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执政水平意见

时间:2022-10-14 05:31:00

导语:基层干部执政水平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基层干部执政水平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现就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干部执政水平,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把党的基层领导班子和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努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标本兼治,分类施治,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提高基层干部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为加快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做到组织健全、班子坚强、队伍过硬、制度完善、纪律严明、活动规范、作用明显,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明显提高。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深入开展以争创“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为主要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通过2至3年努力,全市达到“五个好”目标要求的村党组织和乡镇党委,要有较大幅度提高,二分之一的县(市、区)达到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标准。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法制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有新的提高。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要健全组织、理顺体制、发挥作用,多数企业党组织达到“五个好”目标;80%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实现党建工作规范化,三分之一的党组织达到“五个好”目标;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要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一居一支部”目标;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要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二、因村制宜,分类施治,坚持不懈地抓好村级组织建设

3、对集体经济基础雄厚、党组织坚强有力、村风正的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积极引导反骄破满,帮助查找不足,保持先进荣誉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有针对性地加强党的宗旨观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防止和克服脱离群众、淡化服务的倾向,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积极组织引导走出去学习经济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对照先进找差距,增强快发展、大发展的紧迫感。

4、对班子健全、基本能够完成上级任务、能办一些社会公益事业的村,坚持思想教育与组织调整并重,努力增强基层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落实激励政策和帮扶措施,强化村干部争先创优意识,激发能办事、会办事的内在活力。着眼提高村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下大力解决视野不宽、思路不清、信息不灵、决策水平低等问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强化学习培训,促进开阔眼界,创新思路,找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提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5、对“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村,立足规范职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把“两委”班子精力引导到团结一致干事业、求发展上来;要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基层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村党组织要积极支持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妇女、民兵、共青团、治保、民调等组织的作用;继续推行“一制三化”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做到村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

6、对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村,要派工作组进行“会诊”,集中力量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体财务管理混乱、账目不清的,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清财理帐”,并逐步健全相关制度;土地、宅基地、各项承包存在纠纷的,运用思想教育、行政、经济或法律手段妥善解决;村干部有经济问题,甚至违纪违法犯罪的,由纪检监察或司法部门严肃查处。

7、对宗族派性严重的村,切实做好教育管理等工作。现任与卸任干部之间、家族之间、民族之间有矛盾的村,要在弄清矛盾根源的基础上,着重对现任干部进行依法行政的教育,同时教育引导双方顾大局、讲团结,齐心协力发展经济和为群众办实事。

8、对村干部民主作风差、法制观念淡薄、独断专行的村,重点加强思想作风和法制教育,强化宗旨观念、责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工作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措施,切实解决村干部思想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对已经造成严重影响的,及时进行组织调整。

9、对基础条件差、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县(市、区)直部门包扶等措施,帮助找准经济发展路子,并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因地制宜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把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做到在服务中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没有“两室”或“两室”不健全的村,到**年底前全部得到解决。

10、对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村,要不断完善选任机制,拓宽选人渠道。积极推行“三选一保”(选举、选派、选聘,建立保障机制)的做法,扩大村干部选拔任用视野,注重在有知识、懂科技的青年农民、复退军人、致富能手中选拔人才,在村民小组长、民主理财小组长中选拔有实践经验、有组织能力的管理型人才;对暂时村内没有合适人选的,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派热爱和熟悉农村工作、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在职人员到村任职;特别是鼓励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回村任职;支持和鼓励离岗、退休、机关分流人员、下岗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

11、对村务工作不规范的村,重点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落实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尤其是建立完善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村财乡代管以及民主评议村干部和村级组织定期报告工作等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切实解决一些地方村务不公开、公开不及时、内容不真实、程序不规范、群众不满意等问题,真正让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实施有效的民主监督。

12、对少数民族或信教群众较多的村,以增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进行正确的民族、宗教观念教育,教育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引导信教群众认清宗教信仰和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的界限,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各民族之间、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和睦共处,共谋发展。

13、对黑恶势力横行和社会治安混乱的村,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村霸、街霸,恢复和建立正常的工作、生产、生活秩序。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并且配齐配强村干部,特别是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要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和打击赌博、盗窃等丑恶、违法行为,抵制封建迷信等落后习俗,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创造稳定、祥和的社会治安环境。

