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学意见
时间:2022-11-23 11:48:00
导语:中学政治教学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了加强对我县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的指导,促进政治课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依据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本县政治课教学改革实际,特制定《中学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学科教学基本情况
总体情况
政治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
职称学历年龄段骨干总数
中高中一中二未定大本大专其他35岁以下35—45岁45岁以上
人数204827157831172261212110
比例%18.243.624.513.670.928.20.9165.523.610.911
从上表统计情况来看,我县政治学科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高,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一多半,中学高级职称的人数较少,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多集中在城区高中校,川区、山区较少。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A类课13节,占教师总数的11.8%,B类课89节,占教师总数的80.9%,C类课8节,占教师总数的7.3%。
(二)从听课情况来看,教师及政治课课堂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绝大多数教师教学观念新,教改意识强,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索和试验。
2.教师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这表现在大多数教师能够较好地理解把握教材,在所听课中基本上没出现科学性错误,相当一部分教师能够较好地处理教材、教师及学生之间的关系,能较好地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
3.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逐渐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板书教案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实效性,教学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正在逐步减少。
4.大多数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能注重及时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探究式、参与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观点,去分析认识现实问题,尝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出现了一批学生喜欢的政治教师和课例。
5.课堂教学形式方法呈现多样化,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政治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如,有的教师将人们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实话实说》、《焦点访谈》、《以案说法》、小品等形式以及模拟法庭、社会调查活动等引入课堂,由于这些教学形式具有娱乐性、参与性强的特点,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6.教师使用多媒体及投影仪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的水平层次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操作普遍规范、熟练,课件制作比以前精细了,选择内容的典型性、针对性有所提高,教学效果较好。
(三)教学中存在问题
1.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主导作用不充分,导致学生活动出现盲目性和欠广泛、深入的现象,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部分教师对初一课标、新教材的理解把握上还欠准确深入,如何把握、驾驭新教材还需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探索。
3.由于受高考和中考改革的影响,高三、高二理科班及初三政治课遇到很大困难,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不愿上政治课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学校随意削减政治课法定课时的现象依然存在。
4.由于受教师个人业务素质、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学校工作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可能很快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还需要一定时期的探索、实践的过程。
5.部分教师还不能很好地处理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弱化了双基的落实,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6.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重复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于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四)学生学业水平现状
从全市来看,我县学生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从我县内各年级情况来看,从初一到高三成绩呈递减趋势,初中学生成绩城乡差距较小,到高中城区校明显高于川区校。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办学体制上造成的学生水平和师资水平差异方面的因素,也有因受考试改革和教师教学方式影响,学生不重视政治科学习方面的因素。因此,作为政治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业质量水平,应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和改革教学方式上下功夫。
二、初、高中各学段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一)初中段应实现的教学总目标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密切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进行心理健康与品格修养、法制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社会责任感。
(二)高中段应实现的教学总目标
通过高中政治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针对以上情况,为更好地实现各学段的教育教学目标,特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1.关于教学准备
教师要确立依据《课标》指导教学和开展活动的意识,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在学期初教师要通读《课标》和教材,在《课标》指导下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定位、基本教学目标、基本知识结构和基本的逻辑思路、逻辑线索和方法。这是教师提高驾驭教材能力、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
