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旅游经济建设意见

时间:2022-03-04 05:52:00

导语:市旅游经济建设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旅游经济建设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和市委九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实现我市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结合*旅游产业发展实际,现就建设旅游经济强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思路和目标

1、基本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中之重来抓,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实施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大提升战略。加快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旅游产品体系开发和旅游客源市场拓展,从规划入手,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带动,重点发展“山上”、“海上”、“晚上”特色旅游。积极培育商务旅游、海洋旅游、度假旅游、观光旅游、购物旅游和红色旅游六大品牌产品,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由旅游产业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新跨越。

2、主要目标。到2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超过165亿元,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比2002年翻一番。到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260亿元;努力把我市建成旅游设施完善、旅游产业发达、旅游特色鲜明的旅游经济强市。

到2010年,作为旅游目的地城市所必需的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旅游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素质明显提高,旅游城市形象显著提升。*作为“独具山水情怀的国际商务旅游城市”在国内外主要客源市场得到广泛认知并具有较高影响力。

二、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重点

3、以编制和实施规划为抓手,构建*大旅游框架。以已修订的《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据,编制完善“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整合优化旅游资源,形成明确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做好城市旅游功能及旅游项目布局规划,以基础配套设施、经营服务等重大带动性项目的实施支撑重大旅游区域的发展。

各县(市、区)都要依据全市旅游总体规划修订本县(市、区)的旅游发展规划;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宗教文化场所、自然(生态)保护区、湿地、园林等各类旅游区(点)以及县(市、区)和跨区域的旅游专项规划,要符合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城市发展、产业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设施、文化提升和生态建设等各类规划应充分考虑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做到相互衔接。

4、强化城市旅游配套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服务水准。加快推进一批高级宾馆、旅游度假酒店的建设,尽快提高接待能力。加强旅游项目建设过程的服务和跟踪。通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功能,使城市设施服务于旅游,将旅游融于城市发展;构建高水准的旅游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都市旅游亲和环境;打造“时尚之都山水*”的旅游城市形象,形成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品牌。

着力打造城市的商务休闲特色——规划建设中央游憩商务区和高档休闲场所,扩大和延伸五马街传统商业街区,加快生态园、“百里塘河”的建设和旅游开发。

充分发挥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挖掘一批传统艺术,包装一批传统民俗,推出一批传统和现代文化相结合的休闲项目,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和休闲参与功能,满足游客文化休闲生活的需要。

充分挖掘大型建设项目的旅游观光价值——通过夜景照明、观景台、游步道设置等方法对诸永高速、环城高速和半岛工程灵霓通道等重大工程增加旅游功能,将其打造为城市旅游精品景观。

改造和新增城市旅游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市、县(市区)、景区旅游集散中心体系,规划建设瓯江沿江酒店群;在城市主要街道和主要景区加强公厕的改造与停车场建设。精心包装*女人街、*美食街、*精品街、咖啡酒吧街等特色街区,推出“瓯江夜游”等项目。以夜间购物、夜间餐饮、夜间观光、夜间休闲为重点,塑造*晚上比白天更绚丽的活力形象,积极发展“月光经济”。

改善旅游交通——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构建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对旅游交通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加快雁楠公路等通景公路的建设。通过设置旅游专线、建设专用码头、发展快速新型游船、开通旅游包机、旅游专列等方式,提高我市旅游的可进入性和便捷性。开发新型舒适运载工具,发展观赏型、游览型的旅游交通运输业。

构建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机场、车站、码头等城市窗口要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各景区、景点要向游客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各个宾馆要设置专门的旅游咨询柜台(点),增加旅游专项服务功能。通过建设*旅游综合网站向更大范围内的游客提供咨询和旅游导航,提高城市旅游服务水准。

5、拉长旅游产业链,扩大旅游的社会经济效应。加强城市的旅游集聚功能,以旅游为节点,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向纵深发展相关产业。以旅游促就业、以旅游促生产、以旅游促文化,不断提高旅游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扩大旅游产品链,努力形成以观光、商务、会展、节庆、度假、修学、生态、工业、农业和都市旅游的多元化产品结构。积极开拓旅游商品市场,以我市已获驰名商标、知名商标的轻工产品和瓯塑、瓯绣、木雕、漆器等工艺品为依托,大力开发生产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

