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意见

时间:2022-10-22 04:53:00

导语: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号)精神,现就建立全省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试点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改革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精神,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建立适合我省省情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切实帮助城市特困群众解决就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二)总体目标:从20**年开始,用2年时间选择部分县(市、区)先行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之后再用2-3年时间在全省基本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三)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医疗救助水平既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又要尽量帮助城市特困群众解决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问题。

2、先行试点,稳步推进。通过试点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稳步发展,逐步完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3、多方筹资,多种方式,量力而行。通过发动社会力量资助、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给予适当补助、医疗机构自愿减免有关费用等多种形式对救助对象给予医疗救助。实施医疗救助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4、分类施救,规范管理。积极探索和执行分类管理基础上的分类施救机制,实现程序化、科学化管理;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逐步提高救助水平;要有机地衔接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二、试点的内容

(一)认真进行试点示范,重点探索城市医疗救助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资金筹措机制。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和城市医疗救助工作的现状,决定在全省每个市(行署)选择2-3个县(市、区)先行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并在全省试点地方选择3个县(市、区)作为全省城市医疗救助的试点示范单位。已经实施了城市医疗救助工作的县(市、区)要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政策规定进一步完善和巩固。

(二)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基金,并实行严格、规范的管理。要通过财政预算拨款、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等渠道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基金。地方财政每年根据城市医疗救助的需要和财力状况合理安排城市医疗救助资金预算,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提取管理费或列支其他任何费用。民政、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基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监督。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法违纪行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三)合理确定救助对象。城市医疗救助对象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具体条件由试点县(市、区)民政部门会同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制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患有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的特殊困难人员,按国家相关规定予以救助。

(四)科学制定救助标准。对救助对象在扣除各项医疗保险可支付部分、单位应报销部分及社会互助帮困等因素后,对个人负担超过一定金额的医疗费用或特殊病种医疗费用给予一定比例或一定数量的补助,全年一般应不超过4000元。对于特殊困难的人员,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同一城市辖区、同一行政区域城市医疗补助标准应相对一致。具体补助标准由县(市、区)民政部门会同同级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制定。

(五)医疗救助服务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民政部门、卫生部门共同协商,确定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各市、县(市、区)还可根据当地实际兴办或指定慈善医院、慈善药店、专门开设面向特困群众就医的慈善门诊、降低医疗费用。

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部门应当在规定范围内,参照本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甲类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制定医疗救助对象医疗服务标准,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医疗服务。

承担医疗救助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完善并落实各种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服务质量,建立规范的救助对象医疗档案和病历,控制医疗费用。

定点医疗卫生机构需为救助对象提供下列优惠政策:救助对象可享受药品低利润供给、免收普通挂号费和减收诊查费,处置费、住院床费和辅助检查费等。各地可确定一定数量内的手术病种实行最高限价收费。

对于疑难重症需转到非指定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要按当地医疗救助的有关规定办理转院手续。

(六)规范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

救助对象本人向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城市医疗救助的书面材料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对上报的申请表和有关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县级政府民政部门对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批。救助金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定点银行实行社会化发放。

三、实施步骤

全省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摸底阶段。各试点县(市、区)在2006年1月底前成立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协调小组,组织进行摸底排查,了解和掌握特困家庭的基本情况,对需要救助的人员登记造册,建立信息档案。认真划分医疗救助对象类别、大病种类,测算救助标准和所需资金,积极做好城市医疗救助的准备工作。

(二)试点运行阶段。各试点县(市、区)民政、财政部门要在2006年4月底前,结合当地城市医疗救助工作开展情况,制定本地区的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和基金管理细则。在运行中要及时检查救助对象是否准确无误、审核过程是否严格规范、制定标准是否科学合理、救助资金是否及时发放等情况,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三)总结推广阶段。2006年5月底前,要对各试点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由市(地)民政局会同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汇总情况分别上报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级相关部门将组成专家组进行论证、评估,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并逐步向全省推广。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对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认识。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是解决城市特困群众医疗难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加快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医疗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各地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未开展城市医疗救助工作的县(市、区)可参照本意见自行组织试点。

(二)要加强领导和部门协作。各市(地)、试点县(市、区)要成立由政府领导为组长,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参加的“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综合协调工作,并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建章立制;卫生部门要加强对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卫生机构合理、节约使用救助基金,支持、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自愿减免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对救助对象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资格条件细化和具体化,并会同民政部门制定审核办法,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在管理服务上的衔接工作;财政部门要研究制定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会同民政部门认真审核救助申请和救助资金用款计划,并根据审核确定的用款计划及时将医疗救助资金拨付到位。同时要加强对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城市医疗救助机构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其工作正常开展。

(三)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做好城市医疗救助政策宣传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定期将医疗救助政策、享受救助人员、金额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慈善团体的作用,大力开展社会互助帮扶活动,整合医疗救助资源,促进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