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行政区划调整意见
时间:2022-11-05 06:53:00
导语:区行政区划调整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水磨沟区与东山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新政函〔20**〕121号)精神,市人民政府决定将东山区芦草沟乡的葛家沟村、石仁子沟村和涝坝沟村整建制划归水磨沟区管理,现就米东区和水磨沟区行政区划调整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关于行政区域界线的问题
将米东区186平方公里划归水磨沟区。调整后的米东区和水磨沟区行政区域界线走向为:西起河南东路立交桥,向东至坐标点(北纬43°52′24″、东经87°36′56″),向北沿山边、水库堤坝,折至水渠,经山边至坐标点(北纬43°54′03″、东经87°38′09″),向东折经闸门、卡子湾村南界,向北折经坐标点(北纬43°54′29″、东经87°39′42″),经高程点727.2、726.4、780.7、772.8、773.0、768.1、776.7、770.6、773.3,向东至碱沟西侧铁路,沿铁路向南至坐标点(北纬43°53′12″、东经87°42′47″),向西折经高程点817.3、820.4、824.0、832.2至坐标点(北纬43°54′00″、东经87°42′15″)向南经高程点876.9、845.5、820.5、835.9、859.0、868.1、886.3、904.1、894.7、901.4、912.3、884.8、898.7、917.1、916.3、899.3、895.6、899.9、897.1、914.2、941.5、937.2、956.6、946.4、962.1、976.4、987.7、1001.1、996.1、10**.6、1048.7、996.3、978.0、952.0至二道沟,沿二道沟向北折经高程点1011.0、1021.1、1027.1、1024.1至小路,沿小路向南折至甘沟,向南沿甘沟折经高程点2226、2264、2334、25**、2883至坐标点(北纬43°46′**″、东经88°00′29″)。具体行政区域界线以标界图为准。
二、关于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调整的问题
(一)关于机构设置的问题。
鉴于3个村今后的发展方向,开发旅游业是其重要任务,且3个村的地理位置与水磨沟区4A级旅游景区(含风景名胜区)、水磨沟村相连,为便于进一步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减少环节,将从芦草沟乡移交的人员编制与水磨沟区现有的正科级事业机构“水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制14名)进行整合,组建“水磨沟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为水磨沟区人民政府派出机构,机构规格暂维持正科级,除风景区的管理职责外,移交的3个村及水磨沟村的行政、社会事务管理职责也一并移交管委会。整合后,管委会的职能有所增加,辖区面积较大(含移交的3个村、水磨沟村、风景区,共246平方公里),可参考我市其他风景区管委会机构规格确定其规格,按程序报批。管委会暂列行政编制11名(待自治区批复11名乡镇行政编制转变为水磨沟区行政编制后正式确认),其中领导职数5名(行政编制为芦草沟乡移交的行政编制数,其中4名职数为移交的领导职数)。管委会内设党政办公室。
管委会下设机构:
1.行政事务中心(司法所),列事业编制7名(因未从芦草沟乡移交司法专项编制,此处较移交前的参照编制增加2名)。
2.社会事务中心,列事业编制7名。
3.旅游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列事业编制24名(“社会事务中心”和“旅游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编制数为芦草沟乡移交事业编制数及水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制之和)。
(二)关于人员编制调整的问题。
按照葛家沟村、石仁子沟村和涝坝沟村辖区总面积、总人口和GDP在芦草沟乡所占的比例加权平均计算,芦草沟乡及其所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按照42%的比例进行调整。3个村移交水磨沟区后,人员编制的具体移交问题,由水磨沟区制定方案,报市编委办审批。
1.芦草沟乡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编制总数为78名(行政编制27名、依照编制12名、事业编制39名),按照42%的比例,移交水磨沟区33名编制(行政编制11名、依照编制5名、事业编制17名);
2.芦草沟乡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实有在职人员总数为63名(行政编制14名、依照编制10名、事业编制39名),按照42%的比例,移交水磨沟区27名在职人员(行政编制6名、依照编制4名、事业编制17名);
3.芦草沟乡共有领导职数9名,按照42%的比例,移交水磨沟区领导职数4名;
4.芦草沟乡及所属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按实际离、退休人数的42%移交水磨沟区。
米东区移交水磨沟区的人员以截至20**年7月17日芦草沟乡在册人员为准。
三、关于财政问题
(一)人员及公用经费情况。
米东区芦草沟乡三村(葛家沟村、石仁子沟村和涝坝沟村)共有村干部12名、队长9名(非财政供养人员),村干部工资及办公经费每年需17万元,三老人员22名,每年需2万元。每年米东区财政负担三个村的村级支出19万元。移交后,村级组织人员及公用经费由水磨沟区财政负担。
