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镇街道党委建设意见
时间:2022-10-21 05:35:00
导语:加强镇街道党委建设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乡镇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为切实加强我区镇(街道)党委建设,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镇(街道)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作用,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全面实现镇(街道)党委“六个好”的目标要求,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省市委有关加强改进乡镇党委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强镇(街道)党委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1、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镇(街道)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历史知识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能力。
2、制定完善学习制度和规划。对镇(街道)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实行调训、轮训制度。各镇(街道)要制定理论学习规划和学习制度。镇(街道)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每周不少于4小时,每周要用半天的时间作为机关干部集体学习时间,鼓励干部挤时间自学。
3、学习采取多种形式,注重实效。每个干部都要建立学习笔记,各镇(街道)建立集体学习考勤登记表,镇(街道)机关每季度要举行一次学习交流会。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每年为机关干部作理论学习辅导不少于4次。
4、加强对学习情况的检查指导。各镇(街道)党委每半年检查一次机关干部的学习情况,作为半年或年终评优的一项内容。每年至少一次组织机关干部进行理论学习考试,考试成绩张榜公布。区委组织部要把镇(街道)党委领导班子学习情况和领导干部个人学习情况列为考察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抓好领导班子建设
5、以“六个好”为目标加强镇(街道)党委领导班子建设。要以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提出的“选配一个好班子,建设一支好队伍,选准一条好路子,建立一套好制度,形成一种好作风,创造一个好的工作格局”的“六个好”的目标,着眼于提高镇(街道)党委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切实把镇(街道)党委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区委每两年开展一次“六个好”镇(街道)党委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六个好”镇(街道)党委进行表彰奖励。
6、不断优化镇(街道)领导班子的结构。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党性强、作风硬、廉洁务实、团结高效的镇(街道)干部队伍。注意选拔熟悉热爱农村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强,安心基层的干部担任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在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同时,充分调动不同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
7、保持镇(街道)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在届期内一般不予调整,镇(街道)党委书记、镇长(主任)一般应连续任职满两届。如果任职不满两届而在本区提拔为县级领导职务的,根据市委规定,可继续兼任该镇(街道)党委书记、镇长(主任)直至两届以上。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人选,一般要有在镇(街道)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区直部门干部提拔到镇(街道)任职的,一般应在镇(街道)任职两届以上。
8、坚持精干高效和干部交流、回避的原则。结合乡镇机构改革,积极转变职能,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增加镇(街道)党政领导交叉兼职的比例。新提拔的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不得在原籍和工作时间较长的镇(街道)任职。
9、加强镇(街道)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高学历、数量充足的乡镇后备干部队伍,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注重从镇(街道)干部中选拔素质好、能扎根基层的年轻干部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积极鼓励区直部门、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镇(街道)、村任职锻炼。注意加强对选调生的培养锻炼,条件成熟的及时充实进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
10、坚持重要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党委书记既要发扬民主,又要敢于负责,善于发挥一班人的作用。班子其他成员要积极维护集体领导,主动做好分工负责的工作。凡属涉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要工作部署、较大数额的经费开支、管理权限范围内的干部推荐和任免、奖惩以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要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11、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镇(街道)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召开之前,镇(街道)党委派专人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班子成员在会前要相互开展好谈心活动。民主生活会上,要按照“一人谈、众人帮、逐个进行”的方式,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注重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联系镇(街道)的区级领导参加民主生活会,纪委、组织部派人指导和监督。对会上提出的问题,要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督促其尽快改正。
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12、加强镇(街道)干部作风建设。倡导务实、扎实的工作作风,反映情况、安排工作、决定问题,必须实事求是,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正确处理办实事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不准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加重农民负担,不准虚报浮夸,搞虚假政绩。
13、切实转变工作方法,改进领导方式。不断提高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以及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善于用说服教育和民主法制的办法解决和处理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善于运用党的政策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防止不切实际、强迫命令、不按法律办事的问题发生。严禁调用公安、司法人员强征硬收公粮、提留以及开展计划生育集中活动等。违反规定的,追究领导者和当事人的责任。
