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事工作发展规划

时间:2022-02-20 12:45:00

导语:市人事工作发展规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人事工作发展规划

(一)*年发展规划

未来*年是全市人事人才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机遇期,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将为我们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在未来*年里,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着力实现制度、机制和工作创新,在提高人才总量、质量和公务员素质上实现较大突破,为建设全面小康的长*第一市提供有效的人事人才和体制保障。

(一)力求“四个突破”,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未来5年要突出人才队伍和人才市场两个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扩充总量,盘活存量,提升素质,优化结构;人才市场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增容升级,整体联动,完善功能。具体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1、在人才机制上求突破。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为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人才开发新体系,改变人才向机关、事业单位单向集聚的局面,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吸纳和培养中的重要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不断加大对人才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激励人才向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集聚。针对现阶段快上项目,短期内提升项目、建设项目需要大批人才的实际,深入开发人才资源,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实现项目建设与人才开发双管齐下、齐头并进。强化政府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导功能,建立人才开发目标责任制,将人才开发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逐步使人才开发成为有系统、成规模的社会整体行为。要建立健全面向重点对象的经常性联系和服务制度,定期走访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积极开展全方位的人事人才服务,在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与紧缺急需人才之间做好沟通对接。建立各级党政领导包保重点人才制度和实现项目与人才有效对接的办法。针对各类人才的特点,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2、在人才政策上求突破。根据新形势下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和我市人才政策不健全的实际,做好现有人才政策的梳理和补充工作,调整不合时宜的政策规定,制定包括引进、培养、激励、关爱的配套政策,重点突出企业在引进人才方面的主体地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突出引进一流的紧缺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研究制定柔性引才政策,吸引域内外人才采取全职、兼职或短期工作的方式为*发展服务;突出保障性政策,力争在人才公寓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易地安家补助、家属就业和子女就学、提高政治生活待遇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坚持特殊人才特殊政策,制定领军拔尖人才政策;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特色农业、壮大县域经济的需要,尽快制定适应农村实用人才特点的人才评估办法,完善农民职称评定工作,积极培育开发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现代农村实用人才。

3、在人才载体上求突破。坚持把载体建设作为人才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完善人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功能建设。*年内,要把*人才市场建设成为设施先进、功能齐全、连通全国、市县一体的区域人才市场体系;加强“*人才市场网站”和“域外*籍人才市场网站”建设,扩充人才存量,强化服务功能;上下联动,抓紧形成以市人事局为中心,各县(市)区人事局为节点的人事业务资源网,建成全市人事系统电子政务平台,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化、社会服务网络化、办公业务电子化、公文处理自动化,逐步实现人才调动、人才中介审批、毕业生鉴证、人才登记、考试报名、人才流动就业、工资核定的网上办理。以江源“国姿北药”为依托,着手建立吉林省“大学生培训基地”,为人才创新提供试验田。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在人才政策贯通、人才市场对接、人才项目实施等方面广泛开展开发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4、在人才数量和质量上求突破。牢固树立大服务的观念,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既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既从现阶段项目建设和产业需要出发,坚持需要什么人才就开发什么人才,又坚持把人才开发“关口”前移,以引进前沿技术领域人才来开拓和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既要从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出发,着力培养和引进大批具有领先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又要从我市农村发展状况和目标出发,着力培养大批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今后*年,要准确跟踪、把握人才供需和人才竞争形势的变化,在扩充人才总量的同时,还要注重人才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全面落实《*市“十一*”人才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市(不含国省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要从现在的57339人发展到67445人。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出适应*特点和需求的人才培养规划;加大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力度和工作力度,建立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出资的培养模式,经过5年努力,全市要培养出5名左右在国内具有知名度的科技专家,20名左右具有省内领先水平、在相关学科和技术领域有较深造诣的带头人,100名左右在相关学科领域成绩显著、起骨干作用、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年轻人才。。努力实现全市人才发展环境有明显改善,人才队伍规模和实力有较大提升,高层次人才紧缺和人才结构不优的问题的得到有效解决,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高涨的目标。

(二)抓好“三项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第一、抓好制度建设,依法加强公务员管理。坚持考试录用制度,创新考试内容和方法,确保新录用公务员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改进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制度,完善流动机制,定期对公务员进行轮岗交流,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工作能力;完善任用和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公务员任期制、试用期制和部分职务聘用制工作;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按照省政府要求,全面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工作,进一步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准确性。

第二、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以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提升公务员“*种本领”和“九大能力”为核心,制定《*市公务员能力建设标准体系》,为公务员培训提供依据。要落实好“十一*”公务员培训规划,形成核心能力课程、核心业务课程和公共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下大力气对公务员进行培训,着力提高公务员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要建立以能力为取向的竞争机制,激发公务员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推进作风建设,不断强化政府机关行政效能。以弘扬“*精神”为重点,大力加强公务思想作风建设。教育和引导全市广大公务员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自觉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要以服务和诚信为重点内容,加大开展公务员行为规范教育力度。要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建立完善各项服务制度,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创造一流的服务水平。要以群众公认为目标,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激励广大公务员奋发有为,在全社会树立起公务员的良好形象,叫响公务员称号。

(三)抓好“两项”改革,建设公开、便民、依法、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要围绕建设透明政府,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广泛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推行综合执法,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度,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放权、搞活、增效、减负”的要求,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依据行政管理职能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事业单位,分类推进改革。对公益性事业单位,在资源整合和机构重组的基础上,加大政府的资金扶持力度。对经营性事业单位,推动其改制转企,进入市场。改革事业单位投融资体制,推进社会事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新型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竞争性的劳动人事制度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

(四)突出作风转变,全面提升人事编制部门自身建设水平

以在全系统总结推广市人事局确立的“三以两建一树立”七字工作理念为载体,全面加强人事编制部门自身建设。

要转变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人事人才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为广大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要夯实基础,提高行政效能。坚持依靠机制和制度规范运行、提升效能、促进发展,以机制保证工作落实。要做好调研工作,确保科学决策。加强对重大改革、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尤其要围绕人事人才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职能作用的重大问题,集思广益,多方论证,不断提高人事部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要强化廉政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人事编制系统政行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升人事编制干部的“*种本领”,做实践“公务员精神”的表率,树立人事编制部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