(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情况。
近年来,东山区累计在葛家沟村、石仁子沟村和涝坝沟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113万元(其中:东山区财政投入1113万元,银行贷款2000万元)。决定:
1.东山区财政投入三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113万元)不予补偿;
2.东山区向银行贷款2000万元,用于建设石仁子沟水库工程、石仁路工程、涝坝沟路、芦七路、芦草沟路工程以及石芦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贷款至今未归还。区划调整后,2000万元银行贷款全部由水磨沟区承担。
四、关于党组织和党员问题
由米东区区委组织部及芦草沟乡党委提供移交的3个村党组织的组织设置、班子构成、党员管理、党费收缴结存、党组织固定资产及基层党建工作等详细情况,与水磨沟区区委组织部进行沟通、协商,做好移交前的各项准备工作。3个村的党员组织关系核实后,按照正式组织关系接转的要建立党员花名册,由米东区区委组织部根据3个村的整体移交工作进度情况,将党员组织关系一并转到水磨沟区区委组织部。3个村党组织、党员整体移交水磨沟区后,由水磨沟区区委组织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村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意见。
五、关于学校问题
米东区第一小学在编制范围内整建制移交水磨沟区管理(包括退休人员)。移交后,学校隶属水磨沟区教育局,机构规格由股级调整为相当副科级。学生原则上由水磨沟区教育局安置,如果部分哈语系学生就学困难,由市教育局安排在市36中学哈语系学校就读。
六、关于村卫生所的问题
3个村卫生所的人员编制按现状(3个村均无固定编制,石仁子沟、涝坝沟村各1名乡村医生,葛家沟村卫生所早已名存实亡)移交水磨沟区,由水磨沟区七道湾乡卫生院管理。移交后,由于3个村离市区较远,地理位置相对独立,3个卫生所各配2名事业编制,人员属卫生院管理,但编制要专项用于村卫生所。
七、关于耕地和蝴蝶谷的问题
调整行政区划后的水磨沟区石仁子沟村有约46亩耕地在米东区行政区域内,属村集体土地,已于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承包给村民个人(承包期限为50年)。根据“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该处耕地仍由石仁子沟村使用,具体事宜遵照《关于近郊四乡移交市区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乌政办〔2001〕285号)有关耕地问题的规定执行。如开发利用或引进项目,必须由米东区与水磨沟区协商确定。
经实地踏勘,蝴蝶谷长约7公里,面积约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调整后,蝴蝶谷在水磨沟行政区域内。对蝴蝶谷今后的开发问题,另行研究确定。
八、关于草场的问题
根据行政区域界线与草场区别对待的原则,草场原属谁使用的,行政区划调整后仍属谁使用。米东区三个村移交水磨沟区后,涉及的草原禁牧饲草料补助资金发放、配套饲草料地和棚圈建设、配备加工机械等,由水磨沟区按照《关于对城市周边草原实行禁牧的通告》(乌政通〔2003〕22号)和《关于批转**市草原禁牧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政办〔2003〕235号)有关草场问题的规定执行。
九、关于石仁子沟水库的问题
(一)石仁子沟水库基本情况。
石仁子沟水库库容192.6万m3,最大坝高41.08米,建设总投资1997.22万元。水库以灌溉为主,同时兼有防洪和旅游、养殖功能,主要解决石仁子沟村(属水磨沟区)2000多亩耕地,以及芦草沟村(属米东区)8500多亩耕地的农田灌溉用水。目前没有征收水费。从水库蓄水量、大坝高程和溃坝过水区域看,水库的安全运行管理非常重要,由市水务局直接管理,并保留原建制(科级事业单位,全额预算管理,编制18名)。目前水库有7名工作人员,其中5人为米东区塔桥湾水库调配人员,由米东区尽快办理5人调动手续,随水库一并移交市水务局管理。
(二)石仁子沟水库灌区用水管理机制。
石仁子沟灌区水资源匮乏,每亩耕地可分配地表水量不足400立方米,以往配水过程中矛盾较多,村与村及用户之间水事纠纷时有发生。移交后,水磨沟区石仁子沟村2000多亩耕地处于灌区上游,米东区芦草沟村8500多亩耕地处于下游,水事纠纷不可避免。因此,米东区保留芦草沟乡水管站,负责芦草沟乡范围内灌溉用水的分配和水利设施的建设及管理,同时负责该乡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设施的运营和管理;石仁子沟水库管理站负责水库安全运营和协调跨区水量的配置和协调。同时,由市水务局负责改进灌区灌溉管理,实施定额配水和配水计划制度,并建设必要的分水设施和配水渠道,改造灌区灌溉渠系,以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
十、关于居民户籍及社会治安管理等问题
行政区划调整后,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该区域的居民户籍管理及社会治安等工作一并移交水磨沟区负责。
- 上一篇: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意见
- 下一篇:文物普查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