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意见

时间:2022-10-27 09:07:00

导语: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意见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推进我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现结合我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制订如下实施意见

一、我市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从**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今后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服从服务于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突出工作重点,实行分类指导,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集中三年时间,通过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使全市基层党组织政治上更加坚定、组织上更加坚强、作风上更加务实、制度上更加完善,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党在基层工作的战斗堡垒,基层党员干部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我市实施"四大跨越"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抓好镇村领导班子建设,使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1)选好配好镇村班子主要领导。要将党性原则强、公道正派、群众威信高、活力强的优秀干部选进镇党委书记队伍中来。要注重选拔那些在改革开放中创业先富起来、愿意为群众服务的经济能人任村主要领导。提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与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对一时没有党组织书记合适人选的村,应首先从县、镇机关部门或企事业单位选派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优秀党员去任职。

(2)加大"两推一选"力度,扩大群众"四权"。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选任要全面实行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的"两推一选"办法。在镇党委领导班子中试行"两推一选"办法,各县(市、区)要选择1-2个镇党委作为试点,开展此项改革试点工作,然后再全面辅开,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3)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镇党政正副职的后备干部按2:1的比例配备,村级组织保持2-3名后备干部,确保农村基层组织后继有人。今后镇村补充班子成员,要首先从后备干部中考虑。

(4)坚持每年从高等院校中选拔一批优秀应届毕业生到镇工作,逐步改善镇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2、建立起充满活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

(1)进一步建立健全以"三级联创"为载体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推进机制,市、各县(市、区)要适时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切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镇村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

(2)建立健全农村"两公开、一民主"制度。各地要组织力量进行检查,尚未建立村务公开、镇政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的,要在今年内普遍建立起来,并抓好健全和完善的工作,把农村基层干部的各项工作置于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

(3)开展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从深化财政改革、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抓好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统一管理和核算,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推动乡镇财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先行试点,再全面推广,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此项工作。

(4)建立健全基层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乡镇领导干部要带头进村入户了解农村情况,解决农村问题,镇领导干部要坚持四晚五天住镇制度,每月下村的时间不应少于10天,每月要有1-2天时间住村进户。乡镇领导干部每人挂钩一个村,特别要挂钩帮助后进村,镇村干部每人要联系5户以上不同类型的农户(联系情况要公布上墙,接受群众监督),帮助联系户解决实际问题。镇村干部每季度至少要为群众办一件好事实事,帮助解决一个实际困难。要建立和完善乡镇领导干部值班制度、住镇制度和接访日制度。安排乡镇领导干部每天24小时值班,一把手接访原则上每月一次,杜绝走读现象,及时掌握解决突发事情。组织涉农站所负责人、技术人员,每年不少于3次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

(5)建立重点帮扶责任制。坚持每年按2%的比例排查帮扶一批问题相对突出的镇、村。今年我市排查了2个相对突出问题镇、37个相对突出问题村。按逐个组派工作队驻点帮扶的办法,由市、县(市、区)联合组队整治相对突出问题镇,处级干部带队;由县(市、区)、镇联合组队整治相对突出问题村,科级干部带队。工作队要在6月全部到点,年底前将存在相对突出问题基本解决。

(6)确保中央和省基层建设法规在农村基层贯彻落实。各地要组织镇村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全面落实《广东省村务管理办法(试行)》,使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职责明确、运作规范、关系协调。

3、大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基层组织为民办事的物质基础。

(1)对545个年集体经济纯收入3万元以下的贫困村,继续按原定方案实行部门单位帮扶责任制,今年的帮扶重点要放在选准项目和多渠道筹集资金上。各地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帮扶力度,确保到2004年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的目标。

(2)采取政策帮扶、科技帮扶、"结对子帮扶"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各县(市、区)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在本县(市、区)范围内,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富裕村与贫困村"结对子",开展"富帮穷"活动,对贫困村实行政策倾斜,组织科技部门开展技术扶持,推动贫困村壮大集体经济。

(3)各县(市、区)要对去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部门帮扶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评比表彰。对帮扶单位领导重视、措施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快的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对帮扶单位领导不重视、人员不到位、项目不落实、村级集体经济未有起色的后进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4、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工作重心下移。

(1)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重点培养优秀农村青年加入党组织,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改善农村党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加大培养和吸收农村优秀妇女入党力度,提高农村党员队伍中妇女党员的比例。

