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基层建设意见

时间:2022-10-21 08:20:00

导语:加强党的基层建设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加强党的基层建设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部署和省、市委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党的战斗力和先进性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我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努力构建为民服务网络体系,积极探索和解决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县(市、区)和发达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例如,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研究不多、指导不力,领导方式、工作方法与形势发展不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甚至软弱涣散,不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漠,组织纪律松懈,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到党的先进性,影响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来,在党的领导和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经济指标逐年快速攀升,城乡面貌变化明显,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也从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感受到了实惠。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拓宽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招商引资、“四退三还”、“一湖两江”整治等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和紧迫。实践证明,越是在关键时期、紧要关头和重大任务面前,越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越要发挥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进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顺利实现我县“十一五”奋斗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地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全县各级党组织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进一步明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和部署,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自觉遵循党的建设规律,巩固拓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的成果,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为加快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夯实组织基础。

(二)基本原则。坚持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中谋划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按照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按照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三)目标任务。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做到“五好五带头”,即:基层党组织做到领导班子好、队伍素质好、制度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党员做到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通过5年的努力,争创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五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组织分别达到80%以上;党的覆盖面不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覆盖面争取达到60%以上;农村“五带头”党员每年递增10%以上,5年达到80%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任务:

1.明确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创新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结合方式、与人民群众意愿和利益的结合方式,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凝聚各方力量、维护稳定和谐上来,共同构建富强**、活力**、文化**、生态**、和谐**、开放**。

2.创新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治理模式的变化,协调、规范党组织与经济、行政、基层群众自治等各类组织的相互关系和工作程序,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3.增强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构建高效快捷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健全群众利益诉求和利益协调机制,培育和扶持各类服务组织,拓宽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途径和方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共同利益。

4.拓展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领域。全面加强农村、社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等各个领域的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5.加强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及时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推进党内民主,严格党内生活,健全各项制度,构建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6.促进新时期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现代新昆明建设各项工作尤其是重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制约现代新昆明建设的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得到突破,影响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解决。

三、努力构建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

(一)科学合理地优化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模式。适应经济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优势互补、便于管理的原则,根据党员自身属性、从业形式和产业布局,改革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和管理模式,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上下贯通、纵横交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化组织格局。

1.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加强党组织在农村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是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和党员队伍实际情况,在村设立党总支,在村民小组设立党支部,逐步按行业分工,设立种植(养殖)业等项目党支部。二是在专业大户发展迅速、特色产业比较明显、主导产业基本形成的地方,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由党组织把专业大户、党员户和部分群众组织起来,广泛组建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党组织;在产业化程度较高、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积极推行“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的工作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专业协会和各种联合体上,尤其要加大在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组建党组织的力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三是根据各村地理、人文等因素,通过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村企一体化等形式,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涉农部门与村联建”,积极引导农村党组织实行跨地域、跨所有制、跨产业整合联建。四是把乡镇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和个体工商户党员纳入统一管理,建立经济小区党组织。通过探索不同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进共同富裕。

2.创新社区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大力推行在社区设党委(党总支)、居民楼栋(院落)设党支部、楼道设党小组的社区党组织设置模式,做到居民进到哪里、社区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尤其是要把那些从社区单位中游离出来的党员重新组织到社区党的组织中来,加强对党员的组织整合。积极探索“村居联建”的方式,将城郊与城区接壤地区的建制村和社区党组织合并,建立党总支或党支部,由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行政村和居民区的工作。在社区非公有制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积极推行“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多方联建”等党组织设置方式,把党组织“建在楼上、建在园区内、建在市场上、建在一条街上”,灵活、有效地解决“两新”组织“有单位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活动”的问题。

(二)重点加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按照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即“双高双强”的要求,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改革选拔任用办法,建立健全民主开放、广纳群贤的基层组织选人用人机制,选优配强基层组织班子。

