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意见
时间:2022-11-04 03:14:00
导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我市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浙委〔2008〕71号),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目标要求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党代会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文化大市建设“八项工程”,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增强**文化的软实力和竞争力,为全力实施“增强‘三力’、奋力崛起”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主要目标: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到2012年,基本建成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使**的文化特色更加鲜明、文化产业更加壮大、文化惠民更加有效、文化体制更加完善、文化人才更加充足,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格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巩固,和谐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文明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和道德风尚进一步形成,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公共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建立。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培育**特色文化产业,政策导向机制逐步健全,市场体系初步完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建成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壮大一批文化企业,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区块,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培育一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注重发挥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坚持传承创新。既重视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彰显传统文化的区域性特色和时代性,又始终把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基点和动力,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针对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既注重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又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成亮点,力争在重点工作、关键环节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齐抓共管。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充分调动发挥广大文化工作者、工商企业、群团组织、文化团体和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动员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形成共同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整体合力。
三、主要任务
(一)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
1.加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以党校培训教育为主阵地,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充分发挥“南太湖论坛”等载体作用,着力推进理论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自觉把理论学习成果不断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
2.开展面向全社会的理论宣传。健全市、县(区)、乡(镇)、基层四级理论政策宣讲网络,充分发挥各类理论宣传阵地和宣讲队伍的作用,广泛开展理论和形势政策宣讲活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大众化和通俗化。积极探索媒体理论宣传的有效形式,组织编写通俗理论读物,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不断增强理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感染力。
(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3.加强社会科学研究。开展当代**发展和**历史文化两大系列研究,出版系列丛书,重点扶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的实践”等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重大作用的研究项目,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智力支持。
4.推进社会科学普及。积极开展社会科学知识宣传普及,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机制,发挥南太湖人文大讲堂、社科普及周活动、**社科网等载体作用,努力使社会科学面向大众、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逐步实现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经常化,提升公众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改进思想道德建设
5.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重大纪念日、纪念活动、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活动、重大事件等为契机,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宣传教育活动,继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进一步探索典型宣传的新形式、新载体。大力弘扬“开放、务实、创新、和谐”的人文精神,形成全市人民创业创新、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6.深化道德实践活动。健全社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作用,广泛开展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感动**”、“文明五心”好公民等评选和典型宣传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弘扬道德力量,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
7.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落实工作职能,健全工作机构,建立长效机制,组织实施好深化育人阵地、精神食粮、成长环境、帮护工程“四大建设”。关注农村和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四)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
8.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组织实施文明素质提升、文明风尚培育、文明环境建设系列行动,巩固“四城联创”阶段性成果,全力争创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深化市、县(区)联创共建,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县城,积极推进文明县、文明街道、文明社区创建工作。
9.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按照建设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的要求,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改善人居环境,培育新型农民。以乡风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行乡风评议。深化“双十百千万”文明和谐结对共建工程,争创全国文明村镇。以安吉县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为契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10.拓展基层创建内涵。完善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制定文明风景旅游区测评体系,推进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风景旅游区等基层创建。探索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努力扩大和谐企业、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创建覆盖面。
(五)加快推进媒体建设
11.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新闻宣传方式,综合新闻宣传资源,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努力形成主流舆论强势。加强新闻宣传精品工程建设,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加强政府新闻工作,继续推进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提高突发公共事件新闻能力。完善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掌握网上舆论引导主动权。强化新闻宣传管理机制建设,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
12.提升媒体综合实力。适应当代信息传播形势和媒体竞争需要,推进报业、广电集团化经营管理,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切实增强党报和广播电视传媒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省城市同业中争取强势地位。以数字化建设为契机,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加强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建立数字电视公共信息平台,推进新闻核心业务数字化,加强数字化信息管理。积极开拓数字报纸、视频点播、手机报纸、城市电视等新型传播载体和业务,不断扩大和提升媒体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1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建立以**在线新闻网为龙头,以县(区)新闻网为骨干的两级网络新闻传播体系,规范政府网站的信息,扶持科教类、文化艺术类和校园网站,正确引导社会类网站发展,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加速新闻网站音视频功能的开发力度,提高网络媒体的原创能力和网络文化产品、服务的供给能力,形成具有**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完善网络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制订网络文化管理办法。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净化网络环境,深入实施“绿色网络工程”。