14、严格执行省、市、区委有关规定,切实解决干部“走读”问题。镇(街道)领导干部每月吃住在镇(街道)的时间(包括公务外出)不得少于22天。节假日或休息日轮流值班,并确保有一名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昼夜带班。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将采取抽查、夜查、电话询查等形式,对镇(街道)干部驻镇(街道)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一经发现脱岗,通报批评。
15、建立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镇(街道)党委书记要带头联系本镇(街道)的后进村,每年驻村蹲点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通过与农民群众广泛深入的交往,听真话、摸实情,解难题,办实事。每年参加支部会或村民代表会不少于6次。其他党政领导干部也都要联系一村一企一学校,经常深入各自的联系点,督促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所联系的村年内要达到“五好村”标准。镇(街道)机关干部每年要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到村到户调查研究,每人要至少联系两户以上困难户,帮助他们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帮扶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16、推进镇(街道)政务公开。增加镇(街道)党委、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畅通与干部群众联系的渠道,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接访日、民情恳谈和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对因工作不力,造成越级集体上访、重大责任事故、严重涉农事件和恶性案件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农村稳定。
五、保持清正廉洁
1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组织镇(街道)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法律、法规、条例,深入开展警示教育,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镇(街道)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清白做人,廉洁从政。
18、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模范执行中央、省市区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和《济宁市党员领导干部四项纪律》。既要抓好自身廉政建设,又要认真履行抓班子和班子成员廉政建设的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也要在廉洁自律的同时,抓好所分管部门和干部的廉政建设。下一级干部在廉政方面出了问题,根据有关规定追究上一级领导干部的责任。
19、加大干部监督管理力度。认真落实关于干部谈话打招呼、函询、诫勉、待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同时还要注重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的监督,做到领导干部的活动出现在哪里,监督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
20、镇(街道)领导干部要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镇(街道)领导干部不仅要自己做到廉洁奉公,还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不为配偶、子女、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利益提供方便,不允许他们利用自己的影响获取私利。
21、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不准用公款大吃大喝,不准到部门、企业或村吃请、请吃;镇(街道)直部门之间不准以任何理由互相吃请。镇(街道)干部下村一般不坐小汽车,无特殊情况不准在村里就餐,确需就餐时,要按规定交生活费。
六、落实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直接责任
22、要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镇(街道)党委要发挥龙头作用,倾注主要精力,定期分析研究村级组织建设状况,及时发现解决村级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每月至少要专题研究一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半年和年终两次进行总结回顾和安排部署。要建立健全镇(街道)党委抓村级组织建设的责任制。镇(街道)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以主要精力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党委其他成员要明确责任,分工负责,齐抓共管。
23、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要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为总抓手,抓两头,促中间,分类指导,整体推进。要狠抓后进村的整顿建设,找准症结,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经济强村要高标准,严要求,促其不断上水平、上台阶;对中间状态的村,要加大帮促力度,尽快转化升级,不断提高村级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24、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区镇(街道)党校、村党员活动室,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科技文化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每年对农村党员分期分批集中培训一次。党员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适合农村特点,增强针对性、实效性。要加强对农村党员的管理和监督,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教育监督党员履行好义务,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健全制度,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严把“入口关”,做好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疏通“出口”,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及时妥善处理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5、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督促检查力度。通过定期、不定期地检查、抽查、暗查、调度等形式,真正摸清村级组织建设的真实情况。对因工作不力,导致一个村一年以上没有班子、无人问事的镇(街道),取消镇(街道)党委书记、分管书记、组织委员的评先树优资格,年度考核不得定为“优秀”等次。软弱涣散的村级班子占10%-20%的镇(街道),对镇(街道)党委班子通报批评,次年仍未好转的,对党委书记、分管书记、组织委员实行诫勉或调整。对软弱涣散的村级班子占20%以上的镇(街道),对镇(街道)党委书记、分管书记、组织委员进行调整或降职使用。