(2)推广电白县旦场镇村级组织建设"小三化"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使村级组织能各司其职、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全市村级组织要逐步实现办公场所标准化、村务管理制度化、服务功能配套化,提高村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3)全面推行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各地要在2002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市委制定的方案,全面落实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每个有能力的农村党员联系3户以上农户,通过对每个农村党员加任务,落实责任,充分调动农村党员的积极性,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农户共同致富,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促进村务工作的开展。

(4)保证村干部的基本报酬。市已组织力量对全市村干部报酬情况进行调查,掌握村干部报酬情况。从2003年起,省每年拨出5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贫困村的干部实行考核奖励。我市将参照省的做法,从今年起连续3年,市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对贫困村干部进行补贴及考核奖励(考核奖励具体细则待省的方案出来后出台)。县(市、区)、镇级财政也要设法提高对村干部报酬的补贴,保证村干部的基本报酬达到每月300元以上,并使之与工作实绩挂钩。

(5)积极创造条件,逐步使村干部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各地要从经济基础较好的村抓起,逐步扩大村干部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范围,3年内实现村干部参保率达到80%以上。

(二)扎实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1、积极实践、探索和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路、方法,提高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1)突出抓好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提高领导人员素质,注重选拔政治强、品质好、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充实到企业领导岗位上来。按期做好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

(2)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国有企业要结合生产开展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企业内部形成健康向上、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良好风气,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来开展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

(3)努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行公司制和企业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三年内达到90%以上。

2、集中一段时间,整顿停产、关闭、破产和困难国有企业党组织。

(1)市直工委、各县(市、区)要组织对停产、关闭、破产和困难国有企业的班子建设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了解,并集中力量对"软、懒、散"和瘫痪半瘫痪的班子进行一次重点整顿,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

(2)理顺停产、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党组织设置。要根据企业产权变动情况,同步调整党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条件允许的,应保留党组织设置,或重新建立相应的党组织。各级党委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指导,促使企业在停破产、改制、改组和进行结构性调整过程中保留企业党组织和党务工作机构,正常开展党的工作。

(3)理顺下岗、分流职工党员和企业撤销党组织后党员组织关系的挂靠和转接工作。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后,原职工所在企业党组织要及时与街道社区党组织或接收单位党组织做好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企业破产后党组织已撤销的,要及时将所属党员转入相应街道社区党组织、行业协会党组织、农村党支部或其他党组织。对协调上出现问题的,上级党组织要出面协助解决,避免党员游离党的组织之外。

(三)加强街道社区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新领域的党建工作。

1、深入开展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1)创新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城市社区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围绕社区发展、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社区服务、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等方面开展党建工作,切实增强服务功能,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

(2)加强城市社区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城市社区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更好地发挥城市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3)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同步调整、同步设置社区党组织。到2005年,全部街道党委都要改为党工委,居委会党支部改为社区党支部。社区党组织必须接收离退休人员党员、流动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和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党员的组织关系,并加强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内党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党建工作领导体制。街道党工委对辖区内各单位党建工作负有指导和协调的职责,辖区内各单位党组织要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工作。市、区设在社区内的下属单位领导班子的考核、任免,要征求街道党工委的意见。

(4)解决城市社区党建经费来源问题。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办公经费由市、区、街道按一定的比例分担,列入各级财政预算,解决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办公经费等问题。此外,各地还要想办法筹措资金,彻底解决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没有办公用房等问题。

2、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1)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组建率。组织力量进行调研,进一步摸清非公制企业党组织建设情况。凡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在2003年底前要基本将党组织建立起来;有党员但尚不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要通过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形式建立党组织。争取到2005年底,50人以上的企业有党员,100人以上的企业90%单独建立党组织,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立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

(2)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试点工作。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都要选择若干个党建基础较好的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党建工作示范点,开展试点工作,示范点要达到"党组织班子精干高效、党员形象突出、促进发展有力、政治优势明显、自身建设扎实"的目标,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发挥党组织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指导本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

(3)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要全面摸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的状况,对已经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要加强指导,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着力抓好有利于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制度建设,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党员懂得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样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4)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进行培训。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要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党务工作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与企业主的沟通,教育引导企业主关心支持企业党建工作,达到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相互促进的双赢效果,提高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3、加强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等新领域的党建工作。

(1)加大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到2005年底,凡是专职工作人员或从业人员人数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都要建立党组织;暂不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上级党组织要指派或明确党建工作联络员,负责做好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

