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街道社区党建设意见
时间:2022-10-23 03:22:00
导语:改进街道社区党建设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了贯彻党的**届**、**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构建城镇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进程,根据《党章》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省委发[2005]6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1、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是街道、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街道、社区党组织承担的任务日益繁重。大量退休职工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和流动党员进入社区,迫切需要街道、社区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转变党员教育管理以及活动方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街道、社区承担的区域性、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的工作越来越多,迫切需要街道、社区党组织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协调和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提高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迫切需要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加强这些组织中的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城市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迫切需要街道、社区党组织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载体,全面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
2、切实增强做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市委要求,各县区和有关部门,对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地方党组织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有的社区党组织活动方式、工作方法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服务群众的工作比较滞后,党组织的凝聚力不强;有的驻区单位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尚不完善,等等。这些情况,迫切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当前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开创我市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二、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3、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不断提高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推进我市城镇化进程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4、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街道、社区党的建设要努力实现“五个好”的目标要求:(1)领导班子好。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能够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2)党员干部队伍好。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能够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共产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工作机制好。街道、社区党组织工作制度健全,运行规范,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完善。(4)工作业绩好。社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成效明显,社区治安良好。(5)群众反映好。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对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满意,街道、社区党组织得到社区群众的拥护。各级党组织要根据上述目标,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创建标准和工作措施,明确责任,抓好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进一步明确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5、街道党组织的主要职责:(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组织和本级组织的决议,组织带领干部群众,努力完成所担负的任务。(2)讨论决定本街道城市管理、经济发展和社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服务社区群众,共同推进社区建设。(3)领导街道行政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法充分行使职权;领导街道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领导或指导社区、驻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4)领导本街道的思想政治工作、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5)加强街道党组织自身建设,领导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建设。(6)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干部的教育、选拔、管理和监督工作;协助上级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其派出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6、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组织带领干部群众,努力完成所担负的任务。(2)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管理中的重要问题。(3)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法充分行使职权,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推进社区居民自治;领导社区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4)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5)组织党员和群众参加社区建设。(6)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
四、不断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
7、调整和健全街道、社区党组织。以增强街道党组织的领导和协调功能为目标,进一步理顺街道领导体制。街道党的工作委员会作为县区委的派出机构,统一领导辖区党建工作;根据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实际和社区党员变化情况,坚持边组建边调整、边巩固边提高,在调整社区设置时同步调整健全社区党组织,确保实现“一社区一支部(总支、党委)”的目标。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都要单独建立党组织。其中,有50名以上党员的,可以成立党的总支委员会;有100名以上党员的,可以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要重视在城市新区、开发区和新建居民区及时建立党组织,不断健全和完善社区党的组织体系。
8、加强街道、社区内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加强辖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指导、协调和支持社区“两新”组织及时建立党的组织,对已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要认真选配好党组织书记;对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采取“支部建在楼院”、“支部建在市场”等方式联合建立党组织,也可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帮助建立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街道党工委要与“两新”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上管单位建立双向联系制度,适时向他们通报这些组织党建工作情况;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应将这些组织的注册登记和年度检查情况及时通报其所在街道党工委。
五、加强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9、优化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选好配强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尤其是党组织书记。采取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中选派,从社区居民、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转军人中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措施,选配社区工作者。把热爱和熟悉社区工作、热心服务群众的优秀党员充实到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中,优化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通过2—3年的努力,使全市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逐步形成以中青年干部为主体、梯次配备的年龄结构;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社区党组织书记大专文化程度的达到80%以上,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提倡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经过民主选举由一人担任,实行“一肩挑”的社区,应配备1名专职副书记,负责党务工作。
10、加大对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建立市、县区、街道分级培训制度,把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的培训纳入整个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规划,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依法办事、做好群众工作和发展社区事业的能力。市委主要负责培训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县市区委负责培训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和街道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街道党工委负责培训其他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每名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每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市委党校也要有计划地举办优秀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培训班,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
六、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
11、加强对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和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建立离退休党员“共管”机制和注动党员“协管”机制。积极做好党员关系的接转工作,对因破产、改制、离退休等原因,需要整体移交社区党组织管理的党员,条件成熟的要尽快落实;条件暂不成熟的,要积极沟通和协商,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接收单位不得推诿和拒绝接收。移交单位也要根据移交党员数量,给接收社区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或费用支持;社区对接收的党员,要及时把他们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组织参加党的活动。要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通过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等,积极为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搞好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积极稳妥地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12、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教育培训等制度,完善党员管理的各项措施,努力提高党员素质。广泛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明星户”、“党员结对帮扶”等各种党性实践活动,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活动内容,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健全党内民主,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研究解决他们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13、积极组织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之间的双向互动机制和在职党员“双管”机制,教育、引导在职党员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载体,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专长,通过建立志愿者服务队、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中心等多种形式,适度地组织他们参加社区建设。街道、社区党组织要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加强联系,必要时可把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建设的情况向其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驻区单位发展党员、选拔任用干部和评选先进时,应注意听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意见。
