、方式和实施内容

(一)保护对象

主要是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的口述文学和语言文字;传统的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传统的工艺美术和制作技艺;传统的礼仪、节日、庆典和体育活动等;与上述各项有关的代表性原始资料、实物和场所;其他需要保护的特殊对象。

(二)基本方式

1、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普查、确认、登记、建档。

2、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研究、出版,并以陈列馆等妥善方式予以展示、保存。

3、通过对传承人的资助扶持和鼓励,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机制。对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行宣传、弘扬和振兴。

(三)实施内容

1、在全区进行一次彻底的普查,登记、整理和摸清基本情况,制定*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计划和规划。

2、建立*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在2004年完成第一稿,在2005年前编印出版《*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

3、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珍贵、濒危的并具有历史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行系统的抢救保护。

4、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历史底蕴深厚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区域进行试点,建立*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申报、审核和命名机制。

5、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传承单位)的认定和培训机制,通过采取资助和扶持等手段,鼓励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6、积极发掘和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推动我区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融入现代日常生活。

7、积极利用各种载体和宣传传媒,普及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知识,提高群众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意识。

8、建立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机制。

9、建立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奉献精神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者和爱好者队伍。

三、实施步骤

(一)实施时间

根据文化部和市文广局统一安排,结合我区实际,“文化保护工程”从2004年到*年实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4年到2008年,为先行试点和抢救濒危阶段;第二阶段从2009年到2013年,为全面展开和重点保护阶段;第三阶段从2014年到*年,为补充完善和健全机制阶段。

第一阶段目标和工作任务是:

1、各镇、街道和*工业区指定一名兼职普查员,完成民族民间文化的普查摸底(每年一次)、确认、记录工作,建立保护清单和能够全面反映民族民间文化基本面貌的档案资料数据库。

2、在普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文化保护工程”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3、通过试点单位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摸索总结保护经验,有效地抢救、保护一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种类,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4、研究制定我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组织体系、财政保证机制,制定*区“文化保护工程”中长期教育、培训计划和短期培训计划,分层次地对区级、镇(街道、*工业区)级不同类别的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一批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

5、制定有关“文化保护工程”标准、规范,逐步建立和完善*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

6、适时举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成果展览、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展演、民间工艺展览会、民族民间文化节等各种活动,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和手段,积极对“文化保护工程”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普及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知识,激发和培养全社会的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7、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档案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建立融工作平台、宣传教育和检索服务为一体的*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专题网页。

四、组织机构

(一)成立*区“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

为更好地实施“文化保护工程”,组建*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文化保护工程”的组织、领导和决策。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文广局,承担“文化保护工程”日常工作。

(二)设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心*分中心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心*分中心主要承担区“文化保护工程”的具体组织实施和联络交流工作,分中心设在区图书馆。

五、保障措施

(一)设立区“文化保护工程”专项资金

区财政设立“文化保护工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民族民间项目的保护和研究,珍贵资料与实物的征集和收购,文化传人的培养和资助,同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

(二)建立工作机制

开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各级文化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担负起责任,并积极与有关镇、街道和*工业区及有关单位加强沟通与合作;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和吸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研究和制定我区“文化保护工程”的管理办法,进行科学管理。

(三)培育人才,形成一支专业队伍

各镇、街道和*工业区要指定专(兼)职人员,参与“文化保护工程”工作。区有关部门采取课堂讲授、下基层辅导等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对有关管理人员、传承人员进行培训和辅导,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专业队伍。

(四)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加大“文化保护工程”宣传工作。鼓励和支持各单位开展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教学、演出、研究活动。普及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知识,增强全社会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