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之都品牌建设意见

时间:2022-10-23 04:36:00

导语:海鲜之都品牌建设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海鲜之都品牌建设意见

为充分发挥“中国海鲜之都”品牌效应,做大做强海鲜美食业,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优化海洋旅游结构,实现海洋旅游产业的新突破,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推进“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建设的意义

推进“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建设,是实现“服务富市”战略目标和建设海洋旅游基地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我市海洋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我市海洋旅游及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建设“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将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发展海鲜产业的力度,连续举办了五届中国海鲜美食节,培育了一批“中华餐饮名店”,促进了餐饮业、加工业、捕捞养殖业等产业的发展,“中国海鲜,吃在**”已被广泛认可。大力推进“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建设,充分发挥**的海鲜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海鲜美食业,将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对调整旅游客源结构、优化旅游环境、扩大旅游消费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建设“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将进一步提高“**群岛”的知名度。近几年来,我市城市形象和旅游地位不断提升,“中国海鲜之都”称号的获得,为我们乘势而上,进一步打响“**群岛”旅游品牌创造了条件。**因“佛”和“鱼”而闻名,做好海鲜文章,推进海鲜品牌建设,将有力提高“**群岛”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的影响。

(三)建设“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将进一步推进“服务富市”、建设海洋旅游基地战略的实施。建设“中国海鲜之都”品牌,是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创一促”战略目标和“服务富市”、建设海洋旅游基地的一项重要举措。以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中国海鲜之都”品牌的创建,可以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发展旅游服务业的积极性,增加渔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建设“中国海鲜之都”品牌的目标和任务

(一)建设“中国海鲜之都”品牌的目标:打响“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做大做强海鲜产业,使**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海鲜餐饮代表地、海鲜消费目的地、海鲜产品集散地和海鲜品牌输出地。

(二)建设“中国海鲜之都”品牌的任务:到2011年,完成“三百工程”。即争创100家具有较高服务水准的特色海鲜餐饮名店,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30家,市级60家(包括海鲜旅游食品企业10家);培养100名具有较高技艺水平的海鲜烹饪名师(厨),其中,国家级5名,省级15名,市级80名;开发100款代表中国海鲜文化和海鲜烹饪水平的海鲜名菜(点),其中,新增市级以上海鲜旅游名品10个。

三、建设“中国海鲜之都”品牌的举措

(一)着力抓好精品项目建设。今后几年,着力推进以“四个一批”为重点的项目建设。

一是抓好一批品牌标志性项目。进一步打响普陀区沈家门夜排档和海中洲海鲜美食城品牌,启动定海港海鲜美食广场、普陀区鲁家峙海鲜美食城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嵊泗洋山等一批大型海鲜美食中心,改造提升岱山高亭和嵊泗菜园等现有的海鲜夜排档,逐渐形成一批支撑“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形象的标志性餐饮场所。鼓励企业和相关单位“走出去”,在上海、宁波等长三角地区及国内大中城市开设“**海鲜馆”、“**海鲜排档”、“**海鲜城”等,实现品牌输出有新突破。

二是抓好一批渔村渔家品牌项目。做精普陀区朱家尖、桃花、东极、白沙、嵊泗县枸杞、嵊山及定海、岱山等旅游区的渔村渔家海鲜项目,按照在合适的地方吃海鲜的原则,挖掘、演绎特色海岛渔村渔家民俗文化。选择在海边、海上、渔港、渔村、渔家等渔文化浓郁的地方,建设一批具有海岛风情的海鲜美食街、海上海鲜餐馆和游船海鲜餐厅等。

三是抓好一批海鲜特色名店项目。发挥高星级酒店品牌效应和技术力量优势,重点抓好主题海鲜文化餐厅建设和特色海鲜厨艺研发。鼓励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海鲜小吃餐馆和主题文化海鲜馆。结合普陀朱家尖东沙、桃花塔湾、嵊泗基湖、南长涂及岱山秀山等大型度假中心建设,打造一批绿色海鲜宴,如海鲜营养配餐、海鲜自助餐、海鲜药膳菜、海鲜保健菜等生态海鲜菜品牌系列。

