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意见

时间:2022-10-28 04:30:00

导语: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意见

*4年8月以来,各地认真落实《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赣发[*4]19号),全面推进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改革的深入,林业发展面临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加以解决。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逐步建立保护森林资源、加快林业发展、促进林农增收的长效机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3]9号)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推进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1.基本原则。一是稳定林权原则。把保护林权、保障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作为配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防止大规模流转森林资源造成林农失山失地。二是发展产业原则。大力扶持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特色林业产业,以产业的兴旺发达带动整个林业的大发展,实现林农增收。三是保护生态原则。配套改革的各项措施都必须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为前提,不断提升林业的生态功能,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综合配套原则。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不能“单打一”,必须以“五统五放”为重点,从建立“六大体系,一个中心”入手,构建统分结合的林业管理和运行机制。五是稳步推进原则。配套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改革最关键的环节入手,稳步推进,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2.目标要求。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规范有序、权责明确、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新型林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体目标是,建立“六大体系、一个中心”。即: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林业产业体系、林业投融资体系、林业科技人才服务体系、林业政策法规体系、林业保障体系和林业产权交易中心。

3.时间安排。*6年下半年选择30个重点县(市)先行试点,*7年上半年全省推开,力争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配套改革任务。

二、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4.统一公益林管理,放活商品林经营。生态公益林不得进行商品性采伐,“五河”源头和生态区位重要地区的公益林,要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快划定自然保护区或保护小区。要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和事权划分的原则,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达到规划面积和标准定额。要坚定不移地放活商品林经营。对非林地上种植的杨树、泡桐等速生树种,取消采伐计划管理,允许经营者自主采伐,凭林业主管部门出具的采伐证明办理放行手续。

5.统一“三防”管理,放活造林营林。林业“三防”体系建设属于政府职能,必须实行统一管理。要加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建设,森林资源较多的县(市、区)要抓紧组建森林专业消防队,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完善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严格森林植物检疫,严防有害生物传入我省。强化林政资源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充分尊重林农在经营林业中的主体地位,造什么林、怎样造,由林农自主决定。

6.统一资源流转管理,放活木竹交易。要按照《江西省森林资源转让条例》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森林资源流转的统一管理。当前,各地应以稳定林权为主要任务,积极引导林农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不要急于流转山林;确需流转的,要引导其进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交易,防止因信息不对称而损害林农利益;林农一次性转让山林的面积,一般控制在其拥有山林面积的50%以内,防止林农因过快过多流转山林而造成失山失地。要坚决打破垄断经营和地区封锁,保障木竹及其产品自由流通。特别是一些地方以保护招商引资企业为名出台的限价定向收购木竹的“土政策”,必须坚决予以废除。

7.统一采伐管理,放活社会化服务。各地要坚决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确保森林的生长量大于消耗量,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改革林木采伐指标分配制度,实行采伐指标分配到户和两榜公示,严禁层层截留指标,更不得将采伐指标切块分配给木竹加工企业。采伐林木时,由林权所有者凭所分配的采伐指标直接向乡镇林业工作站提出申请,由林业工作站审核并报县林业局审批后,直接向其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造林和采伐作业设计、木竹检量、林业科技服务等社会化服务职能,要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来,交由社会中介组织或林业协会承担,并实行有偿服务。

8.统一林业规划,放活林业投融资。林业发展必须坚持统一规划、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各地要按照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的要求,科学制定林业发展规划,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林业投入主体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放宽准入政策,降低投资门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林业。

三、建立林业产业体系

9.积极培植发展商品林。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加快以工业原料林为主的商品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平原造林。力争到2010年,新建、改造高标准集约经营工业原料林基地1*万亩,培育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100万亩,提高商品木材的有效供给能力。

10.大力发展竹产业。实施毛竹产业“2151工程”。重点选择20个县、100个乡镇发展毛竹丰产林基地,培育50个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力争到2010年实现毛竹产业年产值100亿元。

