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意见
时间:2022-11-05 03:08:00
导语: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有效配置大中专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人才资源,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为我市“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现就做好我市200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采取措施,挖掘就业潜力,拓宽就业渠道,创新就业方式,积极吸纳、引进、储备一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为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把我市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和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办发[2005]18号文件精神任务分解的通知》(浙委办发[2005]48号)的精神,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坚持把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新型社区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与推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结合,完善政策,健全机制,落实措施,营造环境,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企业,到艰苦地区工作,走艰苦创业、自主创业、科技创业之路。
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毕业生人才资源的基础上,人事、教育、劳动、财政、公安、民政、工商、卫生、农业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相适应的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要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完善具体操作办法,充分发挥政策效应,使大学生到基层,不仅能下得去,而且能留得住,更好地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从2006年起,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积极推进毕业生进村、进社区工作。
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毕业生,各有关部门要按省、市有关政策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给予大力扶持。凡毕业生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通过举办创业讲座、推荐创业项目、开展创业技能培训、提供创业经费支持等不同形式,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训。不断营造有利于毕业生创业的社会氛围,对毕业生以从事自由职业、短期职业、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各有关部门要提供必要的服务,在人事、户籍管理、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缴纳、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提供保障。对**籍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户口可迁到工作地区,也可迁回原籍,并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免费提供人事服务。
三、加强对低学历和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
各级人才市场要举办好面向中专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促进低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鼓励我市生源的大专、中专毕业生继续深造学习,对参加成人教育的毕业生可按有关政策,办理就业派遣手续。各部门要进一步畅通低学历毕业生的流动渠道,丰富就业形式,促进其充分就业。
对我市困难家庭未就业毕业生实施登记制度,实施困难家庭普通大中专毕业生“零失业”工程,对城乡低保和低收入家庭未就业的毕业生,优先安排就业岗位。在实习期间,人事、劳动和民政部门跟踪了解就业情况,保证其按时转正。符合低保标准或临时救助标准的,由民政部门按程序办理低保或给予临时救助;劳动部门为其提供相应的免费就业培训。特困家庭毕业生可免费参加各级人才、劳动力市场举办的招聘活动,并由各级人事、劳动机构提供相应的免费档案保管、求职信息等服务。对列入帮扶范围的毕业生,各部门要提供一系列就业便利条件,使其尽可能实现就业。
四、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网络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积极建立和培育各类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市场体系,不断加强市场软、硬件建设,促进有形、无形两个市场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市和县区两级政府人事部门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主渠道作用,提倡和鼓励举办高效、适用、小型、经常性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大力推行网上招聘,通过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建设和服务,逐步替代大规模的现场招聘会,降低供求双方的成本。进一步规范人才、劳动力市场秩序,加大人事、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规范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行为。各单位要遵守有关规定,保障毕业生的正常流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解除就业协议、改派及返回原籍等手续,必须通过市、县区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扣留毕业生的档案和毕业证、报到证等证件,也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五、要加大对毕业生就业的服务力度,努力促进就业工作
积极开辟中小企业、非公有制单位接收渠道,为各类企业接收毕业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应届毕业生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自办理报到之月起一年内,实行人事,对应届毕业生到非公企业经济组织或已改制的国有企业就业的,全部实行人事。对于毕业时未落实就业单位并有就业要求的**生源毕业生,可在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求职登记,并由其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
六、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
毕业生就业是整个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各级政府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注意结合本地实际,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创新工作方法,把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政府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加强协作,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合力。
- 上一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救助制度
- 下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