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保障工作意见
时间:2022-02-14 01:50:00
导语:就业保障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市委宣传部
继续加强对新闻单位的协调指导,加大20*年促进就业工作的宣传力度,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市监察局
积极参与促进就业工作,加强对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促进再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若干意见》(厦委发〔20*〕18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保障体系,规范街道、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明确工作职责,积极协调街道、镇劳动保障的工作力量问题。
四、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按照《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业人口转移的若干意见》(厦委〔20*〕22号)文件的有关要求,抓紧组织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五、市农业局
(一)正确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二)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和培训。以开展“百万农民技术员培训”、“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机大户培训”为载体,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和企业发展教育、培训事业,扶持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发展。
(三)总结推广各区帮扶大龄农民工再就业的做法,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再就业援助制度。
六、市计委
(一)提出年度就业宏观调控目标。根据我市就业状况,提出年度新增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等就业目标。
(二)加大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就业结构调整。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通过经济发展来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工作发展。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引导培育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的产业,重视发展具有比较优势、有市场潜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就业容量比较大的服务型企业和中小企业。重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就业岗位,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统筹做好全社会就业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统筹考虑全市劳动力市场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步伐。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鼓励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七、市经发局
(一)结合国有企业全面实施改革,争取在20*年三分之二的一般竞争领域国有中小型工业企业完成改制任务。指导和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制,突出就业优先原则,坚持“企业出让、安置第一”,妥善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加强对企业关闭破产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企业依法依规安置职工,积极稳妥地做好优势企业减员增效工作。
(二)适时举办经验交流会和专题研讨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指导企业认真总结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新经验、好做法,通过开展经验交流等活动,以先进促后进,以点带面,大力推动再就业工作。
(三)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吸纳就业能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步伐,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巩固就业容量。
八、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一)落实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0.65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0.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502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0.5万人;职业指导22.1万人,就业培训1.675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培训0.5万人),并将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区。
(二)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的政策得到全面落实,重点是小额担保贷款、再就业资金筹措、就业服务政策等。
(三)加快发展劳务派遣,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做好引导、服务和管理工作。
(四)指导各区开展工作,全面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农村劳动力重点联系点建设,岛外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协管员。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和限制性规定,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
(五)进一步推进劳动力市场“新三化”建设。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网。
(六)全面落实促进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重点做好失业人员中年龄较大、失业时间较长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提倡和鼓励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和自主创业。
(七)加强职业培训工作,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八)加强失业调控、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增强失业保险调剂能力,发挥失业保险金保生活促就业的双重功能。
(九)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维权工作,形成合力,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
九、市人事局
(一)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机制。
(二)进一步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措施。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制,明确工作分工,密切协调配合,抓好国务院办公厅49号、35号文件和省政府办公厅82号文件的落实,排除妨碍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
(三)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积极鼓励各类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积极引导各类毕业生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业。
(四)抓紧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大容量、高效率、宽辐射的信息服务平台。
(五)鼓励大中专院校、人才中介机构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就业洽谈会,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
(六)加强人才市场监管。
(七)加强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信息收集和统计分析,做好就业情况统计汇总工作,研究建立科学的就业评估体系,公布毕业生就业率,促进专业学科结构的调整,促进毕业生培养与就业的对接。
