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意见

时间:2022-12-26 02:58:00

导语: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三农”资源,促进旅游业与农村建设有效结合,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全省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推进全省旅游二次创业,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旅游促“三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实现产业联动和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游客旅游文化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各类乡村风光,宣传文化和生活吸引,开展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对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和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和优化我省旅游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建设小康、文明、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从农村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以培育乡村旅游产业为主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结合扶贫开发、文明生态村建设和旅游经济强县、旅游小镇建设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促进各地乡村旅游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实现以旅助农、以农兴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贡献。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一)坚持政府主导原则。通过各级人民政府和部门加强对乡村旅游建设的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形成多层次协同推进、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二)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原则。通过统筹广大乡村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实现城乡互动、以旅促农。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保护为前提,发展为目的,通过科学合理开发,促进广大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乡村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俗文化的挖掘和有效传承。

(四)坚持以点带面、群众受益原则。通过打造一批旅游特色乡村,带动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充分发挥农户主体作用,扩大惠及当地居民的受益面。

(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紧密结合乡村资源条件、地理区位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胆探索符合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开发模式。立足本地条件、突出地方特色,积极培育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

加快全省乡村旅游建设,通过3年—5年时间实现以下目标:

(一)以突出打造景区依托、城市带动、农业观光、民俗风情等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为重点,在全省创建20个旅游特色县(市、区)、60个旅游小镇,建设200个特色鲜明、功能配套、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环境优美、吸引力强,受广大旅游者欢迎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的旅游特色村,今年内启动50个村试点。要使一批发展势头好的旅游特色村建成“****省旅游名村”,带动和促进全省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使已有乡村旅游项目得到明显提升和完善,基本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乡村旅游格局;形成连通城乡的旅游市场,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支撑体,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三)实现新增乡村旅游就业5万人,间接就业20万人;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服务人员得到有效培训。

四、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科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规划先行、布局合理、开发有序的原则。各地要科学编制乡村旅游规划,要把乡村旅游规划纳入同级旅游总体规划,实现规划的相互衔接。发展乡村旅游资源条件好的州(市)、县(市、区)要立足资源优势,将乡村旅游规划与城乡规划相衔接,统一编制、统一实施,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省级旅游、建设等部门要重点指导一批不同特色、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村镇规划;要指导各地以靠近城市(镇)、靠近景区和旅游重大(点)建设项目、靠近主要旅游干线的“围点沿线”思路,突破行政区划,突出资源特色,以避免产品同质化开发为核心,以区域旅游线路整合乡村旅游产品为重点,分类指导、错位开发,以满足旅游市场消费的需求,便于旅游企业的宣传和运作,为乡村提供专业的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和项目指导。

(二)加强乡村旅游基础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中部署和推动,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促进政府有关公共服务向乡村旅游延伸,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农村沼气、乡村道路、人畜饮水、乡村清洁等支农工程项目要向发展乡村旅游的村镇倾斜,推动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和各种支农资金挂钩。重点是优先解决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加大旅游区及周边环境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有机食品建设;推进旅游村镇街道硬化、绿化和亮化工作,指导乡村旅游点房屋外表改造和标牌、标识规范设置;改善乡村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条件。

(三)强化乡村旅游产品开发

各地要积极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采取景区带动、公司+农户、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等方式,加强城郊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体验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开展文化、历史和生态等不同主题的旅游特色村建设。要拓展和提升观光型乡村旅游产品的休闲度假功能,增强亲和性、知识性、参与性等体验内容,逐步培育乡村旅游精品,满足不同层次的休闲度假需求;要挖掘原生态古村落、民族村寨的民族风俗和生产生活特色,加强对文物遗迹和民居、街道等古老建筑的保护,突出文化特色;要提升“农家乐”发展水平,突出乡村生活特点,营造乡土文化氛围,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家一艺”;推动接待、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商品生产的分工,加强自主品牌深加工农产品和纪念品、工艺品的开发和生产,提升产业化水平,逐步完善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体系。