七、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26、对镇(街道)党委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区委、区政府根据每个镇(街道)实际,并充分考虑各镇(街道)的基础条件,制定镇(街道)党委年度考核目标,年底对“两个文明”建设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奖惩。考核由区委、区政府统一组织,各职能部门参加,实行多层面、多角度考核,确保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严格兑现奖惩,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工资晋升、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综合考核位居前列的镇(街道),给予党委书记、镇长(主任)记三等功奖励;综合考核最后一名的乡镇,对镇(街道)党委班子通报批评;连续两年最后一名的,对党委领导班子进行诫勉;连续三年最后一名的,对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调整或降职使用。
27、坚持定期民主评议镇(街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制度。结合年度考核,每年组织本镇(街道)机关干部、部门、企业负责人、所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部分党员、群众代表,对镇(街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要充分利用评议结果,搞好反馈。对不称职率在三分之一以上的,实行诫勉;对测评中群众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向被测评的班子和个人反馈,并限期改正;问题严重的,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加大对镇(街道)领导班子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约束,坚持区委主要负责同志或纪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定期给镇(街道)主要领导谈话、打招呼制度,坚持定期审计、离任审计和经济责任追究制度。
28、激励镇(街道)干部扎根基层。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保护好镇(街道)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在农村建功立业。注重从优秀的镇(街道)领导干部中推荐区级领导班子成员。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政绩突出,多年在镇(街道)工作的基层领导干部,根据需要和本人条件予以提拔或重用。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一般干部,适当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在镇(街道)工作满15年,经考核成绩优秀的,可上调一个工资级别。要及时总结推广扎根基层、艰苦创业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爱护镇(街道)基层干部的良好氛围。
八、优化乡镇工作环境
29、关心镇(街道)干部的工作和生活。镇(街道)干部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支持镇(街道)干部。多体谅镇(街道)干部的难处,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对镇(街道)干部的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托入学等问题也要给予关心和照顾。区直各有关部门,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不搞行政命令,杜绝政出多门,满腔热情地为镇(街道)排扰解难。要按照转移支付的有关要求,加大对镇(街道)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特别是对位置偏远、条件艰苦的镇(街道),区财政要给予重点扶持。
30、强化镇(街道)整体功能。保持镇(街道)一级政府职能的完整性,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强化镇(街道)领导权威。区直单位驻镇(街道)机构,要自觉服从镇(街道)党委的领导。实行双重领导、以垂直领导为主的部门,原则上要把党的组织关系转移到镇(街道),其干部的调动、任免、奖惩要事先征求镇(街道)党委的同意。组织镇(街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村干部、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各方面群众代表定期评议站所的工作,对评议的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评议差的,要提出改进措施。积极推进镇(街道)机关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镇(街道)党委统一领导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31、大力精简会议和各种检查评比活动。要切实减少会议,尽可能开小会或开短会,坚持领导干部深入基层集中服务日制度。区直各部门要取消针对镇(街道)的各种不必要的检查、评比和达标升级活动,切实减轻镇(街道)负担。业务部门不得干扰镇(街道)工作,严格会议审批程序,凡要求镇(街道)党委书记参加的会议必须经区委主要领导批准,把镇(街道)干部主要精力集中到谋发展、干事业上来。
九、加强对镇(街道)党委建设的领导
32、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区委把镇(街道)党委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每年两次的镇(街道)党委书记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听取镇(街道)党委关于党的建设情况汇报,及时总结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镇(街道)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
33、坚持区级领导和区直部门联系点制度。区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镇(街道)、一个落后村、一个企业或一个学校。联系的村年内要达到“五好村”标准。坚持区委常委驻村蹲点制度,区委常委每年驻村蹲点时间累计不少于15天。坚持区级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每位区级领导干部每年要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区情民意,指导基层工作,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为巩固三年下派干部蹲点包村成果,继续坚持区直部门联系村制度,按照强班子、促发展、保稳定的要求,加大帮扶力度,力争1-2年内达到“五好村”的标准。
34、加强对镇(街道)党委建设的分类指导。对镇(街道)党委班子的现状定期进行调查摸底,分析排队,制定措施,分类指导。对先进镇(街道)党委,提出更高要求,促其不断上水平,力创“六个好”。对事迹特别突出、获得中央和省、市委命名的“六个好”乡镇党委和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依据上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并向上级组织部门推荐。对中间状态的镇(街道)党委,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推动工作上台阶;对后进镇(街道)党委,要从抓班子入手,加大整改力度。对个别软弱涣散的镇(街道)党委,必要时区委采取相应组织措施,进行整顿,限期改变面貌。
35、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 上一篇:村级工作月报制度实施意见
- 下一篇:三级联创活动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