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时间:2022-10-21 05:47:00
导语: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鲁办发[2005]20号)和市委《关于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泰发[2005]15号)精神,适应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城市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建立完善保持城市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夯实城市工作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城市改革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
1.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紧密结合社区建设实际,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主题,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探索创新为动力,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新格局,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努力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2.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把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放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来谋划,以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成效来检验各项工作。(2)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将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社区工作的根本标准,切实解决好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3)整合资源,共驻共建。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建立完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以共同需求、共同目标、共同利益为纽带,协调驻社区单位共同做好社区工作。(4)依法办事,扩大民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完善社区组织自治功能,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实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5)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机制。尊重基层的创造精神,鼓励基层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
3.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通过二至三年的努力,使全市多数社区党组织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目标;多数社区党员达到“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服务群众好、履行义务好、思想作风好”的“五个好”目标;多数社区设施配套完善,工作经费充足,规章制度健全,工作运行规范,服务体系健全,服务功能完备;建设高质量的党建工作示范社区、党员示范岗,形成一批有推广价值的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典型。
二、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
4.进一步增强服务居民群众的意识。实现居民群众的愿望,满足居民群众的要求,维护居民群众的利益,是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检验社区党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社区党组织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进一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上来,把服务的理念和宗旨贯穿到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各个环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形成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共同为群众服务的社区服务工作格局。
5.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从实际出发,抓好以区(市、县)、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以社区服务站为基础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集公益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为一体的三级公共行政和社区服务中心(站),大力推进“一站式”服务和“一条龙”服务。对具有公益性质、服务居民的服务类社会组织,要降低准入“门槛”,制定鼓励政策。在确保民政福利性、行政事务性等无偿服务的同时,开展低偿、有偿服务,推行市场化运作、实体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形成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加快实施“便民工程”,充分利用热线电话、呼叫网络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上下贯通、快捷灵敏、覆盖面广的服务信息网络,逐步实现区(市、县)、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站)的微机联网,把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的需求与社会服务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充分共享、有效利用社区内各类服务和活动设施,形成社区公共资源共享机制。注重培育社区服务品牌,对有发展潜力的服务项目重点扶持,鼓励做大做强,提升社区服务的档次和水平。
6.拓展社区服务内容。着眼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推行为民服务制,拓展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开展各类便民利民服务。
社区就业服务。搞好就业再就业咨询、培训、就业岗位信息服务和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结合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开发就业岗位,探索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以及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联动机制,促进和帮助社区各类人员实现就业。
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加快社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兴建退休人员公寓。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促进和帮助城镇居民按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
社区救助服务。加强对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开展基层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
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大力培养社区卫生服务技术和管理人员,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保障功能。
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加快建设方便社区居民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加强对社区休闲广场、演艺厅、棋苑、网吧等文化场所的监督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市民学校等的作用,积极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培育群众性体育组织,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不断增强居民体质。
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以现居住地为主,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互相配合”的原则,实行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为流动人口的生活与就业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
社区安全服务。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建立及时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做好社区消防和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打击“黄赌毒”和禁止传销等工作。建立传染病、食品安全、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不断扩大党的工作在城市社区的覆盖面
7.及时调整和健全社区党组织。根据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居民委员会辖区调整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及时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确保实现“一社区一支部(总支、党委)”的目标。对城市新区、开发区和城郊结合部的新建住宅区,区(市、县)党委和街道党工委要提前考虑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班子配备,及时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及其配套组织。注意做好村改社区后的党组织组建和隶属关系调整工作。按照党章规定,根据党员人数、社区规模和工作需要,及时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党员人数超过100人的,经区(市、县)党委批准,可成立社区党委;在党员人数较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居民楼院可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具备条件的区(市、县),根据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管理重心下移的实际需要,可在部分社区探索建立社区党工委。
8.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区域性党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与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建立双向联系制度,加强对辖区内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认真做好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使绝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人数在50人以上的有党员、100人以上的有党组织;使绝大多数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上的有党员、50人以上的有党组织。对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要采取联合组建、挂靠组建、居企联建等方式设置党组织,或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建立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等办法,把党的工作开展起来,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切实搞好社区党建与国有企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农村等领域党建工作的衔接,使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9.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口中党员的教育管理。社区党组织要认真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手段和社区党校等阵地,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要重视做好退休人员、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和流动人口中党员组织关系的转移和接收工作,及时将他们编入一个基层党支部,参加党的活动。退休、下岗失业人员中党员较多的社区,可单独成立退休党员党支部。对流动党员及时摸底排查,通过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集贸市场、建筑项目、商务楼宇等建立党的组织,使他们始终处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通过建立街道党员服务中心、社区党员服务站等形式,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继续大力推行对社区无党内和行政职务的党员“设岗定责、目标管理”。社区党组织要认真做好在社区居民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做好在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同时做好在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