进一步拉长旅游产业链,把餐饮、住宿、交通、观光、购物、娱乐、信息、金融、保险、医疗保健、产品制造、时尚产业、文化传播、房地产等各相关产业链接到旅游产业这个系统工程中,全面强化该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关联带动作用,不断积累更大的发展后劲,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6、引进与开放并举,努力打造旅游精品。要吸引更多的投资眼光集聚*旅游业。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改善旅游投资环境,加快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体系,推进景区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努力消除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旅游业整体实力和活力。

坚持实施旅游区域合作战略。加强甬台温舟、金丽温、浙南闽东等区域合作,弥补我市和周边地区在旅游资源同质化方面的劣势,实现区域联动、优势互补,打响区域旅游牌。

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与管理,以世界地质公园、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等资源为依托,打造旅游精品,提升形象品位。

7、强化城市包装与宣传,拓展各级旅游市场。充分利用*城市品牌知名度,强化包装和宣传;对*作为“独具山水情怀的国际商务旅游城市”的总体形象定位进行专业化营销,促进*旅游品牌的广泛认知。

以“全面吸引、重点招徕”为原则,围绕城市形象,建立和完善旅游宣传机制;积极拓展旅游推介领域和渠道,做到政府推介与企业促销相结合,自我宣传与联合宣传相结合,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我市旅游产品。

针对不同目标市场进行专业化营销,开拓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区域旅游三个不同层次的旅游市场。通过有效的宣传,巩固和扩大“长三角”市场;突破北京、山东和“珠三角”市场;发展东南亚、港澳台市场,开拓韩国、日本和欧美市场。

8、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以及规范经营意识贯彻到旅游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创建良性生态环境和良性市场环境,以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保持*旅游的持久吸引力。

加强可持续发展宣传,摒弃单纯用旅游收入作为衡量旅游发展唯一指标的做法,提高全民的生态道德素质,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构建可持续旅游开发战略的社会道德基础。

三、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扶持政策

9、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财政投入。从20*年度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600万元,今后每年增加100万元,重点用于旅游宣传促销,旅游教育培训、旅游扶贫、考核奖励,重点旅游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以奖代补等公共财政开支方面,并实行绩效评估考核,动态挂钩预算编制办法。

各级政府要建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强化对旅游经济的财政引导性资金投入。各地旅游发展经费要列入当地财政预算,每年按比例递增。

旅游发展资金使用必须坚持“突出重点、专款专用、加强管理、追踪问效”原则,讲求使用绩效,注重引导社会投资,对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予以适当扶持。

10、实行土地优惠政策,增加旅游项目发展空间。在城市控制详规和国土资源利用总体规划中要留足旅游发展土地资源的空间。在解决旅游项目用地指标方面,予以优先照顾安排,每年预留一定量的用地指标作为旅游项目的用地。在规划确定之后,根据省里有关用地预审的规定,要搞好旅游项目用地储备,分批次办理农用地转为旅游产业用地的征地手续,保障旅游产业建设用地供应。

旅游项目(含旅游景区开发、宾馆饭店、主题公园等)建设用地,根据不同的项目性质,可通过招、拍、挂或租赁及划拨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土地出让金应根据招、拍、挂时的约定分期支付;采取租赁方式供地的,其收取的年地租标准,最低可以政府储备土地投入资金的银行正常的年贷款利息计算。对于从事观光生态农业类具有公益性的引资项目,可以政府划拨方式供地。引进国外知名管理(投资)集团,应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给予办理供地手续。

11、实行税费优惠政策,鼓励产业发展。景点类旅游企业确有困难的,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可给予减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资金;旅游公司(旅行社)的计税营业额按照规定剔除为游客代办的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费用后实行差额确认;对新办的独立核算旅游企业,自开业之日起,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对确有困难的旅游企业(含景区、饭店、旅行社),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予以免征房产税;旅游企业广告促销费税前列支比例按规定上限执行。

对旅游汽车公司非线路营运旅游车辆免征“四自工程”综合收费,免征客运附加费。旅游企业国产交通运输工具等相关国产设备技术改造的投资,经省经贸委确认,并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可给予抵免企业所得税。对经旅游行政部门评定的星级饭店用电按浙电价〔2003〕45号文件执行。

12、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优化产业人才结构。以大社会办大旅游的指导思想整合旅游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形成以在温高等院校旅游院系、旅游职业学校、旅游培训中心的系统化培养为核心,各相关产业实践型培养为辅助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同时不断完善旅游高端人才的引进机制。