(六)巩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4.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市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充分发挥现有大剧院、音乐厅等重要文化场馆的作用。推动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机关、企业、学校的文化设施尽可能向社会开放。深化文化先进县(区)和“浙江东海文化明珠”、“浙江省体育强县(镇)”建设。办好乡镇综合文化站,使之成为集图书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全面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体育健身等基层文化建设重点工程。用文化引领城市建设,加快传统街区修建步伐。
15.加强文化精品创作生产。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精心组织主旋律作品创作活动,打造20至25部体现优秀历史文化、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力作。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等重大奖项参赛作品的创作生产,形成一批文学、电影、电视剧、广播剧、舞台剧、歌曲、书法美术等各个门类的文艺精品。建立健全精品创作生产的组织化市场化机制,充分调动作家艺术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6.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精心办好中国·国际湖笔文化节和南太湖音乐舞蹈节及县(区)重大文化活动,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品牌。组织以“欢乐**”为品牌的“文化服务基层行”和“文明和谐种文化”两大系列活动。深入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十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文化低保”工程。统筹城乡文化资源,继续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大工程,打造中心城区“15分钟文化活动圈”、“10分钟健身圈”,大力推进企业文化、村落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和广场文化活动。
(七)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7.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深入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在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中注重考古发掘以及文物的保护、巡查。继续实施国有博物馆陈列展示精品项目和文物科技保护项目。积极鼓励和引导历史名人纪念馆、民间收藏馆做好文物收集、整理与展示。全面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以争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充分发掘**茶文化、丝文化、书画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强传承基地建设,逐步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民族传统节日标志地,推进传统文化“活态”传承。
18.推动文化“走出去”。以长三角文化产业带建设为契机,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主动加强与国内外友城的友好往来,积极借助国家和省举办的系列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推出**文化项目,打响“人生只合住**”、“笔墨江南、清丽**”、“太湖之州”、“黄浦江源”的**牌。促进**对外文化传播,加强与央视等媒体的合作,精心制作外宣产品,打造宣传新阵地。推动**文化产品出口,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重点研发、推出民间工艺领域的项目和产品。
(八)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19.引导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大力改造提升文体用品制造业、文化娱乐业、健身服务业、旅游文化服务业等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重点引导发展艺术创作表演、工艺美术、新闻出版、影视制作、时尚设计、动漫游戏等体现文艺创意、传媒创意、生活创意、设计创意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
20.积极培育文化产业主体。加快组建**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加快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扶持一批“专、精、特、新”的民营文化企业。
21.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确定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整合文化资源,形成发展优势。实施多媒体文化产业园、梅地亚中心、书画之都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基地和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22.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引导和培育力度。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抓紧建设书画艺术品市场等一批文化专业市场,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中介机构,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维护合法经营,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九)加强文化人才建设
23.做好文化人才规划。扎实开展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工作,摸清文化人才队伍的现状,掌握编制外聘用人员以及体制外民间文化艺术人才的现状,编制宣传文化人才中长期规划,大力培养文化人才,建立健全文化人才表彰和奖励制度。
24.提升文化队伍综合素质。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要求,加强宣传文化系统领导班子建设,重视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加强宣传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新形势下做好文化工作的能力。加强对乡镇宣传干部、基层文化队伍特别是农村文化队伍的教育培训。
25.壮大文化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宣传文化系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选拔管理机制,实施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和动态管理,重视培育文化领军人物和后备人才,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闻、文艺和文化经营管理等“五个一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选拔培育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100名。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体系。按照党委领导、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政府相关部门及群团组织密切配合、群众性文化团体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工作要求,成立**市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文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形成共同推进文化建设的新格局。建立文化建设工作责任制,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地区发展、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之中。
(二)营造创新环境。大力推进文化发展理念创新,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观念、做法和体制弊端,努力营造鼓励创业创新、宽容失败挫折的社会氛围。积极推进文化内容形式创新,加大精品创作的扶持和激励力度,提高文化内容创作生产能力。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公益性和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切实推进文化传播手段创新,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模式,推动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运用,增强文化的实力和竞争力。
(三)加强文化管理。加强对文化发展的方向、总量、结构和质量的调控引导,推进文化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认真落实文化市场管理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广告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抓紧研究制定文化产业促进、公益宣传阵地管理、文化发展水平测评体系等政府规章。巩固和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成果,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创新文化市场监管方式,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保护知识产权,净化文化市场。
(四)完善政策保障。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财政投入的增幅应不低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年度预算每年递增10%。健全公共文化事业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估机制,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完善文化建设政策保障,认真落实国家、省及我市现有的文化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充分运用财政、税收、价格、信贷等经济杠杆,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 上一篇:国民经济和会发展计划
- 下一篇:促进社会和谐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