1.改革和完善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乡(镇)党政一把手出现空缺时,积极通过“公推公选”产生任职人选,逐步对整个乡(镇)领导班子实行“公推公选”或“公推直选”。不断优化和改善乡(镇)领导班子的结构,年龄上要形成以30—40岁为主体、50岁以下占80%以上的梯次结构。要着力完善村(居、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和村(居、社区)委会成员直选的制度,不断扩大村(居、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的范围和村(居、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社区)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比例,力争使交叉任职比例达80%以上、“一肩挑”比例达90%以上。逐步打破城乡、地域、行业、身份和所有制界限,不断扩大选任工作中的民主,切实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懂经营、会管理、有闯劲、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优秀人才选拔或调整充实到基层组织领导班子中来。

2.加大村(居、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力度。采取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委托培训、挂任助理、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基层任职等办法,为基层组织培养人才、储备干部。从现在起4—5年内,每年实施好“三个一”工作,即:每年从县、乡机关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每年选派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开展工作;每年选聘一批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5年后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的目标。注重从致富能手、复转军人、优秀待业青年以及乡(镇)新经济组织、专业协会负责人中选拔一批优秀人才,重点进行培养,使各村(居、社区)“两委”经常保持3—5名后备干部。

3.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建设。一是不断提高保持自身先进性的能力。县委组织部负责每年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培训村(居、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乡(镇)党委负责对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按照简便、易行、管用的原则,整合并规范基层组织各项制度,形成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二是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开辟生产门路,发展农村多种经济,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善于用实实在在的示范作用教育、引导和吸引群众,把群众团结到党组织的周围,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不断提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对出现的矛盾纠纷要认真对待,讲究方法,多用民主沟通的方式调解矛盾,防止简单化处理。健全社会各类群众自治组织,扎实推进群防群控工作,对少数黑恶势力危害群众利益和安定的问题,要协同有关机关,坚决依法打击,切实保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4.加强对后进薄弱基层党组织的集中整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后进村、薄弱村为重点,把整顿转化后进薄弱村党组织作为提高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的突破口。采取“倒排队”的方式,选择部分后进薄弱村党组织,用3—5年时间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整顿建设。建立“县级领导牵头抓、乡(镇)党委直接抓、县直部门帮扶抓”的“三位一体”抓转化责任制,乡(镇)党委书记要带头抓落实,每年直接抓好1—2个后进村,总结典型经验,指导面上工作。实行“捆绑式”帮扶,结合基层联系点、扶贫点等工作,采取领导联系、部门挂钩、干部下派等措施,动用有效资源和各方力量,集中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后进薄弱村党组织整顿工作中,对成效不明显的乡(镇)党委,不能被评为“五好”乡(镇)党委,党组织负责人不能评为先进个人。积极探索常抓不懈的有效途径,建立防止后进反弹的长效工作机制。经过集中整顿,使后进薄弱村党组织班子健全、书记配强、阵地完善、制度落实,发展思路明确,各项工作明显改进。

(三)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载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找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强化活动效果,深入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形成农村党建、社区党建、企业党建、行业党建等互联、互补、互动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1.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进一步强化各级党组织在“三级联创”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坚持联责任、联目标、联奖惩,通过以上带下、以下促上,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相互衔接、整体提高的工作格局。继续加强村级活动阵地建设,加强配套建设,注重活动阵地的规范化管理和作用发挥。深入实施“三培养”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组织有加强、经济大发展、社会有进步的长效机制,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

2.深入实施“五好”社区创建活动,助推和谐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沟通协商社区建设和党建工作的重大事宜。加大社区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力度,到2010年,使每个社区都拥有自主产权不少于2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和活动场所,巩固党的思想文化阵地和群众活动阵地。大力开展“社区教育联抓、同育‘四有’居民,文体活动联谊、同树文明风貌,服务设施联用、同兴公益事业,经济建设联动、同增社区实力”为主题的“四联四同”活动,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创建社区与机关共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的长效机制。

3.突出抓好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机关执行力、凝聚力和创新力。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抓好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四项制度,大力推行岗位责任制、AB岗工作制、否定报备制等制度。机关党组织要带头实施好落实好督促好这些制度,深入推进以执行力、凝聚力和创新力为核心的“三力建设”。突出抓好行政审批和业务流程再造,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不断改善服务态度,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中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

