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市少先队工作意见

时间:2022-12-29 03:31:00

导语:加强市少先队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加强市少先队工作意见

根据共青团中央、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市少先队的实际情况,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团教两家密切合作,切实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

少先队工作委员会是少先队经常性工作的领导机构,由共青团和教育部门共同组成,与同级团组织的少年部门合署办公。区县以上都应保留少工委的独立设置,有条件的乡镇、街道、社区也可以成立少先队工作机构。加强少先队工作部门的干部配备,选拔优秀青年干部从事少先队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

全团带队是党赋予共青团的重要职责。各级团组织要进一步明确少先队工作在共青团事业中的基础地位,把少先队工作纳入团的总体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对少先队组织的领导,配齐、配好少年工作专职干部。团教两家共同努力,健全少先队各级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编制,城区少工委2-3人,郊区县少工委1-2人,区县少工委办公室无论设在团委,还是教育行政部门都不能以任何理由随意撤销或合并。

各级团委要有一名书记主管少先队工作,要把少先队工作作为检查、考核基层团委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一名主要负责同志主管少先队工作,把少先队工作纳入到学校工作的总体安排中,把对少先队工作的指导、检查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体系,并将少先队工作情况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学校党组织和行政部门要把少先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听取汇报,定期进行研究,及时指导帮助。要大力支持少先队开展各种活动,保证每周至少两课时的少先队活动时间和开展活动必要的经费支持。要把少先队基础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加强硬件建设,建设好少先队队室、鼓号队、中队角、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电视台等校内活动阵地。

各级团委、教育行政部门,在经费使用上要有合理的比例用于少先队活动,同时按照1997年市少工委、团市委、市教委、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京少字(97)第九号文件精神,将少先队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

二、团教两家共同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是人民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少先队工作的关键,也是学校整体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第一,专职辅导员的选聘。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团中央的有关规定,积极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稳定辅导员队伍。小学大队辅导员按副教导主任以上条件选拔、管理和使用,并享受同等待遇;中学大队辅导员的职级与学校团委书记或副书记相同,享受同等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城镇小学和农村中心小学以及有13个教学班的农村完全小学,设专职大队辅导员1人,每周兼课不超过6课时,20个以上教学班的学校应配备副大队辅导员(兼职)。近郊区和远郊县的中心校(学区)及区县少工委要选拔一名思想素质好、精通少先队工作业务,具备一定领导管理能力的少先队工作者为总辅导员。

第二,辅导员的培训和管理。

辅导员的培训是少先队基础建设的重要工作,各级组织要逐步将少先队辅导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纳入正常师资培训渠道。各级教师进修学校、团校都要把辅导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列入工作计划,要建立辅导员培养和培训制度,注重对辅导员的岗前培养和在岗培训。辅导员的培训要分层次、分级进行管理,市少工委和市团校负责各区县总辅导员和骨干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同时,每学年至少办一期新上岗辅导员培训班。各区县少工委和区县教师进修部门负责本区县大队辅导员的培训工作,每学年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大队辅导员培训率城区应达90%以上,农村应达80%以上。

各级少先队工作部门负责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辅导员工作档案,辅导员从事少先队的工作量应列入本人在岗工作总量。在晋级工资、评选先进、评定职称时,都应将辅导员从事少先队工作的时间、能力、实绩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条件允许的区县或学校可设立辅导员岗位津贴。

第三,辅导员的表彰和奖励。

各级团委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发现和大力宣传优秀辅导员的先进事迹,树立典型。积极做好推优入党工作。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分别由全国、市、区(县)三级授予。市级优秀辅导员每双年评选一次,每次一百名,与市级先进教育工作者享受同等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待遇。凡获得团市委颁发的“五四奖章”、“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的辅导员,按规定享受有关待遇。市少工委每5年对从事少先队工作15年、10年的专职辅导员颁发少先队金、银质奖章。

各级团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校外教育机构,加强区县、街道、居民小区、村等综合性、社区性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活动阵地建设,运用行政的、市场的运作方式,大力发展和建设各种少先队校外德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科技活动基地、文体活动基地、少年军(警)校和国防教育基地等,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