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意见
时间:2022-11-23 11:42:00
导语: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依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中心、中教部的工作意见及工作计划,依据《教学大纲》《课标》和中高考《说明》的要求,根据我县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任务,特制定语文学科加强与改进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师资队伍现状
1.基本情况
全县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总人数294(高中88人+初中206人,不包括职高和中职校),原学历大学本科88人,占29.93%;后续为本科的194人,占69.99%;大专的12人,占4.08%。教龄10年以上108人,占36.73%;5—10年99人,占33.67%;5年以下87人,占29.59%。高级职称55人,占29.59%;一级职称99人,占33.67%;二级职称112人,占38.1%;未定级28人,占9.52%;29名骨干教师,高中17人,初中12人,分布在县城校27人,川区校2人,山区校0。总的来看,我县语文教师年轻、学历结构复杂。
2.课堂教学现状
294名教师中,A类课约占语文教师总人数的20%,B类课占65%,C类课占15%。从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来看:294名教师15%能够很好地胜任教学:对教学有认识,对教材能理解和把握,能够驾驭课堂教学;75%基本胜任;10%不能胜任。不能胜任的老师主要是管理学生的能力、教学基本功、专业知识与技能比较欠缺,课堂教学不但不吸引学生,反倒让学生厌倦。
3.学生学业水平
从近两年的中、高考成绩来看,我县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业处于全市中等偏下接均线的水平,欠缺主要体现在语文积累不厚实,阅读量小,知识面窄,特别是在中外文化的探究上没有自己专门的领域,集中反映在作文中是内容苍白、语言干瘪。
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处于全市的底线,欠缺主要体现在语文双基不扎实,学生没有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规律,在写作上,主要是学生对生活没认识没感受,也缺乏一定的表达技巧。
二、教学现状分析
(一)值得肯定的几个方面
1.教学中注重激发兴趣,教授方法,养成习惯,提高素养。首先,教师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读书欲望,因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其次,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第三,能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形成良好的素养,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2.教学中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阅读教学中能引导学生首先从表情达意的角度解读文本,透过文字了解和体味作者的感情态度和思想认识。其次,探究表情达意的方法手段和语言特色,从文章学的角度分析可资借鉴的写作技巧。
3.注重了语文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特别是综合性学习很有成效;写作教学注重和阅读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读出真情,写出实感;特别强调有感而发,反对无病呻吟和随意编造的“作文”。
4.注重诵读,坚持多读少讲或以读促讲,把文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诵读,在美读中感悟,再品味语言和情感中提高语文素养。
5.注重双基,熟练运用3500常用和次常用字;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增加文化底蕴。
6.融课题研究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进行研究,以新理念指导教学。
(二)存在的两个主要方面的问题
第一方面,从课改的角度看:
1.教师在教学中追求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多样、学生发言人次频率高,而忽视了学科的本质特点,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深度广度不够;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重视不够。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常常表现为材料的大量收集,但对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形成观点以及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重视不够。
3.重视了教学研究,但所作的课题研究和所写论文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不够,没有使研究源于教学再回归教学。
4.对教材的运用不够灵活,对语文学习的拓展和延伸不够。
第二方面,从教学常规的角度看:
1.教师对《大纲》《课标》的理解把握不够,对所教学段缺乏通盘考虑,致使学生知识不系统不扎实,能力上有漏洞。
2.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设计教学,一是没有很好地读懂教材,再是缺乏一定的设计思路。
3.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体现在教案上目标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表述也不规范。
4.阅读教学中,缺乏对阅读规律和阅读的过程把握,特别是缺乏对语言的品位和感悟。
5.写作教学中,忽视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社会、思考人生,丰富思想情感的引导。
忽视作文的修改。
三、加强与改进学科教学的意见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1.教学计划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加强训练的具体措施,主要的教学活动等。
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知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和能力、语文积累(文学常识、作品背诵)、阅读能力(文言文、现代文)、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2.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
学科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课标》《学科意见》《评价方案》对学段的要求以及整套教材的特点,制定学段、学年、学期、单元的教学计划。对于学段来说,要对教学内容和教材通盘考虑;对于每一册教材来说,应该把教材和读本统筹考虑,或按文体、或按主题、或按风格、或按时代重新编排单元,调整教学顺序。
如果中途换老师,要进行计划的交接。
(二)加强备课环节
备课有两个大步骤:一是读懂文本,二是设计教学方案。