三、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切实发挥“主角”作用

14、抓好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按照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原则选配乡镇党委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准配强党委书记,并保持乡镇党委班子尤其是党委书记相对稳定,提高班子整体效能。乡镇党委书记的调整任命,实行事后报市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制度。对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自身建设问题较多的乡镇党委,由县(市、区)委派驻工作组帮助整顿提高。

1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乡镇党委其他成员也要切实负起责任。落实分片包村责任制,每名党委成员都要选择一定数量的村和农户作为联系点,坚持每月定期驻村入户工作制度。县(市、区)委要把村级组织建设作为考核乡镇党委和乡镇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注重从优秀乡镇领导干部中选拔县级领导干部。

16、不断增强乡镇的管理和协调功能,理顺条块关系。乡镇党委作为乡镇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组织动员县(市、区)直驻乡镇单位的力量,共同落实好上级党委、政府布置的工作。实行双重领导的乡镇有关机构,干部的调动、任免、奖惩必须征得乡镇党委的同意。

四、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

17、县(市、区)委在抓好自身创建工作的同时,对每一个乡镇、村,都要制定符合实际的创建工作规划。注重培养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和类型的创建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把“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18、加大考核力度。每年对县(市、区)委、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创建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考核,每两年评定表彰一次先进典型。改进考核评定办法,把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把组织考核与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结合起来,把对“三级联创”的考核与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乡镇党委书记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的考核结合起来。

19、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实行考核情况与责任人的任用、奖惩挂钩。把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情况,作为考核县(市、区)委、乡镇党委、村党组织书记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对经济增长幅度和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排名均靠后,存在问题解决的少、成效不明显,甚至发生恶性涉农案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不能评为先进。

五、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力加强企业党的建设

20、充分发挥国有和集体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健全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抓好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继续推行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完善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程序,积极探索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实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素质工程”,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搞好岗位素质培训。围绕企业改制、改组和结构调整,党组织要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研究决策。改进企业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企业党务活动经费要按照有关要求得到保障。注重加强对集体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1、大力加强亏困、停产、关闭和破产四种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加强亏困停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冀组[2002]7号),及时调整党组织设置,确保“党员队伍不散、党的工作不停”。开展机关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困难企业党组织、特困职工“结对帮扶”活动,健全市、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四种企业”责任制,逐人建立台帐,列入目标考核,加强调度检查,促进责任落实。

22、着眼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按照十六大精神和党章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职责、任务,加强党组织对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引导和监督,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步伐,对生产经营状况比较稳定、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建立联合党支部等方式建立党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采取企业内部选举、上级党组织下派、业主推荐、外调等形式,选准配强党组织负责人。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党员纳入基层干部党员整体培训规划,利用县、乡党校等阵地搞好培训。

六、积极做好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

23、积极构建城市(县城)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社区党建工作办公用房、办公经费、人员编制、工资待遇以及党员活动场所“五落实”。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开展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驻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和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等活动。经过2至3年努力,城市(县城)社区党建工作要达到“五个一”的目标,即建设一个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服务群众能力强的街道社区领导班子;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符合“四化”要求的社区干部队伍;培养一支在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时代先进性要求的党员队伍;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服务、共驻共建的协调机制;创建一个管理有序、文明祥和、健康向上的新型社区。积极倡导和推行城市(县城)社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鼓励和支持社区党组织书记与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社区党组织书记可依法竞选居委会主任,具备条件的党员居委会主任,可通过选举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探索社区组织与物业管理机构有机结合的有效机制。

24、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城市(县城)社区党组织要积极把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和流动党员纳入相应的党组织,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离退休党员和下岗(失业)职工党员人数较多的社区,可以单独建立党支部;流动党员较多的社区,可单独建立党支部或服务站,通过直管、代管、协管等办法,保证流动党员正常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从社区工作和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党员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

25、抓好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建设。市辖区成立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成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吸收辖区内影响较大、代表性较强的单位参加,负责指导协调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社区成立党建工作联席会,组织辖区单位共同开展党建活动,协商解决社区建设有关问题。今年年底前,市辖区、街道和社区,都要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组织协调机构。各县(市、区)也要尽快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组织协调机构。