四是抓好一批海鲜旅游食品项目。鼓励企业发展海鲜品精深加工,开发适合游客需求的干品、鲜活品、冻品、调味品、海鲜保健品等系列食品,重点开发便携式旅游海鲜食品系列,完善营销网络,注重品牌建设,扩大市场份额。各旅游区要完善相应设施,加快海鲜购物中心(城)、海鲜购物商店等建设步伐。要积极发挥沈家门国际水产城、各县(区)海鲜市场和**兴业公司等水产品企业的销售功能,建立覆盖全国的海鲜品销售网络。

(二)着力推进品牌营销。

建立“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形象标识系统,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多层次营销网络,依托有效载体,实施有效营销。

一是借节庆活动营销。继续办好“中国海鲜美食节”、中国海鲜大餐争霸赛、中国海鲜美食论坛,探索举办世界级国际海鲜大餐争霸赛、世界海洋旅游发展高峰论坛。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烹饪协会的合作,积极开展与国际、国内烹饪业界的交流。通过举办烹饪技术比赛和海鲜美食周等活动,着力提升**海鲜烹饪水平,扩大“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影响力。

二是借信息平台营销。制定“中国海鲜之都”品牌营销方案,与新闻媒体和网站开展多渠道合作,宣传介绍**鱼文化、海鲜烹饪制作工艺、营养与健康海鲜美食等内容,大力宣传推介**海鲜品牌;开展品牌形象标志物征集活动,进一步扩大**海鲜品牌的认知度;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制作“**群岛?中国海鲜之都”宣传推广网页。

三是借文化载体营销。丰富海鲜美食文化内涵,发挥文化的渗透作用,把文化影响力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搜集整理**海洋风情和渔家渔村文化,挖掘整理海鲜菜肴传说和海岛史话,开发整理渔歌、渔俗等海洋文化产品。编印出版《**海鲜药膳》、《**海鲜菜肴传说》和《**海鲜名品》菜谱等。研究创新海鲜烹饪技艺和方法,重点推介宣传**海鲜名菜、名店和名厨。

(三)着力创新品牌管理。

坚持政府主导和行业联动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建立完善相应的体系,为品牌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一是建立完善组织保障体系。成立全市“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建设领导小组,作为指导和协调全市品牌建设的领导机构,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各县(区)政府和旅游等相关部门要把“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建设工作列入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力求实效。市饭店餐饮协会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主体作用,积极实施“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建设工程,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烹饪技艺交流和教育培训活动,提供有关法律政策、市场信息和业务咨询等服务,做好行业和职工技术等级评定评审工作,搭建政府、行业与企业间的交流平台。**群岛海鲜烹饪研究所要发挥自身优势,吸收营养专家和医疗专家等各方面力量,加大海鲜厨艺、保健海鲜菜肴和海鲜旅游食品的开发力度,研究整理**海鲜美食资料,编写出版相关书籍。

二是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实施海鲜品牌认定和星级管理制度,制订出台海鲜品牌认定标准、星级管理标准和实施办法,定期对相关单位开展认定评审工作,对达到相关标准的授予统一标牌,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海鲜品牌企业登记管理制度,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实施限期整改或摘牌、摘星处理。

三是建立完善奖励体系。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品牌输出、技术和机制创新。对被列入重点海鲜品牌建设项目、达到相应规范标准、取得相关资格荣誉等在品牌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是建立完善人才保障体系。积极培养和引进各类海鲜餐饮专业人才,建立专项人才信息库,将相关人才统一纳入市级人才工程。重点培养一批海鲜餐饮企业家、海鲜烹饪大师、海鲜营养专家和海鲜品牌高级管理人员。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各级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建立完善相关人才的培养、保障机制。

五是建立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推行**海鲜品牌全面质量管理,制定**海鲜质量管理标准和“渔家乐”餐饮服务标准。健全食品卫生检查机制,加强饭店餐饮行业的日常检查监督和卫生执法监督,从源头上严把餐饮质量关,加强对餐饮场所的卫生检查,强化过程控制,建立旅游食品投诉热线,完善旅游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