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单元(课题或节题)是介于整体教材和框题之间的中心环节,做好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把课标和教材的基本定位、基本教学目标、基本知识结构和基本的逻辑思路、逻辑线索和方法,贯彻到具体的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去。从而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保证基本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单元教学设计的指导下,将收集到的相关的时政信息资料及学生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与教材知识进行整合编写教案。教案既要体现课标和教材的基本精神,又要反映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具有时代性;既要落实“双基”,又要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恰当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案应是动态的,要有对学生活动可能出现情况的预设,要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
教师一方面要通过新闻广播、报纸、时政杂志等多种渠道收集积累时政信息资料,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相关的知识水平、道德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和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2.关于教学目标
教师要从课程体系中把握认识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个由课程总体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框题教学目标构成的有机的教学目标体系,课程总体目标体现在单元教学目标和框题教学目标之中,靠单元教学目标和框题教学目标来实现。而框题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总体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来制定,脱离课程总体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来制定框题教学目标必然会带来教学的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体现课程总体目标同时也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道德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框题教学目标要具体,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直接将课程基本目标和单元目标作为框题目标来使用,这容易使教学目标空泛,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易实现。
教学目标应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3.关于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应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意识。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维水平,多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和主动性,注重学法指导,使学生具有自我学习的意识,学会学习。
以课标为指导,以教学目标为统领,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维水平本着简约、高效的原则及教材知识逻辑与学生思维逻辑相结合的原则,优化教学环节设置。应尽量避免教学环节的重复设置和无效环节的出现,以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学中,要遵循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结合当前时事政策教育,选取学生关注的生活实际问题和社会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问题探究法、讨论法,行为模拟和角色扮演法、情景体验法和社会调查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和自身生活实际所遇到的问题,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实践过程,使学生在分析、讨论、辨别、体验和模拟中切实感悟和理解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社会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服务的辅助性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而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等其它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运用的不恰当,或过多过滥效果将适得其反。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遵循适时、适量、适度的原则选用多媒体等其它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同时要处理好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板书等其它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不能有了多媒体就完全否定板书的作用,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各取所长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4.关于教学评价
教师应以真正树立教学评价内容、主体、手段、方式多元化的观念,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教师不仅要重视终结性评价,更要重视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即时性评价,要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注重发挥评价激励机制的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愿望。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新课程理念的指导,研究探索符合本县、本校学生实际科学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于考试,包括期中、期末及各种阶段性检测、结业和升学考试,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评价方式,应注重结合当前时政和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考评学生识记、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在运用多种题型的同时,倡导综合的、开放的题型。注重将知识考核与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道德认知和实践行为能力考核结合起来。考试形式即可以开卷也可以闭卷。
关于过程性评价,应体现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知识运用、方法、情感态度及活动成果的评价。评价的形式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选择。如高中通过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形式进行考核;初中可采取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让学生制作专题小报、进行调查访谈写访谈报告等方式,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沟通、合作、表达能力;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5.关于教师培训和学科教研
(1)各片教研组、校内教研组要组织教师认真查找本片、校思想政治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校本教研活动,以研代训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2)强化校教研组工作,多开展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等交流合作活动,为教师互相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搭建平台。
(3)学校要抓好常规的教育教学环节的管理,引导教师按照教学常规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师教学行为更科学合理。
