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意见
时间:2022-11-23 11:51:00
导语:中学体育教学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学体育教学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不论从教材教法上还是教研的组织形式以及模式上,经历了20多年的不断探索实践,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在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了更好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下面在对过去工作的反思和目前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今后县中学体育课教学提出意见。
一、教学现状:
1、教学资源:
(1)教师队伍现状:一线任教的体育教师是118人,男96人,女22人。学历本科占83%,大专占17%。高级教师占3%,中级占41%,初级占56%。工作在10年以下的占77%,20年以下的占21%,20年以上占2%。整体特点是队伍年轻,职称偏低,学历基本达标。从当前新课程要求来看是短缺的,如果完全执行新课标,按现有学校班级,老师工作量按14节来算,还需要补充体育老师20-30人。
(2)开课情况,一中、五中、六中,和农技校执行原高中标准,每周2节课,可以说是开足开齐的,参与课改的28所初中,体校训练不教学的特殊性,实际是27所初中学校,初三基本是开2节,初一和初二年级执行新课标开3节的只是一半以上。
体育课教学分类,大体可按好课占20%,中占60%,差占20%的比例。
(3)场地与器材:场地除十一学校外,其他各中学基本可以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县城学校学生人多显得不够用,山区学校场地不规范不好用,总体看还是不能够充分满足教学需要。器材一直是体育学科的老大难问题,尽管在规范化验收时部分学校得到了改善,但目前仍是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严重问题,除一中和一职稍好外,其他学校达不到北京市器材配备的基本标准。
2、课堂教学:
突出的成绩:
(1)教学秩序逐渐完善: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工作的重心转到课堂上来了,形成了两年一次的教学评优和教案评比制度,区县异地做课交流,有十名市县级学科骨干教师队伍,新教师岗前培训,继续教育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有效地促进了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勤奋学习提高能力:多数教师在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进修学习,大部分教师完成了大专升本科的学历提升,也有部分教师完成了研究生主要课程班的学习,特别是新课程的理论培训与课程实验,从教学理念到实践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3)学习方式多元化:课堂上出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锻炼的兴趣。营造了平等与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创新意识初步形成,个性得以张扬。培养了团队精神,体验了合作的积极意义。
(4)教学设计日趋科学:对教材理解深刻,能够挖掘教材的潜在内涵,抓住重点和难点。教法手段多样并很有针对性,指导学生时机得当,正确简明。组织形式灵活多变,教学过程流畅。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有明显提高。
(5)不甘落后勇于探索:教学条件可以说是体育教师需要应对的困难,极大的影响课堂质量,可我们的教师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学生的发展需要,立足本校实际,自制器材,利用校园自然条件,上出了不少高质量的好课,还有的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应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体现了教师饱满的工作热情。
存在的问题:
(1)对体育课的价值与地位的认识仍有片面性,尚有重智育而轻体育的作法,部分学校初、高三年级课时没有保证。体育考试和竞赛或达标内容冲击正常体育课教学依然存在。
(2)理解新课程理念偏离了“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本质,场地器材不足,还是内容单一,不分组轮换教学,安排学生练习的内容、次数、时间少而不紧凑,造成运动量有些不足。
(3)在一堂课呈现多维度目标,可操作性的目标不够具体,很是虚化,体现不出个体差异,也很难观察。教学中组织教法花样繁多,浮而不实,动用器材过多,占有场地大,而利用率不高。
(4)在教与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仍然不够充分。整齐、统一化较多,关注个体差异较少。课堂气氛是严肃、紧张有余,生动、活泼不足。
(5)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重视生物功能,忽视良好的锻炼习惯的培养。有畏惧难度较大运动技术动作教学的迹象,淡化技术与技能的教学的苗头。还有形式化的利用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目标:
初中年级教学促进学生:
1具有积极的态度和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会应用运动技能,安全进行体育活动。
3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的影响。
4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5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高中年级教学要使学生:
1自己经常并带动同伴进行体育锻炼。
能够制订并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会评价锻炼效果。
2认识多种运动项目是价值,关注重大赛事。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3全面发展体能。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非传染病的起因和预防。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
4在体育活动中努力获得成功感,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表现出调控情绪的意愿和行为。在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中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品质。正确对待心理变化。
5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及体育道德。
认识个人锻炼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有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意见:
1应正确地认识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全面的理解体育学科对学生育心和育人有着其实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保证开足体育课课时。充分认识体育课以实践活动为主要的手段,坚持精讲多练的指导思想,依据本学校的现有条件,科学合理地进行组织和安排学生练习,让学生在运动量适当的基础上感受运动乐趣。
2设计教学方案时,应遵照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符合教学的要求,在国家的大框架下,结合本学校的实际资源和特点,制定出初中学段和高中学段三年的教学方案,并顺序制定出学年、学期、单元教学计划,且有可行性和延续性。编写课时教案,应坚持继承过去优良基础上求发展创新,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需要,追求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志向、爱好、习惯、能力,侧重教学目标和基本部分,要有实效性。
3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克服以竞技体育为主线,把素材当教材的习惯,应全面理解显在的教材意义和潜在的教材意义,既健身和技能的培养功能和对人的社会化、人格培养的作用,还要善于开发本校的教学资源。既要符合学生特征,又应简便易行。可以对竞技运动适当的改造,也可以引人新兴遇到项目。
4确定教学目标,应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五个领域中的重点,要明确具体,有可检测性。达成目标是教学效果的一个方面,不应求面面具到,要克服空泛的毛病。
5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被动的、身体训练式的、军事化的教学,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主,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原理、掌握技术和体验乐趣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最大的时间和空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性的同时,也不忽视老师对这种行为的主导性。要加强学法的指导,注意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6在教学组织上,建立有利于学生自觉、主动参加活动的轻松愉快气氛,突出学生参与的态度、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在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系列中,逐步懂得体育、热爱体育。注意在客观时、空、量的平等,还要在学生心理、情感上的相对平等。发挥出个体互动和团队因素在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7坚持贯彻必要的课堂常规,这应该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和老师教学风格是不矛盾的,而是教师实施教学思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在教学效果上,应追求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知识,身体得到了适当锻炼,情感体验到了运动乐趣,使这三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8教学资源的利用,学校条件参差不齐,多数学校还达不到北京市要求配备的标准,更要充分地、合理地发挥有限的场地与器材的作用,提高使用率。应用多媒体技术,学科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大趋势,也是今后相当长时间要探究的,体育课堂上要注意科学地、必要地应用,有实效的应用。
中学体育各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控与评价指导意见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根据《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制定各年级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体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发展水平,学生是否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运动技能等相应的成绩标准。通过对学生学业水平、学科能力的检测,对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全面提高体育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素养,使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得到和谐发展,最终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监测的范围:
初高中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知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知识。
监测的内容:
体育运动知识,身心健康知识,
2、身体的形态、机能:7——12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3、运动技术、技能:7—12年级田径、体操、球类、武术、韵律体操项目,新兴的与传统的体育项目,校本教材项目。
4、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锻炼习惯的养成,掌握运动技能的情况。
5、动机和表现
动机和表现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
体育课出勤
主动参与学习情况
参加课外活动情况
合理安排锻炼时间
运用脉搏测定运动负荷方法
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的方法
体育活动的自信心
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活动中的合作意识
体育活动中体育道德
监测的形式:
由各学校体育组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教学方案,分年级或者分初高中段进行。
监测的时间:
调查问卷式,均在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的第二学期中下旬进行。
机能形态测试,各年级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
技术与技能测试,根据学校各年级课程计划内容而定,技术评价和能力达标各一项,评价标准参照教材。
五、监测的分数构成
身体的形态、机能40分
运动技术、技能40分
动机和表现10分
知识与调查达卷10分
六、评价等级:
优为85分以上,良为75—84分,合格为60—74分,不合格为59分以下。
说明:本方案作为各学校通过体育监测,了解学生的学习与老师的教学过程。要求各学校体育组认真研究具体操作办法,既要真实可信,又要简便易行。
- 上一篇:中学音乐教学意见
- 下一篇:中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