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工作意见
时间:2022-03-19 08:07:00
导语:建设新农村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全会以及党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精神,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现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展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是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民心工程,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具体实践。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要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必须按照*提出的要求,以统筹发展的新思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与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近年来,我镇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文明程度也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许多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不相协调的地方。广大农民群众迫切希望进一步加强农村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建设,不断完善各类设施,改善生活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布局定位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围绕全镇“和谐、发展,务实、创新”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环境、增强服务功能为重点,以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观光旅游为主线,突出抓好城区开发和镇村经济发展,着力搞好公共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宽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一是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各办事处、村要认真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三是规划先行,循序渐进。要按照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要求,进行村庄布局总体规划,确定新农村建设方案;要善于发现培养新农村建设典型,充分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循序渐进。四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广泛听取和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建设好新农村。
(三)布局定位
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确定我镇“三线四片”的总体布局定位为:南二环路和省道103线沿线各村,以城市化进程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结合省道103线和二环路综合整治,依托柏石峪、南北康等片区开发,带动村庄的整体改造提升,建设现代化新城区。兴隆至侯家公路沿线各村,在抓好生态建设的同时,推动兴隆水库、佛峪、斗母泉“三点一线”风景旅游带建设,努力打造兴隆、涝坡旅游生态区。南二环与103线十字路口一大片,以柏石峪地区综合改造开发项目为依托,积极推进城区开发,进一步提高我镇的城市化水平,带动近郊高档餐饮服务、信息产业、商业网点、机械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兴隆南二环路口一大片,依托*大学、齐鲁园和两个俱乐部,大力发展以餐饮娱乐、建筑建材、机械运输、综合批发为主的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兴隆水库水上娱乐项目。涝坡一大片,在搞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依托佛峪、斗母泉等旅游资源开发,推动生态观光旅游业,带动特色林果、特种养殖业的发展,形成济丽红杏、薄皮核桃、散养土鸡三个基地,以此拉动区域内村庄发展。大涧、吴家一大片,以绕城高速公路出入口为依托,充分发挥人流和物流优势,推进物流中心、市场建设、高档餐饮服务业的发展;在巩固提高大涧传统蛋鸡养殖优势的同时,带动周边村庄散养土鸡、肉食鸽、鹿等特色养殖业的发展;积极推广大棚花卉、大棚芽菜等设施农业,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四)总体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确定我镇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任务为:到2010年,力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945万元,年均增长1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7266万元,年均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24765万元,年均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3914万元,年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71716万元,年均增长2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餐饮业零售额达到31104万元,年均增长20%。财政收入达到7832万元,年均增长16%。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4179万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35元,年均增长12%,镇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教育、计生、卫生、文体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低保、医疗、养老、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政府公共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大力加强环境建设,全面实现村内街道硬化、村庄绿化、环境洁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提高,农村整体面貌显著改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措施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围绕“三线四片”的总体布局定位,按照“突出一个重点,实现三个增收”的经济工作思路,坚持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强化措施抓经济,努力实现农民收入、财政收入和村集体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