(2)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社会团体党的工作委员会,负责统一管理本地区社团组织的党建工作,理顺隶属关系,明确责任,体现"党要管党"的原则。要加强对社团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组织部门要加强联系、协调和指导,组织、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通力合作,共同把社团组织党建工作做好。

(3)建立主管部门(单位)党建工作责任制。对一些松散型的社团和中介组织,要落实主管部门或单位责任,定期掌握这些社团和中介组织的情况,加强领导和管理,传递党的声音,保证方向正确、活动健康、事业发展。

(四)认真抓好机关党的建设。

1、以服务机关中心工作为目标,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

(1)配强机关党组织书记和党务专职人员。机关党组织书记应由党委(党组)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党委(党组)书记在机关党建工作中负第一位责任,切实做到思想上重视、措施上得力、行动上落实。配好机关党组织专职副书记,有条件的还要在此基础上再配备1-2个党务专职人员。

(2)抓好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业务工作,经常性、灵活地开展,努力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作用,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振奋精神,增强服务意识,促进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

(3)落实机关党建工作经费。市、县(市、区)直机关单位要从经费上保证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每年按一定比例安排党建工作经费,由行政经费中列支,定额划拨。机关党建工作经费是否到位,要作为机关党建目标管理的一项内容,认真抓好落实。

2、以改进作风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1)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各级机关要建立健全联系基层制度、办事公开制度、首问责任制度、服务承诺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如机关部门要按照市委的安排建立基层联系点,定期到联系点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完善制度,改进机关作风,切实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吃、拿、卡、要"等问题,努力营造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2)继续抓好机关作风测评活动。2002年,市直机关作风测评活动在市直各单位的直接参与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机关作风的明显好转。今后,要继续完善测评制度,坚持每年进行一次机关作风测评活动。机关单位要指定受理投诉部门,公布投诉电话,受理对机关作风的投诉。通过下级点、下级评、群众议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等形式,认真开展评议。对基层和群众意见较多、排名靠后的单位,要按规定对当事人和责任领导作出处理。各县(市、区)也要参照市的做法,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订方案,组织开展机关作风测评活动。

(3)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按照省的要求,在市、县(市、区)直机关中开展以"三创新、一优化"(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年活动。市和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方案予以实施。

(五)与时俱进,创新党组织管理模式。

1、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保持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

(1)树立一批模范基层党委、模范党支部。每年"七一"组织一次评选,在全市树立10个模范基层党委、10个模范支部,拍成电教片,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发挥他们在抓支部自身建设、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治贫致富和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中的示范作用。目前,要大力宣传水石村党支部通过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经验。

(2)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载体。广泛深入开展以"班子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评价好"为目标的"三好"党组织创建活动。基层党组织要经常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给党员交任务、定目标、提要求,坚持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的宗旨进社区等主题实践活动,继续摸索和实践,创新党组织活动的载体,切实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市直工委每年进行一次排查,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有多少定多少,各排查出一定数量的后进基层党支部,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并组织力量进行整顿。

2、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增强党组织的活力。

(1)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以县(市、区)、市直工委为单位,组织一次"组织生活的形式与操作"培训班,对全市基层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轮训,加强党支部"一把手"对开展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性、严肃性和可行性的认识,提高自觉性,切实抓好党的组织生活。

(2)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上级党组织要定期检查基层党组织""制度的执行情况,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和党员领导干部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情况。

(3)改革党的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根据形势、任务和党员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把党的理论教育与其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党的组织活动的吸引力,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

3、适应新形势,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1)健全组织,确保流动党员有党组织管理。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设立"流动党员接待站",市、县(市、区)成立流动党员管理中心。成立行业党组织,市力争在2-3年内建立民营或个体私营企业党委,各县(市、区)在这方面也要有所突破。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从业相对稳定的地方、街道社区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有条件的都要建立党组织。党员流出地党组织在外出党员集中的地方,如珠三角地区部分县(市)、镇,可以成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加强对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

(2)完善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目前,我市有流动党员1.4万多人,流动党员管理的任务很重。要推行流动党员联系卡制度,对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流动原因、去向、发挥作用等情况纳入联系卡的范畴,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动态。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重点要建立流动党员外出登记汇报制度。流动党员所在支部要指定专人负责联系外出流动党员,收缴流动党员缴纳的党费,对流动党员不良思想倾向及时予以引导纠正。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每半年进行初评,年终结合党员民主评议进行总评,对成绩突出、有贡献和严格执行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的流动党员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不执行制度的给予批评,甚至组织处理。