(4)教师要注重开展专题研究,注重对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与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如:教师应及时将自己的好的课例写成课堂实录,对自己不满意的课多写课后反思,及时改进。假以时日,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必定有很大提高。
中学政治组
中学政治学科各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控与评价指导意见
一、监测与评价的性质与目的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质量监测与评价是以我县初中、高中学生为考核对象,以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使检测与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监测与评价的原则
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
把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坚持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统一。
注重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问题和学生自身实际问题的结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行为能力水平。
三、评价的具体要求
初中部分
监测目标和等级要求
(一)基础知识
可分为“识记”、“理解”、“活动”三个层次的要求。各层次的具体含义是:
识记:能够描述、再认、再现所学概念、观点、事实或意义。
理解:对知识的转换、解释、判断推理。
活动:是评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的知识运用到心情景、新材料、新问题之中,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勇,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那些教师未曾讲过或未曾帮助解决过的简单问题,增强实践能力。
(二)能力
1.识记能力:了解、认识、再认再现基本知识、有关概念原理、观点、
2.理解能力:对概念、原理、知识能解释、概述、迁移。
3.比较能力:能对所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概念、原理进行比较。
4.判断能力:能分析、判断观点和行为的正误,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
5.分析能力: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全面看问题的观点,分析和解决社会现象;能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思考、质疑、反思。
6.社会实际活动能力: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帮助他人,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学会合作交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情感方面具有积极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形成一定的生活情趣;在态度方面树立认真的学习态度,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在价值观方面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七年级
一、监测评价范围
思想品德学科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要求为依据,同时加试一定的国内外大事。
1.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思想品德》(第一、二册);
2.时政考核内容为学年度国内外大事、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有关内容。
二、监测评价方式
思想品德期末测评采用笔试和行为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总分为100分。
(一)笔试采取全县统一命题、闭卷、书面作答的方式,卷面分为100分,在总成绩中占70分。其试卷结构如下:
1.试卷由两卷组成。其中第一卷为选择题卷;第二卷为非选择题卷。
2.知识内容的分布情况为:
《思想品德》(第一、二册)约94分;
时政考核内容为学年度国内外大事、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有关内容。约6分。
3.试题的难易程度分布情况为:
较易试题约占80%;中等试题约占10%;难度试题约占10%。
4.试卷题型的分布情况为:
选择题约40分;判断是非题10分;答题部分50分。
(二)学生行为评价由教师根据学生成长记录卡(学生成长足迹袋)评定,占30分。
评价等级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层次。评价项目指标如下:
评价项目优良合格不合格
态度与情感积极主动、认真较积极、认真一般不积极、不认真
过程与方法科学、合理较科学一般方法不得当
学科知识运用
准确、科学、合理较准确、科学一般不科学、不合理
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判断与说明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认识、判断、说明实际问题,能提出一些正确的方法能正确地认识、判断、说明实际问题,观点明确,表述清楚。一般对实际问题认识、判断、说明欠科学欠准确。不能正确加以说明。
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在科学性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独特的认识问题的方法在科学性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见解和认识问题的方法。一般不具备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
四、监测内容
第一册监测内容:
第一单元我的新起点
第一课:融入新集体
明确集体的含义及作用;了解优秀班集体的特点和必备条件;理解个人成长离不开集体,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在集体中成长的意义;知道如何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学会适应中学集体生活,积极主动与同学、朋友、老师交流、沟通;知道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第二课:迎接青春
了解初中生从生理到心理发生的各种变化,知道应该怎样面对这些变化;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空好自己的心理冲动;理解和体会父母抚养自己的辛劳,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教育,克服逆反心理,知道如何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把握好青春期男女同学交往的两个原则,注意使用正确、恰当的交友方式。
第三课:走进新的学习空间
知道中学时期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学会应对学习的新变化,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知道适应初中学习的五把钥匙;了解中学课程;了解学习特点;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懂得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意志的磨砺和主动求索;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找到与自己心理发展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树立高标准的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课:善用北京的学习资源。(综合实践活动)
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根据本地实际,确定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知道活动的基本步骤。
具体要求:活动主题突出,要求明确,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能够理解和掌握活动的要求和规范,收获明显、深刻,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学习特点。
第二单元珍爱自我
第五课:多彩的生命世界