11.大力发展以油茶为主的名特优新经济林。实施油茶产业“1155工程”。培育10个年产值超亿元的油茶龙头企业,带动1万户油茶专业户,建成油茶丰产林基地500万亩,力争到2010年全省油茶产业年产值达50亿元。新建森林食品和森林药材基地350万亩。

12.积极发展苗木花卉业。重点扶持20户规模5000亩以上的苗木花卉专业户,建立南昌、九江、赣州、萍乡、鹰潭等地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带动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到2010年,建设苗木花卉基地50万亩,实现苗木花卉产业年产值50亿元。

13.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森林和人文景观,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着力打造武夷山、九连山等森林旅游品牌,构建全省森林旅游网络体系。到2010年,实现森林旅游年产值160亿元以上。

14.发展以木材精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实施“扶优限劣”战略,重点扶持一批人造板、家具制造、木竹浆造纸龙头企业,鼓励发展松香、松节油、活性炭及其精深加工产品。引导企业加快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使全省大中型木竹加工企业的原料自给率达到60%以上。

15.完善林业产业发展政策。充分利用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奖励政策,重点扶持10-20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各级林业产业行业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能。按照“大、强、新、特”的林业产业发展要求,制定并实施好产业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强化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四、建立林业投融资体系

16.完善生态保护和产业建设投入机制。合理确定公共财政投资范围,合理划分事权,推动市、县公益林补偿资金的落实。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公益林投资体制,对生态效益的直接受益单位,应当从其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建设以及对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的补偿。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经济赔偿制度,提高生态补偿能力。开展非国有公益林赎买试点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向林业流动,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参与森林培育、林产品加工和非木质资源开发。

17.构建林业信贷平台。加大对林业的小额信贷支持力度,抓紧制定出台林权抵押贷款相关政策及操作管理办法,启动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建立林业担保制度,制定林业担保办法,鼓励以龙头企业、林业大户为主体组建林业股份制担保公司,解决林农申请林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建立森林保险制度,积极参加森林火灾等相关保险业务,切实保护林业经营者的利益。

18.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抓好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储备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作,争取林业中长期贷款和优惠利率。大力培育以中介机构为主体的林业信用服务体系,满足林农小额信贷的需要。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沟通,积极开展碳汇贸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省外、境外资金参与我省林业建设。

五、建立林业科技人才服务体系

19.开展实用技术研究。加强与国际、国内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优势,建立林业科技成果数据库、林业高级专家库,开展林业实用技术研究,实现林业科技资源共享。

20.强化科技信息服务。及时掌握林业经营者对林业科技的需求,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专家热线等媒体,林业信息,推广先进实用技术。通过召开林业科技成果与实用技术推介会、送科技下乡、组织“林业院士江西行”等活动,对林农进行林业科技培训与帮扶。

21.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启动林业科技人才“百千万工程”,重点培养一批林业科技带头人、中青年林业科技专家、林业科技专业户,形成专业齐全、学科齐备的科技人才队伍。设立林业科技人才培养基金,大力引进和培养林业科技急需人才。与大专院校建立长期的人才供求关系,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下基层锻炼,充实林业基层力量。

22.加快林业标准化建设。制定林业标准化建设规划,健全标准化体系,大力推广和实施林业标准化生产。成立林产品质量检测鉴定机构,启动林业标准化示范工程,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林业专利申报工作。

23.建立林业科技奖励制度。对在林业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帮扶、技术推广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单位、专家、科技人员进行奖励,激发科技人员的创业意识。

六、建立林业政策法规体系

24.加快林业地方立法步伐。抓紧制定《江西省森林条例》和《江西省公益林管理办法》《江西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江西省商品林管理办法》等林业法规规章;尽快启动《江西省森林防火条例》《江西省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以及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林业政策。抓紧研究制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抵押贷款、天然阔叶林禁伐、林业重点工程管理、营造林补助等相关政策措施。

