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意见

时间:2022-10-24 08:48:00

导语: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近几年来,特别是连续三年实施“暖促”工程后,有效缓解了我市渔农村培训和就业难问题,奠定了城乡统筹就业的良好基础。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就业,建立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46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促进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的通知》(浙政发〔20**〕21号)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暖人心、促发展”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舟委〔20**〕1号)精神,现就全面推进我市城乡统筹就业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及**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按照“以港兴市、全面跨越”的总要求,抓住重点环节,突出重点领域,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加大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促进我市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围绕城乡统筹就业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构建城乡统筹就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劳动用工管理、就业失业登记、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工作机制,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从20**年起,力争每年实现8000名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8000名;到2010年底,力争我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到20%以下。

二、工作内容

(三)建立城乡劳动者统一的就业管理制度。

1.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凭证管理制度。在全市范围内统一使用《**市就业失业手册》,作为记载城乡劳动者就业、失业、再就业、职业培训、享受公共就业服务、签订劳动合同、失业保险金申领等劳动保障信息的凭证。具体发放管理办法由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

2.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和失业统计制度。建立完善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失业统计登记标准,将本市户籍的渔农村劳动力纳入统计范围。进一步完善渔农村劳动者就业、失业资源信息库,全面反映渔农村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的总体状况,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和失业统计监测体系,确定社会失业率,作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制订就业政策的依据。具体办法由市统计局、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和市新农办(暖促办)另行研究制订。

3.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用人单位招用城乡劳动者应依法到当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录用登记备案手续,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与所招职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在工资分配、工时、休息、休假等方面对城乡劳动者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四)突出重点,加大城乡统筹就业政策扶持力度。

在国家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向非渔农产业转移就业愿望的渔农村劳动力均可享受扶持政策,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包括:“4050”大龄劳动力、低收入家庭劳动力、零就业家庭劳动力)作为政策扶持的重点。对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免费发放《**市就业失业手册》,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

1.鼓励吸纳本地渔农村劳动力就业。凡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社区公益性岗位和机关事业单位勤杂岗位安排渔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用人单位每人每月100元岗位补贴。用人单位(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国家限制行业外,以下简称国家限制的行业)新增岗位新招用渔农村劳动者,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每人300元就业补贴,其中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给予用人单位每人600元就业补贴。

2.完善促进渔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培训扶持政策。渔农村劳动者参加紧缺职业(工种)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最高不超过800元的培训补贴;已享受其他职业培训补贴的,可重复享受一次部分紧缺职业(工种)的培训补贴。就业困难人员、渔农村其他劳动者参加非紧缺职业(工种)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分别给予一次性最高不超过600元、300元的培训补贴,其中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初级以上技能鉴定的,可申领最高不超过100元的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费补贴。紧缺职业(工种)目录由劳动保障部门公布确定。

对符合当地支柱产业发展,企业用工急需紧缺的职业(工种),经依法审核批准举办的订单式定向培训,渔农村劳动者培训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并实现定向就业,其培训费用超过上述最高标准的,给予全额培训补贴。

3.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渔农村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实际经营在六个月以上的,凭工商营业执照给予一次性800元的创业扶助补贴,其中就业困难人员一次性补贴1500元。自工商部门批准经营之日起,就业困难人员可免交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具体免收费项目参照城镇就业再就业政策有关规定执行。

4.推行小额贷款政策。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一般掌握在2万元左右,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贷款到期后确需延长的,可展期1次。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从业人数和经营项目适当扩大贷款规模。对利用上述两类贷款从事服务业项目(国家限制行业的除外)的,由当地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小额贷款及担保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各县(区)参照城镇就业再就业政策相关规定执行。

5.实施就业带头人补贴政策。就业带头人介绍(吸纳)渔农村劳动者就业(指当年新增就业,不包括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并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且实际工作半年以上,每成功介绍1人给予就业带头人50元补贴。对就业带头人中的项目承包人每吸纳1名渔农村劳动者,且实际工作半年以上,给予项目承包人50元的补贴。

6.设立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奖。对促进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用人单位、职业培训机构和就业带头人,各级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以上扶持政策同时作为“暖促”工程第二阶段就业培训扶持政策,与城镇就业再就业政策适时同步调整。

(五)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

1.建立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网络体系。按照**市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三年规划要求,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在20**年底前全面完成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保证全市就业信息四级网络建设及业务软件的更新换代。市场就业信息网络和就业服务延伸到社区,形成以市级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县(区)级人力资源市场为重点、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为支撑,四级网络联通、城乡信息共享的市场就业服务体系。

2.实行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置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服务窗口,对有转移就业愿望的渔农村劳动力,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培训服务、职业指导、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等服务。

3.加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各级政府结合城乡统筹就业制度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市、县(区)就业服务机构应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和经费,以适应城乡统筹就业工作需要;街道(乡镇)应完善劳动保障就业服务机构建设,社区劳动保障室应配备专兼职人员,切实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工作到位。要加快完善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规范化建设,建立工作职责、业务流程、基础台帐、服务规范、管理制度统一的劳动保障平台。

