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气象事业发展意见
时间:2022-02-21 09:18:00
导语:市气象事业发展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增强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对加快我市气象事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发展我市气象事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市“打造‘三大基地’、发展‘三大经济带’、实施‘八大工程’”的战略任务,牢固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观测基础,加快科技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建设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实现汕尾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我市气象事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布局适宜、功能齐备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和科技支撑保障系统,全市气象服务覆盖率达到90%,对重大气象灾害的捕捉率和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比2006年提高10%,提高突发性灾害天气预警能力,基本实现定时、定点、精细化、无缝隙化的气象预报,气象事业整体实力达到全省中等水平。到2015年,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公共气象能力建设
1、建设综合气象观测工程。加快汕尾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的建设,建立雷电监测、风廓线仪、农业及生态监测等系统,自动气象站网布点到镇,形成较完善的综合立体气象观测体系。
2、建设气象信息共享工程。以综合立体气象观测体系为依托,建立市、县视频会商系统,完善市、县二级气象信息采集和传输网络平台,实现气象综合观测、预测预报、信息服务和技术共享。
3、建设气象预报预测工程。以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加快预报预测“精细化、无缝隙”进程,推进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警预报弘测系统建设。建立专业气象预报系统和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城市的内涝预警预报模式,实现城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科学。
4、建设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程。强化气象灾害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社会活动的应急综合气象监测水平,加快建设移动综合气象观测应急服务系统以及县区、乡镇、村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协作机制,为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防御和处置提供及时、高效的气象保障服务。
5、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把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进一步强化气象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建设公共气象信息系统。通过改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我市工业园区、农村、企业、社区和人民群众对气象信息的迫切需求。要扩大气象信息的公众覆盖面。各有关媒体、网络和通信运营企业要与气象部门通力合作,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多种形式及时气象灾害预报警报信息,建立畅通的气象信息服务渠道,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时效性。
(二)发挥安全气象综合保障作用
1、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加快建立粮食安全气象预警系统。要依靠科学,加强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我市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及应对工作。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指导农业生产,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为发展农业服务,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各地要加快建设粮食安全气象预警系统,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和粮食产量预报业务,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气象保障。
2、加强防雷减灾工作,加快建设雷电监测预警服务系统。我市雷电灾害十分频繁,加强防雷减灾工作、加快建立雷电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尤为重要。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气象部门做好防雷工作。因我市尚未建设雷电监测网,难于开展雷电预警预报服务,对防雷减灾工作极为不利。因此,各地要加快建设雷电监测预警服务系统的步伐,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加强城市和公共卫生气象监测,建立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密城市气象观测站点,实现气象灾害的动态jI盔测,及时城市气象灾害信息,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建立气象与卫生、环保等部门的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对疾病发生规律、病理影响机理的综合研究,建立气象环境变化对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的业务服务系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事件等应急处置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三)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我市光、热、水、农业与生态等气候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着巨大的经济、环保和生态价值,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气象主管部门要依法组织对城市规划编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建设、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避免和减少重要设施遭受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或对城市气候资源造成破坏而导致局部地区气象环境恶化,确保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2、做好气候资源的普查和规划利用工作。要认真做好我市气候资源的普查工作,对重点地区进行区域高分辨率普查,形成完整的气候资源数据库。在全国气候资源普查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气候资源区划。要根据各地特点,积极开展生态气象监测,开展生态环境状况的气象评估,为制订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提供依据。
三、落实气象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积极推进气象事业发展
1、各级政府要把气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稳定的公共财政投人渠道,落实规划项目资金。
2、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整合气象服务资源,建立健全防雷减灾、人工影响天气、气象影视等地方气象机构,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气象部门职工的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和地方性补贴等涉及财政预算事项。按照法律法规以及中央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4、气象部门要强化工作职能,拓宽服务领域,不断提升综合预报预测水平,充分发挥气象在能源、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做好气候变化研究工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人民群众福祉安康服务。
(二)推进气象工作的法制和体制建设
1、加强法制建设,严格监督管理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气象执法监督,切实保护好气象设施及探测环境,严格执行气象台(站)迁建审批行政许可制度。进一步加强防御雷电灾害和施放气球的执法监督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气象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气象法律意识。
2、加快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要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构建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加大气象队伍建设力度,调整人员结构,广泛吸纳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加强合作,促进交流,加快气象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气象工作,进一步细化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抓紧制定和落实各项具体措施,统筹安排,加强协作,促进我市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