10.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职党员要带头遵守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有关规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生活和社区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街道、社区党组织要积极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基层党组织联系,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基层党组织要主动支持配合,协调建立在职党员“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制度,共同探索建立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经常性工作机制。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专长,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多种形式,适时、适宜、适度地组织他们参加社区建设。驻区单位发展党员、选拔任用干部和评先树优时,应注意听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意见。
四、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11.认真履行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职责。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党组织要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团结、组织各方面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完成社区各项任务;正确处理与社区自治组织、群众组织和社区各类服务组织的关系,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在依法发挥各类组织功能、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中实现党组织的引导、组织、协调和监督职能;积极做好联系、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工作,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12.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健全完善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等制度,把那些德才兼备、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务实清廉、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党员及时选拔到社区党组织领导岗位上来,尤其要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重视做好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社区党组织成员采取“两推一选”或“两推直选”的办法产生,同时逐步扩大社区居委会成员直选范围。大力推行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与社区居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提倡社区党组织书记依法兼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加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开展争创“五个好”社区党组织活动,引导班子成员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营造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团结一致干事业、齐心协力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13.大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按照“精干、高效、务实”的原则,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为重点,采取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从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中选拔等措施,经过法定程序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推行“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积极做好选拔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着力改善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根据社区规模大小和工作需要,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每300-400户居民配备一人的标准确定。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加快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步伐。把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干校的主渠道作用,抓好社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依法办事、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和发展社区事业的能力。区(市、县)党委、政府每年要将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轮训一遍。
五、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保障机制
14.切实解决好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和活动场所。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社区办公、卫生、社会保障、警务、文体活动和党员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到规划中有位置,建设上有项目,资金上有保证。注意整合办公、服务用房资源,在保证工作、服务效果的前提下,可以一室(站、所)多用。新建住宅小区(含旧城区连片改造的居民区)的社区办公和综合服务用房按不低于30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建设、土地、房管、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审核、规划、土地出让、工程建设、竣工综合验收、经费划拨等环节的控制和监督,督促住宅小区开发单位按照规定标准,把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纳入公共建筑规划进行建设,确保新建住宅小区的社区办公和综合服务用房与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检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对规划确定应当建设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而未建设的,有关职能部门要责令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限期纠正。对拒不纠正的,予以处罚,并将其不良行为纳入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老城区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可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改造现有设施、进行房产置换、整合社区资源等办法解决,力争通过二至三年努力,使老城区社区办公和综合服务用房达到150平方米以上。
15.建立完善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府投入,逐步将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补贴及社区办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社区工作者的工资、补贴收入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年收入的平均水平。所需经费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泰发[2001]22号)有关规定执行。根据形势发展和社区工作任务需要,探索建立社区办公经费增长机制,保证社区工作正常运转。加大福彩、体彩基金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拓宽社会投资渠道,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多元投资体制。对接收流动党员较多的社区,区(市、县)可从留成党费中适当划拨专项经费,作为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经费补充。驻社区单位在向社区接转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组织关系时,应按照每人不低于300元的标准,向社区党组织一次性支付党员活动经费补助;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因改制、破产等原因无力承担的,由上级主管部门党组织统筹解决。
16.建立“工作进社区”准入制度。要依法明确社区居委会的职责,完善部门工作进社区的准入机制。政府有关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式,不得将应由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组织。有些社区组织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性工作,应事先向同级社区建设工作领导机构申请,经批准同意后,可依法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委托社区组织承担。对未经准入认可的工作事项,社区有权拒绝。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需要社区协助的行政工作,凡有专项经费的,要将不少于10%的工作经费补助给社区。
17.建立完善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有关单位基层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议事机构,围绕辖区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研究、协调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社区党组织要增强为驻区单位服务的意识,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积极性。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增强“驻在社区、热爱社区、关心社区、建设社区”的责任意识,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指导和协调,教育引导本单位的党员、群众积极参加社区建设。倡导驻区单位主动向社区群众开放设施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市、区(市、县)政府职能部门在任免、交流、考核派驻街道社区工作机构领导干部时,应注意听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意见。
六、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
18.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责任制。区(市、县)党委、政府要把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按照建立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责任制。区(市、县)、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区(市、县)党委常委要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帮助解决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把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区(市、县)、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19.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民政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宣传、政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残联、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规划、建设、房管、卫生、教育、计划生育、文化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要认真拟定有关工作进社区的意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关注基层、理解基层、支持基层,齐心协力抓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工作格局。
20.积极推进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创新。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推进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街道、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分类指导。深入实施以“创建党建示范社区、党员示范岗”为主要内容的“双示范工程”,实行量化考核,强化动态管理,尽快培养和创建一批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把全市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 上一篇:全区新型经济社会会讲话
- 下一篇:城市基层党员管理意见
精品范文
10社区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