25.全面推行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理顺林业行政执法管理体制,切实解决林业执法体制不顺、职能交*、各自为政问题。总结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经验,全面推开林业综合执法改革。坚持林业执法人员凡进必考、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加强执法队伍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26.加强林业执法监督。全面推行林业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界定执法机构、执法人员的执法权限和责任,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建立错案责任追究和侵权赔偿等责任制度。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制定林业执法监督办法,建立案件评价督查制度、案件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切实加强林业主管部门内部的层级监督及执法机构内部的自我监督。

七、建立林业保障体系

27.落实林业公共经费保障。公益林补偿、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等经费必须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并优先安排;公益型林场的人员和工作经费应当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国家规定的林业重点工程配套资金,应在同级财政预算中落实。

28.加快林业内部改革。加快国有林场改革,力争*7年底完成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的区划界定工作。核定生态公益型林场编制,确保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商品经营型林场要积极推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照内部消化为主、多渠道就业的要求,鼓励分流人员从事森林旅游、苗木花卉、加工养殖等经营活动。允许通过资产变现、流转山林等措施筹措改制资金,妥善安置职工;允许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以林地林木作价折抵职工应享有的经济补偿金。各地要会同财政、金融等部门摸清国有林场债权债务,积极有效地处理债权债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大对国有林场道路、水电、通讯和职工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制定森工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采取重组、联合、兼并、租赁、股份合作、承包经营等多种方式,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企业改制。各地要会同财政、劳动保障、金融等部门,妥善协调处理银行债务,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29.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深化林业行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理顺和转变管理职能,引入竞争淘汰机制,精简机构和分流富余人员,减人减事减开支。开展干部轮岗交流和竞争上岗,建立健全干部选拔、评价、任用、监督制度,加强各级林业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林业行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林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30.建立领导干部林业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各地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要求,建立领导干部林业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及其考核办法,实行定期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林业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要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八、建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

31.搭建林业产权交易平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为林业产权交易提供报务。经县以上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可以向森林资源产权出(转)让方收取一定的交易管理费用。

32.规范林业产权交易秩序。森林资源的流转应当在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依法公开进行。国有和集体森林资源的流转,必须严格执行《江西省森林资源转让条例》的规定,按程序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批。产权交易中心要利用全省林业信息网络,及时林业产权、木竹产品交易等供求和价格信息,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交易。

33.搭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平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是社会公证性服务机构,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不受地区、行业、经济所有制形式限制,实行有偿服务。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必须具有3名以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应具备从业资格。

34.搭建木竹检量中介服务平台。木竹检量属社会中介组织,实行有偿服务。从事木竹检量的从业人员必须参加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木竹检量业务。

35.开通林权登记管理窗口。受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办理林权证初始、变更登记和动态管理,建立林权管理档案及信息查询系统,提供林权档案材料查阅、抄录和复制等服务。

36.开通林业综合服务窗口。受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依法核发林木采伐、野生植物采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以及动植物检疫证,办理木竹及林产品运输证,承办征收和使用林地、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木竹经营加工许可的初审,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征收林业规费。林业产权交易中心要收集、整理有关林产品的宣传资料和信息,进行实物展示。同时,要配备具有一定法律素质和专业素质的人员,为林业经营者提供科技和法律咨询服务。

37.建立木竹及林产品交易市场。根据资源状况和流向,建立木竹和林产品储运、加工、交易集散地。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建立二级木竹交易市场,实行连锁经营,为企业和林农搭建公平、公正的木竹交易平台。

九、切实加强对配套改革的组织领导

38.提高认识。推进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不仅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巩固林改成果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把推进配套改革作为事关林业改革与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扎实工作,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39.规范操作。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关系到广大林农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林业的长远发展,必须认真部署、精心操作。各地要按照配套改革的总体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改革目标、步骤和工作要求。各县(市、区)的配套改革方案报设区市政府批准,同时报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40.落实责任。市、县两级林改领导小组要加强对配套改革工作的领导,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各级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改革经验,及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林业部门要积极当好参谋,搞好服务。财政、金融、国有资产管理、科技、法制、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要主动配合,积极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