(八)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力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
(九)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师团职干部是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继续把师团职干部安置作为工作重点。认真贯彻中央有关军转安置工作的政策规定,把军转安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接收好,安置好。
(十)实施优惠政策。鼓励更多军转干部选择自主择业安置方式,减轻计划安置的压力。
十、市财政局
(一)继续落实和完善再就业优惠政策。及时跟踪了解再就业相关政策效应,研究解决各项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解决就业服务补贴等政策落实中的难点问题,不断调整完善扶持政策和具体操作办法。协同人行*中心支行、市劳动保障等部门继续做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落实。
(二)继续加大就业和再就业投入。督促纠正虚列预算的现象,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兑现落实。
(三)加强再就业资金管理。落实再就业资金统计督查制度。对再就业资金使用实行追踪问效,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督查。督促健全再就业资金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险补贴、再就业培训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等资金的分配、使用办法,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统筹考虑城乡就业一体化问题,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扶持和引导。同时针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加强分类指导,按照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的原则,结合各区实际确定促进就业工作重心。
十一、市教育局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建立科学的就业率公布制度。加大专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定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以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加强领导,各校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大学校各项就业工作的力度,保证机构、人员、经费的充分到位。
十二、市民政局
(一)积极推进社区再就业工作,把社区再就业工作列为重要指标。
(二)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与再就业的有效结合。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设施,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服务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产业,特别是发展需求稳、投资少、有效益的服务项目和社区服务实体,加快市、区、街、社区四级服务联网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对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进行督促检查,组织开展各项社区再就业服务。
(三)进一步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居民纳入保障范围,妥善解决失业人员中特殊困难群体的实际问题。
(四)搞好调查研究。深入调研,了解复员退伍军人的愿望和要求,了解接收单位的安置潜力,合理编制安置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完善安置措施,拓宽安置渠道,抓好工作督查。
十三、市建设与管理局、城管办
(一)协同有关部门,增进沟通联系,加强合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建设行业的各项促进就业工作。
(二)指导各区建设主管部门,充分发挥建设部门的行政职能作用,结合本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制订适合本区本行业的再就业措施,确保再就业政策在我市建设行业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
(三)充分发挥物业管理行业的优势,为促进城镇就业吸纳大量的劳动力。
(四)充分利用建设行业点多面广、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的特点,努力开发适合失业人员的公共服务类就业岗位。
(五)妥善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城建监察与再就业的关系,积极采取具体措施,协助市工商局、各区政府解决好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经营场地问题:①与相关部门划定夜市街道,制定临时经营场所,免收占道费。切实减轻再就业人员的负担,为促进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②在城建监察方面,配合当地政府、工商等有关部门做好流动摊点的引导安置工作,做到既能规范再就业摊点经营,又协助解决再就业的经营场地问题,促进再就业人员的经营活动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六)在建设系统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培训,在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等方面提供服务,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
十四、市政园林局
努力开发适合本市失业人员的公共服务类就业岗位,并提供其竞争上岗。包括城市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公共设施养护等。
十五、市贸发局
(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社会就业。培育壮大多元化外贸经营主体,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提高加工贸易发展规模和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实现对外经贸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以扩大社会就业水平。
(二)与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和外事部门通力协作,加强与相关劳务输入国家(地区)的合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扩大境外劳务输出。
(三)加快推进国有商贸企业改革,处理好国有商贸企业改革与再就业的关系,积极妥善处理好劳动关系,做好改制企业职工劳动关系的转换、经济补偿金的发放和各项社会保险的接续工作,建立新型的劳动关系。
十六、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一)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有关优惠政策、措施和方法。
(二)设立并不断完善失业人员再就业登记注册专窗"绿色通道",开展免费咨询服务,为失业人员办照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三)组织、指导各级私营企业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采取措施,改善服务,鼓励、引导并扶持失业人员通过创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实现再就业。
(四)借助各级私营企业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等社会团体力量,动员、鼓励、支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招聘、吸纳失业人员,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多形式就业。
(五)加强再就业的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并反映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重大问题及热点问题,做好政策执行情况的统计分析和报表的报送工作。
(六)总结促进再就业的典型经验并进行有效的推广工作。
(七)提供个体、私营企业就业人员资料。
十七、市国家税务局
(一)指导各区税务机关深入企业宣传、解释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继续利用大众媒体,切实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二)加强对各区税务机关的监督检查,进一步促进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进一步做好再就业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统计分析工作,按规定及时、准确报送税收政策执行情况,提高统计分析的工作效率。
