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建设意见

时间:2022-10-10 10:29:00

导语:农村基层党建设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基层党建设意见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抓好了党组织建设这一工作的重点,就抓住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关键。而村党支部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抓好农村党支部建设,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对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只有进一步把农村党支部建设好,才能把农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完成**大提出的农村各项任务,实现农村新发展的目标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一、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党的基层组织面临着许多情况,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当前,农村党支部建设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经济开始步入市场化轨道,破除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旧的传统观念和条条框框,给农村党组织建设带来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带来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农村村级党组织出现了许多薄弱点。

1、党组织的设置有滞后的趋势。各地村级集体企业大都呈现“多、散、小、杂”的特点,相当部分处于创办、扩建、兼并、转产的运行轨迹上,企业中党员数量明显不足,“有党员无组织”和“有企业无党员”的现象时有存在,党组织建率低。农民党员从业情况日趋复杂,出现了流动频率加快的特点,这部份党员有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些是转制后的国有、乡镇企业等系统“跳槽”的员工,由于工作性质、文化层次等不同,所从事的行业复杂多样,要求党员活动统一时间、统一要求、统一内容比较困难,容易造成组织开展活动难,有的甚至流于形式。

2、流动党员管理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动党员受到“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的影响,党组织观念淡薄,参加组织活动少,甚至不参加组织活动。这样党组织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如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期交纳党费,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等就成为一句空话。二是党员组织关系和党籍管理混乱。党员的组织关系是党员身份的证明,党籍是指党员资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流动日趋广泛,党员的思想情况、工作表现时有变化,对党员的动态管理跟不上。三是流动党员不能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和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四是流动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独立性较大,无固定地点,造成外出所在地党组织和原所在党组织双方都不便管理。党员教育不易组织,信念淡化,形象较差。

3、入党积极分子数量不足。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农村党员素质不高,加之少数农村党员干部的违法乱纪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的形象,使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受到影响。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于经济利益由“集体化”向“个人化”转变,尤其是市场经济的盈利性诱发的“拜金主义”,使农村青年的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冲击,部分青年的政治信仰有所动摇,缺乏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

4、部分农村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甚至处于瘫痪状态。党支部几乎丢失了阵地,失去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战斗堡垒作用难以体现。有些党支部在新形势面前不能适应,主要表现在发展经济等方面:一是对村党支部的根本任务认识不清,不明确。二是党支部的自身建设搞得不好,没有号召力。三是发展经济的路子不清晰,找不到好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更谈不上如何发挥本地优势、拓宽致富门路、团结带领农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事。

二、农村党支部建设的对策。

针对新时期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适应和促进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把党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核心。小平同志指出:“经常检查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是党的领导的重要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党支部建设必须重视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抓住重点,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在农村,建设一个好的支部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好一个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正廉洁、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支部书记,是以往农村党建工作实践反复证明的重要经验。有了一个好支书,党支部在群众中就有权威,村里的各项工作就能上得去。新时期对农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努力把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开拓进取、团结协调、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精干高效、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能够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深化改革、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实现小康目标的坚强领导集体。

(1)要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党员中的优秀分子选进领导班子,及时调整不称职的干部。要选拔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正廉洁,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当党支部书记;不断选拔那些德才兼备、勇于开拓创新、大胆负责的优秀党员进入村党支部领导班子。要拓宽选人视野,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多形式、多渠道,不拘一格地选贤任能。对复员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乡村各类经济实体的职工、农村科技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适时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中去。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发扬民主、全面考察、集体决定、严格程序,保证选人用人工作质量。村党支部、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成员可以适当交叉兼职,精简干部、提高工作效率。

(2)要抓好班子成员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能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根本途径是搞好集中培训和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要坚持当前和长远结合,把育人和用人统一起来,把培养提高干部素质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工作切实抓好,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要继续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章,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律知识,学习科技和文化;同时,要给干部压担子,结合经常的、大量的工作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能力,提高村干部的群众素质,形成“强将手下无弱兵”的局面,从总体上提高村支部班子的战斗力。