鼓励支持高等院校、中等专业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并按照年度班次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各相关单位如宾馆、景区等开展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对输送人才到国内外大专院校培训的旅游企业,给予适当补助;“139富民攻坚计划”范围内的欠发达地区富余劳动力,有意从事旅游行业的,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予以免费培训。

鼓励与旅游产业有关联的专业人员从事旅游行业,充实翻译、会展、广告、历史、文化传播等各专业人员队伍,为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创造条件。同时完善旅游高端人才的引进机制,对引进高端管理人才的旅游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13、扶持旅游企业发展,培育旅游产业主体。实施公务员及其他劳动者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到本市各旅游区(点)旅游纳入职工福利和奖励内容。以节约公务经费为原则,推行公务接待市场化运作。鼓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公务接待、考察活动,委托旅行社代办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旅行社提供的发票可作为报销凭证。

积极吸引世界知名的饭店集团来我市投资建设国际连锁饭店,参与我市旅游饭店的经营管理;鼓励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经济型连锁酒店落户*。对世界知名旅游企业落户我市,经批准可就个案给予优惠。

大力发展绿色饭店,对评为绿色饭店的予以补助,以作为饭店技改资金的补充。对在旅游地接中业绩显著的旅行社予以奖励。

14、扶持旅游脱贫项目,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探索和建立旅游扶贫开发机制,在欠发达地区,鼓励其发展生态游、红色游、海洋游、农家乐、乡村游、民俗游等,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非农耕用地,以租赁方式与开发商合作开发旅游项目,鼓励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市旅游发展资金每年安排300万元,重点用于欠发达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受惠面广、发展前景好、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旅游项目。抓好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的规划,对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提供业务与技术指导,同时在经费上酌情予以补助。

四、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创新

15、实行旅游经济目标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发展旅游经济工作的领导,建立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责任制,将有关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实行旅游实绩考核和监督检查制度。把完成旅游经济发展目标任务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不力、措施不落实,严重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要实行“问责制”。

16、建立旅游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和旅游发展联席会议的作用,定期研究有关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和工作。

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抓好促进旅游业发展相关政策的落实,督促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对跨区域的旅游发展项目由上一级政府成立协调机构予以管理。

各县(市、区)要建立由旅游、建设、发改委、文化、财政等有关单位组成的旅游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分工协作,共同解决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市本级建立专家学者联席咨询会议制度,为攻克发展难题、理清我市旅游发展整体思路提供意见参考。

17、强化市、县(市、区)旅游局的职能。加强市旅游主管部门机构建设,增强宣传促销、政策研究、教育培训、行业管理职能。强化各县(市、区)旅游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能,赋予旅游局对旅游业发展的综合协调职能,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

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在旅游管理岗位上加大力度起用、引进和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推动产业发展、实施行业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18、加强行业协(商)会建设,发挥中介组织作用。要大力培育、发展和壮大与旅游相关的各种中介组织和行业协(商)会,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业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部门要为旅游行业协会的工作创造条件,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协(商)会的管理与指导,支持行业协(商)会实施内部资源协调,建立业内规范性公约,加强行业自律和互相监督,规范行业竞争,维护合法权益,开展业内交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旅游行业协(商)会在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9、加大改革力度,推进旅游管理创新。积极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地方政府、旅游主管部门与旅游区(点)管理部门的关系。改变旅游管理条块分割、各为其主的局面,实行全市旅游资源共享、分级分层管理的体制。

在规模较大的景区(点),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代表政府的综合管理机构,对景区(点)实施统一管理,赋予其对景区(点)保护、利用、规划、建设的管理权限,解决在管理上的“抢位”和“缺位”问题,进一步形成景区开发合力。

加强旅游企业内部的管理和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旅游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我市旅游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并通过企业的整合,真正做大做强几个本地的旅游企业和企业集团,为我市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撑。同时,引进旅游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水平。在提升我市旅游产业素质的同时,促进产业规模的适度扩张,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的就业容量。

20、抓好旅游安全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各级政府和旅游行业管理、服务部门,必须把消除旅游安全隐患和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切实抓好。建立健全旅游安全责任制,完善旅游重大安全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加大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各类旅游安全事故特别是重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

建立和完善旅游预警机制和救援体系,提高处置旅游突发事件和防范旅游风险的快速反应能力。做好旅游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及时、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维持旅游经济正常运行秩序,树立我市安全健康的旅游目的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