七、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重要任务
14、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从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建设,积极推广“一站式办公”和“一门式服务”,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重视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倡导国家公职人员从事社区义务服务,培育和发展社区义务服务队伍。整合服务资源,引导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资源利用的社会化程度。建立健全社区事务受理、社区救助、社区文化、社区医疗卫生、社区保障等服务载体,形成社会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运用现代科技和通讯手段,加快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实现社区工作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变,不断适应现代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需要。
15、积极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针对不同社区、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鼓励探索多元化服务方式,按照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以无偿、低偿服务为主的原则,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街道、社区党组织要着眼于社区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不断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积极开展面向贫困户、老年人、未成年人和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开展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驻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创新社区服务的途径和方法,鼓励和引导街道、社区开展面向市场的服务性经营活动,发展社区经济,增强社区自我发展的能力。支持公益性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独立自主地开展服务活动。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要通过减免税费、政策倾斜等方式,支持社区经营性服务活动的开展。
16、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切实承担起领导社区文化建设的职责,组织居民群众广泛开展丰富多采、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动员社区居民群众和驻社区单位共创文明社区。
17、努力做好维护社区稳定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落实“一区一警”制度,加大社区治安室和联防队伍建设力度,积极构筑以社区民警为主导,社区治保会和物业保安为依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规范和维护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秩序。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坚持开展群众性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工作,健全预防、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的机制,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保障社区群众安居乐业。
八、⒔∪值馈⑸缜辰üぷ骰?nbsp;
18、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市委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县区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明确议事规则,定期开展工作,组织动员社区内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社区建设,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街道、社区党组织要不断增强为驻区单位服务的意识,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驻区单位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共建社区的责任意识,自觉接受驻地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与协调,围绕辖区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力所能及地为社区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并教育引导本单位的党员积极参加社区建设。
19、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支持和保障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要增强党的观念,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要规范社区决策议事范围和程序,对本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可在听取居民群众和驻区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主持召开联席会议,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全体成员参加,共同讨论决定。涉及社区居民重大利益和属于居民自治范围的事项,须提交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积极推行街道政务公开、社区居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要发挥好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具体制度,充分尊重和保障社区群众的民主权利。
20、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围绕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重大事项,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居委会负责、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不断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进一步明确社区党组织的工作重心和社区居委会的职能定位。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工作进社区“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规定,明确界定居民自治权利及协助政府工作的范围,对政府部门需要委托社区协助完成的工作事项,相关部门要根据工作量的大小,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工作条件。要认真研究解决社区工作者负担过重的问题,对目前已经进入社区,而又不属于其职责范围的工作,要逐项清理。属于政府和有关部门完成的行政性任务,不得随意向社区转嫁,社区有权拒绝各种不合理的摊派。建设、房管部门要督促物业管理单位热情、主动地协助社区开展工作。
九、强化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保障措施
21、为街道、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实施“两个纳入”,即:把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运行费用和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生活补贴纳入党地财政预算,确保社区党建工作正常运转;把社区工作者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确保社区工作者退有所养。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运行经费,按每个社区每年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安排,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生活补贴逐步达到当地上一年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水平。
22、加大社区党组织工作和活动场所建设的力度。严格按照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建设局等十一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步做好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天市民基发[2006]19号),新开发区的社区党组织工作用房和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明确责任主体,认真予以落实。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把社区党组织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按基本建设程序对项目进行建设和管理。财政部门要结合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要求,为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和服务安排必要的经费。规划、土地、建设、房产等部门要依法协助、督促住宅小区开发单位和开发商按照规定的标准,把社区党组织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纳入公共建筑规划进行建设,凡未列入的,规划、建设部门不予审批,逐步形成政府投入、有关方面共驻共建的机制。从2006年开始,争取用3年时间解决社区党组织无自主产权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的问题,使社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十、加强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
23、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各县区委要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职责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市委每年、县区每半年至少要专门研究和检查一次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县区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建立健全市、县区党委常委联系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加强对街道、社区工作的指导,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县区委及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24、积极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创新。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认真研究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规律,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适应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趋势,树立大社区观念。积极拓展社区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完善社区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善于总结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创新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要着眼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从街道、社区的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和完善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体现成效的评价体系。要坚持分类指导,典型带动,积极创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培育和树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抓点带面,不断提升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 上一篇:县直党政部门领导交流制度
- 下一篇:在学习报告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