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工作意见
时间:2022-03-23 08:44:00
导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有关委、办、局:
为积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促进村级集体经济规范有序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全面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现就进一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重点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加大统筹力度,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原则,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作为当前“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着力解决农民最基本、最急需的生产生活问题。
二、目标任务
以发展壮大经济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为着力点,以拓宽渠道增加村级经济收益为突破口,以结对帮扶为主要途径,实行“输血”与“造血”并举,同时注重“造血”机制。在实行国家规定政策的同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重点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同时,在区内构建结对帮扶机制,实现经济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农民长效增收。力争到“*”期末,全区经济薄弱村年可支配收入全部超过100万元,并建立稳定的长效增收机制。
三、扶持政策
(一)设立专项扶持资金
1、明确专项资金来源
建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生态补偿补贴和对经济薄弱村的各类扶持。
2、确定专项扶持办法
(1)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对全区规划落地的基本农田,由区财政按照每年300元/亩的标准给予基本农田保护补贴,其余现状农田由各镇按此标准予以相应补贴;对以土地租赁方式建设的涵养林、片林,由区财政按照每年1000元/亩的标准给予土地流转补贴。
(2)重点扶持各经济薄弱村
根据《*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农村基层组织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意见的通知》(*府[*]86号)的精神,以2006年统计数据为准,确定18个年可支配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村为经济薄弱村,按照100万元标准给予补差扶持。其中,对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的经济薄弱村,以当年村级年可支配收入(不包括已享受的生态补偿补贴)为准,按照100万元标准给予补差扶持。
3、明确专项资金用途
(1)生态补偿补贴资金的使用范围
基本农田保护补贴的50%直接补贴到农民,其余50%由各村统筹用于农村服务工作;土地流转补贴全部直接补贴到农民。
(2)经济薄弱村扶持资金的使用范围
按照闵委办(*)27号文关于依法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要求,对扶持资金进行村民公示,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后决定资金用途,并将使用情况报所在镇备案。专项资金的50%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项目。其余50%用于社会公共事业支出:一是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农村卫生室、活动室、文化室的管理,困难家庭的帮扶,保障金的发放,通过购买服务提供各类养老服务,为百姓解决供水、供电、通讯问题等;二是社会管理,结合违章建筑整治工作主要做好村容村貌、卫生保洁,综合治安管理,矛盾调解,精神文明建设,基层党建等工作。
(二)建立经济薄弱村专项扶持激励机制
1、实行实绩考核与专款专用相结合制度
由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区财政局、区国(集)资委对各村当年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核,主要包括有效公共服务水平、集体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社会稳定与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与环境治理、党组织建设与群众工作等。结合对各经济薄弱村城中村改造和拆违工作的考核情况,凡没有完成区拆违任务的村根据实际情况扣减财政扶持资金,有新增违章建筑的村予以取消财政扶持。
各相关镇设立专项资金帐户,由区财政将扶持资金划拨到各镇。由镇统筹安排,各村实施资金预算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2、实行奖罚相结合的扶持制度
实行以奖代补,对发展速度较快的村在原扶持基础上给予加奖。对利用扶持资金积极引进农业项目、主动发展村级经济的村,按当年发展速度在扶持基础上给予递增扶持,年可支配收入每增长5%,加奖1万元。对通过扶持一年后年可支配收入(不包括财政转移支付)超过100万元不再列入经济薄弱村范围的村,在原有补贴基础上再给予一次性补贴20万元;对通过扶持两年后不再列入经济薄弱村范围的村,在原有补贴基础上再给予一次性补贴10万元。今后继续积极发展的,再酌情予以奖励。
通过三年扶持力争所有经济薄弱村的年可支配收入(不包括财政转移支付)均超过100万元。结合区监委、区国(集)资委、区财政局、区房地局和区民政局关于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各村在扶持后经济发展情况的考核。对未采取积极措施增加年可支配收入的经济薄弱村,第二年按补贴标准递减20%;以后继续未采取积极行动的,再按补贴标准相应扣减财政扶持资金。将各村通过扶持后的经济发展情况纳入镇(街道)领导干部和村干部考核体系。
(三)完善对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
1、加强对经济薄弱村的项目扶持
建立经济薄弱村金融扶持专项资金,对各经济薄弱村积极引进符合区委、区政府重点项目发展方向、具有科技创新性、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维护农民利益的项目,给予贷款贴息、项目担保、规划设计资金资助等政策扶持。
2、优先安排各经济薄弱村综合环境建设项目
凡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经济薄弱村道路修建、危桥改造、供水与生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镇财政审核支持的,优先列入区、镇相关部门的年度计划,投入的资金由区、镇财政给予扶持,按基本建设项目程序予以实施。同时优先把各经济薄弱村列入村庄改造计划,改善经济薄弱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四)加强经济薄弱村各类专业人才培养
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等相关部门牵头,利用区内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源,每年派专业人才到当年度各经济薄弱村挂职锻炼,担任村支部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参与指导各村的产业发展方向、经济发展规划等工作。区国(集)委、区统计局和各经济薄弱村所在镇财政所、经发办,应加强对各村干部的培训,每年进行定期培训,对各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村级资产财务监管和改善投资软服务等方面给予指导。
(五)建立多层次的结对帮扶机制
对经济薄弱村进行专项扶持的同时,区内建立多层次结对帮扶机制,帮助各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和持续发展。
四、资金监管
(一)规范专项资金拨付程序
由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根据区房地局、区规划局、区农绿局提供的数据确定生态补贴总额;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区国(集)资委、区统计局,每年根据各村的年度报表审核确定经济薄弱村名单;区财政局将扶持资金下拨到相关镇,各镇制定相应的匹配政策,结合实际情况统筹安排。
(二)严格财务监管制度
建立村级基本支出的财政保障制度,扶持资金严格实行专款专用,抓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各项重点工作;建立财务、统计等规范性的操作平台,抓好农民增收统计工作;通过对各经济薄弱村资产、土地、社会事务和综合治理情况的监管,做好扶持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
五、组织领导
(一)明确责任主体
由分管区长全面负责扶持经济薄弱村日常工作的指导和推进。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经济薄弱村扶持的日常工作,负责各项扶持政策的制定和措施的落实。各经济薄弱村所在镇为扶持工作的第一责任单位,建立扶持工作领导小组,每个经济薄弱村由一名领导干部挂钩联系,落实责任,协调指导,为结对帮扶工作服务做好服务。
(二)建立监管机制
由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区国(集)资委、区统计局、区民政局和区农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经济薄弱村所在镇主管部门,建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经济薄弱村扶持工作推进监督管理机制。各镇对经济薄弱村原有的扶持政策保持不变。对确定为经济薄弱村的村,按照区政府加强对村级财务管理的有关要求,建立专门台账,实行村财镇管,由镇主管部门具体指导各村做好财务预算和财务收支情况汇总。
(三)完善经济薄弱村扶持工作评估奖励机制
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对扶持工作进行评估,结合各村当年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分类表彰。凡对扶持工作作出杰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等,给予表彰。
本意见自*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意见由区委政策研究室负责解释。
- 上一篇:农村养老补贴相关制度
- 下一篇:工商局无证经营整治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