1.读懂文本是语文学科备课的最基本要求。读懂文章是从两个层次来说的。首先是整体把握,也就是要明白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弄清文章结构和作者的行文思路以及写作上的技法特点、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其次是精细阅读理解,主要是对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也包括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确认、提取、筛选、整合。
2.设计和和编写教案。教案是对文本深入研究以后,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所制定的教学预案,应该是教师依照一定的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亲近文本的方略,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教案。应包括预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后训练等基本内容。
但是应该把怎样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品味情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中提高语文素养。
3.提倡单元备课,更鼓励专题性教学设计。文本不是孤立存在的,要结合一个单元给具体的文本进行定位,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专题性学习教学设计,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一篇课文的或主题、或内容、或语言、或结构、或其它的某一方面,把课内外、不同学段的相关文章整合在一起,就某一个专题由学生进行探究阅读,学生在比较阅读过程中的收获是巨大的,形成的能力正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学习能力。
(三)重视课堂教学设计
进行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赖于教师对三方面情况的深入了解分析和牢固的把握。第一是指导教学的总目标——《教学大纲》《课标》,还包括教研部门制定的《学科意见》《评价方案》等;第二是教材,除课本外还有老师向课外拓展延伸的教学内容;第三是学生,主要指学生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情况。教师要在此基础上统筹全局拟订的具体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表述、教学环节设置、学习方式和方法选择、教学工具选择、训练的设计等。
1.教学目标的制定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⑵学习方法与策略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哪些方法规律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了教学内容之后学生应建构起怎样的认识
2、教学环节的设计
⑴教师和学生准备环节: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辅助材料、媒体选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⑵提出问题环节:问题情境的创设、对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对问题的归纳和整理
⑶解决问题环节:知识的掌握、方法和规律的总结
⑷训练巩固环节: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四)对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一点,要根据阅读规律把握阅读的过程
首先,整体感知:从整体把握一篇文章。(精读、跳读、速读)
1.感知的内容
(1)文体:分两类,文章文体、文学文体
文章文体:记叙、说明、议论;文学文体: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2)内容要点:围绕什么话题组织材料,把握宏观才能避免微观随意。
(3)情感基调:特别是文学作品
(4)思路脉络(文章结构)
(5)主旨:主旨由材料来表现,又对理解材料、结构、语句起决定作用。
2.感知的方法:
(1)联系相关背景:背景是大语境,是理解文章的重要依据。
(2)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状况,作者的生活经历。
(3)联系相关文章:可以是同一作者,也可以不同作者
第二步精细阅读,具体分析理解
1、具体分析的内容:
(1)理解文章各段主要内容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2)体味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文章内容,学生能提出疑问和自己的看法。
(4)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
(5)对作品感人的情境和生动的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做出评价。
(6)能品味作品巧妙的艺术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具体分析的方法:
(1)统理材料,归纳概括。(也是对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察)
(2)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
(3)找出合适的切入点引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具体的分析理解和评价鉴赏。
(4)根据上下文的相承相递来理解相关内容
(5)虚实参照,抽象具体参照来理解
第三步,回到整体
1.从整体上全面把握文章(内容、中心、思路、写作手法)。
2.形成对文章的认识和评价。
3.对文章要有自己的联想、感悟、体会。
第二点,在把握阅读规律和阅读的过程的基础上,要注重语言的品味和感悟
1.诗歌教学要根据诗歌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和情感。
2.小说教学要注重在理清情节的过程中分析人物,不能把情节和人物割裂开。
3.说明文和议论文要从抓住语言真正读懂文章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恰当地利用文体知识。
(五)对写作教学的几点建议
1.要有整个学段的关于写作教学的计划。
2.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社会、思考人生,丰富思想情感。养成勤观察勤写作的习惯。
3.和阅读教学结合,注重仿写。
4.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课外的好文章、学生的优秀文中总结写作方法和规律,以备以后的作文中运用。
5.注重学生作文的修改。
6.按课标要求背诵名家经典诗文,注重学习和背诵同学的范文。
语文学科各年级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方案
依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中心、中教部的工作意见及工作计划,依据《教学大纲》《课标》中高考《说明》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根据我县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任务,特制定《语文学科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检验和考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发挥评价对教学的正导向作用。