了解人在自然界生命中的重要地位、作用;知道自然界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生命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知道每种生命都是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遂意践踏生命,就是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知道人是万物之灵,其他生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会与其他生命和睦、友好地相处;体会人类充满了智慧。人是伟大的,人在生命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六颗:让生命更精彩
了解自然界有着丰富多彩的生命,每个生命物种之间是千差万别的,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理解自己生命的宝贵,知道思考如何延伸自己的生命价值;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对自己生命的承载内容,意识到自己的成长铺垫着长辈的艰辛,很多人的关爱,要珍爱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第七课:感受社会对生命的呵护
综合实践活动课
课标要求: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确立主题:体会生命的宝贵和生命的价值
根据本地实际,直接或间接地以多种形式了解人生命的起源,如生命的孕育、出生的准备、出生后的各种关爱。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方法、感悟等角度填写自己的收获。
目的:让学生感受人生命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除了父母亲人对自己的付出,还有社会对生命的健康、茁壮成长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自己、家人及周围的亲人、好朋友。培养学生既要对自己的生命尊重,又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要求同第一单元。
第三单元塑造自我
第八课:我是谁
认识人的个性特点,理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道理;认识、评价自己力求准确、客观、全面、发展。了解正确、全面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了解什么是自我意识及具体表现;知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知道准确、全面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经;知道应该客观地分析、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努力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学会认识自己的特点,悦纳自己,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不足。
第九课:创造新自我
了解“理想”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正确认识理想;知道获取成功应具备的品质,了解实现理想的方法;知道塑造自我新形象,实现自己的理想应该怎么做;学会树立人生远大理想,塑造一个美好的自我形象。
第十课:我眼中的社区
综合实践课。
课标要求: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确立主题: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分析调查了解本地区的生活状况、建设情况,进行优劣分析,展望未来,提出合理化建议。描绘美好的社区(地区)前景。
目的:学习辩证地看事物(问题)的方法。学会客观、全面、发展地看待我们的社区(地区)。
第四单元展现自我
第十一课:情绪知多少
了解什么是情绪;了解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人的基本情绪有哪些;知道情绪是复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绪;对待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情却反映不同;了解自己的情绪特点,知道描写基本情绪的词汇;知道情绪是一把双刃剑,两种不同的情绪会对人的身体健康、智力水平的发挥产生不同的作用;了解中学生情绪低落的原因及情绪特点的表现,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第十二课:情绪能调控
了解情绪需要调节,并且可以调节;知道有了快乐的思想和行为,你就会感到快乐;知道调节情绪的方法,排解不良情绪要科学合理;知道主动控制情绪的方法;要学会从多种角度看问题,使自己的感情向正确方向发展。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十三课:让生活充满情趣
了解什么是兴趣、什么是情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区分正当与不正当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兴趣,追求高雅的情趣;能够判断高雅的生活情趣与庸俗的生活情趣;了解高雅生活情趣的含义,高雅生活情趣的意义;知道如何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第十四课:展现北京风采
综合实践活动课
课标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在良好情绪和正当兴趣的基础上发展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培养高尚情操。
主题确立:根据本地实际,“我爱北京”或“我爱延庆”“我爱家乡”
目的:让学生体验北京(家乡)的美,了解北京(家乡)的历史与现在的发展情况。树立“我爱北京(家乡),“我是北京(家乡)小主人”的意识。为北京(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
活动要求同上。
第五单元保护自我
第十五课:远离灾难事故
了解身边的灾害事故。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知道避免意外事故、远离灾难的三个锦囊;知道应对灾难的措施。掌握自我保护的多种方法;知道日常生活中要认真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在灾难面前从容应对,远离灾难。
第十六课:避免非法侵害
知道国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了解法律对青少年的四种保护的基本内容;了解青少年自我防范的有效手段。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和途径,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途径;知道受到非法侵害后不正确的选择方法以及危害。
第十七课:星光青春自护行动
综合实践活动
课标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主题确立根据各自学校组织活动的特点安排。“星光青春自护行动”
活动要求:主题突出,要求明确,以体验为主。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知道自己身边存在的危险,了解自我保护的一些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方法、感受等角度填写自己的收获。
第二册监测内容:
第一单元笑对挫折磨砺意志
第一课:生活难免有挫折
了解挫折,成长之中挫折是难免的;了解青少年感受挫折的原因及不良表现,中学生感受挫折的类型,增强抗挫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知道挫折无法回避,要正视它,做出正确的选择;知道人生难免有挫折不是指所有的挫折都无法避免,有些挫折完全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得到避免。
第二课:直面挫折
知道挫折是坏事也是好事,有弊也有利。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理解“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是否正确;了解挫折的积极作用。知道要取得成功都要经历逆境和挫折的磨砺。因此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理解:“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低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说明了设么道理;知道挫折有利于我们成长,辩证地看待生活的顺境、逆境,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直面挫折。
第三课:让我们更坚强