1、立足优势抓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1)加大农业投入力度,靠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第一,发挥品牌和产地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林果。充分发挥济丽红杏的品牌和产地优势,按照“合理布局,连片开发,适度规模,科学管理”的原则,采取示范引导、无偿提供苗木和行政驱动等措施,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大力发展特色林果,变品牌优势为市场竞争优势。具体措施:一是以济丽红杏、薄皮核桃为重点,采取示范引导、无偿提供苗木等措施,年投入100万元,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建成济丽红杏、薄皮核桃两个特色林果专业基地。其中,发展青桐山、侯家、义和、郑家、郭家、王家、斗母泉、涝坡、矿村等9个济丽红杏专业村;发展涝坡、矿村、大岭、小岭、白土岗、大东、大西、吴家、西仙、复兴、瓦峪、石匣、石崮等13个薄皮核桃专业村。二是健全完善镇、村两级服务网络,聘用专职林果技术人员,帮助群众搞好科学管理和林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林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三是积极发展果品保鲜、加工业,健全农产品市场网络,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增效。目前,要突出抓好涝坡果品批发市场建设。第二,发挥传统优势,积极推广特种养殖。对传统养殖业,重点是进一步抓好管理,巩固提高传统养殖业的经营效益。积极做好奶牛、散养土鸡、肉食鸽、波尔山羊、小尾寒羊、鹿等特种养殖业的宣传和引导工作,聘用专职养殖技术人员,认真搞好科技服务,帮助养殖业户解决技术困难。同时,坚持规模化发展的路子,实现由农户家庭分散饲养向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转变,逐步提高养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具体规划是:年投入100万元,努力造就一批特种养殖大户和养殖专业村。养鸡业方面,在巩固大涧蛋鸡传统养殖基地的基础上,对部分偏远山村,给予每发展一只散养土鸡补助10元的优惠政策,激发群众的养殖积极性,五年内发展青桐山、侯家、义和、郑家、郭家、王家、斗母泉、涝坡、矿村、瓦峪、石匣、石崮等12个土鸡养殖专业村,形成以青桐山为中心的土鸡养殖基地;养牛业方面,着力解决好养殖场地和市场销售问题,把矿村、郑家、侯家等3个村发展为奶牛专业村,形成以矿村为中心的奶牛养殖基地。到2010年,使畜牧业在全镇农业总收入中的比重上升到80%以上。第三,发挥自然人文优势,大力发展观光旅游。按照“夯实基础、招商引资、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思路,以兴隆水库、佛峪、斗母泉“三点一线”自然和人文景观开发为重点,努力建设兴隆、涝坡旅游生态区。一是着力抓好大环境绿化,建好观光林带。计划五年内栽树360万株,完成荒山绿化9000亩,使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62.7%。二是年投入100万元,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和抗旱防汛加固工程,认真搞好涝坡流域46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工作,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发展观光旅游的基础条件。三是多种渠道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佛峪、斗母泉、兴隆水库等旅游资源的知名度,积极营造发展观光旅游的良好舆论氛围。四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社会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加快观光旅游业发展。
到2010年,全镇粮食总产达到8413吨,年均增长5%;肉类总产达到3486吨,年均增长6%;蛋类总产达到16036吨,年均增长8%;奶类总产达到8440吨,年均增长13%。
(2)以市场为导向,靠准确的信息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地处近郊、交通便利、信息畅通的优势,积极向群众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在发展方向上给予引导,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服务。年投入100万元,以吴家大棚花卉、大西大棚芽菜为试点,引导群众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加快花、菜、果等设施农业的发展,使之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力争到2010年,发展吴家、大东、大西、矿村、涝坡等6个设施农业专业村。
(3)着力推进劳动力转移,靠非农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加强以务工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技能培训,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力争五年培训农村适龄劳动力11万人以上,基本掌握1-2门务工职业技能或实用专业技术。同时,切实加强对劳务输出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充分发挥镇劳动保障中心、热心大嫂等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有计划、有组织地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计划五年内完成劳动力就业再就业3500人以上。
2、大力发展镇村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
第一,创新环境抓引进,着力培植后续财源。按照区委打好“环境牌”、“服务牌”以及“环境建设要实现四个转变”的要求,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严格落实《市中区环境建设问责暂行办法》和《市中区环境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进一步解决思想观念、服务意识、工作效率、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不良现象及时进行清理整治;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机遇意识,切实形成抓招商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要继续严格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制,实行专人负责、跟踪服务,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位,齐抓共管,切实形成人人重视环境建设、人人抓好招商引资的工作局面。到2010年,计划引进内资4.8亿元,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670万美元,年均增长20%。第二,强化措施抓扶持,努力壮大基础财源。按照“扶持、服务”的工作思路,坚持从政策、技术、人才等各方面,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在征用土地、供电供水、信贷协调、道路维修等方面,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生产发展中自身想办而办不到的事情,鼓励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实施外向发展,壮大企业规模,培植更加雄厚的基础财源。到2010年,力争新发展个体、民营企业200家,使民营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75%以上;新发展规模以上企业5家,全镇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达到6.5亿元和8500万元,年均增长50%和13%;出口创汇420万美元,年均增长15%。第三,加大综合治税工作力度。严格落实重点税收项目专人负责制,实行依法治税,充分发挥政府综合治税作用,加大对建筑业、临商、房屋租赁业和车船使用等税收的征管力度,防止税源流失,确保财政收入逐年快速增长,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
(二)大力推进城区开发和文明生态村居建设,树好省城南大门形象
1、大力推进城区开发,努力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为主线,重点搞好柏石峪地区综合改造开发、南北康片区开发等重点工程,积极协调旺山丽景苑、外海蝶泉山庄等引进开发项目,着力推进南控线以内城区开发建设进程。计划五年内协调完成引进房地产建设项目450万平方米,引进资金190亿元。近郊村要按照全市的统一规划和有关政策规定,在完备审批手续后,规范稳妥地推进旧村改造,努力建设生态型、园林式新型社区,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完善供水、供电、供暖、供气以及现代电信网络。大力强化城区绿化管理和环境卫生整治。以103线拓宽改造和外环路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挂、乱排乱倒现象,拆除危房和残垣断壁,对辖区主要路段进行绿化美化;定期与驻地企事业单位签订垃圾代运处理服务协议,实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统管统运、日产日清,进一步提高我镇的城市化水平,努力打造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
