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管理意见
时间:2022-10-13 04:18:00
导语:党员教育管理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对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把握工作原则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主题,突出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这一重点,着力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与先进性要求不相符合的问题,努力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员工作能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自我教育与组织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从提高党员思想认识入手,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激发党员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引导党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增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意识。强化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增强党员提高素质、加强修养的外在动力。
(二)理论武装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广大党员,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组织党员在实践中加强党性修养,体现先进性。
(三)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在面向全体党员、坚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党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教育管理的具体要求,分层施教,分类指导。特别是对“两新组织”中的党员、流动人员中的党员、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党员和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加强教育管理,消除党员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四)完善制度与创新方法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党员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健全完善党员学习教育和管理监督的各项制度,形成运转协调、执行顺畅的制度体系和常抓不懈、效能显著的工作机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增强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实现党员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教育管理与监督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依靠群众,接受群众监督。把党员的教育培训、管理监督和联系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管理之中,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教育促管理,以管理促监督,建立学习、培训、管理、监督、服务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二、进一步拓展工作途径,创新方法措施
(一)加强学习,强化培训,着力提高党员素质
1、健全学习教育制度。完善党员集体学习制度,坚持集中办班、专家讲座、领导授课、讨论交流、事迹报告、案例警示等多种学习教育形式,做到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落实。每年参加所在党组织集体教育活动的时间,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党员累计不少于12天,其他党员累计不少于6天。倡导党员自主学习,引导党员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合理选择学习内容。积极推广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进村讲学、结对帮学、上门送学等形式,加强对流动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的学习教育,保证学习教育不留死角。健全党员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定期组织理论测试,把学习情况作为党员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理论学习不断深入,努力实现党员思想认识高于群众、道德修养高于群众、业务技能高于群众、工作业绩高于群众的目标。
2、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办好各类主体培训班次,扎实深入地开展党员培训。市委党校重点培训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县区委党校重点培训基层党组织成员,乡镇党校重点培训农村骨干党员和党员致富带头人,村级党组织重点培训一般党员,保证每年对党员集中培训一次。对农村党员,依托各类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实用科技培训,提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对企业党员,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立足本职做贡献的本领。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根据行业特点和工作职能,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为基层服务的水平。
3、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教育;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形势任务、国情民情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和反腐倡廉教育;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教育。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结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和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教育内容。
4、创新教育培训手段。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综合利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行业培训等各类教育培训基地,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培训体系。积极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大科技教育网络和基层播放站点建设,建立卫星远程教育和数字信息传输“天地网合一”的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培训手段的现代化。依托网络资源,开设“空中课堂”,开展网上教育,拓宽党员获取信息的渠道,构建党员教育培训大格局。加强农村、企业、街道社区、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活动场地建设,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5、丰富党性实践活动。根据行业特点和党员实际,积极创设载体,组织党员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机关党员中开展“服务承诺”活动,紧密联系工作实际,采取个人承诺、组织审诺、公示明诺、督查践诺、民主评诺等措施,为党员服务群众搭建平台。在社区党员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党员争做政策宣传员、市场监督员、卫生管理员、纠纷调解员、治安巡逻员,服务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在企业党员中开展“创岗建区”活动,组织党员争创“经营先锋岗”,创建“服务责任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农村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围绕公益性事业和服务性工作,从思想政治、管理监督、公共事务、服务发展等方面合理设置岗位,实现无职有责、无位有为。在流动党员中开展“三比三看”活动,引导党员比带动能力、看谁带出去的劳务人员多,比致富能力、看谁掌握的致富技能多,比奉献精神、看谁为家乡办的好事多。在离退休人员党员中开展“三退三不退”活动,引导党员退休不退信念、退岗不退精神、退职不退义务,永葆先进性。
(二)健全制度,强化措施,加强党员管理监督
1、落实党员分类管理制度。从不同群体党员的实际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对单位在职党员,以制度约束和目标管理为重点,在单位党支部管理的同时,接受所在社区党组织的管理监督,实行“双重”管理;对社区居民党员,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有效组织开展活动上,实行规范管理;对离退休职工党员和下岗职工党员,及时将组织关系转入所在社区,实行属地管理;对外出流动党员,推行建档发证“散管”、健全组织“代管”、转接关系“直管”、双向结合“协管”、行业归口“统管”等措施,实行跟踪管理。同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党组织设置和隶属关系,理顺党员组织关系,防止党员教育管理出现盲区。
2、改进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在认真坚持“”制度的基础上,党支部每年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又要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同时,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行整改工作责任制等有效做法不断完善并长期坚持下去。