知道要战胜挫折,首先要战胜自己,真正从心理上做到不畏挫折,这是战胜挫折的前提;认识懦弱会使人丧失进取心,是成功的最大障碍;知道面对挫折和逆境要用坚强的意志、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去战胜它,知道迎难而上,坚持不懈;懂得战胜挫折的法宝;知道当身边的同学遇到挫折时,应该真诚地去关心和帮助他们。知道怎样去做。
第四课:感受挫折体验成功
实践活动课
课标要求: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主题的确立:进一步认识挫折是难免的,无论是什么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上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只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取得学业和事业的成功。激励学生以名人为榜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提高抗挫能力。
活动要求:主题突出,要求明确,保证全员参与。课前布置,准备要充分,活动一定要结合学校实际、班级学生实际来安排。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更大的收获。
第二单元:明辨是非抗拒诱惑
第五课:善变是与非
了解生活中是与非的复杂性;知道明辨是非善恶观念是人的最基本品质。作为中学生,要努力辨别、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是非问题;理解是非问题是和平时的行为相联系的。要提高自己辨别是非、善恶、对错、美丑的能力,要从小事做起,从一滴一点做起培养自己的行为习惯;理解“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知道社会生活中的大是大非,面对大是大非要坚持原则,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六课:正确对待诱惑
了解诱惑的双重性,知道怎样正确对待成功的诱惑和面对不良诱惑;知道成功的真正含义是自己能力和思想上的进步和提高;知道辨别网络诱惑的两面性,正确科学地利用网络中有用信息,抵制不良信息;知道抵抗诱惑的最关键还在于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的水平。
第七课:主动拒绝不良诱惑
认识不良诱惑的现象有哪些?这些不良诱惑的危害性;了解青少年受到不良诱惑的原因;掌握对一些不良诱惑有效地说“不”的方法;知道怎样抵制不良诱惑,提升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知道青少年真正成熟的标志,应该是全面客观了解自己、明辨是非,并对自己对社会承担责任。要在实践中磨砺自己的意志品质。
第八课:走进绿色网络
综合实践活动课
课标要求: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主题的确立:根据青少年时期身体和心理发育的特点,即可塑性极强,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不成熟,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引诱和影响,所以,迫切需要帮助青少年客观认识诱惑。提高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抵抗不良诱惑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活动要求:主题明确。准备充分。活动内容充实。有活动成果。要有明确的评价要求和标准。
第三单元慎重行动勇担责任
第9课:我会负责
了解一切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每个人都必须对这个后果负责;知道负责的基本要求是言行一致、守信,诚实是做人的根本;了解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承诺负全部的责任,逃避、推卸责任、埋怨是责任感薄弱的表现;知道对待责任的不同态度及可能产生的结果;知道遇事应冷静思考、衡量利弊、慎重行动。
第10课:责任重于泰山
知道什么是责任;了解一个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社会责任,明确责任的不同来源,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了解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知道对责任的承担就叫做负责,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对行为负责;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负责任的不良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知道责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含义;知道履行责任收获的是什么,履行责任对自己有哪些好处。
第11课:担当自己的责任
知道人怎样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前提;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承担责任,任何人都有责任帮助他人;知道对他人负责要求我们怎样做;知道什么是社会责任。对社会负责对我们有什么要求;理解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和对社会负责之间的关系
第12课:我是首都好公民
综合实践活动课
课标要求: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主题的确立:“我是首都好市民”
活动要求:根据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安排内容、活动方式。分析社会上有那些不履行公民责任的现象,自己在承担首都公民责任中有哪些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完善建议和自我要求。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方法、感受等角度填写自己的收获。
第四单元赢得自尊走向自立
第13课:自尊自信成功的基石
了解自尊的含义;了解自信的含义和作用;认识自卑、自负的表现、产生的原因、矫正的方法;知道树立自尊、自信的具体方法。培养自尊、自信的基本途径。自尊、自信产生的基础;知道自尊、自信的相互关系。个人的尊严与国家、民族的关系。
第14课:自立自强成功的必备
了解自立、自强的含义及意义;知道如何培养自立精神;体会自强不息在学习、生活及事业成功中的意义;了解自强是一种精神,是生命的支点;了解树立奋斗目标是自强的力量之源,一个人的成功主要在自强进取;深刻认识自立自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第15课:创建北京新形象
实践活动课
课标要求:
认识自我目标: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自尊自强目标: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我与他人的关系: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交往的利益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体会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相互之间、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设施和环境,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敬。
主题的确立:根据本地区、学校实际,结合教材并针对学生的情况围绕本课的中心议题进行有创建性的设计,确立主题。主题内容要明确。
活动要求: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体会作为北京市民,我们用北京人独特的文化、思维、知识、智慧、心态去处理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从中得到极大的享受和鼓舞,北京给与我们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让我们自尊、自爱、自强。我们生命中最值得自豪,最感到幸运,最需要骄傲的事情就是我们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同时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创造北京人新形象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八年级
一、监测评价范围、
思想品德学科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要求为依据,同时加试一定的国内外大事。
1、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思想品德》(第三、四册);