十八、市地方税务局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税收宣传活动,各级地税机关深入居民社区、劳动职业介绍所、企业等地,宣传、解释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切切实实地将政策送到纳税人手中,有效提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透明度。
(二)认真做好再就业税收政策落实情况的统计分析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三)继续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做好年检工作,确保通过年检的企业和个人能够及时享受再就业税收优惠。
(四)简化办税程序,提供优质服务,保证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十九、市统计局
(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制度的要求做好城镇单位劳动就业统计工作,为就业和再就业提供重要数据。
(二)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城镇就业人员变动数据测算工作。
(三)开展劳动就业形势分析工作。
二十、市物价局
继续抓好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农民工进城务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对涉及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收费和再就业的收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检查,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二十一、人民银行*中心支行
(一)进一步推进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结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通知》(银发〔20*〕51号)精神,积极与市财政、劳动保障部门协调配合,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重新修订*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有关管理规定,促进*市小额担保贷款业务规范快速发展;配合财政部门做好担保基金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降低反担保门槛,按规定执行反担保不超过贷款金额30%的政策。
(二)组织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引导商业银行落实政策,结合本行和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取消担保公司中间环节,简化贷款流程,规范小额担保贷款操作程序;加强风险管理,及时清偿风险贷款损失。鼓励商业银行对符合贷款条件,新增就业岗位吸纳失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三)探索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小额担保贷款长效机制,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和商业银行,利用现有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推行“一站式”就业服务,建立社区银行,创建信用社区,提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效率,推进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开展。
(四)加强金融调研。开展金融扶持再就业政策实施情况调研,及时把握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协同政府有关部门指导实施。
二十二、市总工会
(一)切实督促和推动再就业政策的落实,促进各项扶持政策发挥实效。针对再就业政策落实中的难点问题,及时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分析原因,重点研究。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配合和支持劳动保障部门强化劳动监察工作;在国有企业改制和职工分流安置工作中,充分发挥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
(二)继续办好工会的就业服务机构。以职工帮扶中心为依托,加强基础建设、整合有效资源、规范管理运作和增强服务功能,形成具有政府认定资质、服务功能比较完备、体现工会特色的就业服务体系,成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积极鼓励和扶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或实现再就业。充分利用工会系统的文化教育阵地和职业中介机构,开展失业人员转岗就业培训,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指导服务。通过办好工会再就业基地,着力培育创业带头人,组织再就业供需见面会,为“4050”人员送岗上门,通过实现“春雨”行动帮助落实小额担保贷款,“一对一”结对帮扶等形式,促进失业人员自我创业或实现再就业。
(四)围绕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国有企业改制、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五)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教育职能,以深入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失业人员树立新的就业观念。积极评选再就业、先进典型,评选和树立一批工会促进再就业示范单位和先进个人。
二十三、共青团*市委
(一)普及创业意识。通过召开动员会、报告会,举办创业大讲堂、大讨论等途径,加强青年择业和创业观念教育,帮助青年认清历史使命,增强创业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二)培养创业能力。积极组织青年参加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要依托有条件的团校、青少年宫、青年就业培训中心等团属培训阵地及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共青团外围组织,借助企业事业单位培训机构和职业学校建立青年创业培训基地。
(三)提供创业服务。建立青年创业项目库,举办创业项目会,引导城镇青年到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产业的政策指导,帮助青年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青年,帮助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四)优化创业环境。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帮助青年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优惠政策。加强对青年创业扶持政策如信贷、税收、经营场地、缴纳费用等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五)完善对青年的就业服务。采取加强职业培训、提供中介服务、扶持青年创业、强化阵地依托、进行观念引导、开展就业援助等措施帮助青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二十四、市妇女联合会
(一)发挥妇联优势,抓好钟点工、保姆、月嫂三支队伍建设,创家政和社区服务品牌。
(二)做好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推动“一户一就业”活动的开展。
二十五、市残疾人联合会
(一)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结合残联社救处实际,积极研究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残疾人参加就业。
(二)要把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作为解决残疾人就业的战略性举措来实施,进一步加大按比例就业相关法规、政策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推动按比例就业健康全面地开展。
(三)进一步完善福利企业的扶持保护政策,特别是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列入福利企业职工范围计算比例,加大福利企业改制、改造工作,促进福利企业稳定发展,保护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合法权益。
(四)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培训。
(五)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残疾人就业环境。建立各级劳动力市场、就业培训机构与残联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协作机制,使三者之间实现信息联网,共享信息资源。
(六)加强维权力度,维护残疾人就业、培训权益。发现用工单位有违反劳动法和残疾人保障法的,应及时交劳动保障执法部门进行处罚。
(七)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了解残疾人就业的方针、政策,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残疾人就业的发展。
- 上一篇:管理局防船碰撞整治方案
- 下一篇:农村消防安全工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