4.围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按照“抓大促小,先易后难,扎实推进”的思路,灵活运用“转、派、联、建、挂、合”等多种方法,继续抓好找党员、建组织的工作,积极探索“市场党建”、“区域党建”等“两新”组织党建新模式。引导和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好“亮身份,促发展,树形象”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注重发挥企业党组织与业主、党员与员工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促进发展的工作,努力实现业主、党员、员工“三认同、三满意”。

5.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整合和盘活发展资源。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派员单位与所驻村结对共建工作,采取对口帮扶、结对共建等多种形式,通过资金扶持、资源整合和技术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积极动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村级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质量、夯实党建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三年的努力,使结对村党组织成为农村党建示范村、特色经济村、文化繁荣村、社会稳定村,争创“五好”村党总支,为繁荣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每年组织开展好“四个一”活动,即:订一份党报党刊,找准一条增收路子,帮扶一个致富项目,解决一个生活难题。深入推进实施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工作,与德宏州陇川县一道抓好村级活动阵地建设、干部挂职锻炼、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党建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四)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工作体系。坚持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进一步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群众组织和基层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促使其健康有序发展。按照行政组织、公共单位、群众(居民)三条线,进一步理顺基层各种组织之间的关系,充分动员群团组织、民兵等各类基层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努力构建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行政组织具体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四、着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县2008-2012年农村党员致富工程规划》。按照“分层培训、分级负责”的方针,充分发挥党员活动阵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党员活动中心的作用,结合不同类别党员的实际需要,采取举办培训班、听党课、组织专题研讨、开展送学上门等形式,推广菜单式选学、学分制管理等做法,不断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领域。采取财政划拨一点、党费补助一点、农业、科技、劳动就业和扶贫等职能部门支持一点、基层党组织自筹一点的办法,落实教育培训经费。县、乡两级财政将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年度预算,每年党费留存部分的约40%要用于党员教育培训,确保每个党员每年的教育培训经费不少于50元。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统一由组织部门管理使用,主要用于举办市、县两级统筹示范培训、师资培养、基地建设等工作。乡(镇)党委着力加强好村党支部、村民小组领导班子的培训教育,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基层干部的培训引导,村(居、社区)委会、村(居、社区)民小组干部每年参加培训时间应不少于56个学时(7天)。

(二)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抓好的必修课,要依托一年一度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积极主动地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准自身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整改。机关党员每年要撰写一篇加强党性锻炼的学习心得体会,对自己一年来加强党性锻炼的收获、体会以及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基层党支部应把党员的学习心得装入党员个人档案。

(三)严格监督管理,建立动态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党费收缴和流动党员管理等制度,坚持开展共产党员户评星定级、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创先争优活动,制定和实施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引导,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党员分类管理,认真做好下岗失业党员、离退休党员、尚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军转自主择业党员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切实转变工作职能、落实工作责任、创新活动载体、整合各方力量,努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机制。

(四)规范党员发展,优化队伍结构。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不断深化和拓展发展党员公推制、公示制、预审制、提前告知制、入党介绍人资格审查制、票决制等“六项制度”,积极探索实践发展党员推荐制、责任追究制。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特别是做好在生产和工作一线、高知识群体和青年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把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的组织中来。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对发展党员工作不力、连续两年未发展党员的基层党组织,要向上级党组织说明原因。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经教育仍无转变的,根据党章和党内有关法规规定,采取限期改正、劝退、除名等有效措施进行组织处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五)做好关爱服务,促进党内和谐。健全关爱党员制度。按照财政资金支持一点、党费划拨一点、党员自愿捐一点、社会各界赞助一点的办法,不断壮大“关爱党员资金”。发挥“关爱党员资金”的作用,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党员和70岁以上的农村困难老党员实行定期补贴,对因病、因灾导致困难的党员进行救助,对存在困难的党组织给予帮扶,深入开展困难党员(党组织)结对帮扶工作。积极落实村(居、社区)干部的各项待遇政策,建立村(居、社区)干部定期增资机制。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国家公务员和事业编制指标,定向招录村(居、社区)基层干部,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基层干部选拔到基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同时,对村(居、社区)“两委”基层干部在报考其他方面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五、积极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一)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严格按照《党章》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规定,认真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坚持党员政治生日谈话制度,推行民主恳谈制度,增强党员主体意识,提高党员民主素养。不断扩大党务公开的范围和渠道,健全党内情况通报、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党员议事会、党员旁听县乡党委常委会(党委会)等制度,激发党员了解、参与和监督党组织工作的积极性。营造自由、平等、和谐的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允许党内不同意见充分表达,逐步形成党内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有效机制。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完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保障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有效行使监督权。