1.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诊断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更要关注他们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及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师在反思和创新中成长。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评价全面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发展,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诊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反思在学习策略、学习习惯、思维方法上的长处与不足。知识与技能评价以量化为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定性为主。
3.体现语文新课标的学科评价理念。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
(2)评价方法多样化(口试;笔试;考查;观察记录;活动记录;书面总结等)。
4.简约易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评价依据
初中阶段目标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利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或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12.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3.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
14.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l万字。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
(三)口语交际
15.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
16.耐心专注地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
17.讲普通话,做到语音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18.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四)语文常识
19.了解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并列、偏正、主谓、动宾、补充),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复句的主要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限于二重)和常见关联词语的用法。
20.了解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的一般用法。
21.了解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知识。
22.了解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文学的基本常识。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高中阶段目标
(一)阅读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默读注重效率。阅读具有一定的速度(一般现代文的阅读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实用类、文学类、理论类等多种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4.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5.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见附录一)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6.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7.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8.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二)写作
9.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10.能有意识地考虑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11.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12.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13.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14.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做到规范、简明、连贯、得体。
15.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提倡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
16.作文一般每学期不少于5次。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三年中课外练笔不少于3万字。
17.如有条件,可学习使用计算机写作。
(三)口语交际
18.自信负责地表达,文明得体地交流,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19.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表达简洁明了,力求流畅、生动,体现口语特点。
20.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头表达的效果。
21.在讨论中能尊重、理解他人,有自己的主见,并能条理清楚地加以陈述。
22.具有一定的演讲和辩论能力,力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有风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综合性学习
23.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探究性学习。
24.能自主选择恰当的课题,制订研究计划,运用调查、访问、讨论、查找资料、网上检索等多种方式,进行研讨,形成成果,并展示和交流。
自主组织与语文学科有关的各种社团活动。
三、评价项目与标准(见附表)
四、实施建议
学生学业的评价,不同年级在内容、方式、试卷结构、分数上各有不同:
初一初二依据教材的内容范围和初中毕业会考的形式命制期中期末试卷;初三依据中考形式命制试卷。
高一高二依据教材的内容范围和高中毕业会考的形式命制期中期末试卷;高三依据高考形式命制试卷。
期中、期末考试具体要求,见附表。
学生学业的评价,由三部分构成:一为语文知识和技能,包括平时、期中、期末考查考试成绩为定量的评价;二为语文学习的态度、方法,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为定性评价;第三部分为特长加分,听、说、读、写、口语交际等项目考核成绩和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成绩。学生每学期都将得到以上内容的一份语文学习综合评价报告单(附后)。