3、完善党员民主评议制度。以党支部为单位,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对党员履行职责和发挥作用的情况,结合群众的意见建议,采取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参评相结合的方式,逐人进行评议,根据党员的现实表现,分别确定评议等次。对评出的优秀党员进行鼓励或表彰;对合格党员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对基本合格党员进行帮助教育,限期改正;对不合格党员进行黄牌警告和谈话诫勉,情节严重的进行组织处置。
4、建立党员谈心交流制度。各级党组织成员要定期谈心交流,沟通思想,统一认识。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普遍开展谈心,相互征求意见,指出问题不足,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5、健全党员考核激励制度。建立党员业绩考核办法和工作绩效档案,对在工作、学习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在改革、发展、稳定和维护、实现、发展人民群众利益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党员,党组织及时予以表彰,从精神上和物质上进行鼓励,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
6、推行党员联系帮带制度。实行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支部制度,每名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分管部门或单位的一个基层党支部,每年参加指导党支部活动不少于三次。实行党支部成员和骨干党员联系贫困后进党员制度,每月至少联系一次,了解后进党员的思想动态,帮助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了解贫困党员的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7、强化党内各项监督制度。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完善谈话、诫勉、函询、经济责任审计、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严格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积极探索对单位在职党员日常行为和“八小时”以外进行有效管理监督的办法途径,拓宽监督渠道和范围。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要求,对不履行义务、不发挥作用的党员及时批评教育。
8、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制度。坚持走群众路线,以党内法规为依据,制定党务公开制度,明确公开的时间、内容和形式,对应该公开、可以公开的党务工作事项和程序,积极稳妥地进行公开,确保公开工作规范、有序地推进,增强党务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各界和党员群众的监督。
(三)明确职责,改进方法,强化流动党员管理
1、明确流动党员的管理职责。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原则,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流出地党组织要了解外出流动党员情况,配合流入地党组织抓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具体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做好外出的预备党员转正工作。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负有主要责任,其职责是: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将他们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让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如实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2、严格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流动党员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外出前,应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主动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缴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主动与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和表现。
3、改进流动党员的管理方法。完善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办法,凡流动党员外出,一般应当持《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活动证》由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党支部每年审核一次。及时将外出流动党员编入流入地党的基层组织,流动党员就业单位有党组织的,应当编入其就业单位党组织;就业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就近就便编入所在社区、村或其他单位党组织,也可依托商会、行业协会等单位党组织进行管理;流出地党组织可在外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组织,条件成熟后移交流入地党组织管理和领导。探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有条件的党组织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等方式,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在乡镇、村和街道、社区建立党员服务站,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四)把好入口,畅通出口,纯洁壮大党员队伍
1、加大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力度。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坚持把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投身改革、发展、稳定,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分子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注重从文化较高、年龄较轻、思想较好、能力较强的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加大农村和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力度,把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企业生产科研一线的优秀分子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积极稳妥地做好私营业主的培养发展工作,防止用“富人”、“能人”、“好人”标准代替党员标准的现象。
2、健全完善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实行发展党员预审制,在发展对象讨论吸收前,党支部将其《入党志愿书》、思想汇报、政审材料等有关资料报送党委审查,看程序是否合法、材料是否齐全、政审是否合格,符合要求后方能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在确定为发展对象前、吸收为预备党员前、预备党员申请转正前,分别将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培养考察等情况向党员群众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实行发展党员票决制,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进行票决,保障党员行使民主权利。实行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落实联系培养人、入党介绍人、政审考察人的职责,对因各种原因将不符合条件的人选发展为党员的,追究失职者的责任。
3、加强对不合格党员的教育处理工作。认真分析研究党员队伍的现状,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的标准,规范处置不合格党员的程序,疏通“出口”,纯洁组织。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对不具备条件的党员,切实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对经教育帮助不改的党员,及时进行组织处置;对违纪违法的党员,严肃进行处理。防止重发展、轻处置和组织处置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1、强化领导责任。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逐级建立党组织着力抓教育、书记带头抓党建的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认真落实党员教育管理的各项任务。把党员教育管理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实现党员队伍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同频共振、互相促进。
2、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市、县区委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沟通协调,经常研究部署,强化督促检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组织、宣传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搞好调研指导。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委组织部门要深入开展调研,认真研究党员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指导。要把调查研究任务落实到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头上,认真研究解决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
4、提供物质保障。加大党员教育的经费投入,除党费开支外,各级财政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把党建活动阵地和教育培训设施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基础条件,抓好农村、社区、企业党建活动阵地建设,不断改善基础条件和教育设施,做到活动有场所、培训有设备、教育有经费,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