2、时政考核内容为学年度国内外大事、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有关内容。
二、监测评价方式
思想品德期末测评采用笔试和行为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总分为100分。
(一)笔试采取全县统一命题、闭卷、书面作答的方式,卷面分为100分,在总
成绩中占80分。其试卷结构如下:
1.试卷由两卷组成。其中第一卷为选择题卷;第二卷为非选择题卷。
2.知识内容的分布情况为:
《思想品德》第三册。八年级(上学期教材)约94分;
国内外大事有关内容约6分。
试题的难易程度分布情况为:
较易试题约占80%;中等试题约占10%;较难试题约占10%。
试卷题型的分布情况为:
选择题约30分;判断是非题10分;简答题约30分;问答题约30分。
(二)学生行为评价由教师根据学生成长记录卡或综合实践活动评定,占20分。
评价等级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层次。评价项目指标参见初一内容。
三、监测评价内容:
第一单元温馨和谐的家
第1课:温暖的家
检测内容及要求:
了解什么是家?哪些关系属于家庭关系;知道应怎才能树立正确的家庭观;知道爱家我们应该怎样做;理解“孝在于实质,不在于饰貌”;为自己的家设计一次“温馨的家”的活动,活动后写一篇活动报告。
第2课:感悟亲情
检测内容及要求:
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知道感恩父母;知道孝敬父母是一个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高度文化修养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一种责任;理解父母对我们成长中的关爱、教育、期望和良苦用心;知道怎样关心、体贴父母;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结合孟母断机的故事,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父母是怎样教育自己的。你自己是怎样体会的。写一篇感悟;孝敬父母,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第3课:成长烦恼
检测内容及要求:
了解什么是逆反心理?初中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知道初中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还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理解过度“逆反”可能产生的危害;知道如何预防和克服“逆反”心理;了解什么是“青春闭锁心理”。过度闭锁心理的危害;掌握防止、克服或消除过度逆反心理和闭锁心理的有效方法。培养自己心理调控的能力,养成热情、豁达、开朗、乐观的性格,打造健康向上的心理。
第4课:善于沟通
检测内容及要求:
了解离家出走的危险性。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这方面的规定;知道怎样关心、帮助离家出走的人;理解家庭生活中产生隔阂和矛盾是难免的。要学会沟通、掌握沟通的技巧;交流: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第5课我家的故事
综合实践:
活动主题:“讲述自己家庭的故事”
“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经验分享会
“严也是一种爱”主题讨论
“代沟淤泥饭”讨论
活动要求:1.课前布置要求要明确、具体,准备工作要充分。资料要详实、生动。
2.选取学习过程中的某一话题,通过具体实践谈体会或写成散文。内容应是:知识上的新认识;能力上的提高;情感上的升华。
3.做好课后评价。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几个层次。
4.教师要拟好评定项目及标准。
第二单元美好的校园时光
第6课:同窗之缘
检测内容及要求:
了解什么是友情。友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理解友情的重要性;分清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它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谊;知道怎样和朋友相处;识记:异性之间恰当交往的方式;理解:“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第7课:师生之情
检测内容及要求:
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正确认识教师的价值;深刻理解教师的作用及教师工作的意义;知道怎样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知道教师也需要理解。了解教师工作的辛劳;知道怎样尊敬老师;掌握一些与教师沟通的技巧。
第8课:爱我校园
检测内容及要求:
了解健康的校园文化是什么;了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对学生成长的作用;知道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理解学校是我们的共同家园;爱校要求我们怎样做;根据自己对学校的认识,写一篇赞美学校的文章。或设计一份小报。
第9课:规划学习
检测内容及要求:
了解什么是规划学习;理解“没有计划的学习简直就是荒唐”;知道为什么学习要有计划性;正确对待学习压力,考试压力;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某一习惯的计划,并每天记录反馈。
第10课:为校增光
综合实践课
课标要求: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活动主题:告别不文明行为,我为学校添光彩
“老师您辛苦了”交流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设计
“换位思考化解矛盾”经验交流
活动要求:与第一单元同
第三单元多彩的文化生活
第11课:北京风采
检测内容及要求:
理解北京是什么中心,为什么;知道北京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了解北京追求的新目标。新北京的四大鲜明特色是什么;了解未来北京新格局。北京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以一名北京人的身份,承担起建设未来北京的责任。写出自己的规划,及对北京青少年的行为要求。
第12课:民族风情
检测内容及要求:
了解我国民族的现状;理解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我国的历史;理解:“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使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知道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
第13课:七彩文化
检测内容及要求:
理解体会文化多元的内涵及意义;了解文化习俗差异的社会现实;学会在生活中尊重不同习俗的意义及做法;知道文化的发展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第14课:民族之魂
检测内容及要求:
知道我国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及作用,了解“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内容。体会中国传统美德博大精深的内容和强大的生命力;了解今天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时代精神;记住我们民族精神和民族之魂的核心内容;学会在生活中培养民族精神;结合94页图片,写一篇自己学习本课后的认识或体会。
第15课:“奥运”北京
综合实践课
活动主题:“奥运”北京
“世界文化知多少”知识竞赛
中华礼仪展示活动
活动要求:1.结合学校、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主题。
2.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目标指导。
3.对学生的参与程度给于适当的评价。
第四单元遵守生活的约定
第16课:人字结构
检测内容及要求:
懂得每一个人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但不是经济地位的无差异。(活动);了解平等的内涵,知道平等地对待他人我们应该怎样做;懂得能够以真诚友善的方式对待他人;懂得关注、关爱弱势群体,对身边有困难的人能够以平等之心提供精神支持和力所能及的物质帮助;理解合作与竞争的意义;理解: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行为要求: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第17课:人言为信
检测内容及要求:
正确理解诚信的含义;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知道诚实守信不仅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的一种方式,只有对人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诚信是立身之本,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是交往之道,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知道诚实待人、诚信待人对我们的要求;识记: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知道诚实并不意味着哥们义气,在朋友犯错误时,要勇于提出批评意见,自己犯错误的时候也要勇于承认,能诚实的与人交往,并体会坚守诚信带来的平静和快乐。
第18课:讲究礼仪
检测内容及要求:
了解什么是礼貌,礼貌的作用;记住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生活中要学会以礼相待;知道礼貌待人应该怎么做;了解什么是礼仪,礼仪有什么作用;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场合,礼仪的要求会有不同,从而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活动)
第19课:遵守公德
检测内容及要求:
了解什么是公德。我国倡导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知道公德的重要性;理解: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设施和环境、遵守公共规则体现着对他人的尊敬;理解: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知道公德的核心是利他。遵守公德应该怎样做;理解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生活具有多面性、多样性和变动性,人与人之间必定会存在不同的观点、意见和品位。养成宽容地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和品质。
第20课:推己及人
综合实践
活动主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容不能过分”辩论活动;诚实守信格言、故事交流活动;“诚信银行”建立活动。
活动要求:1.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内容。要求要明确、到位。
2.活动过程要做到人人参与,
3.要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方法、感受等角度写出自己的收获,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4.活动拓展:寻找出更多生活中交往的对象,总结出与人交往的原则,学会沟通与理解,尊重与平。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遵守这些准则,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九年级
一、监测范围、
思想政治学科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
标准》(修订)规定的初中三年级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要求为依据,同时加试一定的国内外大事。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修订本)《思想政治》(全一册);
学年度国内外大事、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有关内容。
二、监测方式
思想政治学科初三教学质量监测采用笔试和实践活动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总分为100分。
(一)笔试采取全县统一命题、闭卷、书面作答的方式,卷面分为100分,在总成绩中占80分。其试卷结构如下:
1.试卷由两卷组成。其中第一卷为选择题卷;第二卷为非选择题卷。
2.知识内容的分布情况为:
《思想政治》三年级(全一册)约90分;
学年度内国内外大事、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有关内容10分。
试题的难易程度分布情况为:
较易试题约占80%;中等试题约占10%;较难试题约占10%。
试卷题型的分布情况为:
选择题约70分;简答题约20分;问答题约10分。
(二)实践活动考察方式和内容由学校教师自行决定,占20分。
除笔试形式外,思想政治学科质量检测另外辅以社会调查报告、专题小论文、制作专题小报、进行调查访谈写访谈报告等多种考查形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等级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层次。评价项目指标参见初一内容。:
三、监测内容
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一)要求识记的知识
生产力;生产关系;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奴隶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国家本质;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阻碍生产发展的表现;封建社会的进步性;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封建统治的罗网;封建制度对生产的束缚日益严重;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新科技革命的兴起极其影响表明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资本主义私有制;剩余价值;资本家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资本主义生产已经社会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工人地位没有改变。
(二)要求理解的知识
1.简述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阶级和国家的过程。
2.简要说明文字出现的重大历史意义和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
3.概述历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4.简要说明你对社会主义终究代替资本主义大趋势的认识。
(三)活动要求
采用多种手段获取图文资料,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古代中国为世界文
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
2.收集有关报道证实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没有改变。
3.收集十月革命以来反映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资料。
第二课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一)要求识记的知识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三个代表的基本含义;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特点;社会主义的本质;巨变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含义及意义。
(二)要求理解的知识
列举重要史实展现近代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奋斗历程。
(三)活动要求
1.收集资料以“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为题对中国人民选择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进行讨论。
2.从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等方面,展示社会主义新中国发生的巨变。
3.结合图文资料,通过调查、访谈活动,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发表并交流各自的感想。
第三课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要求识记的知识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三个有利于;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目的;我国资源现状及严峻性的表现;环境问题;我国环境总体状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及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改革的实质目标;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要求理解的知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三)活动要求