4.积极稳妥发展劳务派遣事业。充分发挥劳务派遣在扩大就业、稳定就业、依法维权方面的作用,积极探索劳务派遣“社会化、市场化”路子,允许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成立劳务派遣机构,并把劳务派遣组织网络向渔农村延伸,进一步提高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主动为我市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服务,使劳务派遣成为推动我市转移就业工作的重要平台。

5.找准企业用工紧缺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结合点,加大就业服务的力度。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与用人单位建立用工需求联系制度,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尤其是重点企业的用工需求,提前做好就业培训和劳动保障等方面的衔接工作,并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大力开展区域间的劳务协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协作基地,作为缓解企业用人不足矛盾有效途径;采取多渠道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根据企业用人实际和预期,在企业集聚区或工业园区等规划建设民工公寓,解决转移就业渔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六)强化城乡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1.加快发展技工教育事业。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实际,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合理设置技能培训专业,重点培养船舶修造、航海技术、机械加工等我市支柱产业及其它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不断提高技工教育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努力扩大招生规模。对培训条件不足或培训力量不足的职业工种,可联合外地院校共同开展培训。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方针,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培育一批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特色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认定公布一批社会效益好的优质培训资源,积极鼓励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各县(区)要做大做强现有的培训基地,逐步将培训基地向街道(乡镇)延伸,产业相对集中的金塘、六横、衢山、洋山等经济大岛及新城应先行建立综合性的技能培训基地,形成覆盖城乡的市、县(区)、街道(乡镇)三级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体系。

3.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各县(区)要采取有力措施,大力组织渔农村劳动力、被征地农民、转产渔民、迁移渔农民、新成长劳动力开展以转移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就业稳定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培训基地要积极与用人单位开展合作,大力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促进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解决企业用工的需求。鼓励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用足用好企业税前列支职工培训经费的政策。

4.积极开展自主创业培训。鼓励被征地农民、转产渔民和有转移愿望的渔农村劳动者开展自主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开业指导、政策促进、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提高其创业能力。

(七)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险制度。

1.各类用人单位招用渔农村劳动者,应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低门槛进入、低标准享受”的渔农村劳动者养老保障制度。

2.各类用人单位招用渔农村劳动者,应当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3.各类用人单位招用渔农村劳动者,应按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及省、市有关政策规定,全部将其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许可的联动推进机制,依法规范参保缴费行为。切实做好渔农村劳动者的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待遇支付工作,确保其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4.各类用人单位招用渔农村劳动者,在自愿的前提下,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同等的失业保险缴费范围,实行与城镇职工同比例缴费,享受与城镇失业人员同等待遇。

(八)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合法权益。

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网络体系,相关县(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于20**年年底前分别在金塘、六横、衢山三大岛设立劳动保障监察派出机构,对具备条件的其它街道(乡镇)也可设立劳动保障监察派出机构或配备兼职人员。及时受理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各类投诉举报和劳动争议案件,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等各类违法行为。依法规范企业用工秩序,坚决查处用人单位招用城乡劳动者不签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收取押金和克扣工资、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以及随意裁减人员等行为。

三、保障措施

(九)统筹规划工作。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把调整完善城乡就业结构,开发城乡劳动力资源,加快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城乡就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劳动者比较充分的就业,有效控制社会失业,保持就业局势稳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和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列入政府工作重要目标。在继续做好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同时,把渔农村就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和完善各级促进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将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纳入促进就业联席会议的议事内容,加强指导和协调。各县(区)要加强对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领导,指导街道(乡镇)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协调机制;落实责任,建立完善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目标考核制度。

(十一)落实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将开展城乡统筹就业所需经费纳入政府公共建设项目计划,设立城乡统筹就业专项资金,保证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可将土地出让金中提取的用于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和农村就业的经费,纳入就业专项资金统一管理使用,并相应调整资金筹集渠道和使用范围。要加大投入,确保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劳动管理工作的建设和运行资金到位。同时,要保证促进就业扶持政策资金的到位,严格按照规定范围、项目、标准和程序管理使用。扶持政策补贴资金原则上由各县(区)承担,“暖促”期间市里给予适当补贴。具体办法由市新农办(“暖促”办)、市财政局和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研究制定。

(十二)积极推进配套政策改革。深化与城乡统筹就业相衔接的户籍、土地、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制度改革,为城乡统筹就业提供政策支持。逐步解决长期在城镇就业和居住的渔农民户籍问题,探索引导已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农村劳动力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等方式,为渔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和在城镇稳定就业创造条件。

(十三)做好舆论宣传。加强对城乡统筹就业工作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成果。进一步加强对城乡劳动者的择业观念教育,宣传一批自主创业、转移就业的先进典型,树立以创业致富、转移就业为荣的观念。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城乡统筹就业的良好氛围。

(十四)各县(区)可根据本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

(**)本实施意见由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十六)本实施意见从20**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