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意见

时间:2022-10-14 08:04:00

导语: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以及省、市委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现就我县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年,县委从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这一目标,制定了《关于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水发〔**〕2号),并认真组织实施,已基本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初步建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推动了全县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使我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改革的步子还不够快,一些制度和措施还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完善制度,健全机制,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两站”建设,给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尽快解决干部人事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干部队伍与新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全面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严格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培养和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对新世纪坚决执行干部路线以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一)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结构,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县直部门领导班子中,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控制在40岁左右。乡(镇)领导班子中,党政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控制在35岁左右,要有1名30岁以下的党政领导干部,要有1名妇女干部,同时,配备一定的当地乡(镇)干部进班子。要重视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提拔任用。新提拔的科级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可放宽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现在职的40岁以下中专学历以下的科级领导干部,在**年底以前,必须取得大专学历,否则,一律改任非领导职务。

(二)拓宽视野,多渠道、多形式地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按照中央、省、市委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后备干部工作,完善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制度。每隔2年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推荐后备干部,按照正职1:2,副职1:1的比例确定后备干部数量,女性后备干部数量应不少于20%。根据工作需要,后备干部队伍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县直部门和乡(镇)党政班子后备干部一般应以30岁左右为主体,要有一定数量27岁以下的干部。后备干部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力度,鼓励年轻干部下基层锻炼,全面提高后备干部素质,积极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新提拔的领导干部一般应是后备干部。提拔到县直部门任职的40岁以下的干部,原则上要有乡(镇)锻炼1年以上的经历。对个别特别优秀、发展潜力大的干部,可以破格和越级提拔,越级提拔任用的科级领导干部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实行任职最高年龄限制,凡年满50周岁以上的科级领导干部,一律改任非领导职务。

(三)全面引入竞争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大力推进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要扩大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的范围,加快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步伐。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依据岗位缺额情况,每3年进行一次公开选拔工作。每次公开选拔的职位,正科级领导岗位3个,副科级领导岗位不低于全县副科级领导岗位总数的10%。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的比例到2010年力争达到科级领导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

县直部门和乡(镇)股所级干部一律实行竞争上岗制度。

(四)继续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制度,促进干部队伍正常流动。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扩大干部轮岗交流,乡科级领导干部在同一岗位任职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连续任职超过6年,符合继续任职条件的,一律轮岗交流;不能交流的,改任非领导职务。股(所)级干部在同一岗位任职不超过5年,连续任职超过5年,符合继续任职条件一律轮岗交流;不能交流的,免去其所任职务。

(五)健全和完善干部考核奖惩制度。实行“三考一公开”考核领导干部,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一律实行本人现场述职、述廉、现场接受质询、现场公开打分、召开“干部公评大会”和组织部门综合评定的考核办法,做到公开、公正、客观,体现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和实效性。一是考核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情况;二是考核领导干部完成重点工作和重要经济指标情况;三是考核一票否决情况。考核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部门正职时,由县委常委、政府分管领导和县人大、政协的主要领导及党组副书记参加,并邀请2名县人民代表和县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等参加现场述职、述廉测评打分。在考核乡(镇)的主要领导时,还要邀请计生部门的领导参加。

实行奖励重用和末位淘汰制度。对总评得分正科级处于末1位,副科级处于末2位的领导干部予以淘汰,免职手续按相关程序办理;同时对总评得分排在第1位的正科级领导干部和前2位的副科级领导干部给予表彰奖励,正科级第一名奖2万元,副科级前二名各奖1万元。对考核排在前3名的正科级干部和前5名的副科级干部,调整到重要岗位上任职,符合提拔条件的干部,正科级的按程序由县委优先向上级推荐使用,副科级的由县委按程序优先提拔使用。具体考核办法由县委组织部另行制定。

(六)加大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调整力度。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是指德才素质和现实表现与履职岗位职责不相适应的领导干部,或者因客观原因难以胜任现职岗位要求的领导干部。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认定,组织调整措施以及调整后的待遇相关规定,由县委组织部另行制定。

(七)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民主推荐制度,建立干部推荐责任制。继续实行考察预告、领导干部任前谈话、任前公示、考察责任追究、廉政教育等制度。建立干部工作的群众监督机制。

(八)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干部人事调配管理。行使干部人事调配权限的部门为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县教育局。

干部人事调配必须坚持以下规定:

1、县直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乡(镇)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补充人员的,除考试录用、军转安置外,在编制和岗位限额内,原则上在县直机关、事业单位的同类现有人员和乡(镇)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同类现有人员中调剂使用。

2、县、乡(镇)党政群机关(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补充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实行“凡进必考”。有职位空缺的县乡党政群机关新吸收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必须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录用机关工作者的有关规定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3、县、乡事业单位补充一般管理人员(职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凡进必考”,竞争上岗。新补充的人员,按“事业单位聘用制”有关规定,全部实行聘用合同制。

4、县、乡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工勤人员,一律通过人才市场公开考选(聘),不再使用固定工,全部实行聘用合同制,被聘用人员一切关系放在人才市场,不再转入用人单位,如因各种原因被解聘的,一律进入人才市场自谋职业。不准把工勤人员从企事业单位调入机关或从企业调入事业单位。

5、凡未通过“凡进必考”和竞争上岗,不准企业人员调入事业单位;不准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人员调入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不准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调入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6、县、乡各机关事业单位严禁擅自借用、借调人员。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借用、借调人员,二个月以内的,由组织、人事部门审批;二个月到半年之内的,由县委书记办公会审批。凡违反有关调配规定,擅自借用、借调人员造成既成事实后要求补办借调手续的,一经发现,组织、人事部门不予办理借调手续并冻结该单位的人事调动,同时通知财政部门扣拨该单位的公用经费,并追究其领导责任。

7、确因工作需要,且流向符合调配规定调入县直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原则上须达到本科学历,特殊情况可放宽到专科。调入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原则上须达到专科学历,特殊情况可放宽到中专。

8、确因工作需要,且流向符合调配规定调入县、乡直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员,原则上要求40岁以下。

9、夫妻两地分居,且流向符合调配规定调入县、乡各部门的,学历和年龄可适当放宽。

10、凡是由县外调入县内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按干管权限统一报县委组织部,再由县委组织部提交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

三、加强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全县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要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充分认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统一到县委的要求上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履行好各自职责,认真抓好落实,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务求实效。县委组织部、县人事部门要按照干管权限,精心组织实施;县纪检监察机关、县委组织部要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实行检查监督。要及时总结经验,认真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

本意见自发文之日起实施,以往规定若与本意见不相符的,以本意见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