注:学生期中成绩=期中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特长加分
学生期末成绩=期末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特长加分
学生学期成绩100分=期中成绩40%+期末成绩60%
学生学年成绩100分=上学期40%+下学期60%
附:评价项目及标准
考
查
考
试
评
价项目及标准平
时
成
绩
共
40
分朗读与背诵5分口试,由学生组成考核小组,负责抽签考核,教师审核签字。允许二次评价。朗读考查内容为教材内的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考核内容为教材规定背诵的诗文。要求内容准确、发音清楚,有感情色彩。期中(末)考试前两周
口语交际5分口试,由学生组成考核小组,负责抽签考核,教师审核签字。允许二次评价。要求说普通话,口齿清楚,发音正确,符合所给的情境。期中(末)考试前两周
阅读积累5分由教师根据学生读书笔记完成情况评定,每学期5000字,平均每周300字,每周一次。要求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完成数量。每月检查一次,期中综合
课内作文和课外练笔5分由教师评定。课内每学期6次大作文,每次500字以上。课外练笔每学期5000字,每周一次,每篇不少于300字。要求书写工整,符合要求,完成数量。课内作文随平时的作文评定期中综合。课外练笔每月检查一次,期中(末)综合
语文作业5分由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评定。要求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格式正确。每月评定一次,其中(末)综合
写字5分由教师或学习小组评定,以练习钢笔正楷字为主。要求用方格纸,书写规范,每周一页。每月检查一次,期中(末)综合
综合实践5分由学习小组商议评定,要求积极参与,完成应承担的任务。随每次综合实践活动评定,期中(末)综合
平时检测5分由教师评定,内容自定。期中(末)综合
期中考试100分开、闭卷笔答。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及运用、阅读、写作等。期中(教师命题)
期末考试100分开、闭卷笔答。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及运用、阅读、写作等。期末(全县统考)
教师
评价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及学习的自信心。
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参与情况。
在语文学习中与同学合作、交流情况。
创新精神与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语文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方法掌握情况。
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书面小结根据课堂观察记录和活动记录等期中(末)综合
自我
评价反思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进步与发展。
反思自己在本学科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书面小结期中、期末各总结一次
同学
评价该同学在语文学习上的表现。
该同学在语文学习中的进步和发展情况。
对该同学语文学习的建议和意见。书面小结学习小组期中、期末各总结一次
家长
评价对孩子学业成绩签署意见,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希望。书面小结写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报告单上
特
长
加
分校级校级语文竞赛获奖,校级报刊发表作文1分符合五项条件的,可获相应加分,计入学期成绩;其他特长项目由学生自报,考核后加分。每学期总加分不超过10分
县级县级语文竞赛获奖,县级报刊发表作文2分
市级市级语文竞赛获奖,市级报刊发表作文3分
国家级国家级语文竞赛获奖,国家级报刊发表作文4分
国际级国际级语文竞赛获奖,国际级报刊发表作文5分
附:
年级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报告单
中学学年度第学期
姓名班级学号所在小组
平时成绩
期中成绩
期末成绩特长加分总成绩
朗读背诵口语交际阅读积累各类作文作业写字综合实践平时
检测
教
师
评
价
签名:日期:
自
我
评
价
签名:日期:
同
学
评
价
签名:日期:
家
长
意
见
签名:日期:
附:期中、期末考试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
期中、期末考试以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以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为依据,以所学的教材及与之水平相等同的阅读材料为考试范围,重点考查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语文能力要求。
二、考试方式及分数
笔试闭卷考试方式;初一初二高一高二满分100分,初三120分、高三150分,时间150分钟。期末考试采用全县统一命题。
三、考试内容
(一)语文基础
1.语音
根据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册教材中的常用字。
2.汉字
重点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常用字。
准确区分常见的同音字,能够辨识简单的形似字。
理解常见的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和意义。
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别字。
3.词语
理解、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常用词语。
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
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4.句子
能够借助单句和复句的相关知识理解语句。
能够正确运用句子表情达意。
能够借助语感、语法知识和修辞常识修改语句。
5.修辞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6.文学积累
识记本册教材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背诵并默写本册教材要求背诵的篇和段。
(二)阅读
1.现代文阅读
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
简要分析常用表达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2.文言文阅读
理解文中主要文言词语的含义。
能够将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写作
初中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思想感情真实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标点符号使用得当,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高中能写复杂的记叙文、一般的议论文、散文。
四、试卷结构(参照中高考)
考试内容及分配比例
语文基础约占20%
现代文阅读约占30%
文言文阅读约占10%
作文占40%
试题难度及分配比例
较易试题约占50%
中等试题约占30%
较难试题约占20%
试题题型及分配比例
选择题约占20%
填空题、简答题约占40%
写作占40%
注:初三试卷的试题题型及分配比例,按中考要求执行。
- 上一篇:落实两个教学意见通知
- 下一篇:中学数学学科教学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