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军家属就业再就业意见

时间:2022-11-07 01:26:00

导语:随军家属就业再就业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军家属就业再就业意见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切实解决好具有我市城镇户口、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驻乌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再就业问题。根据促进就业再就业的相关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建立军嫂(随军家属)就业再就业的信息、培训网络

(一)加强军地信息交流。

驻乌各部队要及时指导随军家属在户口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领取《求职登记证》,按规定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介绍机构和人事部门的人才交流机构根据登记情况依据市场劳动力需求每季度向随军家属用工需求信息。

(二)积极开展就业服务。

1.对实现就业的随军家属(即从事个体经营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或被用人单位吸纳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发放《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就业工作的通知》(新党发〔2**〕10号)及《**市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补助办法》(乌政办〔2**〕185号)规定享受税费减免和各项补贴。

2.各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和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应提供军嫂专项求职窗口、优先登记、优先推荐并定期为随军家属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其了解市场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就业愿望强烈的随军家属,应明确职业指导员与之结对,实施重点帮扶服务。同时加强与部队的沟通,每年定期举行军嫂就业专场供需见面会,向驻乌部队集中推荐适合随军家属就业的用工岗位。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对随军后需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随军家属,可在每个失业期内按规定提供一次减免费培训,享受最高不超过400元的补助;对培训后实现就业的,可享受最高不超过600元的补助。培训后经考核合格的,按规定发给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注重抓好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提高随军家属的职业技能水平。

二、依托社区,大力开发就业岗位,通过公益性岗位对随军家属中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托底安置

(一)以社区为依托,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

以开发社区居民生活服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后勤保障和社区管理服务的就业岗位(社区保洁、保安)等岗位为重点,探索社区就业新思路,把为随军家属提供就业服务的重点放在社区,由社区“再就业信息指导中心”与市各公共职业机构合作,为驻区部队的随军家属提供求职、职业指导、再就业培训等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鼓励社区的就业劳动组织(公益性劳动组织除外)安置符合规定的就业困难随军家属,社区就业劳动组织每安置1名就业困难随军家属,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从就业经费中给予2**元的补助。

(二)通过公益性岗位对随军家属中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托底安置。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在建立再就业援助常规制度的基础上,优先安排确实有困难的随军家属。各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和社区应将本地区随军家属就业困难人员底数调查清楚,建立台帐,根据具体情况,推荐到社区公益性岗位给予适当安置,并按规定享受岗位补贴。

各区(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将随军家属就业再就业工作纳入就业目标和年度考核中,并实行属地管理,具体负责本辖区随军家属就业再就业工作。对随军家属就业再就业出现的具体问题由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和双拥部门及时协调,切实做好我市双拥工作,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