(四)积极开展市场宣传促销

各地要加强乡村旅游目标市场的分析和定位,建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乡村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力度。宣传、文化、新闻等部门要把乡村旅游作为重要内容,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多种手段,开设乡村旅游专版和专栏、增加乡村旅游专题和时段,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宣传,实现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各级旅游部门要指导好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组织和包装,把乡村旅游促销纳入旅游促销计划,抓好乡村旅游产品宣传促销的策划和组织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举办系列节会活动,提升产品的市场形象;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网络预订服务。鼓励旅行社等企业和有条件的各类旅游集散中心,开展专业的市场销售和网络促销,拓宽乡村旅游销售渠道。

(五)推进乡村旅游的规范管理

旅游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乡村旅游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和组织实施相关评定工作,要规范导游解说和团队运作。各地要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环境、接待设施和设备、接待服务和经营管理等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实施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探索建立乡村旅游的统计体系,提高乡村旅游的科学统计水平。公安、工商、物价、卫生部门要加强安全、物价、市场秩序、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重点加强诚信经营、食品生产、餐饮服务的监督检查。

(六)着力培养乡村旅游人才

各地要重点开展对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各级劳动、教育、农业、民政、旅游等部门要将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纳入计划,通过送教上门、办培训班、结对帮扶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力争全省每年培训1万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重点提高从业者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乡土文化讲解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加强对当地干部和业主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管理、促销等专业知识培训。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的作用,领导和统筹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省乡村旅游的组织、筹划、指导和协调工作,督促检查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配合,发挥部门职能加大对乡村旅游建设的扶持力度,形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形成由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乡村旅游工作领导机制,制定和实施有关优惠政策和措施,统筹当地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协调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乡村旅游建设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落实。

(二)加强协调配合

发展乡村旅游,要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旅游特色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纳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交通部门要会同旅游等部门摸清乡村旅游道路状况,制定建设和改造计划,优先解决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问题;建设等部门要指导旅游特色村房屋外表改造和标牌、标识规范设置,全面推进旅游村镇建设;环保部门要加强乡村旅游景区及周边的环境治理;扶贫部门安排的相关扶贫项目和资金要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村镇予以倾斜,推动扶贫资金与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挂钩;农业部门要把乡村旅游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中,指导、扶持和培育主导产业,建设生态农业,推进村容整洁,优先扶持乡村旅游点沼气项目建设;林业、水利、电力、通信、广电和信息等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能,着力改善乡村旅游点的生态环境、饮用水、供电、通信等建设。其他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积极支持乡村旅游建设和发展。

(三)落实优惠政策

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已出台的西部大开发、支持乡镇企业发展、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培育旅游产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税费优惠政策,让参与旅游特色村开发建设的乡村旅游景点、食宿接待和乡村旅游商品生产、设计、经营单位,平等享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经营,享受旅游小镇的同等政策。同时,要积极清理乱收费和不合理收费行为,减轻乡村旅游企业和经营者负担。在证照办理上,给予优先办理相关证照,减化办证手续,提高办证速度,符合政策的要减低收费标准。

(四)加大投融资力度

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财力情况,逐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重点支持乡村旅游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和市场宣传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资引导作用。为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从2008年起,省人民政府每年从旅游发展资金中安排一定额度的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旅游特色村规划补助、基础建设项目补助和市场营销等,以发挥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带动作用,调动社会资金投资建设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各级人民政府也应安排相应的扶持资金,专项扶持乡村旅游的发展。

各地要鼓励社会资金以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兴办各种旅游开发性企业和实体;鼓励农民集资入股或以村组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公司+农户方式参与乡村旅游投资开发;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引导大企业参与投资开发,推动乡村旅游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各地要加强对农户和经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和担保支持,并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助或贴息;结合当地条件,积极探索成立针对经营乡村旅游的农户和中小旅游企业的贷款担保机构;农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乡村旅游开发的信贷投入,尤其要加大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和中小旅游企业贷款的信贷支持;应按照灵活、方便、安全的原则,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方式,完善信贷管理办法,简化贷款手续,依法建立和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推行动产抵押、权益抵押、林权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和旅游门票权质押等担保形式,方便企业获得贷款,扩大融资规模。

(五)开展试点工作

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要全面动员、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各地要根据资源条件、地理区位和市场发展潜力,按照保护提升、开发建设、规划准备3种建设类型进行资源普查。各级旅游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首先选择一批乡村旅游资源禀赋高、基础条件好、市场需求旺、资金和人才比较有保障、具有一定开发规模的地区作为试点,联合相关部门,优先开展乡村旅游试点建设,积累经验,总结推广,分批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