(3)结合实际,抓好几类流动党员的管理。

分流、下岗职工党员。仍保留劳动关系的,原党组织要继续负责教育和管理。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党员或再就业党员,其党组织关系要转到本人居住地党组织或新就业单位党组织,新就业单位暂未建立党组织的,其组织关系要转到就业单位主管部门或居住地党组织。

复员退伍军人党员和大中专毕业生的党员。如未找到工作单位的,待安置期间的组织关系可转到户口所在地党组织,或由组织、人事、民政部门先负责管理。

离退休党员。要根据情况,明确责任,在允许的情况下尊重本人意愿,转移组织关系。破产、困难、停产企业离退休职工党员组织关系要转到居住地党组织管理。

(六)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1、加强党员的学习教育。

(1)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市直工委、各县(市、区)各选1-2个试点单位,按照省的部署,认真抓好试点,在此基础上制定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然后在全市逐步铺开。

(2)集中3年时间,对所有基层党员干部轮训一遍。采取分级负责制,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做好规划,确保培训任务的落实。市、县(市、区)都要建立辅导员队伍,定期到基层辅导宣讲。培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党员的思想,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党纪法规教育和科学知识培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

(3)加强党员教育的阵地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完善"两机一室"建设,逐步更新电教设备,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实施并完成全市农村基层电教播放网点设备的更新;完善"三簿一册",发挥党员电化教育在提高党员素质中的作用。加强各级党校建设,充分依托党校、干部学校或普通高校建立干部培训基地,有计划地为基层培养人才。

2、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监督。

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疏通党员出口。各地要认真研究,制订方案,对问题较多,如长期不交纳党费、不过组织生活的党员,要依照有关规定,分别采取教育帮助、限期改正、出示黄牌等措施,努力促其转化,对屡教不改的,要采取劝退、党内除名等方式进行严肃处理,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3、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1)严格履行入党手续。认真做好入党对象的培养工作,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格入党的程序审查、报批工作。对手续不全、隐瞒事实真相、入党动机不纯的,坚决不予接收。要注意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高、在群众中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入党积极分子列为发展对象,把质量放在首位。

(2)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从2004年起,经党组织讨论准备予以吸收的新党员,一律要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七天,公示范围为本支部或基层党委。

(3)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各级党组织要积极、稳妥地抓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吸收优秀分子入党工作,做好发展规划和培养教育工作。目前,中央正在抓试点,待中央正式颁布细则后抓好实施。

(4)严格把握新发展党员的比例和构成。加强在生产工作一线、青年和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保证生产工作一线的新党员数量占当年发展总数的60%以上。在一个县(市、区)内,当年新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的要占7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要占80%以上,妇女要占25%以上。

三、加强领导,确保固本强基工程在我市的顺利实施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领导和执政的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各级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固本强基工程的顺利实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各级党委要把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推进我市"四大跨越"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切实摆上议事日程,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市委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组织部长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一名副市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人员从市直各单位抽调,办公室设农村组、国企组、机关事业组、城市社区及非公企业组等4个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办公经费由市财政列支。各县(市、区)委、市直工委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协调和指导固本强基工程的实施。

(二)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的目标要求,认真组织调研,掌握本地本单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认真听取基层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意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情况做好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分步组织实施,确保任务的落实。

(三)建立和落实责任制。各级党委要坚持和完善定期讨论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党政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和到基层调查研究制度。市、县(市、区)要按照省委的规定,每年至少要召开两次常委会研究部署固本强基工程。各级党委书记要亲自抓,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抓。市、县(市、区)委常委和政府党员副职,要选择一两个乡镇(街道)、村(居)、企业或其他基层单位,特别要选择被排查确定为问题相对突出的基层党组织作为联系点,每年至少四次到联系点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协作,齐抓共管。把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成效作为考核党委和党委书记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不重视、不得力的党委及其书记要实行黄牌警告,取消评先资格,并追究领导责任。

(四)加强检查指导,及时反馈信息。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指导全市固本强基工程工作的实施。此外,市委还将抽调干部组成督查组,对各地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总结经验,纠正问题。实行垂直管理部门的党组织,要主动与地方党委沟通、协调,指导下属单位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基层党组织要定期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和及时反馈情况,各县(市、区)、市直工委每半年要将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情况,专题向市委报告。

(五)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市委每年表彰和宣传一批在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各地各单位每年也要表彰和宣传一批先进典型,对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效果好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对工作进度慢、效果差的,要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宣传,进行正面引导,营造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良好舆论氛围。

学校、科研院校、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党的建设,是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本《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