1.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字,采用自制或识读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资源分布的概况、环境形势的表现。
2.收集典型事例,说明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3.收集典型事例,表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第四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要求识记的知识
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第三步战略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地位;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二)要求理解的知识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用事例说明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
(三)活动要求
以某项正在建设的重点工程为例,对国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等问题,进行综合探讨和交流。
讨论本地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尝试依法提出合理建议,体验公民的主动参与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根据切身经历,结合有关资料,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采取各种调查方式,了解所在地区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的情况,并就如何改善文化环境,提出和交流各自的建议。
第五课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一)要求识记的知识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共产主义包含两个阶段;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总趋势是不会改变的;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关系;霸权主义一直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国际竞争的实质;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正确把握成才目标。
(二)要求理解的知识
举出世界各地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社会变革的具体方式不相同的实例。
说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列举霸权主义者干涉别国内政的事例,说明霸权主义是当代世界和平面临的主要威胁。
收集有关事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艰苦创业精神的认识。
选用历史和现实的实例,说明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三)活动要求
共同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表达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
通过各种方式关注当前科技革命的进程和国际竞争的表现,以“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题,交流各自的看法,表达共同的志向。
回顾百年来中国经历的巨变,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和发展的重任,讨论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创业精神,才能担当起历史的使命。
附:时政考核内容为学年度国内外大事、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有关内容。
高中部分
高中政治质量检测与评价方案
一、监测知识范围及能级要求
(一)知识范围及目标
包括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政治学科相应学段的全部知识内容。所考核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每一单元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而且要从总体上把握各学段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建构相应的学科知识体系。
(二)能力要求
1.识记能力: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求的范围内,对有关事实、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再现或再认的能力。
2.理解能力: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求的范围内,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的转换能力或解释、推理能力。
3.运用能力: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求的范围内,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应用于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之中,分析和解决那些教师未曾讲过或帮助解决过的问题的能力。
4.综合能力:指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综合包括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也包括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
5.表达能力:指根据题目要求,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能力。
二、监测形式
(一)笔试形式
1、高中思想政治质量检测书面作答、闭卷检测为主要形式,试卷满分为100分。时间为120分钟。试卷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种题型。
2、试卷题型比例
选择题约55%采用最佳选择题形式,即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简答题约15%在横线上作答,紧扣题意,简明扼要。
问答题约20%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
论述题约10%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论述说明。
3、试题难易度比例
容易题(基础题)约70%
中等难度题约20%
较难题约10%
(二)实践活动考查
除笔试形式外,思想政治学科质量检测另外辅以社会调查报告、专题小论文等多种考查形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等级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层次。评价指标如下:
评价项目优良合格不合格
态度与情感积极主动、认真较积极、认真一般不积极、不认真
过程与方法科学、合理较科学一般方法不得当
学科知识运用
准确、科学、合理较准确、科学一般不科学、不合理
对实际问题的认识、说明与论证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认识、说明实际问题,能提出一些正确的方法能正确地认识、说明实际问题,观点明确,表述清楚。一般对实际问题认识、说明欠科学欠准确。不能正确加以论证、说明。
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在科学性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独特的认识问题的方法在科学性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见解和认识问题的方法。一般不具备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
三、监测的知识内容
高中各年级监测的知识内容,参见本年度的《高中会考说明》中的具体知识范围要求。高三年级可参见《高考说明》中的具体要求。
附:时事政治
年度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