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执政基础意见

时间:2022-10-23 05:06:00

导语: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执政基础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执政基础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大、**届**全会、省委六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快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1、党的**大提出党的基层组织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在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当前,基层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基层党组织作用与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部分党组织后继乏人,缺乏生机和活力。二是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与加强执政能力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基层干部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有的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方法不多;有的依法办事、民主管理的水平不高。三是党员队伍建设与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部分党员宗旨观念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弱化、党员队伍老化问题比较突出,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基础的稳固。各级党委、支部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基层党建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务求取得实效。

二、进一步明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2、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方针,贯穿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一条主线,建强基层干部、党员两支队伍,突出农村、企业两个重点,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整顿转化后进党组织为突破口,以打造先进典型为载体,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3、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目标。围绕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大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维护稳定的能力,努力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

三、着眼于加快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党建工作水平

4、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村党支部(或党总支)争先创优活动。根据不同情况、突出各自特点、选择不同侧面,选树各种类型的农村党支部(或党总支)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推动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5、认真开展“强执政之基,做为民先锋”活动。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为主要内容,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广泛开展“强执政之基,做为民先锋”活动,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推进小康建设、凝聚农民群众的坚强堡垒,广大党员成为自觉践行“三个代表”、一心一意为民服务的先锋。

6、集中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或党总支)。认真做好后进党支部(或党总支)的排查工作,切实把党支部(或党总支)瘫痪半瘫痪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村、“两室”建设不规范村、长期不发展党员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经济发展长期落后村、群众上访不断的村、家族派性严重干扰村务的村等类型村,列入后进整顿范围,采取县级党员领导干部重点联系、县直部门包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的办法,集中治理整顿,解决存在问题。健全调度、检查、督导、通报等项制度,确保后进村党支部(或党总支)及时转化提高。

7、切实加强村党支部(或党总支)书记队伍建设。深入推行“两推一选”方式,选拔农村党支部(或党总支)班子成员,切实把党员拥护、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或党总支)书记岗位。加强对农村党支部(或党总支)书记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培养和建设政治素质强、致富本领强、领富能力强的“三强型”村党支部(或党总支)书记队伍。根据需要,对长期后进村,通过社会公开选拔、机关单位选派等多种形式,把优秀人才选拔到村党支部(或党总支)书记岗位,逐步改善村党支部(或党总支)书记队伍结构。深入研究优秀农村党支部(或党总支)书记成长规律,努力打造一支“人品好、党性强、观念新、水平高”的优秀农村党支部(或党总支)书记队伍。

8、抓好农村党支部(或党总支)后备力量培养。开展“四培双带”工程,即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农村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村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或党总支)书记,提高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注重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每村经常保持3—5名后备干部,其中包括1名村党支部(或党总支)书记后备人选。

9、完善和坚持党支部(或党总支)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深入推行“一制三化”工作机制,巩固和提高村党支部(或党总支)的领导核心地位。认真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项制度,深化村务公开,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依法办事,提高依法办事能力。鼓励和提倡村党支部(或党总支)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人兼”、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不断提高“一人兼”、交叉任职的比例。

10、合理调整村级党组织设置。根据农村产业结构、农民就业方式和党员分布情况,积极探索把村党支部(或党总支)“建在产业链上”、“建在农村专业协会上”和村企联建、支部+协会等新的组织形式,推进村党支部(或党总支)设置和活动方式的改革。提倡在有条件的地方试行村党支部(或党总支)联建或合并。

11、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和“强村工程”活动。坚持把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和“强村工程”活动作为促进农村发展进步、改善农村整体面貌的重要载体,协调方方面面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努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兴办公益事业、为民谋利积蓄雄厚的物质基础。

12、关心和爱护农村干部。各级党委要切实做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帮助他们做好工作。对连续任党政正职10年以上(含10年)且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档次的在职乡镇领导干部,晋升一级级别工资。多方培植税源,不断发展壮大乡村两级经济实力,下大力解决村干部工资发放难等问题。