2、抓好宅基地管理和村容村貌整治,努力建设文明生态村居。偏远山区各村,要认真搞好宅基地划批和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对确有住房困难,符合条件的群众,严格按有关程序划批,鼓励农民拆旧房、建新房;进一步加大巡查力度,坚决遏制乱抢乱建现象。到2010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0平方米,农民住房成套率(同时拥有安全饮用自来水、电网输送电力、清洁燃料、电话、专用卫生厕所等居住功能齐全的住房)力争达到80%以上。要坚持以村居绿化、美化和环境洁化为重点,认真搞好村容村貌整治。(1)实施村居绿化、美化工程。指导各村做好村内绿化工作,建设绿化休闲广场,在通村道路两侧、村庄周围和村内街道两旁植树造林,进行街路绿化、庭院美化。到2010年村内人均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2)努力净化生活环境。彻底治理农村“五乱”,改变“垃圾乱倒、柴草乱垛、粪土乱堆、违章乱建、畜禽乱跑”的不良现象。治理垃圾乱倒,加大垃圾收集箱等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广垃圾袋装收集办法,加强垃圾统管统运工作,做到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日产日清。力争到*年所有村全部设立垃圾收集箱,到2010年垃圾袋装化率达到40%。治理柴草乱垛,柴垛要在村外集中堆放,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将沼气池建设与秸秆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工作。对农村沼气池建设达到10立方米的,每户给予1000元的补助。到2010年,全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35%的村、50%的农户用上沼气。治理粪土乱堆,消除坑式厕所和露天粪坑,大力实施改水改厕工程,力争到2010年所有村不卫生厕所全部改造完毕,实现农村厕所卫生化。治理违章乱建,加强农村容貌治理,对占用公共道路、场所,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和有碍村容村貌的破旧临时建筑、残垣断壁坚决予以拆除。治理畜禽乱跑,规范畜禽饲养管理方式,加快村外畜牧小区建设,逐步实现人畜分离,改善广大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公共设施,增强服务功能
1、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1)健全完善“三大体系”。严格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到2010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1500元。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积极推进城郊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及时把符合条件的群众纳入养老保障范围,切实做到老有所养,困有所济,2010年农村适龄人口社会参保率达到30%以上,五年累计完成劳动保障扩面2500人。健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农民住院医药费用报销比例,调动广大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好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2010年全镇农民参合率达到95%以上,大病统筹报销比例逐步提高到50%以上,农民有病及时就诊率达到100%。认真搞好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坚持以特困医疗、教育、住房救助为重点,以临时救助和社会性帮助为补充,加大对农村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和帮扶力度,2010年农村社会救助覆盖面达到100%。认真做好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工作,*年,计划投资450万元,在吴家村建设一处镇级敬老院,2007年敬老院床位数量基本满足集中供养需求,2010年集中供养率达到100%。(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施农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舍、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年计划投资500万元,启动现代化的涝坡小学建设,进一步提高我镇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在已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的基础上,为贫困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为寄宿生提供必要生活补助,巩固提高“普九”水平。(3)认真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严格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和《*省加快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设纲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优质服务,积极应对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稳定全镇低生育水平。2010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合法生育率达到100%。(4)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坚持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医疗法规,积极搞好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全民预防保健意识,到2010年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加大农村基础医疗设施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实现村卫生室“一村一室”和“村办镇管”,实行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形成以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主体的公益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强化医疗保险基本管理和服务,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5)大力发展农村文体事业。加强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建设,配备“两室、一校、一栏”,即图书阅览室、文化娱乐活动室、农民文化夜校和文化宣传栏,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镇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因村制宜建设农村健身广场,配备健身器材,改善农民健身条件;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到2010年,村级文体活动场所健全率达到100%。
2、大力完善公共设施。(1)在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所有村要全面整治硬化村内主要街道,有条件的村要硬化村内所有街道,实现村内硬化路“户户通”;修建、疏通排污沟渠、管道,生活污水及时排出;主干街道和公共场所要全部安装路灯,实现村内亮化。到2010年,全镇各村主要街道硬化、亮化和保洁率均达到100%。(2)大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到2007年各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100%,水质达到国家生活用水标准,确保人畜饮水安全。(3)实施“村村通公交车”工程,在现有通往侯家、大涧公交车的基础上,协调开通通往吴家及南三村的公交线路,彻底实现村村通公交车。(4)加快电力、通讯设施建设,全面普及电话,大力推进广播电视、宽带信息网络进村入户。到2010年,电信、宽带网络覆盖所有村,有线电视入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90%以上。
(四)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推进文明和谐进程