26、机关和事业单位党的建设,要结合工作任务和特点,围绕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合理设置和健全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党的基层组织,逐步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围绕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内部规范化管理,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民主集中制、议事规则、、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工作制度,形成有效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认真履行党内监督职责,定期督促检查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切实加强在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做好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中学党建工作。

七、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

27、注重培养优秀人才,优化和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改进选拔方法,拓宽选拔渠道,把那些德才兼备、公正廉洁、年富力强、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基层干部队伍中来。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或调整中,要按照“两推一选”(党员推荐、群众推举、党内选举)的方法进行,村委会干部由村民依法直接选举产生,提倡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培养、选拔,每个村后备干部数量,要不少于该村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

28、继续大力实施“素质工程”,切实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着眼于提高基层干部的执政水平和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基层干部政治理论、专业素质和学历教育等各种学习培训工作。每年对乡村干部专业素质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10天;用一年时间,分期分批对村委会主任进行岗位素质培训;搞好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多渠道筹措基层干部培训经费。市设立农村干部专项培训经费,每年按照每名乡、村干部15元的数额,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各县(市、区)每年也要按照一定比例筹措培训经费,并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同时,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全面提高素质,为基层组织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29、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做到“五坚持五不准”:坚持实事求是,不准虚假浮夸;坚持依法办事,不准违纪违法;坚持艰苦奋斗,不准奢侈浪费;坚持说服教育,不准强迫命令;坚持廉洁奉公,不准以权谋私。

30、坚持从严治党,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把从严治党的方针体现到党的各项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宗旨观念、遵纪守法等经常性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力度,严肃、及时地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1、按照市委提出的“八到户”要求,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把落实“八到户”要求作为基层干部转变作风的有效载体,作为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手段,作为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在拓宽领域、创新方式、加强领导、建立长效机制上取得新成效。

32、建立农村干部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待遇偏低和无保障问题。对在职村干部,按照“多劳多得、绩效挂钩”的原则,逐步实行年薪制,具体数额由县(市、区)、乡镇根据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确定,并由乡镇统一管理、发放。有条件的乡村提倡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具体承保对象、保险金分担比例等由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作出规定。对连续任职时间较长、正常离任的干部可根据任职年限和贡献给予适当补贴。对一些贫困村中干部工资、补贴不能兑现的问题,所在县、乡要积极设法解决,特别困难的地方,上级组织应给予必要帮助。

八、以保持先进性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

33、在全市党员中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发挥各级党校、党员电教网点和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采取各种形式,增强党员教育的实效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抓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坚定广大党员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努力争做“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者。

34、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党员管理模式。逐步推行对党员量化管理的方式方法,抓好党员量化管理考核。加强对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个体工商户党员的管理,把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之中。疏通党员“出口”,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教育、转化和处置力度,纯洁党员队伍。

35、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发展党员公推公示、预审预批、考察谈话、无记名投票表决、责任追究和长期不发展党员预警等有关制度,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切实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突出发展党员重点,有领导、有针对性地加强在青年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注重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发展党员,重点解决好农村、企业中青年党员偏少的问题。注重在新型经济实体、后进村发展党员,解决好这些领域党的力量薄弱问题。

九、切实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

36、充分发挥县(市、区)委抓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作用。健全完善县(市、区)委书记带头、常委分工抓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制。县(市、区)委书记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至少每半年主持召集一次会议,听取职能部门和乡镇党委关于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县(市、区)委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常委会,专题研究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每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联系一个后进村,每年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县(市、区)委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把基层组织建设同经济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共同谋划,全面提高。

37、高度重视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县(市、区)委组织部门要有足够的人员力量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加强县、乡组织员队伍建设,按规定落实专项编制,组织员岗位要专职专用。关心党务干部工作和生活,注意对党务干部的培养、使用。企业党务工作人员,要与企业其他工作人员同等级别同等待遇,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基层组织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38、整合力量,形成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市、县(市、区)委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作用。注意协调纪检、组织、宣传、农工、司法、民政及涉农等部门,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对包村县级干部、包村部门、下基层驻村工作队等帮扶力量要定目标、定任务、定期限,促其切实负起责任,按期保质地完成帮扶任务。县(市、区)直、乡镇直部门要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39、加强督导检查。市对县(市、区)每年检查1至2次,县(市、区)对乡镇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县(市、区)委每年底要向市委写出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专题报告。

40、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时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形式、途径和载体,在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上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开创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