13、切实加强乡镇党委建设。认真贯彻执行《河北省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冀字[2004]22号)文件精神,切实选好配强党政领导班子。抓好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执政能力。认真执行《中共**县委关于开展创建优秀乡镇党委活动的意见》(卢发[2004]6号)文件精神,落实乡镇党委抓村级组织建设的“主角”责任,把村级班子建设情况作为评价乡镇党委工作的重要依据。

14、深化“素质工程”。经常对农村干部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度培训面达到60%以上,使每名村干部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着力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依托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各级党校、农广校、农函大等院校,开展农村干部正规化学历教育,每年组织一定数量村干部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到2007年基本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认真落实中发[2004]1号文件关于“各级财政都要安排专门用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的要求,在市拨款的基础上,县级财政每年为农村人才培养匹配一定资金,使乡村基层干部年度培训经费人均达到20元左右。各乡镇要按照一定比例将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素质工程”的顺利实施。

四、适应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企业党建工作

15、坚持深化企业改革与加强党建工作同步进行。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同步组建、改建党的基层组织。改制为国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企业的,其党组织仍隶属于原上级党组织管理;改制为国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实行上级党组织管理或属地管理;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其党组织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根据我县实际,县属改制企业党组织暂由县经贸局党委管理,待条件成熟后,再进一步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改制为国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辞退或解聘党组织负责人,应征得上一级党组织同意。做好亏困、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建工作,切实做到企业党的组织不散、党员作用不减、党的工作不断。

16、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按照“先行组建、逐步提高、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抓好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使具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企业都能及时建立党的组织,绝大多数职工人数在50名以上的企业有党员,绝大多数职工人数在100名以上的企业都有党的组织,所有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党员都能纳入到党的一个基层组织中进行管理。注重在新的社会团体、新的社会中介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党的工作,建立党的组织。进一步加大党建指导员、联系员的选派工作力度,逐步使选派党建指导员、联系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17、切实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开展“筑坚强堡垒、树先锋形象、促企业发展”活动,引导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有效参与企业决策,维护好各方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采取“小型、业余、分散、务实”的方式开展党的活动,探索开展党建工作的新途径。

五、积极做好机关、学校、社区和其它领域的党建工作

18、严格机关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开展以“创学习型机关、建高素质队伍”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认真抓好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机关干部党员队伍。

19、进一步做好学校党建工作。全面提高学校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推进社区及社区党组织建设。逐步探索、推行在小城镇建设较好的乡镇党政机关所在地,经济较发达、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成立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同步建立党组织,加强对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员中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组织他们参加党的活动。

六、立足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

21、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从2005年1月开始,在全县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活动,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的宗旨意识淡化、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等问题,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

22、切实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农村党员年龄老化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农村党支部(或党总支)连续2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上级党委对村党支部(或党总支)书记实行诫勉谈话。注重加强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全县每年新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分别达到75%以上。

23、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党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增强理想信念,提高服务本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员日常管理,坚持“”制度,过好组织生活,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对下岗失业职工党员、流动党员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和途径。认真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帮助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党员、下岗失业职工中的党员、生活困难的党员和老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探索不作为党员告诫制度,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

七、切实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导

24、各级党委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强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意识,建立健全各级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县委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常委会、届内至少召开一次全委会专题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县委书记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建立联系点,抓典型、解难题、带全局,指导工作开展。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关心和支持基层党建工作,特别是要继承和发扬“驻访帮解”精神,真正做到联系基层、支持基层、服务基层,把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途径,探索建立“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25、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述职制度。县委每半年召开一次述职会,听取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情况的述职。各乡镇党委每季度要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班子成员及村党支部(或党总支)书记抓党建情况的述职,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26、加大督导和考核力度。把抓基层党建情况作为考核乡镇领导班子及乡镇党委书记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保证履行职责到位。建立明查暗访制度,组织力量不定期到基层检查督导党建工作情况。

27、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党务干部的培养,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8、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载体、新抓手,力争使各个领域都成特色、出亮点、有典型。注重先进典型的培树、总结和宣传,在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创建一批党建工作示范点,努力打造先进典型群体,带动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