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意见
时间:2022-02-21 02:52:00
导语: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省委部署,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为目标,扎实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不断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经济成分和社会组织结构呈现多元化、新型化的发展趋势,农村党员从业状况呈现流动性、分散性的特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作用和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要求。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和党建工作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对于扩大党的覆盖面,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对于转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对于巩固和扩大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委要把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作为农村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党组织设置方式,逐步健全乡镇、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链条、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领域党组织为骨干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创新活动内容,改进领导方式,完善推进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努力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员先进性,找准党组织设置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更直接、更有效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尊重党员民主权利和现实需求,为农村党员提高素质、全面发展、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促使他们更加便捷有效地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变革要求,根据本地产业特点、经济规模和党员分布等情况,灵活设置党的基层组织。
积极稳妥,适时推进。在坚持以行政村为主设置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党组织设置方式。注意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稳定性,允许多种设置模式的党组织并存和发展。
统筹兼顾,讲求实效。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目标,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为立足点,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为着力点,把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与加强社区、企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实效性。
三、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
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以经济关系和社会联系为纽带,以各种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为依托,探索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健全完善农村党的基层组织体系。
根据党章规定和实际需要,生产经营范围集中、产业链条清晰、凝聚力和带动力较强的产业化组织、行业,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应建立党支部,具备条件的可组建党总支或党委;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可就近与相同或相关产业经营组织建立联合党组织。具体可采取以下党组织设置方式:
l.产业党组织。对已形成一定规模,在产、供、销等环节联系比较紧密的农业产业,可以依托产业建立党的组织。同时,根据产业内部分工和党员数量及分布,在产业链点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
2.行业协会党组织。各类行业协会可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把一定范围内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商贸等行业的会员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的组织。
3.经济合作组织党组织。对从事农产品产、供、销服务,规模较大的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可把业务相近的合作户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的组织。
4.龙头企业党组织。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联合生产基地和农户党员,形成“公司党委+基地支部+党员”的党组织设置方式。
5.示范服务基地党组织。在从业人员相对稳定、技术人员相对集中的示范服务基地建立党组织,更好地发挥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发展新产业等作用。
6.经济园区党组织。在乡镇、村的农业园区或工业项目聚集区建立党组织,把园区内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的党员组织起来。也可根据园区内不同行业、项目规模及党员人数,分别建立党组织。
7.市场党组织。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专业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可以依托市场管理机构,将在市场内固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的组织。
8.驻外党组织。外出党员相对集中的乡镇、村,可在外出务工党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由乡镇、村党组织领导,也可委托党员务工所在地党组织领导。
9.外来流动人员党组织。在经济发展较快、外来务工党员较多的乡镇、村(居)建立党组织,负责接收、管理流动党员。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村庄规模和村级党组织管理党员人数的变化,及时调整村级党组织设置。可以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党员群众的意愿,突破地域和行业界限,通过村村联合、村企联合、村居联合等方式,建立联合党组织,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具备成立党总支或党委条件的,应及时改建为党总支或党委。一般情况下,党员50人以上的村,或党员虽不足50人,但村属企业、单位或产业化组织较多的村,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以成立党总支。党员100人以上,经济发展具备一定规模的村,经县(市、区)党委批准,可以成立基层党委,隶属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
四、严格标准,规范程序,积极推进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工作
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党组织设置的标准、条件和程序。
1.严格执行党组织设置的程序规定。调整农村党组织设置,要按照逐级审批的原则,认真履行呈报、审核和批复程序。跨区域设立或调整党组织的,要由为主一方所在地的上一级党组织审批。对行政村党委的设置,县(市、区)党委要认真审查,从严掌握。
2.合理确定党组织隶属关系。新建农村基层党组织,原则上以属地管理为主。行政村内的党组织,一般应由所在村党组织管理;具有一定规模、活动范围或党员管理跨行政村的新建党组织,可由乡镇(街道)党(工)委管理或指定党组织管理;规模较大、活动范围或党员管理跨乡镇(街道)的新建党组织,可由县(市、区)主管部门党组织归口管理,也可由县(市、区)党委与有关方面协商确定其隶属关系。
3.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按照有利于发挥党员特长、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个人自愿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对暂时不愿将组织关系转入新建党组织的党员,可将其组织关系保留在原行政村(居)党组织,向其所在的新建党组织转移临时党组织关系,接受村(居)党组织和新建党组织的双重管理。
五、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确保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工作的实效
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政策性、程序性强。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确保扎实稳步推进。市、县(市、区)党委和职能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研究和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面临的情况和问题。要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需要出发,明确农村各类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赋予其相应职责和任务。要高度重视新建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新建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注意为村级党组织发现、培养和积蓄人才。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要加强组织协调,支持各类组织依法、遵章工作,充分发挥作用。注意搞好新建党组织与所在乡镇党委、村党组织的联系和衔接,认真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的教育培训,搞好活动阵地建设,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育、扶持一批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 上一篇:党员教育转化处置意见
- 下一篇:无职党员设岗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