(3)坚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增强支部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对村支部班子成员进行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教育,提高遵守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的自觉性,养成按制度办事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指导支部班子在集中制基本原则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学习和领导制度,主要是集体领导制度、民主生活制度、学习教育制度、党内监督制度、民主选举制度等,以制度规范支部班子的领导行为,理顺班子内部关系,增强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4)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的激励、约束制度,调动班子成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党员、群众对领导班子评议监督制度,建立融村干部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和离岗待遇为一体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党内监督、群众监督体系,大力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是农村党支部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深化农村改革,加速农村经济市场化;修改完善奔小康的总体目标规划,加大经济发展的份量和配套措施的改革。切实解决好农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立足本地优势,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运销业,以及其他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为农民群众多办实事。针对我市农村实际,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应从发展“四种”经济抓好,这也是开拓财源的有效途径。

(1)抓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山区有资源优势,山多,可以搞山地综合开发,发展特色农业,开辟相对集中的产品基地。如我市在菁城、西园、和平等乡镇开发万亩果树带的做法就是其中的一例。水利资源丰富的可开发水电,既增加经济收入,又为地方经济发展解决能源问题;还有地方自然和人文景观相辉映,可以与周边地区联合开发旅游业。有的地方山脊石多,可以挖掘矿产资源,搞精细加工、石材加工等。农村还有一个劳力资源富余的优势,可以引导农民往集镇转移,拓展二、三产业空间,达到既解决农村劳动力富余问题,又增加农民收入的双重功效。

(2)抓农户,发展个体经济。农户是组成农村经济基础的最小单元,发展个体经济无疑是乡镇财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个体经济,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是引导农户根据现有的经济实力、一技之长,选择风险小、技术含量相对低的产业,比如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二是鼓励农民进行资金、技术、技能的协作和联合,搞股份或股份合作经营,发展小型工业。三是鼓励农民学习和运用除农业以外的科学技术,建立农民科技网络和营销队伍。四是鼓励农民闯出新的经营路子,敢于另辟蹊径。五是推行“公司+农户”形式,集中农民的资金,消化农民产品,使单门独户的小作坊经营无形中参与了市场竞争。这在我市永福镇的反季节蔬菜经营与花卉竞争中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

(3)抓市场,发展项目经济。搞项目经济,既要立足本地,又要面向市场,既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和行业优势,也可以通过优惠措施,吸引外资创办骨干企业,既可以发展有基础的项目,也可以大胆嫁接市场行情好的新兴项目,要通过引进外资、人才、技术,开发一批“两头在外”的项目,达到“财政不贴,事业发达,收入腾达”的目的。上项目的同时,还要搞好经常性的储备工作,确保经济持续发展。

(4)抓龙头,发展规模经济。在经济建设中把乡镇作为企业来经营,其目的就是要形成一个有龙头和规模效应的群体,达到运作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的最佳效果。在乡镇经济发展的初期,要鼓励面上开发,中期要因势利导,对市场竞争能力强、效益覆盖面大的产业,要采取优惠措施,从资金、技术、人才上给予倾斜,促其形成骨干修正业,在条件成熟时,以优势产业的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组建辐射力、渗透力强的集团企业,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群体,依托集团力量联合开发新产品、发展新技术,促进区域内各业及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形成稳固的乡级财源。在此基础上,可带动村一级企业进一步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

3、科学、合理地改进党组织的设置和党员活动方式,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巩固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出现许多新的经济组织和经营方式,农村党员的分布状况和活动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党员管理和党员活动形成也亟待改进和完善。因此要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按照服务经济、精干高效、有利自身建设等原则,调整和改进农村村级党组织的设置。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突破级别制建党格局,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建立党总支或党委。美岭村建立村级党委就是一个例子。也可试行“以企代村”的村级领导体制,根据需要可跨村、跨厂建设党组织;农工商企业都比较发达的村,根据需要在某些行业和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村级企业建立党组织;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党员或划归为工商部门党组织或单位成立个体党组织。可以因量设置转向因需设置,从按行政区划,以队为基础设置转向行业或经济设置,同时,要选准党员管理和经济建设的结合点,培植新形势下党员活动新型载体,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并把这些制度的实行与党员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紧密结合起来,使其具有新的活力;建立一套动态的党员管理机制,做到党员走到哪里,管理工作就跟到哪里,促进党员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当然,还要健全企业党组织工作功能,把企业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总之,要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村党支部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并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努力探索,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系统、有效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