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实施意见

时间:2022-11-04 04:34:00

导语: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实施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浙委办[2003]7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促进我市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意义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和重要生活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基本权利,是农民根本利益所在。1998年以来,全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基本完成了以延长承包期30年为核心内容的二轮土地承包工作,促进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和完善,为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奠定了制度基础,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但是,工作上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少数应承包到户的土地没有发包到户;应发到户的权证没有发到户;土地整理后,农户的承包地与原承包合同、权证不一致;农户承包地被征用后没有及时对承包合同、权证进行变更、注销。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解决,将会影响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长期稳定,影响农用地资源保护和粮食生产安全,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稳定。各级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筹城乡发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高度出发,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把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工作做好,把国家赋予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真正落实到户。

二、总体要求和工作原则

总体要求:全面完成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工作,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做到承包面积、座落四至、合同、权证“四到户”;切实加强土地承包合同、权证和档案管理,规范承包土地的流转、整理、征用行为,有效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就业,逐步解决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和粮食生产能力。各县区要抓紧实施,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在六月底前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完善工作。

工作原则:

一是突出稳定,注重完善。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已经完成土地二轮承包的地方,不能推倒重来搞重新发包。不够完善的地方,要按照程序合法、手续完备、权证到户的要求做好规范工作。

二是尊重民意,形式多样。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土地调整、整理、流转、征用等必须坚持法律法规的规定程序。解决遗留问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搞一刀切。

三是落实责任,积极稳妥。实行各地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积极稳妥,讲究方法,做实做细工作,重在解决问题。确保土地二轮承包工作的全面完成,确保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三、进一步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中的有关政策

(一)切实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坚持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属不变,不准以完善二轮土地承包为由,随意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尚未开展二轮承包的村或组以及虽已列入国家建设用地规划,但在2004年底前不能被征用的,必须抓紧组织完成二轮土地承包,原则上以1998年底在册农业人口落实土地承包权。农户中婚嫁妇女和入赘男子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落实,坚持男女平等原则,以1998年底时的户籍所在地落实承包地为主。二轮承包以后婚嫁、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凡土地被全部征用、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户口等情形的,应及时收回承包经营权证,并中止承包合同。二轮承包后农户自愿将承包地交回发包方的,在承包期内不得再要求承包土地。六十年代初国家困难时期,一些城镇职工被动员精简下放到农村落户并一直在当地农村生产生活的“定销户”,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个别地方为解决土地荒芜,允许外地农民承包经营本村或本组土地,并同意将户籍迁入本地的“外来户”,原则上视同本村村民。

(二)严格把握土地调整的范围。已经落实好二轮承包工作的村组,坚持承包期30年不变,不得再进行定期小调整。二轮土地承包以后,已合法进行过小调整的,予以认可,今后不得定期小调整。二轮承包方案中有定期小调整内容的,要按法定程序,形成新的承包方案决议。二轮承包后发生人口变化的村、组,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办法。二轮承包以后迁入、出生的人员,尚未落实承包土地的,可以在机动地、收(交)回承包地和新增土地中解决,也可通过集体经济补偿办法解决。承包期内确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大量土地合法征用等特殊情况,确需作适当调整的,必须做到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三)切实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发放和合同管理工作。原实行“两田制”的地方,原则上要按照“四到户”要求落实承包地。责任田流转合同到期的,要尊重农民意愿,及时将地块确权到户,变更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对人均耕地不足0.2亩的,按合法程序,报乡(镇)政府和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采用只确定面积不确定四至的办法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对实行其他方式承包的,县(区)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开展登记工作,并发给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原核发的《浙江省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证》继续有效。今后换发、补发的一律使用全国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凡承包合同、权证内容与实际不一致的,要做好合同、权证的变更、换发、收回、补发、核销等工作。凡农户承包经营权证遗失或损毁的,应按规定程序予以补发。各县区、乡镇、村按各自职责妥善保管好土地承包的相关档案。

(四)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农户进行土地流转,不得用收回农户承包地的办法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不得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搞土地流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规范流转合同有关手续,土地流转当事人应当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明确流转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流转后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收益全部归原承包农户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

(五)完善农村土地征用政策和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征用的农村集体土地属基本农田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须征得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在签订征地意向协议前,应公开土地征用经济补偿政策,召开村民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充分听取并采纳多数被征地农民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会议形成的决议应作为征地审批的必备条件。征用承包地补偿费用到位时,应及时变更、收回、核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和权证。要坚决贯彻落实湖政发〔2003〕12号、1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被征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工作力度,逐步解决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着力提高生活水平。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做到占补平衡,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六)切实保障土地整理中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土地整理审批前,应将整理方案、整理后承包地的分配、补偿政策等提交村民会议讨论,确保每一个土地承包户的知情权,并取得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通过,将村民会议决议作为土地整理立项审批的必备条件。农户承包地上的附着物、青苗等补偿标准,应参考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列入整理成本,由实施单位承担。土地整理后农户承包面积不得减少。土地整理后的承包方案,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并取得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做到面积、四至落实到户,并做好合同、权证变更、登记手续。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到户情况,要作为土地整理项目验收的内容和条件。

四、切实加强对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关系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真正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到户。对态度积极、工作完成较好,要总结表扬;对动作迟缓,措施不力的,要通报批评;对严重违反《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有关政策,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不落实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和保障政策,引起农民群体性信访而不予解决的,要追究当地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责任。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指导和督查,乡(镇)政府要承担起土地承包工作的实施和管理职责。要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仲裁试点,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制。各级国土资源、劳动和社会保障、信访、监察、人事部门和法院、妇联等,要根据各自职责认真做好工作,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