1、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1)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四民主两公开”制度,重点抓好决策程序、村务财务公开、合同管理、公章使用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村务管理监督约束机制;严格落实农村财务集中记账管理制度,及时督促各村定期公开财务帐目,采取“依法建制、以制治村”的办法,推进村级工作的规范化。(2)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讲座、讲案学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信访条例》、《土地法》等与农村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和服务机制,积极向广大干部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严格依法照章办事,理性有序地参与镇村事务管理。(3)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按照“平安建设”的有关要求,深入开展“平安镇”、“平安村”建设活动,健全完善“网格化”治安防范机制,加强联户联防队伍建设,严防重大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依法严厉打击等邪教组织,积极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进一步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和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4)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组织和信访工作网络,健全完善调解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信访“三见面”制度,全力解决好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到2010年,所有村全部达到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标准,全镇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100%,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100%。
2、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加强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提高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2)广泛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以精神文明一条街创建为重点,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抓好“文明村、文明街、文明户”评选,积极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认真开展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荣辱观念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营造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平等友爱、敬业奉献的良好社会主义风尚,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到2010年,力争50%以上的村建成文明生态村。
(五)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按照“强化两个关键,建好三支队伍”的党建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党委自身建设和村级班子建设这两个关键环节,深化提高“三级联创”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干事创业的政治环境。
1、抓关键,大力强化以村“两委”为重点的镇村两级班子建设。党委自身建设方面,进一步强化政治理论、经济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班子整体素质,增强驾驭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的能力,增强处理复杂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坚持不懈地抓好中心组学习,抓好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努力保持一个干事创业、奋发进取的工作局面和精神状态。村级班子建设方面,按照“四个教育强素质,三大措施立班子,落实制度抓规范”的思路,一是大力强化“增强班子团结、增强干部事业心、规范决策程序和公正处理问题”四个针对性教育,提高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二是采取换届、扶持、调整三大措施,加强村级班子的组织建设,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严格落实党员学习、“”、民主生活会以及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努力实现农村党员组织生活的正常化。力争到2010年,所有村党支部全部达到“五个好”标准。
2、抓队伍,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在认真抓好党员发展的同时,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观念,提高机关干部整体素质,切实树立良好的机关干部形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采取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方法,抓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切实解决部分村后继乏人的问题。
3、抓廉政,树好党的形象。进一步加大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廉政意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深化镇村两级政务公开,强化内部审计,加大违纪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遏制违规违纪行为。
四、具体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主要领导和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各办事处、村也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切实做到统筹安排,全面推进。二是明确责任。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各办事处、村和镇直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要根据各自不同的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应负的责任,切实做到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扎实搞好新农村建设工作。三是广泛宣传。要通过专题学习、出动宣传车、悬挂横幅、村内广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力度,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农村群众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形成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加大投入。按照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抓住“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遇,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扩大镇级财政向农村的覆盖范围,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用于设施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和人畜吃水、村容村貌整治以及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各办事处、村也要多方筹措资金,搞好配套,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推进。五是严格考核。镇党委、政府将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年终考核目标,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对政策落实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对工作突出、能够较好地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建设不合格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切实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导向。
- 上一篇: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制度
- 下一篇:市农民办事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