(二)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广泛推行以“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公推公选”等方式产生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加强党组织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重点贯彻落实好“村财乡管村用”、“一事一议”等制度,改进完善村(居、社区)民会议和村(居、社区)“两委”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城乡居民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民主法制示范村”建设,促使基层组织、基层干部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作风,增强依法办事、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健全完善党代表常任制。继续深化党代表大会例会制、党代表视察、党代表活动、党代表建议议案回复、“三联三评”等五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党代表常任制,完善县、乡(镇)党代表联系基层群众工作,不断细化相关实施细则及操作办法,切实发挥党代表任期制在发展党内民主、增进党内和谐、激发党的创造活力、推动科学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严格基层党内生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不断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完善基层党组织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决定重大事项推行票决制。改进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制度,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坚持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和分散主义,防止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和各行其是,确保政令畅通,保持党的集中统一。

六、深入构建为民服务体系

(一)规范为民服务的运行机制。积极强化乡(镇)为民服务中心、村(居、社区)为民服务站建设,把与群众办事密切相关的业务部门纳入“为民服务中心(站)”,做到人员进中心、公章进中心、值班领导进中心、所有手续进中心。广泛组建文化、科技、卫生、法律援助等各种类型的“为民服务先锋队”,定期不定期主动送服务上门。采取召开县、乡、村、组四级联席会议等办法,加大对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事项的办理。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首办、全程、限时办结、及时反馈等制度,提高为民服务的效能。积极丰富和完善党群连心卡、党员“110”、党代表联系群众等各项制度,进一步拓展为民服务网络体系空间。

(二)创新为民服务的方式方法。通过开通党建监督电话、公布政府及职能部门服务电话,建立党群联系卡、民情联系卡,设立意见箱,试行党代表联系接待群众制度等各种方式,不断畅通群众表达意愿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渠道。全面推行简单问题直接办、复杂问题协同办、原则问题请示办、遗留问题分类办、突出问题督查办的为民服务“五办”工作法。坚持和完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联系困难户等为民服务的好做法,广泛开展“党员奉献日”、“党员亲情服务日”等形式多样的服务群众活动,不断探索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方式和工作手段。

(三)创新为民服务的内容和领域。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把公共文化、医疗卫生、法律援助等服务引入“为民服务中心(站)”,积极探索村级财务管理、土地流转等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服务。同时,努力培育、扶持和引导各类社团、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为民服务工作,逐步为群众提供人性化、个性化和多元化服务,不断拓宽服务范围。

七、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一)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全县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认真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精心安排部署,加强指导协调,形成县委统一领导,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领导协调机制。各级党委要经常专题听取和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基层领导班子每年向党员和群众述职以及下级党组织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制度,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二)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要求,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县委组织部要发挥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作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纪检监察、宣传、政法、信访等部门要及时通报工作中发现的涉及基层组织建设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民政、财政、农业等部门要发挥好各自职能作用,关心、支持基层组织建设,形成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合力。基层党组织要细化工作目标,组织落实好各项任务。各级党委要把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情况列为督查内容,认真进行督促检查。

(三)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各单位要把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且根据农村基层党建和经济发展实际,逐步加大投入。特别是要将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列入预算,确保各基层党组织有正常运转必需的工作经费,逐步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县委组织部要联系协调相关部门,整合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财力、物力保证,逐步建立起基层组织建设的物质保障机制。

(四)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各级党组织要把富一方群众、兴一方事业的实际成效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检验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的首要标准,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制订切合实际的争创目标、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严密细致的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定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对党建工作不力的提出批评,限期整改;对党建工作长期抓不上去、造成严重影响的要依照有关规定对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问责,追究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